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论马前卒的新节目《我们生长的地方》? 第1页

     

user avatar   GTX9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文互联网文旅节目多吗?多。小资情怀的。

中文互联网讨论社会发展的节目多吗?多。曲高和寡或者别有用心。

我们一直缺乏一档“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文旅节目。

我一直期待,甚至想过自己做,认真核算过成本。


我作为西部城市孩子,曾经不能完全理解为什么21世纪农村还是会经常有“步行十公里上学”这回事。按道理隔了这么远,应该有其他村的镇学校了,我去过的乡镇不少,农村学校密度还是很高的。

后来玩越野,上了一些小路才明白:这些村寨离镇里的学校直线距离也就不到两公里,确实只能去那个学校。只是中间有两座800米高的山,弯弯绕绕的爬山再下山就是9公里。

这些东西我作为西部山区长大的孩子,也要眼见为实,自己开着越野车丈量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真有这么远,东部的朋友脑子里顶多是大概想象一下他们爬山的样子,两公里的直线距离折算成山路竟然这么远估计是考虑得没那么准确的。


督工这档节目当然不太可能深入到这种程度,但按照督工的风格,大概率不会只跟观众说说哪家特色美食好吃、当地有哪些文化典故、哪句成语是出自这里。


最后,欢迎督工来贵州遵义,一定要趁端午或者重阳附近到茅台镇看看。

不知是谁说过,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达到一个数量级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奇观。

茅台镇沿赤水河一直到习酒镇,加上与习酒厂隔河相望的郎酒厂,这一段的酒厂数量算是西部少有的食品工业奇观。

几十公里的沿河公路在酿酒季都有酒香飘荡,而且算是山清水秀。

@睡前消息


user avatar   jusjiun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说个有意思的细节:

马前卒为什么说他是安禄山的老乡?

要知道马前卒是河北承德人,而安禄山是辽宁朝阳人。

两地分属两省,河北人按说不会用“老乡”来称呼辽宁人。


答案是:承德、朝阳都曾属于热河省

和马伯庸(内蒙赤峰人)一样,马前卒也是个热河复省主义者,对热河有着很深的认同。

所以他才会说自己和安禄山是“老乡”。


user avatar   liang-gong-chun-ri-xiao-shun-n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建议每集加一个美食环节,车上四个人只点三道菜,但要发挥马前卒节目的特长,详细介绍每道菜的食材来源地(自然地理),发明与普及时间(铁路时代还是公路时代)、社会背景(服务于白领还是体力劳动者),争取把这个节目做成督工特色的吃播旅游节目。


user avatar   luo-ma-zheng-tong-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关注过马前卒,不了解这个人。但是这档节目,在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可以说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给盼到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居民,最匮乏的恰恰是对自己国家的了解。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南北差异的问题,就很明显地暴露出这个看似荒诞的事实:很多人侃侃而谈所谓“南北差异”,其实根本是在讨论北京和广州之间的差异。在许多人看来,北方就是幽州,南方就是长三角或者珠三角,而其它地方都是可以被忽略的陪衬。千年古都西安,在这些人看来,连被提一嘴的资格都没有。扬州和淮安,按照定义来讲分属南北,然而它们既不像北京、也不像广州,反而和各自更相似一些,却被粗暴地打上了“南方”、“北方”的标签。

我也是二线城市长大的,亦向来以爱国者、中华文化爱好者自居。然而我终有一天感受到了自己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面前、犹如小国国民一般的无知;我才发觉到自己所了解的“中国”,还没有德国大。那个真正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如巨人般的中华,于那时的我而言,才是真正的未知。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相比起西方,原来我更不了解自己的祖国。

就是这样。很多城市居民家庭的孩子,他们对第一世界的认知,远胜于对自己的祖国。

一个深圳市民家庭的孩子,他大概率会知道日本有和服,寿司,吃饭前会说一句“要开动了”;他大概率会知道西方有一座山叫阿尔卑斯,在法国与意大利之间;他大概率会知道瑞士的钟表,中东的石油佬,还有俄罗斯的“战斗民族”;甚至,他可能还在互联网上玩过“奥地利人最大的成就是让世人觉得希特勒是德国人”这样的梗。

但是,他很可能认为,西安是一座沙漠中的城市;洛阳一定是骄阳旱土而没有杨柳依依;扬州大概在长江南岸;河北人那说的一定是普通话吧?包头不是内蒙古的吗,怎么会有山西人?

在这里刷知乎的各位估计也大多是大城市的年轻人吧。各位都扪心自问一下,你们肯定知道日本有寿司、天妇罗、刺身、 丼,那你能说说河南有些啥么?你们或许能说出大阪和东京有哪些文化上的异同,那你能聊聊南京和苏州的么?

我们常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但真说到嘴边的时候,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我向来认为,中国想要文化兴盛,必须从地方文化开始,必须从打破幽州、长三角和珠三角对全国文化解释权的垄断开始。我们要知道,幽州和两个三角洲不足以代表中华,甚至只能代表中华的一小小部分而已。中国不仅仅是北京人、上海人、广州人的中国,更是河北、山东、两淮、江左、江右、中原、关中、三晋、河西、西南、福建,乃至西域、高原……等等许多地方的人的中国。

中文互联网上内容杂乱,能把中华大地这无与伦比的多元之美展示出来的,确实少之又少。督工的观众应该大多也都是一二线城市的青年,因此督工做的这档节目,在我看来,真的非常有意义。

