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都瞧不起印度美食? 第2页

        

user avatar   guan-chun-58-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对这个国家本身的瞧不起,恨屋及乌。再配上他们的烹饪和用餐方式,怎么看也不是很发达的亚子,更不适合现在的INS摆拍文化。

法餐即便你心里再怎么吐槽盘子尺寸比食物分量大出一个大平层,可是毕竟摆盘还是好看的。服务还是小资的,环境总是优雅的,法国也是先进的,心惊肉跳的价格不允许你瞧不起你眼前的这块塞牙缝还有点柴的鸡胸肉。

印度菜就不一样了。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它长得真的难看。除非你点个一大桌子菜,精心摆盘,刻意点不同色系咖喱用来搭配,铺上一层香蕉叶,调光润色P图一番才勉强算得上一桌有风情的异域菜品。

单品拎出来的话,真的是件件糟心。

印度菜单一的烹饪方式是国人无法接受的第二个槽点。我们的饮食文化除了口味,还讲究口感。一顿饭有凉拌的爽口,爆炒的热腾,煲汤的温润亦或是煎炸的香脆。然而,印度菜基本无论是荤的素的,地里长的还是路上跑的,一律糊状。

文化历史原因当然显而易见。印度人的主食是长米和馕,长米类似我们吃的夹生饭,单个独立,完全不粘。印度人管我们吃的米叫sticky rice。他们的硬米必须配上糊状的东西才比较好下饭,光吃饭的话我都怕嗓子被刮得疼。馕,当然也是需要沾糊糊才比较合理。这是大部分印度菜都是糊状的原因。然而,习惯了三菜一汤,各有千秋煮法的我们就肯定绝望了。第一个上来的是糊糊你觉得行;二个换了颜色还是糊糊,你觉得还能忍; 第三个尼玛又长得差不多!你说你能不毛?

法式漂亮的甜品在印度被粗糙地搞成上图的*状漂浮物,端上来的那一刻答主真的差点喷饭,要不是看到邻桌的印度人也收到一份一样的,我当真会以为他们欺负我这个外国人。世界上那么多形状,您就不能费点心再捏捏?!搓个圆的也比这个好吧!

我在另外一篇写印度之行的文章里提过。在印度待了2周以后,我的体味都变了。印度菜香料的过分使用到了麻痹味蕾的程度。我们点菜习惯"平衡"。一两个浓油赤酱,必须搭配一两个爽口清淡。印度菜基本每道都在刺激你的味蕾。有个笑话说,吃印度菜你要被辣两次。第一次是吃进去的时候,第二次当然是拉出来的时候。细节不要问,但我证明,这是真的。我的印度同事经常惊讶我为什么每次去中餐厅都点一盘炒绿叶蔬菜。他说这个菜的意义在哪里?这不就是烫一烫或者炒一炒? 我说你喝完可乐,咖啡,Chai,酒,有没有想喝水润润嗓子? 他说会。我说那这道菜就像那杯水,有嚼劲的水。我自己认为自己形容得很好,但是他貌似没有被说服。对他们来说,每道菜都要够劲儿够味!于我而言这就像是一本划满荧光笔的页面,毫无重点。

再说到食用方式:连烧菜都快人工智能了。印度人还在用手抓饭。其实大部分中产印度人吃饭也用勺子或叉子。饭店只要你要求,也会给你提供这些。但印度人还是认为用手吃饭是享用食物最好的方式。我的印度同事坚持让我尝试用手吃体会触觉食物的快感。说实话,吃炸鸡我是可以理解的。各位不会用筷子夹炸鸡吃吧?那种拿在手里啃的快感我完全认同。馕或者饼我也可以理解。一大块馕,沾沾这个沾沾那个的愉悦可以感同身受。但是!饭,我真的不行! 一粒一粒的沾上汁水,把他们集合起来简直太困难太不合理了!每口都是艰辛!再者,这个动作怎么做都不太可能优雅!怎么做都像是急急忙忙从别人那里或者地上捡起来点东西快速塞到嘴巴里,真的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我们几个公司的高管,一用手吃饭我就觉得他们好可怜,不是月薪几万的总裁而是偷别人几口饭吃的当地农民工。姐姐我第一次为了显示重视还做了美甲去用手吃饭,吃没吃到几口,用牙刷刷指甲缝里的咖喱味刷了一晚上。前车之鉴各位!如果你要尝试,记得把指甲剪到皮肉相连最最短。

