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乌克兰政府军某侦查小队被东乌克兰歼灭后,东乌士兵用阵亡士兵手机向其战友通告其已牺牲的消息? 第1页

     

user avatar   lei-ting-zi-c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母亲给儿子打了六个电话,最后是儿子的敌人饱含歉意的告诉她她的儿子已经牺牲。

听到那个母亲颤抖的语气我心都在抖。

手机的模糊背景是一个父亲抱着他女儿的照片。

这个家庭因为战争失去了一个女人的儿子和一个女孩的父亲。

东乌(俄)军人至少能明白和他们残杀的是同样有母亲有女儿的同胞,那个打电话的军人在知道对面是牺牲者的母亲之后整个人都愣了一下,他们也明白,作为底层,两边都是那些政治家的牺牲品,他们可能根本不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是第一段对话(乌克兰语)。

-Алло, ну ваш товариш загинув.
-Хто це балакая?
-А балакая підполковник Марочка.

这是互相交代身份。

-Сандер ... загинув, приятелю?
-Да, Сандер загинув, извиняите.

这一段,b站视频里的英语译成了“damn it”,估计是搞成了 прокляття 这个词。我个人倾向于是 приятель(朋友)这个词。



然后是第二段对话(俄语)。让我们来分析东乌士兵与牺牲士兵母亲之间的对话。

-Алло?
-Да, я слушаю.

首先是一个问候,体现人文关怀。逝者母亲的回复也很客气。

-Этот Саша Дементова терефон?
-Эр...(迟疑) В...вы что хотите?

东乌士兵首先问了电话的主人的身份信息。这其实是给逝者母亲一个心理准备。自己儿子的手机在别人手上,那么肯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

-Вы его мама?
-Да, я его мама.

用了很随和的词 мама,人文关怀第二步。

-Извините пожалуйста, но(停顿) ваш сын умер.
-(哽咽)Понятно. А вы бы передавать?

东乌士兵报告死亡讯息时不忘表达歉意,以抵消唐突来讯的猝不及防。но 后面的停顿用得好,表示东乌士兵自己心情也很沉重。

逝者母亲的回复也很贴切。先是哽咽一下,没有过分的情绪爆发,也是在表现礼貌。一句 понятно 既有悲伤无奈,也有对对方来讯的认同。“А вы бы передавать?”这是问对方会不会把自己儿子的尸体移送过来。虽是问题,其实也是一种嘱托。бы 的虚拟语气让话者听起来更委婉。

-Эр... Смотрете, сейчас мы тело эвакуируем. И мы надеемся в ближайшем время, тело ваша сына передаим на украинский сторону.

Смотрете 表现了一种坦诚公开,сейчас 表达了当前的挖掘工作正在展开。евакуируем,则表明战场的一片狼藉,尸体必须要挖掘出来才能重见天日,可见战争之惨烈。用中国的话讲,这是“兵百万,尸如山”(《少室山房集》),用俄语讲,那就是 там какая пирамида 了!

然后就是希望可以把尸体送到乌克兰方面去。一个“希望”,既表明态度、倾向,也是避免话说得太绝对了,由于局势瞬息万变,能不能把尸体送过去还是未知数。

на украинский сторону 则表面了是“乌克兰那边”,暗含“我们不是乌克兰”的意思,这是划清界限。


综上,这是一次问者礼貌,答者客气,又不失分寸的电话录音,同时表现了战争的惨状。


user avatar   rafael-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所在的部队在这次战斗几个月后进入东乌战线作为第二作战梯队待命,像视频中这种事不在少数,双方会在战斗后交换阵亡战士的遗体,而且双方虽然仇视虽然交火,但仍然互相尊重,就好像大家面带微笑的说 “你好,同志,我得杀了你” «Здоровье желаю товарищ, я пришёл вас убить» .即使是后来扎哈尔琴科 Захарченко 被炸弹袭击身亡,也没有人破口大骂,难过的人擦掉眼泪拿起枪继续开赴战场,冷漠的人还在观望,敌人们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这就是战场,当年同在苏维埃领导下为了那个伟大的目标的兄弟们,今天为了自己的命运互相厮杀。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8年2月,我正在乌克兰旅游。现在回想起那个可以自由出国的时光,感觉恍如隔世。

