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澄清几个问题:
1.目前是不是泡沫?
答:根据售租比=售价/年租金(类似股市的市盈率P/E),目前各大城市基本位于30~50倍(年),国际公认30倍以上是泡沫(25倍以内有投资价值),日本泡沫破灭的时候,顶峰是80倍。
所以,泡沫是一定的。
(房价与收入比,房价与可支配收入比,这两个指标基本不用,因为这两个数据根本没法看了,而且中国很多是两代人供房,所以更看重售租比,也便与股市市盈率做横向对比)
2.房价是泡沫,泡沫具体是什么?
答:房价的泡沫组成来自于两个部分:土地价格以及P/E在30倍以后的击鼓传花的利润。日本泡沫破灭后最直接的就是土地价格的回落。
近五年,开发商投资一个普通住宅项目正常净利润率在9%-12%左右(2015年行业平均净利润率才10%,意味着3000楼面地价的房子卖价是1万,降到9000就无钱可赚了,开发商能力差的,还能赔钱)。房价构成中,30%-50%是土地成本交给政府,另外有12%以上的开发商交给政府的税费,开发商承担的建安成本以及各项费用一般在30%以上。
银行在房产开发过程中对开发商吃一次开发贷款(一般是3年期),在销售过程中对购房者吃一次购房贷款。
(看房价组成就可以理解任总为什么说房地产开发商只是政府跟银行的丫鬟)房价为什么高,泡沫在哪里,看房价组成应该会很清晰。
泡沫的另一组成部分,是击鼓传花的利润,这是由于房产具有投资属性,经历了10几年的货币超发与通胀,在供求关系的指引下,土地财政的刺激下,以及舆论的诱导下,房产投资成为普通人的首选投机跟保值手段。
3.关于泡沫会不会破?何时破?
有一个房地产18年经济周期的说法,7年缓慢上涨期,5年快速上涨期,2年极速上涨期,4年泡沫破灭调整期。
目前状态,各地分化,但总体看按18年周期已经是在极速上涨期,因为中国土地完全掌握在政府手中,经济半封闭,房地产经济的泡沫会不会破,何时破,绝大程度上看政府的调控手段。
4.政府应对现状的手段?
政府已经走不了土地财政的老路了,原因是目前房产价格挤压了实业的生存空间,也透支了普通人的消费需求,另外,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倒转,导致之前的发展模式从长远看已经走到了尽头。
但政府现在还是脱离不了卖地赚钱,因为大量的负债必须要还,新的收税对象还没有出现,所以房地产的泡沫还不能破。
从对政府需求上说,就是土地价格不能降,房价不能降。因为一旦下降,政府的负债,银行的不良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都会一塌糊涂,连锁反应将会导致经济至少停滞,最终接盘的不光是你我,最终是人民币,这些明显是政府无法接受的。
所以,政府会做什么?
对政府最有利的行为就是稳定房价,造人为的慢牛。
通过增加土地入市、规划新城区和政策配合平抑一线城市房价,通过限制土地入市和政策配合促进存货过高的城市去化。
另外,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居民收入提高与货币逐渐贬值,慢慢降低房收比,让房价在5年后、10年后看起来比现在合理。
通过时间来换取房价泡沫缓慢缩小的空间,也就是避免经济硬着陆。
但是,2015年的股市与当今房市何其相似,市场力量之强大,当今政府已难以完全操纵,加上地方诸侯与中央是否保持步调一致也很难讲,所以,政府的希望会不会落空,局势会不会一发不可收拾,我认为也是有一定概率。
5.个人如何应对?