一个巨人,若只有健壮的双手,却没有结实的躯干,那必然只是个虚假的巨人。我们向来傲于对西方那一堆“伪装成国家的省和直辖市”展示自己的庞大,但在被索要结果时却又不得不心虚地缩手缩脚。结果是行动换来的,我们要付出行动。而行动,必然从学习开始。

请大家多多了解自己的国家。你会发现一个崭新的世界,一个美丽而丰富的、无法想象般巨大的多元世界,将向你展示中华传奇般五千年历史的丰厚果实。你会重新认识中国。

谢谢督工,只要能保证质量,我每期都会点赞投币的。


user avatar   886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喜欢《我们生长的地方》的观众可以去看看《关口知宏之中国铁道大纪行》。

呆萌的关口知宏在2007年左右乘坐绿皮火车走遍了中国大江南北,一路各种骗吃骗喝,和老人孩子工人农民列车员等聊天,非常有趣和接地气。


以下线路引自百度百科

【春季篇】


3/31~4/3拉萨站 [2]

青藏铁路(那曲站)

4/4~4/8 西宁站○

兰青铁路

4/8~9 兰州站

陇海铁路(天水站)

4/9~10 宝鸡站

宝成铁路(略阳站)、阳安铁路阳平关站

4/10~11 汉中站

阳安铁路

4/11~12 安康站

襄渝铁路、达成铁路(达州站)

4/12~4/15 南充站○

达成铁路

4/15~16 遂宁站

遂渝铁路(重庆站)、川黔铁路

4/16~17 桐梓站

川黔铁路、贵昆铁路(贵阳站)、内昆铁路(内江站(4月18日))、成渝铁路

4/18~19成都站

成昆铁路

4/19~4/22 峨眉站○

成昆铁路

4/23~24 昆明站

南昆铁路

4/24~25 红果站

南昆铁路(威舍站)

4/25~26 百色站


中国铁道大纪行(6张)

南昆铁路(南宁站)、湘桂铁路

4/26~29黎塘站○

黎湛铁路

4/2930玉林

黎湛铁路、三茂铁路(茂名东站、肇庆站)、广三铁路

5/12广州站

京广铁路(韶关站)

5/23 衡阳站

湘桂铁路

5/3~6 桂林站○

湘桂铁路

5/67 柳州站

黔桂铁路

5/78 麻尾站

黔桂铁路

5/89 贵定站

湘黔铁路

5/9 凯里站

湘黔铁路

5/10 怀化站

焦柳铁路(张家界站

5/10~13石门县站

焦柳铁路

5/1314 荆门站

焦柳铁路

5/14 襄樊站

汉丹铁路

5/15 随州站

汉丹铁路(汉口站)、京广铁路

5/1516 长沙站

石长铁路、洛湛铁路(娄底站(5月16日))、湘黔铁路

5/17 株洲站

浙赣铁路、京九铁路(向塘站)

5/17~20 吉安站○

京九铁路(龙川站)、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漳龙坎铁路

5/2122 漳平站

鹰厦铁路

5/2223 三明站

鹰厦铁路、外福铁路

5/2324 南平站

横南铁路

5/24~27武夷山站○

横南铁路

5/2728 横峰站

浙赣铁路、皖赣铁路

5/2829 黄山站

皖赣铁路、宣杭铁路(宣城站)

5/2930 杭州站

沪杭铁路沪宁铁路上海站

5/3031 南京站

宁芜铁路(芜湖站)、淮南铁路

5/31~6/3 合肥站○

合九铁路

6/45安庆西站

合九铁路

6/45 九江站

京九铁路(麻城站(6月5日))

6/56 潢川站

宁西铁路(西峡站(6月6日))

6/7~10西安站○

【秋季篇】

月/日 站名(标“○”为直播站) 乘车路线(括号内为途中下车站)

8/29~9/2西安站○

咸铜铁路

9/2~3张桥站 [3]

侯西铁路(韩城站)

9/3~4 侯马站

南同蒲铁路(华山站)、陇海铁路(洛阳站)、焦柳铁路(宝丰站)、漯舞铁路、平舞铁路、京广铁路

9/4~5 郑州站

陇海铁路(商丘站)、京九铁路(阜阳站)、青阜铁路、京沪铁路

9/5~6 蚌埠站

京沪铁路(滁州站)、宁启铁路

9/6~9 扬州站○

宁启铁路

9/9~10海安县站

新长铁路(淮安站)、陇海铁路

9/10~11 徐州站

京沪铁路(兖州站)

9/11~12 曲阜站

兖石铁路、胶新铁路(胶州站)、胶济铁路(潍坊站)

9/12~13 淄博站

辛泰铁路、京沪铁路(泰山站)

9/13~16天津站

京九铁路

9/16~17 任丘站

新兖铁路(菏泽站)

9/17~18新乡

京广铁路、邯长铁路

9/18~19长治北站

太焦铁路(榆次站)、石太铁路

9/19~20 石家庄站

京广铁路(丰台站)、京原铁路

9/20~23五台山站

京原铁路

9/23~24 原平站

北同蒲铁路(大同站)、京包铁路

9/24~25 沙城站

京包铁路(昌平站)、京通铁路怀柔北站、赤峰站(9/26))、叶赤铁路(叶柏寿站(9/26))、锦承铁路、新义铁路

9/26~27 新立屯站

大郑铁路京哈铁路(锦州站)、魏塔铁路、锦承铁路(三十家站)

9/27~30 下板城站○(直播站为承德站)

锦承铁路

9/30~10/1 上板城站

京承铁路(怀柔站)