我在基辅火车站,就恰好碰到了一群乌克兰军人,从基辅出发上了哈尔科夫方向的列车。他们穿着军装,但没有军衔,可能是传说中的民兵。在乌克兰,除了枪支弹药是政府发的之外,所有的军事装备,包括衣服鞋,望远镜,短兵器匕首之类等等等等,都是自行购买的。基辅大街上随处可见都是军品店,作为外国人你也一样可以买,只要钱给够。

随着年纪的增长,我逐渐不愿意从政治的角度去做评价,至少不愿意单纯从政治的角度。现在,整个东欧沉浸着一种极其强烈的反俄情绪,以乌克兰中西部尤甚。这种反俄情绪的程度之深,超过了一切个人生活和政治事务,贯穿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位居一切社会思想的最顶层。所有前往乌克兰旅行的人都接到过一句警告,那就是如果你不会乌克兰语,那就老老实实说英语甚至说汉语,千万不要卖弄俄语,否则你会收到你现实生活中可能收到的最大程度的敌意。

全民反俄情绪能激化到这个程度,是有非常深刻的民意基础的。如果仅仅归咎于少数政客和寡头的煽动和愚民政策,下这样的结论,我认为是很武断的,很傲慢的。必然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政治,自由也好,西方也好,他们只有一个非常模糊的印象,说白了只是个反俄的借口。唯一真正存在的念头是对俄国人的无上仇恨。如果可以,甚至可以拿香肠的腌制时间不同来当作反俄。只要反俄,只要能让俄国人死,那真的什么都可以。

在我们外人看来,乌东战争是悲惨的同室操戈,双方语言都相通,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自相残杀。但在这个死去的西乌士兵的社会视角下,他很可能是他所处的社会中的英雄,在与俄国鬼子的斗争中光荣牺牲,他的死是完全值得的,要是他的死能换一个俄国鬼子的死(现实中的交换比很遗憾达不到),那就更是值得他的家人朋友们共同骄傲的大英雄。

你可能觉得我在讽刺,但我没有在讽刺。我们当然渴望和平与团结,但对于真实存在的战争与仇恨,如果你做不到尊重,至少也要承认其存在,承认其不可能在一瞬间凭空消失。

愿上帝保佑追击者,同时也保佑被追击者。既然人家愿意打,我至少可以做到don't judge。


user avatar   lao-ya-d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2015年底乌克兰前线就不让带手机了,违者要上军事法庭的,俄军那别也早就是这个规矩了,更别说还插了sim卡和没卸下来电池的手机..

2014年夏天刚开战那会儿,的确经常有有双方将士向对方家属通报哀讯的事情,当兵的他再怎么着,他还是人啊..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这是乌克兰政府军一方战术素养低下的表现。


2、乌东武装一方做法无可厚非,符合《日内瓦公约》要求


3、战争是很残酷的。




1、乌克兰政府军战术素养低下,战场管理混乱,战斗作风稀拉,战斗力很低


作战侦查小队就是名副其实的传说中的“特种兵”,在网络、电影、小说中传得神乎其神的特种兵,几乎无所不能的特种兵。不管怎么样,侦查小分队一定是抽调所属部队中的精干力量组成的,不管是执行情报侦察还是火力侦察,乃至于去当诱饵引诱敌方暴露火力,总之一定是部队中战术素养最好的那一批人。


这些人的专业是特种侦察,打阵地攻防不如步兵,打重型火炮不如炮兵,搞通信联络不如通信兵,开挖掘机不如工程兵,打装甲突击不如装甲兵,这是肯定的。当然别的兵种打特种侦察肯定也不如他们,这也是肯定的。