惊艳到我的印度菜倒也不是没有。说实话,难得吃一顿还真的有点回味无穷,或者一桌菜里面加一两道印度菜可以成为点睛之笔。

1 印度的羊肉牛肉做得非常入味!(当地高档点的餐厅可以点牛肉)因为讲究香料使用和烹饪前的腌制,肉的味道与香料完美融合,肉嫩,口感丰富,真的太好吃了。比我们一般的用爆炒带来的肤浅口感来得更意犹未尽;

2 印度的烤鱼。我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欢吃鱼的人。尤其是河鱼的土腥味简直一生黑。我妈炖的鲫鱼汤说是我的童年阴影都不为过。国内很多餐馆做的烤鱼我也不喜欢,还是有腥味。但是印度的香料,全然抹杀了这股鱼味,让我能借着香料的丰盈体会到鱼肉的质感。

3 印度的Chai。它真的太好喝,太太好喝了。在那里出差的时候,每到下午2点我就期待那位送茶小哥敲开我们会议室的门送来那杯我每天下半场的动力。印度奶茶里也是香料满溢,加上不少量的糖。让我惊艳的是他们的奶茶用的是水牛的奶。这跟国内的牛奶,哪怕欧洲的牛奶都不一样。水牛奶质地非常厚重,润滑,口有余香,丝般润滑真的是我当时脑子里蹦出来的口感。

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Biryani( 印度炒饭), butter chicken, 等等。

我理解我们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偏见。我也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顿顿吃印度菜不腻。但是放下固执,放下手机,尝试几件单品,给你的味觉一个前所未有的体感也是不错的事情。在油管上有个全世界猎奇美食的博主叫Food Ranger。你可以看看他介绍的印度美食,承认印度一两个菜好吃又不等同于承认他们国家什么都好对不对?不要让民族偏见狭隘了你的味觉之旅。


user avatar   twins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版动物防疫法,做足了

那价格还卖的出去算你赢

除此我没啥意见


user avatar   sui-feng-57-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宝流量那么多,李佳琦和薇娅作为头部中的头部,成交额高不意外,但是实际成交额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首先,淘宝直播排行榜上的成交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完全不同的概念。

淘宝直播上的成交额的数据,指的是定金锁定的GMV的总数据

我从阿里巴巴的官网上找到了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1]。在财报中,阿里对其GMV的定义是:GMV是包含了运费在内的所有已经拍下的订单价值(包含未付款订单)。

“ GMV”或“商品总价值”是指我们市场上已确认的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价值,无论买卖双方如何或是否结算交易;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GMV涉及我们的市场仅包括通过我们的中国零售市场交易的GMV; 我们针对中国零售市场的GMV计算包括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运费; 为谨慎起见,目的是消除对潜在欺诈交易对我们的GMV的任何影响,我们在计算某些产品类别中超过一定金额的GMV交易以及每天购买特定产品类别中的某些产品类别的买方的交易时排除在计算之外。

简单来说,GMV计算的不是实际交易数据,而是“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的一个总和。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在淘宝上下单了100台iPhone 12 Pro,每台单价1万元,但是我没付款,但是按照GMV的角度,我这么一个操作,直接搞了100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GMV可能远远超过实际成交金额,这也为啥电商都愿意公布GMV的原因之一。因为数据好看啊!

更何况,双十一李佳琦的销售额计算的是预售销售额,也就是定金锁定的GMV,这个水分就更大了,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预售有不退款的吗?