现在已经是泡沫,你是刚需,必须买房,最好到你喜欢的城市,售租比在30以内的地方买房吧,中国很大,宜居的美丽城市真的不少,真的没必要为了一线城市的身份去当接盘侠。
要靠自己打拼的普通出身的大多数人,最好在一线好好赚钱、升级,如果发展很好就留在一线(选择规划的新城区购房比较不吃力),如果发展得一般般就在1.5线/2线找定居地。
个人配置投资的,选择金融资产跟不动产组合投资,不动产投资尽量选择售租比合适的新兴城区去买,长线持有。
目前阶段投资房产,一定要计算投资收益,如果不缺钱或者风险承受能力大的,可以参与一线炒作。
6.关于基本面因素
1)财政赤字加货币放水的双松格局本届政府任内看应该不会改变,这就意味着货币贬值的预期和事实仍在继续。双松格局对房价有支撑和拉升作用。反之,则会打击房价。
2)土地供给
土地是房地产市场游戏的本质所在。政府垄断了国有建设用地,意味着可以操纵国有建设用地的供给量和价格,还可以直接垄断建设权(普通城市居民无权私建)。
任何拿土地稀缺说事的人都错了,实际上未用土地太多了,只不过供应量跟价格是垄断的。
你说主城区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城市发展有自身规律,到一定地步就会郊区化,城市集群化,从向心发展变成离心发展。
而且,政府已经瞄上了房地产的另一个市场,农村土地流转上市将要开启了,到时候农村的宅基地都可以上市交易了,耕地也可以承包了(已经可以)。只要基建配套到位,想必有很多人要去享受近郊的田园生活。
土地的属性以及供给模式,决定了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绝对控制力。
土地供给对房价的影响具体看政府操作,增加供给、开辟新城区可以平抑房价,收缩土地供给、维持低供给会维持房价或者推高房价。
3)城市化进程
目前城市化率是55%,城市化结束是70%-75%,大陆每年平均新增城市化率为1%多一点,所以大陆完成城市化差不多还需15年。
万达王健林、万科毛大庆等大佬说房地产市场还能发展15年,也主要基于此。
城市化的计算是以新增城市人口计算的,也就是人员向城市流动,或者就地城镇化。
机会:城市化尚有发展空间,对房价也有支撑作用。
风险:如果农村土地可以流转上市了,那城市化进程会加速,也就没有15年了。
4)人口老龄化及城市人口的积聚分散
一线城市(除了深圳)已经出现老年化趋势,很多开发商以及金融机构早就已经布局养老型地产。
关于人口老龄化万科毛大庆有个发言可以搜到,里面有数据,我就不复制了,就说结论:人口老龄化对购房需求及房价必然是转折点,会降低总需求,拉低房价。
这个因素是长线影响,到时候的售租比售收比肯定会更趋合理,但年轻人的问题是,你等不起,人民币贬值快,一般人也没能力和精力让手中的现金保值增值,所以,如果价格合理的话,还是要考虑置业。
有人讲北上等一线城市的积聚作用会让房价坚挺,但城市化理论有一个城市中心人口逆增长的过程,也就是郊区化和城市圈发展,会使得人口和新兴产业向城市周边拓展。
另外,将来大陆会有新兴多个超级中心,华中有武汉,西南有成渝,西北也会有,原先的一线也会扩展成大城市圈,比如北京也扩展成京津冀,这样会使得传统的一线中心的人口积聚压力大幅度分散,也意味着需求的降低和房价的平稳。
中国人对于人生成功和人生目标,对于理想与幸福的理解也会渐趋理性。
所以,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的积聚分散在一线城市长线来看是拉低需求和房价的。
普通人想要了解趋势,可以关注人口结构比例以及城市发展规划。
7.数据来源以及个人如何查数据
笔者因为是从业人员,投资决策使用数据来源于中指,克而瑞,明源等系统的数据、报告。同时也会请统计局的研究人员私下授课(其实政府对现下情况非常清楚,做研究的那些人实力很强,数据很全面,但做决策时因为利益权衡所限,就不会那么理性)。
普通人查经济基本面数据可以关注统计局网站;土地成交信息(位置及价格)可以上当地国土局网站看,每天都有更新(通过看土地价格就基本知道目前房价是否合理以及明年房价是否会涨);住房成交信息可以上住建局网站看。
至于,网上的新闻,还是少信为好。
目前大部分新闻都是被操纵的,从业者看来,很多都是乱写一气。
其实新闻可靠很简单,就是讲道理摆数据。比如成交量,成交价,存货量,去化速度,去化周期等等供求基本数据,但新闻很少提及,很多时候就是在渲染气氛而已。
8.总结:
1线泡沫已经高企,要看风险承受能力小心参与。
1.5线中心城市,2线省会,以及1线新城区还有很多相对合理的机会,要买就早买(目前甚至有以租养供的机会)。
跟房地产开发行业一样,房产投资的暴利机会其实已经过去了,还是回归理性的投资预期比较符合现实。
其实,本人作为房地产开发投资从业者,真的不希望房价高企,希望房价能够回归理性,只想赚到合理利润即可,大家都有房住,有工开,有钱赚不好么?
