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2016年,还是现在,这个问题都成立。因为自2009年以后,决定港股运行的因素就没有变过。
香港是大陆对外展示的窗口和通道作用。
既然是留给境外做示范,所以香港更接近国际市场——其实就是美国。
所以香港的价值完全由中美博弈的态势来决定。同时由于港股直接对接资本市场,所以港股会更多的体现国际资本的选择。
在美国对华实施接触战略的时候,香港是国际资本进入大陆接触大陆的通道,港股随着美股涨跌。
在美国对华实施遏制战略的时候,国际资本要么心领神会,要么审时度势,要么迫于形势,而选择撤离。
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曾经短暂的提过G2概念,一时间中美关系上升到一个非常甜蜜的高度。
但在次贷危机的威胁渡过去之后,奥巴马立即开始着手调整美国的全球布局,启动重返亚太计划。中美关系开始不断降温,对抗逐渐压过了接触和竞合,更不要提中美共治之类的甜言蜜语了。
这个时候的香港作为美国遏华的桥头堡,政治生态开始日益恶化。与之相伴的是,香港经济也因为其长期以来的结构性矛盾开始陷入困局。
当然,结构性矛盾和外部环境,这两个因素哪个对香港经济影响更大,这个可以商榷,但结果都是香港价值的降低。
到了特朗普任期这四年,香港局势更是加速恶化,这时不要说先知先觉的资本巨鳄,就连中小资本也开始用脚投票,港股因此滞涨。
下图是恒生指数和道指叠加对比的一个图形。
大家不用看指数的绝对位置,这是一个趋势对比图,大家看相对位置就可以。
从图中可以看到,恒生指数在2008年之前的上涨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尽管曾受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打击,但很快港股又重抬升势,直到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这期间,港股斜率远高于美股。
但次贷危机之后,港股的趋势就改变了。美股走出了十年长牛,而港股直到2018年才回到十年前的最高点。而美股则从港股的下方穿到了它的上方,足以说明它的斜率。
这段走势就是上述中美博弈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
以上,就是港股低估的原因。
下面可以多说一下我对港股今后的判断。
这几天南下资金暴涨,引发了大家对港股的关注。
前天有两位基金经理打擂台。华创基金喊出了“跨过香江去,夺取定价权”的口号,而原睿远成长价值混合基金经理陈烨远等则表示不认可。
我支持陈烨远的观点(不支持他说话的方式)。
港股每天交易几千亿,甚至上万亿港币,几只基金就想把住话语权显然有点自不量力。更何况,内地资本不但出入受限,而且规模有限,跟庞大的国际资本比起来,其力量明显单薄。
当然,说抢占话语权的人并非是因为自己的资金优势,而是认为港股长期低估,如今到了该起飞的时候。
但如同上述,港股是附庸体质,香港自己显然是支撑不起来这么大一个市场的。
港股当初被资本嫌弃,所以才有了2008年以来跟美股走势的背离。如今国际资本要是回来,那也是冲着大陆来的。
正好,疫情的出现给了国际资本青睐中国的机会,这确实也会给香港带来机会。但如今情形却跟以往却有了很大不同,因为大陆资本市场的开放在这几年迅速提速。
一则资金入境通道变宽,香港的替代作用降低;二则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落地,A股从给国企纾困转变为优化资本要素配置。A股的里子开始改变。尤其是对成长股的开放和接纳,A股开始形成跟港股的直接竞争——腾讯阿里这样你无我有的独特性会越来越少。
如果A股越来越像港股,且越来越开放,那么国际资本就会思考一个问题,与其投资一个大陆的替代品,不如直接进入大陆。因此,港股的未来高度仍然有限。
当然,这不是说,港股没有投资价值。
港股确实低估了。港股在大陆因素的加持下,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对全球资本形成较强的吸引力,而北京也会刻意保护香港的渠道优势。
但港股的高度仅限于走出价值洼地。这之后,要想追上美股的涨幅那是不可能的。
最后,欢迎关注公众号“财经杂感”。
因为这是一个没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垃圾市场。
我看着又一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无知而无畏地冲过去,只能是无奈地笑笑。
每隔那么一阵,港股总要割那么一批南下的新韭菜,埋一批号称各种明星基金经理,号称各种夺取定价权的人。
作为一个老前辈,我只想说,年轻人长点心吧。
别听那些嘴上各种各种定价权,眼里都是盯着你的钱的黑心老忽悠(特别是披着某些西藏名词的某某汇这样的诈骗团伙)在鼓吹。
港股市场之黑在我参与过的市场里面,如果不是第一的话,那排进前三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港股为什么便宜?港股的便宜难道是今天才开始便宜?
