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丁香生活研究所7.29发布文章《别再用搪瓷杯喝水了......》两天后又快速删除这一行为? 第1页

  

user avatar   zuan-shi-huang-lao-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上跟我的专业有关的问题不多,今天看到了这道题,不禁有些技痒,自己来答一个。“太长不看”派道友请翻到最后渡劫。

利益相关:知乎上搜“毒理学”话题,绕不开的一个用户。


先说结论:从科学上说,搪瓷制品确实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这个问题的起因,大概就是卖搪瓷的 @树太 看见 @丁香医生 批评搪瓷制品,但是同时自己又在卖搪瓷杯,因此起来反驳两句。但是搪瓷制品的安全性到底有没有风险,这个事情是已经在科学上证明了的——有。我甚至懒得找英文的文献,举几个中文的例子:

上边这几篇文献,大家可以自己去读一读。如果懒得读也没关系,我已经把结论给大家摘出来了。

这几篇文献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是结论都是一样的:搪瓷制品盛放食物时,有重金属溶出,且在盛放热或酸性液体时,溶出明显,而重金属中以铅和镉为主。

目前随着工艺的更新换代,重金属的含量肯定是一步步在降低。但是也不要忘了,市场上的货物,普遍是供应商以成本最低的方式生产出来的。这个“成本最低”里边的门道儿,我就不细说了。


另外, @树太 在答案中提到了国家标准:

能用科学解释的事儿就不要搬出来标准了。《劳动法》也是国家标准,难道我就能拿着《劳动法》说996是不存在的?三鹿奶粉在出事儿之前也一直是“符合标准”的,所以标准只能代表一种应然的规范,而不能代表一个实然的现状。

退一步讲, @树太 可能不知道的是,“GB”是国家强制标准,而“GB/T”是国家推荐标准,本来就不是强制实施的。中国的强制标准那么多,每年315都能曝光出一堆假冒伪劣。一个非强制性的推荐标准,能有多大的约束力呢?

我再退一步讲,即便真的符合了国家标准,就万事大吉了吗?显然也不是的。我就以 @树太 引用的唯一一个国家强制标准——GB 4804-84 来说吧。(特么引用的唯一一个强制性标准还已经废止了)这个标准的要求是这样的:

这个标准要求,经4%醋酸(与食醋相当)浸泡后,浸出的铅不得超过1mg/L,即1μg/mL。这个数字看起来不是特别大,但实际已经很大了。美国FDA推荐的儿童每日摄入铅不超过3μg,成人不超过12.5μg。人一般一口能喝进去15-20mL的液体。也就是说,即使用符合标准的搪瓷装醋,可能成人喝一口铅就超标了,儿童喝一口可能超标好几倍。即使不装醋改用中性液体,单位体积的重金属含量降低,但是多喝几口还是会超标。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那我再退一步吧。是不是每日摄入不超过有关部门的标准,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呢?不好意思——还真不是。铅和镉作为重金属,有亲脂而疏水的性质,因此很容易富集在人体内富含脂质较多的地方而难以排出,比如神经系统。而重金属同时具有一定的致癌性,一般认为重金属造成癌症的风险与摄入量是线性相关的。有关部门设定一个限定值,并不是说低于这个数字就OK了,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全禁用这种物质已经不现实,因此只能设定一个“总体风险不超过一定水平”的值。而对于个体而言,重金属的摄入不存在绝对的安全,只是量当然是越低越好。

上文,我都退了三步了,都不敢保证安全。可见搪瓷制品确实能够有一定的健康风险。你可以无视它,你也可以不在意它,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如果有一个相对更安全的制品,我为啥还要坚持用搪瓷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丁香医生的话有点儿标题党,但是科学性上是没问题的。


科学的说完了,说点儿科学以外的:

丁香医生的确有恰烂钱的嫌疑,但是也不能说人家完全没道理。

前文中我已经叙述过了,搪瓷制品,尤其是在遇酸遇热的时候,确实存在重金属的溶出。而很大一部分重金属,实际上来自于搪瓷中所选用的颜料。比如我随便找了一家卖搪瓷颜料的公司,他们的网页是这样的:

看见没?红色系和黄色系的颜料,人家直接就叫镉黄镉红,甚至都不加以掩饰。

丁香医生卖的杯子,我没有实物,但是从图片来看是通体纯白,杯口和外壁上有一定的蓝色的。蓝色相对于红黄色而言,蓝色含有铝、锌、钴。这些元素都是对人体影响偏低的。因此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蓝色搪瓷比红黄色更安全。丁香医生选了这么一个设计,如果生产厂商过关的话,确实是对搪瓷爱好者比较安全的一款产品。

再者,丁香医生不是一个研究机构,而是一个科技媒体。科技媒体,一个偏正短语,“科技”是为了“媒体”服务的,本质上还是一个媒体。大家也不要把他们想的太高尚,毕竟大家都是要恰饭的嘛。他们出的这个杯子,从科学上讲,安全风险比较低;从商业上讲,文创品贵一点也是常见现象。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么卖,虽然说不太光明磊落,但是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说还真没什么大问题。

再说 @树太 ,他们家本身也是卖搪瓷的。所以这是一个“卖货的听见别人diss自己的货起来反击”的故事。我上淘宝看到了他们家的店,感觉设计的还是挺精致的。但是如我之前所说,搪瓷的风险,与其说来自本身,不如说更多地是部分商家违规生产经营。如果厂商都按照最扎实的用料,最严格的标准生产,那么搪瓷的安全风险会小很多。想要把搪瓷事业作好,应该做的是追求产品质量。可能有95%的厂家都是“劣币”,但是只要有5%的“良币”,这个市场就还有希望。