特种侦察的一大特征就是战场管理十分严格,特种作战战术素养一定特别高,战斗作风一定非常紧张。然而就是这么一支精英小分队,居然能够闹出战场携带私人手机的大笑话。


我反正没见过这样的“侦查小队”。


(此处删去了关于民用手机安全性的叙述。)


所以战场管理的重要一环就是禁止携带手机。战士的手机一定要锁在铁皮柜中,因为铁皮柜是一个“法拉第笼”,是可以隔绝一切无线电信号的。


无线电频谱管理是战场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地位高于卫生防疫管理、空情管理、卫星管理。一个特种侦察分队居然一丁点无线电频谱管理的意识都没有,可见乌克兰政府军一方根本就没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哪怕你是想到了这一点呢?派特种侦察分队你也知道要收手机吧?

普通人可能没有“频谱资源”这个概念,实际上无线电频谱是很有限的,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在军队里一定是有专人负责的。


(此处删去了对民用手机保密性的叙述。)


(此处删去了对民用手机管控手段的叙述。)


没人管你只是因为懒得管而已,写不完的战场预案推不完的战场流程,哪有功夫抓你用个手机这种破事儿。当然真的战时,那是肯定要管的。


乌克兰政府军这个侦查小队的命运由此可见,结果一定不会太好,这人死得一点都不冤。就这个战术素养还敢往敌纵深跑,也是真的不知死活。然后他妈居然还能把电话打进来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要知道通话内容在监听端也是一样听得清清楚楚的,这可是战区啊,这可是在执行侦察任务啊……


乌克兰政府军的战斗力可见一斑。




2、乌东武装一方的做法没有任何不妥,是《日内瓦公约》要求他们这么做的。


战争中一方的武装人员阵亡、被俘,另一方有义务在第一时间通知对方。有直接通信渠道就使用直接渠道,没有可以通过中立国或者第三方。很显然当时出现了直接通信渠道也就是那部民用手机,乌东武装人员立刻使用它通知对方有人阵亡,这是符合《日内瓦公约》的行为,也是一种战争中的仁义行为,无可指摘。


至于阵亡者的母亲打过来电话,这个纯属意外,乌东武装也无法预料,甚至不知道打电话过来的是死者母亲。


我就一直保持着手机里不存储亲人电话号码的习惯,我所有直系亲属的电话我都记得,主要就是为了避免被侦查探知,这个习惯就是军队里养成的。远程读取通信录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我又身处边境,万一被侦查探知,伪造一个号码来呼叫你的亲属以扰乱军心简直不要太容易。


那么乌东武装人员面对一个很可能陌生的呼叫号码,顺手接了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听对方是阵亡士兵的母亲,人之常情内心会非常难受,有人性的人面对这种情况也会手足无措乃至于以实相告。


总之乌东武装一边算是仁至义尽了,既没有拒绝履行战争义务,也没有进一步侮辱、嘲讽,至少这一点上算是仁义之师。




3、战争很残酷


这几年随着FPS游戏的走红,很多人开始蔑视战争的残酷性,甚至有“未来战争死人越来越少”这种论调。是的,未来战争无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但是该死的人一样会死,武器平台的无人化并不等于就不死人,相反,有可能你死得更莫名其妙。


世界上只有两种军队:炮灰和人民军队。


炮灰军队一定会告诉你,“你很牛逼”。因为他需要你上战场去送死,需要你突然一下发现自己身陷钢铁和炸药的地狱,战争是远远不同于你的日常生活的,如果可以的话没有人愿意上战场,要把人弄上战场去,只能告诉他“你很牛逼”,战场轻松得很,打仗就跟打游戏一样。


人民军队一定会告诉你,“你还不行”。为人民而战、为自己而战的人,是渴望上战场的,以至于还没有准备好就冲上去了,这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他,“你还不行”,免得他脑子一热冲上去白白送死。你不用跟他说战争的残酷性,刀山火海他都敢去,反而你作为指挥官、老兵,一定要清楚评估他的实力,免得他去了不该去的地方。