10/1~2北京站

京秦铁路、京哈铁路

10/2~3秦皇岛站

秦沈客运专线、沟海铁路(盘锦站)、沈大铁路

10/3~4 辽阳站

辽溪铁路(本溪站)、沈丹铁路

10/4~14 沈阳站○

京哈铁路(四平站)、四梅铁路

10/14~15梅河口站 [4]

沈吉铁路(吉林站)、长图铁路长春站)、长白铁路

10/15~16大安北站

通让铁路(让湖路站)、滨洲铁路哈尔滨站)、拉滨铁路、长图铁路

10/17~18 图们站

牡图铁路牡丹江站)、滨绥铁路、城鸡铁路

10/18~21 鸡西站○

林东铁路

10/21~22 林口站

牡佳铁路(勃利站、佳木斯站)、绥佳铁路

10/23 绥化站

滨北铁路、齐北铁路(富裕站)、富西铁路

10/23~24加格达奇站

牙林铁路

10/24~25伊图里河站

牙林铁路(牙克石站)、滨洲铁路

10/25~28扎兰屯站

滨洲铁路

10/28~29碾子山站

滨洲铁路(榆树屯站)、平齐铁路

10/29~30 白城站

平齐铁路(郑家屯站)、大郑铁路(通辽站)、集通铁路

10/31桑根达来站

集通铁路、京包铁路

11/1~4呼和浩特站

包兰铁路

11/5 中卫站

干武铁路

11/5~6 武威站

兰新铁路

11/6~7 张掖站

兰新铁路

11/7~8嘉峪关站

兰新铁路

11/8~11柳园站○(直播站为敦煌站)

兰新铁路

11/12吐鲁番站

南疆铁路

11/12~13 和静站

南疆铁路

11/13~14 库车站

南疆铁路

11/14~15阿克苏站

南疆铁路

11/15~18 喀什站○


user avatar   ce-yi-95-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太清楚95后和00后对07年上映的一个国产公路电影是否还有印象。

《叶落归根》

里面赵本山演一个中年打工的农民,他的老乡死在了城里,而他背着老乡的尸体千里返乡,只为老乡死后能够叶落归根。

里面有个场景非常令人动容,历尽万难的赵本山搭上了一辆货车,似乎磨难都已过去,前途顺利,故乡就在眼前,而他非常兴奋,在车上念起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一段课文

课文本来是这样的:

如果我的祖国是一片大海,我就是一条小鱼,我游啊游,我多快乐!

如果我的祖国是一条大路,我就是一辆汽车,我跑啊跑,我多快乐!

如果我的祖国是一棵大树,我就是一片树叶,我摇啊摇,我多快乐!

但赵本山念的时候,把祖国改成了家乡。


这一段影像和文本的互动把影片的情绪推向了最高潮。影像的背后是赵本山一路走来的魔幻而艰难的旅途以及他对故乡和传统的执着,文本的背后则是一种通过集体教育形成的根植于现代民族观念的家国认同。两者之间有一种矛盾而统一的关系。课文原文不过是想表达个体对国家的依存,是一种观念的灌输和建构,并没有个体的现实经验作为依据。但当赵本山在影片中把“国家”改为“家乡”念出来的时候,国家这种虚构的集体概念就落实到了个体的现实经验上。

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故乡的人来到了外地,在现代化的生产和经济活动中与祖国的河山和人物发生了切实而频繁的互动,这才在“家乡-外地”的二元叙事之上落实了“现代国家”的概念。在这之前,那些祖祖辈辈没离开过故乡的农民,对国家的认识就只停留在文本中罢了。


我觉得督公这个节目的噱头与此异曲同工,很有潜力。节目开头督工说的就是自己小时候只能对着语文课本想象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想想看,其实只要写教材的人有意引导,我们也能对着语文课本想象一下美丽的外蒙古和外兴安岭,甚至想象一下美丽的美利坚也不是不可以。显然这种基于文本的想象是很容易被瓦解掉的,唯有通过现实经验将人与地连结在一起,国家认同才能落实。这个节目的形式是“马督公去观众朋友们的家乡做客”。这就构成了“家乡-外地”的二元叙事,在这种叙事里稍作语言发挥,一种很接地气的国家认同就呼之欲出了。第一集已经渲染出这样的气氛来了。

我也很纳闷为何这种形式的节目我们的宣传部门几乎从来不做,一做就是“璀璨文明”“风土人情”“文化探秘”“世纪工程”“厉害了我的国”之类的东西,又或者纯粹的爱国主义说教。

那玩意儿,小粉红看多了也会腻的吧…


user avatar   leo-63-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回答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督工什么时候去的西安
  2. 对于节目的看法

(1)为什么要旅游;(2)如果是我会拍摄哪些地方


一、督工什么时候去的西安

众所周知睡前消息每周二、五、日播出,而督工是开车从上海前往西安的。从上海到西安开车至少要一天一夜(不排除督工和穆公公兵分两路分别先到达接近西安的两个地方,然后租车过去),再加上督工逛西安的时间,正常的两期节目之间时间前往录制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督工很可能提前录制了几期节目,然后一边播出“旅游”的前两期,一边录制完最后一两期,保证不停更。

1.148期(7.31周五)的录制时间

土耳其买黄金(7.23)
狂犬疫苗短缺问题后续 (7.24)
石家庄案件(7.30)

本期内容除了最后一条全部是“上一周的旧闻”,因此稿件很可能提前已经写好了。所以148期录制时间就应该和最后一条新闻有关,毕竟找一条视频播出前一天的新闻可以增强节目的时效性