有人手里有1、2套房,就一心想着房价暴涨,但房价涨了,生活成本跟着涨,房价是大周期,生活成本可是眼下的。你也不能保证在合适的时机出货套现,你也不能保证肯定能给你的后代准备好住所,以免他们为了不正常的房价牺牲了自由与理想。
可惜的是,房子应该是居住属性为主,现在却变成了投机品。
原先通过土地、税收、银行的吸血游戏支撑了基建建设、大型投资,也造就了相当一批体制相关人员的暴富,但房子终归是拿来住的,而不是拿来吸血的。
高企的房价歪曲了社会价值体系,透支了年轻人的理想,摧毁了实业生存空间,待在这样的国度,说实话,真的艰难。
~~~~~~~~~~~~~~
3-19更新:
很多人私信问对于某个城市房价走势的看法,集中回复如下:
1)上文中已明确表达了,中国房市是政府主导的政策市,政府的货币政策,土地供给政策,房地产市场配合政策及立法,都能对市场供需及房价起到或正或反的作用,政策对市场需求的影响,以及对房价的影响,关键看中央及当地政府的政策具体走向。就是因为以上政策的不确定,谁都无法准确预测房地产走势。
目前政府各方面政策的大方向是想稳定地价、房价,也不允许房价过快上涨。
2)开发商投资决策过程比较复杂,从城市可进入分析,到城市宏微观经济分析,再到城市整体供求分析,再到各分城区现状分析,再到目标地块的基本条件分析,会通过一系列的市场分析最终决定是否进行投资。
普通人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进行理性分析。所以答主已经在上面答复里给各位提供了2个最最简单办法:
(1)考虑到货币贬值,目前售租比在35年以内的房子是可以买来自住的,30年以内的房子目前都是可以投资的;
(2)关注下本地国土局网站土地成交价格,看土地价格有两个作用,一是看趋势,同等区位条件的土地价格如果在持续上涨,房价肯定也会上涨;二是看房价,看到楼面地价,你就可以结合开发商的正常成本,计算出合理房价,房价短暂可能会受到供求关系起伏,但不会偏离太远。
新房房价基础公式:房价=土地成本+建设成本(含建安、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税费+净利润
开发商的建设成本请咨询当地人士或网查,一般几年之内变动不会大,
税费= 12%*房价 ,
利润=房价*x%/0.75(x%是净利润率,除以0.75是因为要交25%的所得税)
二手房价格参照同区位一手房价格,理论上应该是 重建价格减去折旧再加上交易成本,但大部分房子还比较新,所以价格只是略低于新房。
3)很多人问我某个城市的房价看法,恕我无能,不能回答。现在一线,二线,三四线分化严重,而且单个城市中,合区分化也严重,所以我还是希望您按我说的售租比跟关注土地价格的方法去做判断。
4)今年房价飙升,答主作为从业人员其实不是兴奋,而且恐惧。无论怎么算,部分城市现在的泡沫都已经到了恐怖的级别,参与风险极大。
答主非常看重售租比,是因为将来如果没有接盘侠,价格最终回归了,合理价格最可能靠近的就是售租比了。
无论你是普通工薪阶层还是投资者,你现在参与P/E50倍以上买盘的动机无非是认定房价还会涨或者大涨,但目前基本面除了政府的政策因素引导以外,还有什么能支持房价大涨?经济增长放缓进入中低速,出口与实业萎靡,转型还在过程中失业率进入爬高阶段,收入增长缓慢,人口结构变化。。。所有经济基本面都不支持房价大涨。
再次警示各位风险,特别是普通打工者,不要参与50倍以上的买盘。大陆可没有个人破产的法律,你贷了款是无论如何都必须还贷的,除非你死了。
至于投资者,如果担心资产贬值,请选择金融资产和风险小的不动产投资,合理化自己的投资预期。
5)答主希望普通家庭出身的工薪族,在收入条件没有达到之前,请不要轻易负债置业,按目前的房价收入比和售租比,在很多城市,工作10年之后再置业还是可以的,这也应该是常态,所以不要着急。
希望各位年轻人在年轻的时候,多花钱在自我提升上,多学点技能,多旅游增广见闻,做到健康、家庭、事业平衡发展。
城市里充斥了消费信息与价值观,可能会迷惑你的头脑,到处走走看看,也许会对生命有新的领悟。
答主以前的香港同事,30岁多一点白了一半头发的人多的是,他们很惨,3,4万的月薪,背着将近1000万的房贷,生活压力太大。
如果将来大陆的生存状态如当时的香港,
那些花上千万供房的人,请你想想何必去接盘,不如努努力攒点钱买个自由身了。
今年,香港地价跌了70%,房价也会随着下跌。
大陆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房地产周期,没人能真正体会到日本的那种沉痛。