判断一支军队是炮灰军队还是人民军队,就看他怎么跟你讲,你是一直很牛逼还是你一直不大行。


我执行过几次很有可能出现伤亡的危险任务,作为指挥员,在出发之前我是从来不用做什么“战场动员”的,我们的战士听说有危险反而会更加兴奋,我一般都是臭骂他们一顿让他们不准小看危险。战士们一般也是作战素养高的面对危险更加冷静,可以正确判断自己的实力能不能胜任;新兵蛋子就会热血上头,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这时候你作为一个指挥官,你首先就要一目了然的搞清楚谁正确理解了危险,谁是热血上头。


然后你就要告诉热血上头的傻小子,你不行,你跟着老兵老老实实的,老兵叫干啥你干啥,多想想你爸妈,你还很年轻。


因为我们是人民军队,这些战士都是人民的子弟,人民把他们交给我,稍有闪失我吃罪不起。如果让他们白白的牺牲,让他们死于我的愚蠢,我是没法继续做人的。




综合来看,乌克兰“政府军”的炮灰军队、买办军队特征十分明显,这种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可想而知。先是在外国怂恿下组织一群毫无战场素养的军队主动挑起战争,后是不负责任的随意管理使用,再是愚蠢颟顸的战场布置,还有一团糟的战场指挥。


只是可怜了那个母亲。



下午补充:所有说民用手机很安全很保密的人,你们是对的,我错了。请大家一定要相信民用通信系统的安全保密性,民用手机通信内容不可破译,民用手机加密信息无法远程获取,民用手机隐私非常安全,民用手机安全保密机制非常可靠,请大家一定要相信。


user avatar   ysd-78-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说得很对,但我们大家都去想一下,我们只不过都是一些普通公民,而那边的法国人也大部分都是一般工人、做手工的和小职员,可为什么会打到一块呢?这都是决策者造成的。在此之前,我们都未曾见法国人,法国人多数也没见过我们。大家谁又愿意去关心要不要打一仗呢?”


“我把排字工人热拉尔·迪瓦尔杀死了。”

——雷马克 《西线无战事》


user avatar   li-shao-quan-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埃及北部的阿拉曼战役英联邦军队阵亡将士陵园里,有一座22岁的英国士兵G·F·Godfrey的墓,他在阿拉曼战役第二天牺牲,他的母亲在墓碑上写道:To the world he was a soldier, to me he was the world.

对于世界,他是一名士兵;对于我,他是整个世界。


字字泣血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将功成万骨枯

尸山血海

说同一种语言的兄弟……

是谁的错???


乌克兰4K - 超美影片_哔哩哔哩


user avatar   baibail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摘下迷彩的头盔,

献上洁素的花圈

轻轻地,

轻轻地走到你的墓前;

用最挚诚的语言,

倾诉我那深深的怀念。

克里米亚的樱花盛开了,

又雕残,

我们曾经在这里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明天,早霞升起的时刻,

我就将回到莫斯科的家园,

而你却长眠在敖德萨的荒野,

东乌克兰的草原。

在也听不到你那

熟悉的声音,

在也看不到你那

熟悉的笑脸。

忘不了啊!

你那豪爽的笑声,

忘不了啊!

你那晶亮的双眼。

泪水滚滚滴落,

哀乐低低回旋。

浪涛起伏的追思啊,

将我带到很远很远。


少先队一起“敬队礼”,

共青团一起把誓宣。

疗养院里“去休假”,

黑海沙滩把诗念,

在埋葬资本主义的前夕,

向那世界进军之前!