其次,就是一晚上100多亿的销售额确实过于恐怖了。

有人可能对一百亿没有啥概念····

就拿我来说,我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要不吃不喝41.5万年才能挣到这个数···

换算到公司上,李佳琦和薇娅一晚上的营业额,几乎等同于半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一年的总营收···

如果最后全部都是实际成交的话,那阿里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另外两家的威胁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

  1. ^阿里2019年财报 https://otp.investis.com/clients/us/alibaba/SEC/sec-show.aspx?Type=html&FilingId=14266295&CIK=0001577552&Index=10000

user avatar   liu-xiang-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俄罗斯二十几年了,也去过其他国家出差,成年后还回国工作七年,应该有足够的素材回答这个问题。

国外的中餐为了迎合外国人口味改得四不像,欧美和俄罗斯的中餐大部分都是酸甜的,纯粹的中餐少,到是也能找到,就是少。

西餐也一样,虽说长个中国胃,就算在国外80%以上吃的也是中餐,但偶然也会吃西餐,法餐、俄餐都有些不错的菜式,其他各国菜式也有不少好吃的。

回国后偶然也会吃西餐,尤其是招待国外客户时,总结来说以下几点:

比较好的西餐厅,尤其外国人比较多的西餐做的还不错。

普通西餐厅或者咖啡厅、披萨店那就算了吧,改良后的西餐真不好吃,例如星巴克的拼接焦炭(黑椒)牛排、必胜客的烤饼底披萨,绝对和国外给老外吃的改良版中餐有的一拼。

顺便说一下大家争议的牛排几成熟,这个真没关系,是,按例牛排只有1/3/5/7/9成熟,但是到了中国就顺着中国食客意思来呗,愿意吃八成还是十成熟的就做呗,矫情啥。

我们也没说国外做的不地道的酸甜菜或者美国四不像的李鸿章杂烩就不是中餐。

继续吐槽某些矫情的人,真矫情中国普通西餐厅做的不地道,这就是给普通老百姓尝个鲜的地方,物美价廉,您自己不愿意吃的话去米其林、黑珍珠级别的西餐厅吃去呗,大部分都很地道,纠结老百姓尝鲜的普通西餐厅有意思吗?

为了秀下您吃过正经西餐的优越感,那您跟我比呗,咱报个吃过的外国菜菜名,也别只纠结于西餐,别拿普通没出过国的同胞开涮,否则只能显得您肤浅。


user avatar   ybenici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啥实质性影响,不过是政治上互相呕气而已。其实英国佬也不是真要收留港独们,就凭一万港币一张的申请表,从中就看得出:英国所谓的“收政治难民”不过是一场作秀而已,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他们国内那些无脑支持自由人权的票仓们一个交代,傻子才会真无偿接受。

需要注意的是,对比英国与澳大利亚的表现,以及我国政府做出的不同反应来看:英国更像是口头反华,但身体很诚实;土澳就是真一根筋,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比如在华为上,英国就是反反复复,至今都没把话说死。在香港问题上,也只是头口声援,没一分钱和一个特工的出钱出力。更没有像土澳那样傻不拉几的在世卫带头要调查中国新冠疫情,反而与中国一起力挺世卫的权威。而且在汇丰事件后,伦敦金融城像没事人似的,继续展开各项与中国金融合作业务。总之,英国就是各种摇摆,看着反华气势很高的样子,但最后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以英国的外交能力,是不会出懂王式的失心疯与土澳般的无脑跟。我认为中英之间以后还会嘴炮不断,但最后该怎么做买卖还会怎么做买卖。毕竟英国是个信封“没有永远朋友只有永远利益”的势利眼,和谁过不去都不会和钱过不去嘛。


user avatar   yu-gan-2-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分清楚,是成仁取义的汉室儒家,还是尸位素餐的满洲儒家。


user avatar   zhou-zhi-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推土机的覆辙是什么?

