马克思曾经提过这么个概念——无产阶级贫困化。
工业革命的英国,财富爆炸,而无产者却变得更为贫困了。当然这贫困是相对贫困。他们当然买得起衣服,衣食住行用的东西都鸟枪换炮。但这物质的丰富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贫困的处境。
他们获取的资源相对地更少了,虽然物质大大地丰富了。
生产力发展与相对贫困扩大是并行不悖的。譬如乞丐,过去用破瓷碗,现在用铝饭盒,过去是收纸票,现在是印二维码。衣服过去是棉麻,现在都化工制品了。但这些技术的进步,真的能改善乞丐的处境么?
同样,物质的丰富也不改变无产阶级的处境。
这种相对的贫困,说到底,就是贫富差距悬殊。而贫困的表现,就在于孩子的抚养变得更困难了。以此为标准,中国实际是大多数家庭生活水平下降了。
抚养孩子是要占据资源的,而这占据的资源份额往往固定。物质丰富了,教育孩子的成本也就水涨船高了。倘若贫富分化不止,那么无产阶级在生产力发展中得到的好处尚不及工业化对教育成本的抬高。
这样比喻,社会财富为10,孩子抚养为4。社会财富达到了100,孩子抚养就到40。然而对于财富的分配却是,无产者的财富为6,提升到了36。绝对贫困没了,相对贫困发展了。这样孩子抚养就更吃力了。
所以人口问题的关键,在于分配制度。缩减贫富差距,才能促使人们生得起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