大陆没有学真正搞国家社会主义的西欧,比如德国的房价控制得就很好,土地财政的动机以及被执行的过程并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的特性,其实城市化进程可以做得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但现实却没有。
6)答主没放一堆图表直接摆明结论的原因是,答主获取的资料大多是咨询公司提供的,在统计学属于二手资料,而且大部分结论网上都可以搜到。如需深入了解如售租比,房价收入比,总房价与GDP比重,郊区化,老龄化等等内容,请直接百度关键词即可。
t然而,我还是认为,政府本来想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维持现在的房价不升即贬,让居民收入增长到可以承受高房价的地步,让这个泡沫慢慢萎缩,这样经济就软着陆,搞不好还是个U字型增长
后来这几年忙了很久政府还是短时间找不到经济新增长点的可能性,经济太难看,加之换汇和资本外流疯狂(低油价原材料价格使中国贸易顺差每年数千亿美元,2015年数据是顺差5950亿美元,这也是央行放水干预汇率的底气,可是外汇储备仍然一度失速暴减,2015年下降5130亿美元,人民币还是下跌8%,可以估计资本外流速度规模,刨除服务业逆差和海外直接投资额,约净流出保守估计在
7500-8000亿美元,中国外储还有31663亿美元,按央行估算保守估计15000亿是安全底线,刨除短期不可变现的部分,如果按照2015年那个速度规模,外汇最多还能支持两年半,可这只是美元第一个加息周期后,可能还有四到五个周期呦,央行喊话,人民币没有大规模贬值基础,我给翻译一下哈,就是“哎,老乡们别跑啊,哎,说的就是你,别跑,再跑就开枪了”),政府想先找一个资本蓄水池,让人民币稳定下来,股市不行那只好找房地产这个老法子,让热钱流回来沉淀在房子上面,可能是可笑的阴谋论,但实际上这两个月房价大涨,外汇储备真的减少速度大为缓解,在我看来,大多数游走的资本也还是投进了房地产
至于以后,用空间换时间,未必就等到像互联网一类的新经济增长点了呢?科技日新月异不可预测,你看工业4.0不就是一个好概念吗?所以房子是可以适度上涨的,如果新经济真的起来了,现在房价是可以支撑的,苟且几年,人均GDP早就过万美金,人民更富有,经济抗风险能力会加强,政策余地更大
某一天真的玩不下去了,房地产走到头,无非两条路,一是政策日本化,二是人民币日元化,我觉得第一种可能性比较大因为中国经济模式不像俄罗斯,可以通过外汇大幅贬值维护经济,因为中国是加工成品出口型国家,严重依赖外贸,而且经济盘子太大,不像俄罗斯资源出口型那么没出息,(如果人民币大幅贬值,一定会带来主要贸易伙伴报复性关税,那中国外贸就完了)人民币还是得国际化的,还是要有点信誉,不可以那么臭不要脸的,遇到危机就大幅贬值,像俄罗斯那样普京表面强硬,可一遇到危机就摆出闭关锁国,摆出那种视死如归,其实是损害贸易伙伴的不要脸的样子,卢布本就没什么信誉,中国学他那样人民币国际化就完了,一带一路,亚投行就都完了,所以只能学习日本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
既然政府认命经济是L型,而不是U型,那么不如让全民持有多套物业,再征收二三套房产税,继承税,提高交易税让居民不能卖房子,这样房子甩都甩不掉,变成政府稳定的税收来源,居民变成给国家打工的,国家提高福利保证居民生活,日本不就是这么干的吗?日本利用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度升值,并购了多少国外优质低价的海外资产,又吸引国际多少热钱卖给了他们本国高溢价劣质资产,房地产泡沫破烂因为广场协议?那日本政府那样玩命一般的加息做什么?房地产破灭一举坑杀了多少国际热钱投资?他失落都二十年了,怎么国民还TM那么有钱,那么安定,怎么没有变成拉美?这个前提是,国家得底子厚,科技领先,社会失去活力,但一切变的更稳定,更有序,现在人均GDP8000美金,你觉得可以吗?所以政府必须维持房地产市场,吸引更多刚需为国接盘,不过也不完全是接盘,你本来就得要有房子住,租房子不也得给房租吗?就当国家是包租公呗,比原房东肯定友善多了,想买了房子就是自己的?笑话,忘记国家性质了吗?忘记党旗颜色了?况且,即使国家爱民如子,不愿意苛加重税,50年或70年产权(其实加上施工销售一般到手只有45或65年产权,到期自动延续而非免费延续,危言耸听是吗,去年温州发生的20年产权延期按市价,收取房产现今市价33%的事情都忘了吗?