这条新闻首先于7.30(周四)早上九点半被媒体报道,然后于下午三点左右被新浪和腾讯报道,如果周四晚上录制节目,写稿的时间很充足

由于这条新闻在节目里的时间很短,加上新闻被大流量媒体报道的时间是周四下午的三点,写稿时间充足,所以148期(周五播出)是有可能在周四晚上就录制好的。

2.149期(8.2)的录制时间

银川马兴国案(7.27)
“我们生长的地方”演播室预告

我们来看看147、148、特别预告片蛋卷吃饭的碗

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碗来判断,149期录制时间应该是7.29(周三)或者7.31(周五)早上录制的。

这里要考虑蛋卷每天吃一次罐头,当然如果蛋卷可以一天吃两次,那么这一期的录制时间也可以是7.30(周四)甚至是7.29(周二)

这一期里面前半部分新闻蛋卷只在前5分钟吃饭,这是不正常的。按照往期节目蛋卷的习惯,起码要吃十分钟。而在后面的预告片里面蛋卷却是在全程吃饭因此这一期应该是先录制的预告片再录制的日常新闻,剪辑的时候颠倒了顺序

3.督工如何到达西安

督工到达函谷关的时间应该是接近中午,离开华山是下午五点;视频是周六(8.1)下午三点放出,不可能是周六拍摄的。考虑到从上海开车到西安又不可能一天完成以及7.30傍晚录制节目,所以督工应该是7.30晚上录制完节目坐动车或者飞机到郑州然后第二天开车到函谷关

4.总结

148-149期全部都是在7.30日以前录制的,特别预告片里面的演播室版本是先录制完成了149期再重新录制了一遍。

督工应该是7.30晚上录制完节目然后做飞机或者动车到郑州,工作室同事提前先到郑州或者更靠近潼关的洛阳乃至三门峡准备好车,回合后于7.31早上出发前往潼关。

督工从7.31日周五开始,至少到8.3(下周二),有五天的时间,第一天拍摄了预告,剩下四天每天拍摄一集,8.3放出第一集,然后根据反响继续拍摄剩下的两集,时间非常充裕。

可以肯定在8.7(周五)之前,在西安的某一些地方我们可以遇见督工

独山县各部委注意,杀手已准备就绪(手动狗头),你们有一周时间异地安排马逆(狗头保命)


二、对于节目的看法

1.旅游的意义

旅行本身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人类人为附加的。

旅游究竟是去干什么?!这里我提供一些自己的看法,欢迎交流

  • 放松心情
将繁忙的工作生活抛之脑后,调整状态。
但是一般的跟团旅游,一周时间匆匆忙忙,起早贪黑排队买票,旅游完了让人感觉只会更累。这样的话,根本无法做到放松自己。
  • 体验生活,体验不同城市的生活
如果报旅行团旅游,一周的时间只能是匆匆忙忙的游览城市的各种景点,打卡拍照。一个城市日常生活节奏、饮食习惯是很难在一周时间内就完全体验到的。要不就在一个城市呆一个月,要不就是多次前往这个城市,这样才能在长时间的旅行中融入当地的生活。
  • 在旅行中和家人或者朋友一起游玩的过程
一般在游玩时,或多或少都会聊一些景点的各种历史、起源。
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我们或许已经忘了具体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一定会记住我们和家人以及朋友聊起的有趣的事情、谈论当地有趣的历史、发生的各种美好的过往,或者几个人一起拍摄的最美好的那张合影。

显然,当前的旅行团中充满了起早贪黑的劳累、强制购物的无聊,失去了旅行的意义。

网红打卡只是经典的最表面的一层外壳。作为一个西安本地人,烂怂大雁塔我2020年1月初才爬上去看了一次,钟鼓楼也是16年才上去的,兵马俑和华山至今都没去过。但是西安的历史、美食我却是熟记在心。如果仅仅因为没有去过那些景点就否定我是一个西安人,那么这就太狭隘了。

督工这档节目为各种经典赋予了地理、历史等更深一层的意义,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时的谈资激发人们的兴趣,让大家对于这片土地的各种风土人情的起源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旅游本没有意义,所有的意义都是人们主观上后期添加的。

随着大学扩招,年青一代大学生比例提升,这些从根本上促使大量的青年不再局限于以前老一辈的旅游打卡跟团拍照,更倾向于去寻找各种景点内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意义可以是花很长时间拍摄出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可以是景点背后的历史,可以是当地名不见经传的美食,可以是当地的生活节奏。
如果这档节目(包括睡前消息本身)放到2010年以前,因为大学生数量还没有像现在这么高,本身的热度肯定无法像现在这样。

最实在的一点,下一次和妹子一起去旅游的时候,我可以全篇背诵督工的节目,成功装13,吸引妹子注意。

2.如果是我会拍摄哪些地方

西安西郊是重工业,东郊是轻工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发了南郊成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曲江旅游景区,2010年前后开发了北郊成为新的行政区

从家里留下来的这张地图也可以看出来西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还是一个东西方向放置的长方形城市, 整个南边和北边都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整个西安东西方向的布局都是当年苏联人援助时留下来的,到现在为止依然有很多当年援助留下的痕迹。

因此如果我来拍摄这部旅游纪录片,我会专门用一集去拍摄西安的东郊和西郊,尤其是西郊。因为整个东郊依然有包括西安高压电瓷厂、远东公司、法斯特齿轮厂在内的几个重工业国企。这几个老国企当年遗留下来的自己的厂办医院、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教育设施、福利区等等都依然健在,可以作为对那个中国重工业起步时代的一个追忆。

然后我会用一集的时间去拍摄西安的美食,凉皮、肉夹馍、冰峰汽水、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岐山臊子面等等陕西地方特色,这里我推荐永兴坊(2017年以后新建美食街),里面汇集了陕北、关中、陕南的所有美食。