本质上这就是两个营销号吵架的故事,但是我想路过了就写两句,没想到一不小心咧咧了这么多。最后我想引用 @KellyWeaver 的话作为结尾:


20200806更新:

今早起来看到了 @树太 的回应,但是我并不想对此做出过多的回复,一来是不想把答案弄得太长让大家都没耐心看,二来是也没人给我钱我懒得写太多。以下主要回应对我的三点质疑。

第一点他们提出的是有关样品代表性的问题:

关于样品代表性的问题,举一篇文献为例,该文献写道:

另一篇文献写得比较简略:

因此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一个研究,都是从社会流通领域直接拿到的搪瓷样品。而实验采取的随机抽样模式,已经算是科学研究中比较严谨的抽样方法了——除了随机抽样,还有什么能代表这个行业的方法吗?既然这些研究都是从超市等途径买到的,何来“搪瓷在国内是进不了连锁或者常规超市”这一说法呢?各位读者如果读到这里,可以去家附近的超市看一看,有没有搪瓷制品。

甚至他们自己的回答,也有这么一段:

请问,搪瓷是如何做到一边回归市场,一边在超市买不到的呢?

@树太 还指出:

我就想问一句,喝过国产牛奶吗?为何国产奶的口碑不行了?国内就没有正经做奶制品的良心商家吗?一颗老鼠屎这个道理自己心里真的没数儿吗?

以及,他们最后一句话在我心里是一个极大的减分项,因为这在辩论中属于非常下作的擅自扩大讨论范围,这种行为很容易使讨论陷入无休止的抬杠。确实,所有东西都不保证绝对安全,但是这个问题问的就是搪瓷,这个回答回答的也是搪瓷。拿别的东西硬生生加入讨论,有意思吗?

就好比,数学老师讲课:“数学是一门循序渐进的学科……”

@树太 在底下抬杠:“老师,物理也是!”

是,物理确实也是,可这跟我一个数学老师有什么关系呢?



第二点他们提出了行业标准的问题:

不好意思,我还就这么说了:真就严谨

我是学毒理学的,毒理学这个学科的思维方式总结起来就四个字“料敌从宽”。目前已经有研究显示搪瓷在测试条件下有安全风险,除非你能拿出更高等级的证据证明安全,否则我认为搪瓷制品存在安全风险就是严谨的。

(几个实验中采用的4%醋酸浸泡24h法,是国家测试搪瓷制品的标准方法,结论也显示有超标情况出现)

以及,标准这个东西是人定的。既然是人定的,就不可避免地受人类主观认知的影响,这也是标准需要随着人类认知的深入而不断更新的理由。目前的国家标准,我认为就是太宽松了——这是有严格的理论计算作为支撑的。

另外,一个卖搪瓷的,引用的关于搪瓷的国家标准是已经废止的。这里边到底谁不专业?

down.foodmate.net/stand (二维码自动识别)


第三点是他们关于“营销号”三个字的说辞:

何谓“营销号”?答案很简单,用来搞营销的账号就是营销号。现在时代变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卖货打广告天经地义,不丢人。我有点不理解为何树太对“营销号”三个字这么敏感,以至于都能单提出来。我没说营销号有任何的不对,因为账号运营和电视广告、传单等一样,都是正常的销售手段。我也说了, @丁香医生 本质上也是个营销号。树太原文也承认了,“公司品牌号”“起了个引人注意的标题”“想要扩散”,再加上他们确实有同名的淘宝店,以及在知乎上唯二的回答,另外一个就是关于营销的:

说你们是营销号,还真没抬举你们,你们就是。

最后, @树太 自称“不知道为什么我之前的帖子被删掉了”。我发誓跟我没关系,我没这么大能量,也犯不上跟一个卖货的过不去。


“太长不看”派道友此处渡劫:

  1. 搪瓷确实有健康风险,会有重金属从陶瓷中溶出,尤其是盛放热的、酸性的食物时。
  2. 搪瓷的健康风险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原料和工艺、标准造成的。负责任的产品能够很大程度上规避这个风险。
  3. 丁香医生卖的杯子算不算恰烂钱,见仁见智,但是至少看起来还算靠谱,文创品贵一点也有理由。
  4. @丁香医生 确实标题党了,不过反正他们也是营销号; @树太 也是营销号,这就是俩营销号吵架我吃瓜的事儿。
  5. 散了散了。



  

相关话题

  听道个故事说一个男的去少数民族地区被看上后被下了药,一个月后没按他们的要求回去就全身收缩死了,可能吗? 
  如何评价丁香医生对权健的评价? 
  为什么不把注射死刑用的氰化钾换成硝酸钾? 
  乔鲁诺乔巴纳在脸上涂毒,布加拉提舔了,中毒而死,乔鲁诺是否构成犯罪? 
  乔鲁诺乔巴纳在脸上涂毒,布加拉提舔了,中毒而死,乔鲁诺是否构成犯罪? 
  如何看待丁香生活研究所7.29发布文章《别再用搪瓷杯喝水了......》两天后又快速删除这一行为? 
  水母大多有毒,可以食用的海蜇是没有毒的品种还是通过烹饪消去了毒性? 
  身体是细心呵护好还是正常生活好? 
  丁香医生称「吃冰淇淋可以缓解感冒时的咽喉疼痛」,这一说法是否确实安全有效? 
  听道个故事说一个男的去少数民族地区被看上后被下了药,一个月后没按他们的要求回去就全身收缩死了,可能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观察者网关于方方的文章?
下一个讨论
黎巴嫩是中东地区比较自由浪漫的国家,为什么《何以为家》里却完全没有提现这一特点?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