。 割。
宏观说完谈谈微观
大家看着那些加大杠杆撬动资金的投机客,炒房客,花天酒地日子滋润,其实不知道他们身负重债,压力巨大,连环债,高利贷的利息不那么好玩的,日本也曾有一段时期涩谷一带想打车要付上千美金,拿万元大钞点烟,地产公司员工年终奖发一年半工资这种盛况,可后来呢?十分之九的地产企业倒闭,地产老板跳楼失踪被杀像下饺子一样,借钱买房幻想大东京无限扩张一线城市房价永远不倒的中产阶级,牺牲了一辈子幸福,打工还债,这还是那么民主和那么富裕国家,政府强令银行不准许索贷收房,给中产阶级缓冲时间,真金白银大笔输血僵尸企业,缓解连环债务,那么在一个贫穷又较为落后的国家呢?国家会不会在民怨四起的时候让房地产老板背锅?会不会像曹操借军需官人头那样以平民愤?投机倒把罪也没取消几年呐,杠杆放大的风险导致即使房价下跌20%,他们也会纷纷破产,就说近的,温州鄂尔多斯房价腰斩,三亚房价跌去五分之四,海口92年房价7000,16年大涨好几轮了还是7000,连环债,温州炒房团倾家荡产多少人,连环债又死了多少人,当年红极一时的温州炒房团呢?那么大阵势,那么大水花,为什么销声匿迹了?是的,他们都破产了,或者死了,加那么大杠杆炒房子,下跌10%就快负债,15%就爆仓了,媒体不报道不代表不存在,大家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就是这么残酷
还是一句鸡汤,都看见的机会肯定不是机会,抢中石油,抢航运,抢大豆大宗期货,抢普洱,抢兰花,抢盐,有挣钱的吗?有,背后炒作的资本,和部分先知先觉(走狗屎运)抛售的小百姓,可是那些“先知”小老百姓活下来了吗?几乎都死在了抄底的路上,人的贪欲是无穷的,现在就有人卖了好不容易换的美元又去一线城市买房了,简直是够了,现在两万一平买上海房产的在某一天奔溃前卖掉就一定会活下来?naive,他一定会在持币在暴跌的时候冲进去加杠杆买两套,什么?他会离场?笑话,如果这个下跌过程长达15年,他可以一时理性,他可以时时理性吗?正所谓会抄底的韭菜才是肥韭菜,况且他觉得自己当年逃顶成功,眼光如炬,巴菲特附体,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所有参加浪潮的小人物,最终都会被时代的洪流漩涡吸附,再被时代浪潮淹没击碎,离开牛市,你什么都不是
大家知道媒体11年房市下跌以前,普遍的主流论调是什么吗?上海两万多,苏州5000的时候,那就是一线与二三线城市价差太大,一线城市下跌是大概率事件,现在看起来很可笑对吧?但现在上海8万,苏州13000时却炒作的一线城市永涨不跌,可以涨到80万,是避风港,是母亲温暖的怀抱和爱的港湾,和先前完全相反,是不是很讽刺?那么未来的某天看现在这种观点就不会觉得可笑了吗?而且上海永涨不跌?08年上海房价两个月从15000跌到8000的时候没有吗?媒体的嘴和老鸨媒婆娼妓一般,都是不可信的,那些当年疯狂炒作什么一铺养三代的专家媒体呢?多少人听了你们的话买铺买到了开发区去了?现在跑哪去了?你们是沉默了,不炒了,可你们让套死的人怎么办?他们肯定想你们出来和你们谈谈,保证不打死你