接着我会用一集去拍摄西安的历史古迹,大雁塔、小雁塔、钟鼓楼、明城墙、大明宫遗址、唐城墙遗址、汉城墙遗址、陕西历史博物馆。同时我也会在这一集里面拍摄大唐不夜城这个人造景点,和独山人造景点对比,鞭尸独山。

最后,祝愿督工节目能够顺利完成。如果考虑拍摄西郊的几个重工业国企,可以免费充当向导。


user avatar   li-bi-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督工的野心很大

节目名字叫《我们生长的地方》,第一站去的就是汉唐古都西安,预告片里还反复播放着“一条大河”。

这哪里是什么旅游节目?这分明就是VLOG版《我的祖国》

督工从独山县回来后,悟出了“万物皆可VLOG”的武学真谛。事实上也是如此,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一个概念无论听多少遍,都不如亲眼看一遍来得直观。

对大多数人来说,“祖国”这个概念其实是相对模糊的。一般人的生活范围往往局限在三点一线,即使出差或旅游多数情况下也是蜻蜓点水,没有深刻的印象,更别提从历史、地理、文化角度去深入了解了。

1950年代乔羽写《我的祖国》,把“祖国”这个概念第一次具象化,创造了“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的经典意象。在中美第一次正面冲突的背景下,用歌曲向全国人民诠释了什么是“祖国”,我们又该如何建设和保卫“祖国”。

一个甲子之后,中美正处在第二次正面冲突的边缘。我们确实有必要用符合当前时代特点的表现手法将“祖国”这个概念再次具象化。用一系列VLOG告诉大家我们每个人生长的地方到底是如何的美丽富饶,又承载了怎样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这就是一种很合适的表现手法。把我们每个人生长的地方连结起来,就叫作“祖国”

PS:督工肯做这样一件事,不管做的效果如何,这份心是值得肯定的。无论我们身处什么社会阶层,有多么大的分歧,只要我们对这片辽阔的土地和土地上生长的文明有着相同的热爱,就可以在这一共识下团结起来,共同建设和保卫我们的祖国。


user avatar   hun-yong-si-yan-li-chang-ch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支援100,以示支持。

在我“洗马答”之前,想请大家先做一道选择题:

( )这部电影讲述了处在青春期的主角,飞扬跳跃,任性妄为,经历重大人生变故后主角孤身一人踏上新的人生旅途,一路走来主角逐渐成变得有责任有担当,并在片尾战胜敌人,走向新的人生方向。

A.流浪地球
B.狮子王
C.虫虫危机
D.赛车总动员
E.小兵张嘎

从人类走出非洲的那一刻起,旅行就成为人类文化产品中一个永恒的母题。2020年是红一长征胜利85周年,2020年8月是疫情后的第一个毕业季,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个人认为工作室推出这个节目是有深意的。

片尾最后一个镜头,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就能从云中看到一个中国地图,太阳大概位于海南的位置。如果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还能从中看到青海湖、滇池、武夷山脉、沂蒙及太行山脉、阴山山脉,甚至隐约看到秦岭。

地图的形状并不完美,但已经超过一些大学生的绘制水平。这个镜头有意也好,无意也罢,都足以表现出睡前消息编辑部推出这个节目的野心。

以下内容为“洗马答”,熟悉的同志可忽略,直接看最后一段。

古今中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古就是并称的教育方式。在缺乏书籍、影像资料的古代,长途旅行比今天更不可取代,甚至可以说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唯一手段。许多民族的史诗乃至精神支柱就来自一次次的远行。比如说犹太人乃至基督教世界到现在还要每天引述摩西的十诫,用“出埃及”、“分开红海”来形容伟大的创举。

古希腊文明有三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其中色诺芬的代表作是《长征记》,记录了一万个希腊雇佣兵从亚洲腹地艰难回乡的亲身经历;修昔底德是雅典的将军,带兵东征西讨,还为了积累军事经验而到西地中海世界旅行;那个直接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历史》的希罗多德更是见多识广,东面深入亚洲,西面到了西西里岛,北面穿越黑海到俄罗斯大平原,南面深入沙漠寻访金字塔,从而建立了那个时代最完善的人文世界模型,为希腊文明找到了自己的历史定位。

随着各个文明的成熟,统治集团开始有意识地给未来的统治者准备远行机会。中古儒家官僚进入翰林院就有了高级官僚预备队的身份,得到的第一个实职往往是远方省份的“学政”,在一定程度上,这个职位可以让他们在不负责太多实务的情况下长途旅行,增加阅历,为将来正式处理军政问题做准备。到了近代,随着西欧文明逐渐掌握了全世界的政治经济权,欧洲尤其是英国中产以上阶层的子弟形成了毕业旅行传统,在就业前要去欧洲大陆乃至全世界游历一番,认为这是制造“绅士”或“女士”的必要工序。

著名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就曾经在《帝国的年代》中这样回忆自己的家庭:

1913年夏天,有一个年轻女孩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的一所中学毕业。对那时的中欧女孩来说,这是相当不寻常的成就。为了庆贺她毕业,她的父母决定送她出国旅行……

而在欧洲第一强国、统治世界200年的英国,上层社会对这个传统尤其看重:

英国人的教育旅行传统-光明日报-光明网

1670年,英国天主教神甫拉塞尔斯的《意大利之旅》在巴黎出版。在书中,拉塞尔斯杜撰“大旅行”一词,以指称为教育而进行的旅行,并系统阐述了其功能和价值。在拉氏及其他学者的宣传下,“大旅行”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为更多的社会阶层所接受,成为时人称作“幼熊”的青年人教育的顶点和“成年礼”。18世纪,富有的士绅子弟通常会到欧陆旅行三到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常,他们会在一名私人教师和数名仆从的陪同下,学习语言,研究艺术,探幽访胜,享受自身地位所提供的闲暇。
就整个社会而言,英国人在文学、艺术、科学、建筑等众多领域所取得的进步,或多或少都受益于他们在欧陆的体验。总之,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既让践行者增加了见闻,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同时也推动了欧洲思想、制度和文化的传播扩散。在这个进程中,英国逐渐丢掉了岛国特性,变得更加开放。

当然,一直到21世纪,这种经历对于普通年轻人来说都是绝对的奢侈品。虽然新一代学生的生活压力已经比他们的父辈小得多,近来的“慢就业”概念依然遭到全社会上下的普遍抨击。“Gap Year”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更是匪夷所思。只有那些非常确定自己会进入社会统治集团的年轻人才会自信地设计旅程。

然而,就在86年前的中国,十几万名参军后才认识自己名字的农村年轻人打起背包,向自己闻所未闻的广阔天地行进。他们走出熟悉的稻田丘陵,一路上踏过高耸入云的雪山,穿越深达数公里的峡谷,和十几个民族结盟或作战,喝过世界上最香醇的美酒,也曾吃掉自己的战马以通过茫茫沼泽,路边随便一条小山谷都是几十年后的著名风景区(如黄龙、九寨沟)。整个旅程的神奇程度超过任何史诗电影,拍上七八部《魔戒》级别的电影也不会缺乏素材。

当然,更重要的经历是红军穿越了众多平凡的乡村和城市。

我们今天从事后的角度观察,红军建立新中国是大势所趋。但在当年那些普通士兵的局部视角看来,革命胜利在一开始并不是确定无疑的事实,而仅仅是自己不得不投身的一场地方性运动。但是,当农民战士进入繁华的商业城镇,穿越公路铁路和山间小路,走过无数个和家乡神似的小村,他们最大的发现是大多数中国人和自己一样,在不同的地方过着贫困的生活,渴望一个温暖富庶的新世界。可以设想,对于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红军战士来说,这会产生多么深刻的精神冲击。

从一个普通红军的视角来看,长征前政治教员反复讲述的阶级压迫,曾经只意味着故乡小村的地租和高利贷,现在则成了摆在面前的数亿人的日常生活。更何况一路上都有和自己一样的穷人加入队伍,处处都有农民为打土豪带路,几千里外居然真的会有上万同样头戴红星的军人前来迎接……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红军战士不再是当年那个只期盼分田的普通农民,而是和苏维埃领导人一样,对革命胜利拥有强烈的期盼和信心。这是红军大学校的第一次“毕业旅行”,是农村革命者领导这个国家的序幕。

前面的描述绝非是几十年后的臆测。打开30年代编写的红军长征回忆录原始版本,当年那些好奇的目光和变化的心思跃然纸上,让读者感同身受:

今天听说是向粤汉路前进了。同志们听到当然是兴奋的很,因为一方面是道路铁路边上,总不致有这几天这样的高山爬……尤其是那些没有看见过铁路的同志,更觉得有味道,因为可以开开“洋荤”——看铁路“究竟是铁的还是泥的石头的呢?”
同志们高兴起来了,唤叫起来了,“呀!到了大地方了,赶快看铁路去!……

——童小鹏(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后任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有钱的富人们,正在筹备过年,羔羊美酒陈列着,靠着浑白的炭火,吃着上熟如玉的白米,“贵州也不错”,这是我个人的思忖。
正在思索的时候,“红军先生沾个光,讨个钱儿,我们是干人儿。”咦!这是什么一回事呢?使我好不惊奇,原来是一个枯瘦如柴脸似周仓样的青年男子与二个十八岁的姑娘,裤也未穿。难道是不穿裤打破封建吗?我怀疑的追问着!某同志回答道:不是呵!他是可怜的穷人,靠挖煤赚饭吃,所以满脸都是黑,弄到几块钱又被王家烈(贵州军阀)苛捐抽去了。
你不知道吗?干人儿就是我们湖南所谓的穷汉哩!阶级分化这样显明,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现在我还记得“红军先生,我是干人儿”哩。

——张震(红三军团营长,后任军委副主席)

到遵义已经将近黄昏了。萧队长说:“我们乘这个机会,带学生逛街,省得明天学生籍故请假出来逛街。谁不想看看遵义全城情形,忘记了腿酸,忘记了疲倦,整起队伍,齐着步伐,从新城到老城,从大街到小巷,将遵义走个遍。”

——何涤宙(红军大学教员,40年代失踪)

四川的县城,在以前只是生长在彭县,读书在成都,到成都路过新繁,以及离开四川时由岷江船行,实际上岸到了乐山、宜宾、泸州、江津、重庆;一共九处,进得冕宁而十……

——李一氓(红军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长,后任中纪委副书记)

将要到达山顶的地方,捧着一大块草地,黄金色的水一滴滴的流下,矮草把泥泞伪装得很好,好多人都踏到泥巴里去。这半里远的草地,费了一个钟头才通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现在是尝着这个滋味了,西北方向的远山,都积满了雪,好像是银世界,蔚青色的树林,夹杂其间,更把这个银世界映出特别洁白可爱。东南方是千百里的绿草起伏地,连一根树都没有,宛如太平洋的怒涛向我奔来,大家欢喜欲狂,忘掉了疲劳。

——周士第(干部团指挥科科长,后任成都市长,防空军司令)

芦花城到瓦布梁子,沿黑水东下,计三日路程。一路只闻水声,不见人迹,黑水两岸皆峻岩绝壁,望之生畏;绿草道上,人烟稀少,感无限寂寞。当时,已疑我到了《西游记》里什么地方!头天我们到了以念,彭司令员在那里住,闲谈半晚,毫不疲倦!