收音机旁

我们仔细地倾听着,

莫斯科的宣战令一字一言。

在那令人难忘的夜晚,

战斗的渴望,

传遍每一根血管。

父辈的热情鼓舞,

激动了我们的心弦,

我们是军人的后代,

要驰骋在战火硝烟。

在消灭资本主义的欧洲堡垒

向西欧进军的前沿,

我俩编在同一个班。

我们的友谊从那里开始

早以无法计算。

只知道它

比酒香,比蜜甜,

在战壕里,

我们分吃一个面包,

分舐一把咸盐。

低哼着同一支喀秋莎,

共盖着同一条军毯。

一字字,

一行行,

列宁的思想,

伟大的真言,

我们学习了一遍又一遍。

红旗下,

怀着对联盟的忠诚

献身的热望。

我们紧握枪,

高举拳,

立下钢铁的誓言:

“我们愿,

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为共产主义的实现。”

在冲天的炮火中,

我们肩并肩。

一起突进柏林的战壕,

一起越过巴黎的防线

倾吐华沙条约复仇的子弹。

你记得吗?

我来自莫斯科的郊外,

你说你家在第聂伯河有大片良田,

我们翻过乌拉尔的高原,

将克里姆林宫的红星

再次点燃。

我们来到特里尔市的郊外,

将一束鲜花放在马克思的墓前,

踏着《国际歌》的鼓点,

将红色的光环照耀在

每一个城镇,乡村,港湾。

我们用巴黎公社的围墙,

把资本家恶毒的子弹阻挡。

将红旗插在国会大厦的腰间。

瑞士的湖光,

比萨的灯火,

伦敦的雾霾,

巴黎的不夜,

比利时的奶酪,

西西里的炊烟,

西班牙的红酒,

阿尔卑斯的白雪,

这一切啊

都不曾使我们激动。

因为我们都有

钢枪在手,

重任在肩。

多少个不眠的日日夜夜,

多少个浴血的南征北战。

就这样

我们的不可战胜的队伍,

紧紧跟着红太阳

一往无前。

听:

加盟共和国的兄弟的呼声,

如滚滚洪流怒浪滔天;

看:

劳动人民被解放,

如星星之火正在燎原。

啊,

世界一片红啊!

只剩下白宫一点!





基辅的广场上升起了无数的信号弹,

亚努科维奇的倒台就在眼前

人们向你投掷着燃烧瓶

还有那些仇恨的嘴脸

俄乌的冲突愈演愈烈

还有躲在背后幸灾乐祸的嘴脸

一位前政治局委员在街头嚎啕大哭

“你们这是将人民置于危险”

还记得黑海的船厂

如今破产后只引起了老年人的思念

骚乱已经变得不可收拾

金雕的成员被迫跪在暴徒们的面前

我们曾经同属于一个国家

为什么如今却要兵戎相见


我再一次击毙了敌人

只是这一次看到的是你的容颜。

我翻出了你的手机

号码那头的人对你有着无穷无尽的思念

“对不起,阿姨,阿列克斯已经牺牲,去了上帝的面前”

“恩,我将独自承受这些悲伤,希望你们把他的遗体送到我的眼前”

“你们曾经一起加入少先队,又同是共青团员”

“你们曾经一起为了联盟而战斗,为什么今天又兵戎相见”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又是军事的悬念

即便我们使用同样的语言,而如今又杀红了双眼


明天当太阳升起之后,我将继续在这里战斗

而你将静静的躺在这里,伴随着我们曾经共同的信念。




     

相关话题

  媒体刊文称不应忽视男教师比例逐年下降问题,为什么男教师越来越少? 
  戚继光对弩的评价怎么这么低? 
  郑大一附院呼吸二科主任王静遭实名举报,院方回应正进行调查,目前情况如何?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装备差距有多大? 
  如何看待导游怒怼参观汶川地震遗址嬉笑游客:请文明祭奠,再笑请你出去? 
  《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公布:禁止APP「不全面授权就不让用」、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五千万元,你怎么看?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还存在奴隶或奴隶制的地方? 
  如何看待 80 岁老太往飞机发动机里扔硬币祈福导致飞机故障延误? 
  如何看待企业家冯仑在脱口秀中的言论,被90后女律师以「侮辱女性」名义提起诉讼? 
  现代或未来空战中战斗机航炮装备有必要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罗永浩称锤子 T 系列是追求设计完美的产品,以后应该是不会有了?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苹果 2018 年 10 月 30 日发布的 iPad Pro?是否符合预期?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