自08年以后,房子就失去了居住属性,慢慢变成了大宗商品的一类的投资品,石油稀缺性,不可再生性,远高于房地产,应该是只涨不跌吧,从20美金涨到140美金,可现在只有44美元,已经快跌破成本,还在下跌,你相信所有产油国都应该只赚不赔的逻辑吧,可现在沙特呢,外汇耗尽,债务高企,前些年,你们能想象吗?石油稀缺,不可再生,经济发展需求越来越大?这些言之凿凿看起来很有道理的逻辑支撑住高油价了吗?当年加入WTO,航运需求大增,加上经济全球化,贸易只会不断增加,这些逻辑支撑住航运泡沫了吗?15年,改革牛,跟国家队炒股,居民配置资产需求,降息降准,货币洪水,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国家承诺托底,至少一万点,这些逻辑托住了股市高价了吗?股市托不住还能托住房市?哈哈哈,
所以说来说去诸如,一线城市房子中附带的教育,资源,就业前景;全国人民都涌入一线城市,人口增长;土地有限,房子是稀缺品;人民币会如前三十年哪般贬值,收入会如前三十年哪般上涨;城市化只完成56%房市还有20年高峰;政府不允许房地产下跌,说来说去就这些,这些逻辑对不对呢,有些逻辑是可以证明房子是有价值的,不是狗屎和一文不值的,但究竟能不能证明房子值这个夸张的价钱,别人是这样告诉你了,究竟对不对,你思考了吗?
最后具体谈谈适不适合炒房吧
房子类似在投资领域类似于古董,不像债券股票流动性大,一旦市场行情走势逆转,根本跑不动,卖不掉,你看虽然上海12年名义房价没有跌多少,可是私底下打八折想卖比比皆是,可是越打折越卖不掉,二手房交易市场迅速萎缩,一手房还在蹭蹭蹭的造,加上融资成本和利息,通货膨胀的贬值,现在上海买一套600万的房子贷款400万,二十年利息超过300万,本息超700万,前三年本息合计归还银行约110万,其中利息约50多万,和60万还款,加上各种物业交易和持有成本,房子不涨到1200万,基本是不赚钱的,可是一旦下跌,三年内假设房价市场价下跌20%,市价接近480万,你再打九折成功卖出(包括交易成本,这在下跌行情很困难,断贷银行拍卖可能7.5折或8折),获得432万元,三年还欠银行340万本金,还剩90万,200万首付加上三年支付的50万多万利息,也就是说近260万本金损失170万,如果年限更久的阴跌,比如已经还贷十年,那么就不仅血本无归还要负债,另外断贷在中国没有个人破产保护制度下,房贷个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与一切福利信誉生活基本需求挂钩,孩子上学看病坐火车全部挂钩,危言耸听?这就是12年上海高价买房年青人当时真实处境,当然他们是咬牙硬抗了,如果不是国家死命放水,中央层面开启楼市保卫战,最终硬抗,涨起来了,他们就已经完蛋了,但如果现在他们选择卖出,仍未解套
如果是融资炒房,哈哈,从98年开始炒北上广房,头脑精明,眼光独到,历次大涨都不拉下的温州人,在三地房价上涨近十倍背景下,高利贷重压下,数千亿融资资本就这样在12年已经彻底全军覆没,上一段计算的居民购房用的是银行发放的低息贷款,利息普遍低于五厘,压力还是巨大,可是那些靠融资公司甚至借民间高利贷的炒房客,资金成本普遍在二分(这是国家规定的合法利息上限),那些巨额不合法资金的利息甚至三分以上,也就是房子原价不涨,600万房价一年普遍要120万以上的利息,一但下跌15%立刻爆仓倾家荡产血本无归,这就是为什么温州炒房团千亿巨资全军覆没的原因,个人多年打拼赚下来的的厂房,资产被银行和配资公司瓜分吃的一干二净,身负巨债,跑路被杀失踪跳楼,不一而足,你真的比他们聪明?你从98年就看出来房子要暴涨了?比他们有门路,有技巧,有方法,有眼光?