推土机本身性能就非常弱,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都是非常弱的存在,单核完全没法和那时候的酷睿系列拼,由于单核弱,多核也强不到哪里去,并且浮点性能更加那啥,这是推土机最大的局限,

12代酷睿主要是有了小核心的加入,这个小核心说白了就是用来提高多线程性能的,如果不理解那可以理解为刷分的,

而且很多人都在说Windows调度问题,那么又有多少人是知道这调度问题可能出现在什么方面?我看很多人是瞎起哄吧,只知道说调度问题但是又不知道是问题会出现在哪些方面

我倒是很疑惑整天看cinebench跑分的用户怎么需要考虑调度呢,全核一起上不就得了,ADL ES2的R20成绩我都了解过了,成绩蛮高的,可以确定是大小核全开跑出来。

像苹果第一代用大小核是A10,安卓用大小核早一点,我不记得相关的情况了,

A10是苹果第一次玩异构,是IKS内核调度,大小核不可以同时运行,要么只能跑大核要么只能跑小核,A10X也是一样的,具体就体现在SOC的多线程跑分方面,也就这一个用途需要用到大小核全开,但是这个问题到A11的时候得到了解决。然而我前面也说了ADL根据ES2的情况来看,大小核是可以全开的,这方面的问题自然可以不用担心

要说日常使用,日常使用需要多高性能?它大小核随便调度不都一样,谁又敢说我就打个字,突然从Golden Cove大核调度到Gracemont小核就突然连打字都打不起了,或者直播看不了了,视频看不了了之类的,这种问题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intel做ADL大小核也并不是就没问题烦恼了,就比如说那些做了多核优化但是多核优化又做得不好的应用,比如说某个程序需要占用20个线程,这就超出大核的范围了(毕竟大核最多16线程),这种情况下系统该将任务怎么分配,是否是优先调用大核资源然后不够了再去调用小核的资源,翻车的情况就会是乱调度,这样就可能会让这种软件出现测试十次有七八次成绩不一样的现象,这才是问题的主要所在。而多线程性能需求小的那类比较明显的负载应该是会直接绑定在大核的线程上,不过这一点也需要后续观察。

而上面这种问题对于跑分玩家应该是不影响的,甚至有跑分玩家建议intel全部用小核,那样MSDT就可以诞生40C80T的处理器了,那样多线程性能跑分爆炸,intel肯定不会做这种事,因为不是什么用途都是跑3D渲染,因为3D渲染用途只要堆核心就能或者很明显的提升,然而现实绝大多数用途根本就不是这种类型,

就比如说万恶的Premiere,你说他做了多线程优化吧,还真的做了,但是多线程优化又做得不好,这个软件就属于那种即吃单核又吃多核性能的软件,无脑堆多核瓶颈会非常明显,这就算是不看大小核,光看5900X和5950X的对比评测心中也必须要有数才对。

最后,若是有偏心的话,那不建议到评论区来交流,因为根本没法交流,我也不想刻意去说服任何人,有的人无非就是喜欢看intel翻车罢了,看不得任何一点intel有点正向反应的信息,就比如说这个问题的提问者,这类人还不少。


user avatar   HPMA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下其他回答,开始了开始了,大吃性别对立红利的选手们终于找到了终南捷径,开始蜂拥入场。

男权的狂欢?可把我逗笑了。咋什么问题都要被扯到男女对立?提到男权男性狂欢这类词汇的回答我看了一下,多数就是扯两句这个事,然后开始天马行空的扯男性猥亵强暴女性的必然性,男性原罪论,男性阴谋论,和这个事件几乎没得实质关系。反正干掉就事论事,就是顾左右而言他,现编。该群体已经找到了一个基准点来撬门,反正都是男人的问题,男权的错。wtf!这事儿最后都能拿来攻击男性,是在下输了,是在下见识浅薄,毕竟我是屏蔽了X爵的男人,对线经验没有。

一直坚持只用学姐学弟来描述当事人,院校之类的都没有带,因为我一直认为这首先是一个不懂法的事件,有罪推定,个人执法,发起网暴,结果遭到反噬,应该引起深思的是校园普法教育的必要性。

同时我一再强调女孩子遇到这种事,完全拥有站出来和嫌疑人对线的权力,向群众寻求帮助更是合理的补充,向警察叔叔求救是必须的流程。女性已经开始意识到勇敢面对侵害,不因为忍让而放纵犯罪嫌疑人,我个人一直赞成这种意识的提升是社会的进步。

同时的同时,希望女孩子们能勇敢反抗侵害但不要学某些人疯狂输出,一切应该交给公权力来执行。多余的额外操作有时候会得不偿失,到时候有理变无理。

我一直关注的点都是程序正义,却总是看到有些回答不断的强调性别区分的重要性。。。这口饭真的那么香以至于可以不顾事实颠倒是非?