——贾拓夫(总政治部白军工作部部长,唯一走完长征全程的陕西人,后任国家计委副主任)

甚至随行的外国传教士薄复礼也记录了红军战士在好奇中获取见闻的细节:

看守们知道我在贵州住过,急切地问我:“你到过石阡吗?”
我告诉他们:“到过,那里有温泉,水就像火烧过一样热。”
他们又问:“水是从哪里来的?”
我答:“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
他们不以为然地摇摇头。当然,这种事情耳听为虚,眼见才为实。对于那些从未经过的人来说,地下水是热的,实在是奇闻。

要注意,无论是在30年代就留下文字回忆录的红军成员,还是负责和传教士交流的士兵,在红军乃至全中国都已经是文化水平最高,见闻最广的一批人。从回忆录来看,他们能写出水平很高的文章,之前也曾走南闯北,但在长征途中依然是惊奇万分。对于那些几乎从未离开过家乡的农民士兵来说,长征必然是更教育人的一次“毕业旅行”。事实证明,这些红军战士“毕业”后的成就很值得赞叹,几十年后,毛泽东说全国最核心的一批干部就是几百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可见长征淬炼了多少淳朴的农民战士。毛泽东60年代发动大串联,鼓动年轻人“经风雨见世面”,70年代再次发动全国军民长途拉练,经常号召部队参与外部政治活动,应该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长征的影响。

回顾完历史,我们再看看这个节目制作人之一的督工。

旅行对督工的成长极为重要。督工说过,父母做过两件让他受益终生的事,这两件事即使在2020年对普通家庭来说,也算另类。

一是逆向择校,在他十岁那年强行发动上山下乡,把他从具有21世纪水平的国企学校拎出来,送到山村小学读书,算是一种变相“旅行”。

二是频繁打断他上课,利用工作之便带他全国穷游。督工因此在学生时就确立了以下认识:


1 世界这么大,我看到了,所以要相信梦想。


2 社会很残酷,我知道了,所以得承认现实。

父母为他大大拓展了世界观的“深度”与“宽度”。督工小学毕业后,离开山村到县中学读书,再没长期体会过山村的艰苦。但这次浅尝辄止的“上山下乡”式的旅行,让他从感性到理性理解了中国底层有多么穷,多么绝望,也让他看到了底层年轻人的活力和梦想。

督工现在虽然过着京沪双城生活,但他看世界的时候,不限于一线城市的视角,也不局限于小资产阶级的社会立场。如果说他的文字还能偶尔体现一点底层关怀和“接地气”,当年父母为他安排的山村“旅行”功不可没。

而督工随父母出差时的旅行也并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坐硬座车厢,住厂矿招待所,吃食堂,没有导游也没有团友,就是挤在一群成人中看他们工作,时而自己溜出去看看城市的日常景象。除非接待单位安排,否则基本不会去什么景点,也不会品尝什么特色食品。

但督工觉得非常满足,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同龄人体会不到的世界,知道这个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过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知道家乡的生活只是无数选择中的一种。虽然也知道了哪里谋生都不容易,知道大城市的繁华不会凭空让人享用,但少年的乐观让他坚信,走向那个大世界一定意味着更精彩的生活。当年“接班”盛行的时候,督工很多同学都谈自己毕业后如何在矿山小镇谋个舒适职位,他却说:我的未来一定属于外面那个天地。当然,督工表示能理解当时同学们的想法。

80-90年代的学生,即便生活在讯息发达的城市,往往也很少有机会离开自己的家乡,最多去一趟省城,就能成为几年的谈资。督工却利用父母提供的便利,用自己的感官体会一个纵横几千公里的国家。

在高考之前,督工已经去过十几个省市,见过大城市的灯火,吃过岭南的水果,见过大海无边无际,也知道远方同样有贫困的街区和乡村。今天的旅行者可以坐飞机高铁,几个小时就飞掠当年一星期的旅程,但这是点到点的交通方式,他们看不到在尘土飞扬的路上体会到的那个国家。从这个角度说,那个中国比今天游客眼中的国家更大、更具体,督工甚至很难给他的孩子复制类似的旅行体验。

父母提供的旅行机会,让督工在学生时代就确信,生活必须和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才能真正精彩。督工以孩子的视角看到的那个普通人构成的大社会,至今也是他理解这个国家的重要资本。这些见闻和他的日常生活并不相关,甚至未必会提高收入,但督工认为可以从获取、分享这些知识中获得乐趣,他公开表示这是他对眼前的生活最满意的地方。

因此,督工说: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把我的心培养的如此之“野”。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的旅行经历对督工影响极大,以至于他想再次用现代技术复制这一经历,并向大众推广。这个童年埋下的坑,今天终于要填了。

众所周知,挖坑是快乐,填坑是劳动,劳动就需要报酬。资本主义企业用每月几千块报酬制造了足够的组织性,轻松碾压了了很多没收入用爱发电的左翼作者群。想想网上有多少太监?马“督公”的名号又是怎么来的?