如果未来刚需自住再跌也不卖,那么名义房价越高,今后房产税越高,交易税更高,加上房贷,卖出割肉负债,捂盘流血,自觉变成一茬一茬割不完的韭菜,变成社会主义好接盘侠,投身炒房之前,你这些都考虑清楚了吗?当然,如果房子从600万,涨到1500万你又成功售出,就赚大钱了,毕竟你加了杠杠,200万本钱,150万利息,换来几倍收益,风险与收益并存,无利不早起,然而,这就意味着,6万一平的房子涨到15万一平了,我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不作预测和评价,只是,真的有点高啊,投资前,你真的分析清楚现在房市资金构成,多大杠杆,以及未来十年政策走向了吗?冷静下来扪心自问,好好思考,把房地产看作一个给你放大三倍资金的股票,这只股票现价600元,自98年房改开拍至今,已经涨了十五倍,绩优股,市盈率80倍-100倍,市净率不明,国家政策层面支持,但流通性极差,交易费极高约本金200%,未来持有可能有费用,每年增发新股股权每年稀释,一切就明白了
所以现在买不买房子,纯粹看自己内心是不是愿意赌一把的渴望,别信那些似是而非逻辑,和专家媒体娼妓一般没有廉耻的嘴,一句话,玩得起这个游戏,做好付得起代价的觉悟,就堵上身家下场玩两把吧,刀口舔血,火中取栗,富贵险中求未尝不可,至于其他买不起也玩不起的吃瓜群众,不如搬好小板凳,摆好瓜子,汽水
看他起高楼,看他宴宾朋,看他楼塌了
因为我工作清闲,再加上第一次得到这么多赞,所以受宠若惊,也在评论区对所有提问的童鞋给予了个人知识局限之内的所有问题,做了最详尽最具体的回答,个人浅薄的观点已经在评论区说的非常明白,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参考评论区回答,之后如果还有问题就隔段时间统一回答了哈,大家都对房价问题又爱又恨,所以这么多人关注,我本人不想下结论,只想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考和看待问题的视角,你可以买可以不买,可以选择冒险也可以寻求安稳,这本就是个人的选择,我只希望大家做决定之前可以考虑周全,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最理性抉择,和前因后果的深入的思考,享受成果,承担责任和代价
现在我们都处在一个疯狂的时代,希望大家能不骄不躁,保持心理和身体的健康,做好经济寒冬过冬通缩失业的储备,换外汇,买小额保险,或设立外币境外账户,毕竟赚钱的人毕竟是极小部分,锅还是得所有老百姓来背,但作为小老百姓,可以没赚到钱,背锅也可以,但不能被忽悠乱加杠杆,更不能为了贪欲,最后家破人亡倾家荡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以误解的内涵理解,诚哉斯言!
祝各位安好。
这篇文章已经被分拆成两篇,原答案不知不觉写的太长了,已经没法阅读,所以梳理了一下回答,把原答案和评论区回复分成了两篇,这样增加可阅读性,这篇文章着重想引发大家自己的思考,另一篇则主要是评论区对童鞋们相关问题的回复的梳理,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另一篇答案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5086 7891/answer/125368246来来来,做个扫盲启蒙教育。看图说话:
理论上来说,任何有质量的物质,只要它的“自然半径”小于它的“史瓦西半径”,就可以变成黑洞。
假设使用外力作用将我们的太阳挤压到只有一个小城镇那么大,那么开始挤压吧:
一下变小了好多,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
又变小了好多,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够了吗?
刚刚才挤压到能匹配地球的尺寸,还早呢。那么继续。
压的比已经比地球要小了,但是还要继续。
差不多压倒这么大。
我们的太阳就变成黑洞了。
或者是将我们的地球挤压到花生壳这么大,地球也会变成黑洞。
现在我们对一个物质的自然体积尺寸和黑洞体积尺寸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接下来,开始脑洞大开。
这时,飘来一个叫做XTE J1650-500的黑洞。
实际上它也就是和曼哈顿城区的大小差不多,是目前我们已知的最小黑洞。
这个小黑洞的质量大约是我们太阳的3-4倍。
让我们继续脑洞大开,缩小视图,忽略这个小黑洞吧。
结果就飘来这么一个东西,名叫M82 X-1的黑洞。
这个黑洞的体积和火星的大小差不多。根据之前的史瓦西半径的比例来进行反推的话,它的质量是。。。
等于多少个我们的太阳质量呢?