在我看来,这是大吃性别对立红利的选手们的狂欢。写着写着,我感到了醍醐灌顶的力量。突然就不再奇怪学姐为何业务能力超纲,流程有那么多损人不利己且违法的盘外招了,这不就是必备技能么?

原回答:

一个不同角度。

上海和哔哩哔哩合作的这个派出所故事,这字幕每一集都有。

很巧的是,该剧开局没多久,里面就有一个地铁摸人屁股的事情,最后该嫌疑人被刑拘。

看看人家姑娘是怎么处理。再来看看这个学姐怎么处理的。(补充: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中的女性,多数也并没有某些平台上那么疯狂无序。)

没有人会禁止女性主张正当合法的权益,但多余的盘外招造成的反噬,那就只有两个字:活该。

流程上,拉住嫌疑人,大声呼救引起关注,然后报警,这都没问题。

但是谁给她的权力扣人家身份信息发布隐私?还没确凿证据甚至没看过监控就一口咬定自己脑补的案发经过?并以自觉风趣幽默的口吻直接写定罪申明的?

谁?到底是谁?

至于后续道歉的那个操作,就更奇特了。我要推给学弟一句歌词让他多唱唱:你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

最后再老生常谈的废话三句。

男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男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男孩子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


user avatar   tant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喂喂喂,炮兵吗?坐标XXX,XXX有个家伙在拿步枪瞄准我们这边,不过光学瞄准镜暴露了他。

好嘞,知道了。

一分钟之后,轰。卒。


user avatar   song-yun-4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加--------------------------------------

又特意看了一下路牌指示.4条路全是直行,最左侧,根本就不允许掉头

-------------------------------------------新-------------加--------------------------------------

他是要去最右侧道路,出机场路.他掉头的位置到机场路出口,不到200米.只能直行到最右侧车道.所以直接撞击右侧2车门

下图个人结合视频,地图,照片等还原总结所画

红色路线(路虎理想回家路线) 蓝色(凯迪拉克路线)

凯迪拉克是在货车后方超车上来的.视频最后右侧的小轿车变道最左侧通行的(另一份视频应该是这个车录的)

声称滴滴的第一份录像车,没看到事发经过. 理论上货车和右侧轿车全都目睹了事情经过

借用下知乎某位大佬的视频

实际碰撞地点和车胎痕迹,红色箭头标出

视频的后半段大家都看到了.实际撞击位置是副驾驶和右后门. 这也印证了开始我的猜测.路虎确实是要横跨4车道去最后停车地点的匝道出口回家的

以上还原猜测,坐等更权威视频等信息发布打脸

欢迎千人斩




        

相关话题

  为什么土豆没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主食? 
  印度的核武器对中国有多大威胁? 
  如何看待印度疫情催生黑市新品:一瓶氧气要 600 美元,顶当地人半年工资?此次疫情失控会影响到中国吗? 
  最近美国和印度的新增降低到1W左右,这个是正常的吗? 
  8月4日印度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在推迟多次后终于海试,并称或将于明年8月服役,如何评价这件事? 
  如果印度统一语言文字,采取什么语言最有可行性? 
  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20 天涨近 20 倍,印度疫情要爆发了吗? 
  改后:该怎么怼一个外国人歧视中国人吃狗的言论?原问题:该怎么告诉一个外国朋友中国人并不都喜欢吃狗? 
  为什么有人觉得铁木真不是中国人,那为什么皇太极就是中国人呢? 
  现在还在印度的国人还能回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美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逾4.1万例,累计超704万例?未来态势是否可控?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有媒体称「英特尔已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





© 2025-02-0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