这正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无数次社会运动的重演——在对抗资本主义的阵营中,没有爱与正义那就是一群靠贪婪驱动的土匪,只靠爱心和兴趣那就是一击而溃的乌合之众,最坏的资本主义也好过缺乏组织性的所谓左翼。

列宁之所以强调先锋队的组织性而不是劳动者的自发性,原因正在于此。长期关注督工的读者们,应该能从他生产的文化产品中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作为一个迄今不收知乎钱的渣渣作者和以前不给督工钱的白嫖读者,我感谢督工在个人时代的坚持,也感谢资本主义工作室时代提供的组织性。要不然太监“督公”怎么变成工头“督工”。

所以,为了在现阶段生产出更好的文化产品,希望大家能给睡前消息编辑部更多的物质支持,不要让资本主义时代的“督工”又退回到封建时代的“督公”。


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shui-qian-xiao-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3分钟豪华预告片网址在此,保证超过99.9%的旅游视频正片:

西瓜视频:

B站视频:

这个节目的制作思想,尽在马前卒同学之前的一篇回答:

在飞机上跨越长江黄河,在海轮上驶入长江口,午夜开车翻越秦巴山地,坐火车穿越暴涨的嘉陵江河谷……我也屡屡想起那位蔡老师,那位其实几乎没离开过几次家乡的工农兵大学生。因为我通过几十年的人生意识到,如果只为了识字的话,小学教科书本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内容。

长大后回头看,当年看似干巴巴的教科书原来蕴含了无穷的伏笔,需要你用一生的体验去逐个“解锁”。学校不能教给你所有的东西,但如果你把教科书看做人生的第一页目录,就能在几十年后体会到那些编书的大家在教科书中用尽的无数心思。为此我要感谢我的小学教育,感谢所有那些在偏僻的山乡描述整个世界的老师。感谢你们为无数山区孩子点燃了梦想。

新节目是一个系列旅游视频。我在节目里面引用了80年代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

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
长江两岸,柳树开始发芽,
海南岛上,鲜花已经盛开,
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我这一代中国人,大多数和我一样,从这句话开始知道中国有多大,大到同时容纳好几个季节,大到每个人的家乡都不能代表中国。

后来语文课本上介绍的地方越来越多,地理课教会我看地图,各种小说和影视剧让我知道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生活,历史书让我知道几千年来这片土地上最精彩的故事。知道的越多,我越是想直观体验一下广阔的土地,比如说步行横穿河西走廊最窄的地方,划船游览江南水乡和丘陵,自驾秦岭山区和淮河两岸,和这块土地上的生活亲密接触。

长大以后,我的确实现了一些愿望。2002年大四,我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做毕业论文;后来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苏州当道路工程师,我需要划船去那些不通公路的水乡搞测量;又过了几年去陕西做小生意,我不止一次开车翻越秦岭。到现在为止,中国国32个省市我已经去过了30个。但是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对我来说就是匆匆路过的车站,以及千篇一律的办公楼。这种旅游不能让我满意。

就算放下工作,参加旅游团,也无非是跟着导游坐大巴,从一个景点赶到下一个景点,用一两个小时拍照打卡,听标准化的讲解,往往还要被导游赶到特色商店买一堆奇奇怪怪的东西。这也不是我期待的旅游。相对来说,我宁可坐绿皮车出差,路上透过车窗看居民的日常生活,看着整个中国从两边慢慢滑过去,这还比较接近我小时候的梦想。

当然,这也不是中国旅游产业的错,因为过去几十年,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的确不支持自由旅行。一直到21世纪初,100个中国人只有1.25辆汽车;几乎所有乡村公路都是泥土路面;每个大城市的主要入口都有一群人举着牌子,上面写着“收费带路”,外地司机要花几十块钱雇一个向导,才能在陌生城市找到要去的地方。在这样的时代,自助旅行缺乏工具,也缺乏信息,几乎算是一种冒险,所以大多数中国人被地理障碍困在家乡。

现在是2020年了,公路村村通工程把交通网铺到每一个角落,智能手机解决了导航问题,中国也变成了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到租车公司租一辆普通汽车,每天只要一两百块,肯定在工薪阶层的承受范围内。普通人也有资格给自己定制旅游产品,探索整个中国。我们不能再让传统的旅游模式浪费假期。

但是,很多人没意识到旅游进入了新时代,总是选择传统的旅游模式,拥挤的旅游线路。所以我们尝试新节目《我们生长的地方》,展现中国大多数被忽视的壮丽侧面。

我相信,很多观众的经历和我相似,都曾经对着小学课本想象远方的大好河山,都想过把教科书变成旅游计划的第一页。所以我们跑在观众前面探路,给大家做一份视频版的实用旅游手册。

接下来几周,“马督工”个人号,观视频工作室,以及睡前消息编辑部都会同步推送《我们生长的地方》第一季的六集正片。

欢迎各位收看!




     

相关话题

  新加坡有哪些必须一试的当地美食? 
  安徽境内有哪些比较冷门但是很美很值得去的景点? 
  武汉有哪些可以安静地待一下午的地方? 
  督工马前卒可以有几种可能的结局?为什么? 
  有哪些你去了以后会感叹「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地方」的所在? 
  你在坐飞机过程中遇到最奇葩的经历是什么? 
  如何评价马前卒在2019年观视频答案年终秀的演讲? 
  如何评价第397期《睡前消息》? 
  火车上有哪些不合理设计? 
  5 月 18 日是第 45 个国际博物馆日,你去过哪些还想去第二次的博物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南宋经济实力很强,但军事实力很弱呢?
下一个讨论
还有哪些像【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不帝国】这样语词组合后与组合前似乎完全不是一个东西的有趣概念?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