其实还没有完。。。
这个黑洞的自身质量相当于1000个太阳,而它的体积只是和火星相当。这个黑洞在我们人类的认知领域中还只算是中级黑洞。那么,更牛逼的是什么呢?
中级黑洞,拜拜吧。我们来点击“Bai度地图”上的“减号”按钮,拼命的缩小视图。
点击几百次的“减号”按钮,好像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所以继续点击,缩小视图,扩大视野范围。
。。。
。。。
不知道点击了多少次的“减号”按钮。等等,好像有东西来了。
来了来了,就是这么个东西。来自凤凰星云团中心的超大黑洞。它到底有多大呢?
是的,你没看错。中间那一小片就是我们的整个太阳系。这个黑洞的直径是太阳到冥王星距离的19-20倍。这家伙的体积尺寸实在是太。。。。太大了。
再次根据“史瓦西半径”比例来进行反推,你能想象到这个超级黑洞的质量有多大吗?
来吧,放飞你的想象力:
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拿衣服!
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太阳的质量?不知道。但是,你以为这样就完了吗?
拿衣服!!
自觉点,接着去拿衣服。
你们就静静的看着我继续装逼。
结束了,真的结束了。
这个超级黑洞的质量相当于
20000000000个(200亿)太阳的质量。
而这个黑洞只是茫茫超级黑洞中的其中一个而已。。。
我们太阳系所位于的银河系中央也有一个黑洞,它的质量相当于400万个太阳。
上图为人类探索到的已知超大黑洞排行榜的前10名,刚刚那个200亿的凤凰星系中心黑洞,也不过刚刚排到老六的位置而已。。。
扫盲启蒙普及结束,我也是现学现卖。请各位毫不吝啬地赞美吧。
原视频百度盘下载:
http:// pan.baidu.com/s/1sjACm4 1在线视频原始链接:
https://www. youtube.com/watch? v=QgNDao7m41M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景甜:抱歉,是我选的他。
统计局工作人员也不过是公务员,没有受到过经济训练,所以他仅仅是给予统计,但是并没有解释能力。他所说的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世界普遍通用所说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时间内的产出,具体的说是每小时经济产出(output per hour worked)。
我们可以对比下这两个概念,统计局声称的“全员劳动生产生产率”是生产总增加值除以就业人口,意思为单位劳动力平均产出;普遍所用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小时产出,所以实际上“全员劳动生产率”应该除以平均工时。由于中国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大概是2200小时,美国则为1750小时,所以实际上他的统计数据还要高估了,所以这个值应该为6%左右。由于我国处于后人口红利期,人口赡养比例较低,就业人口比例依旧高于平均水平。我国现在约有7.75亿人就业,而美国只有1.5亿人就业;同时我国就业人口工作时间都更长,分母更大的情况下分子就更小,所以实际上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领先国家(美国)要比经济水平相对更低。
这个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中国,在日本和韩国也是如此,普遍估计韩国的劳动生产率仅仅为美国的50.2%,日本则为65.4%。西班牙本身经济水平和韩国相近,但是工作时间远远少于韩国,实际上这意味着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远高于韩国,而根据OECD的估计西班牙的劳动生产率则为美国的74.5%。
即使如此,这个数据很明显是过分低估了中国的经济水平。理由有两个:
一个可靠的方式是使用尽可能接近现价的不变价计算单位,并且使用购买力计算,例如OECD本身选择的是constant prices 2010 and PPPs。考虑到这两点我们做估算的话,中国的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衡量现在大约美国的25%,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可靠应该略高于美国的20%。所以,普遍的估计为中国的劳动生产率略微高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的20%,一个比较精确的说法应该是21%。
从某种意义上,即使是21%的数字,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应该是被低估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规模应该大大高于现在已经测算的规模,在过去5年中国就已经更改了3次统计测量方式,每一次都提高了经济规模。即使如此,潜在的经济规模依旧存在,所以经济水平的低估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被低估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认为中国官方声称的劳动生产率增速远远高估了,因为中国政府高估了自己经济增长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