港股相对于A股一直是有折价,而且是大幅的折价,那这么多聪明人为什么不跑去买港股,而是要花更多的钱去买更贵的A股呢?
你们难道就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吗?
难道就今天这些无知而无畏,拿着基民的钱冲过去买港股的傻逼看到了这个价差?
所谓的价差,所谓的因为折价的逻辑去买港股,在我看来是很可笑的。
不要想着港股的价差会最终跟A股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不可能的。
几十年前有价差,到现在依然有价差,而且这个价差我觉得会长远地存在下去。
为什么港股会有价差,就是因为这是TMD港股市场为自己的各种坑蒙拐骗出老千所付出的一个代价。
为什么投资者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A股,而不愿意花更少的钱去买港股,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无他,A股更省心。
10年前,20年前,冲着那些所谓的便宜的股票去买港股的人,你看看他们今天账户上还剩下几分钱,几厘钱。
不要只盯着港股市场的绝对价格,他们之所以出现这个价格是有深层次内在原因的。
价格低是因为大量的投资者参与过这个市场之后,发现这特么是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市场。
A股虽然很黑,但是好歹有各种制度上的一些约束,还尚能保护一下普通投资者。
到了港股市场,中小型投资者则完完全全是大鳄嘴里的肥肉。
在A股市场最不济最不济,只要你不是特别贪心,好歹有个涨跌幅的东西,可以稍微缓冲和保护一下。而港股市场各种无下限的无耻操作和内幕交易,是普通投资者根本防不胜防的。
因此我个人的看法就是港股并不是一个具备长期的投资价值的市场。对于普通人来说,它没有长期参与的价值,也没有投资的价值。
所谓的号称夺取定价权这样的说法,无非是一些人意淫着自己手里的便宜股票能拉到跟A股一样的水平,好让自己出货而编的这么一套话术,谁信,谁傻逼。
对于一些大型的机构来说,因为如果是买大型的国企或者红筹企业的话,同股同权肯定选价格低的是没有问题的。
但对于小型投资者来说,我觉得很多人可能一开始想着同股同权买便宜这样的想法冲进去,但理想往往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其实最难的不是要选股票,而是抵抗住这个市场的诱惑。
真正因为同股同权的折价而冲到港股市场的人,最后多少个是死在那些低价股,便宜股,概念股上?数不胜数。
多少人能始终如一的坚持拿着你一开始因为所谓的折价买着的那些红筹股?很少,几乎没有。
你要是真要有那么强的定力,在哪个市场不能赚钱呢?为什么要在港股这黑心市场。大A每年这么多机会它不香么?
对于真的想参与港股市场的普通人来说,我只有两条建议,第一你只打新股。第二尽量不要碰那些所谓的概念股或者是香港本地股。
普通投资者你们一定要记住,在港股市场你们是没有信息优势的。
本地市场那些老狐狸们占据着你们所没有的信息差,设计了各种无下限的操作时刻准备着来坑死你们。
从短期来看港股肯定还能上涨,这个毫无疑问。因为趋势毕竟来了,一大批不怕死的年轻人拿着傻钱无知而无畏地冲进来了。
但是作为绝大部分人来说,必须认清楚的事实是,必须得趁着泡沫尽快捞一笔然后走人,绝对不要在这个市场里面贪恋,多一刻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