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研究生硕士学历是否已经烂大街了?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研究生虽然这几年一直在扩招,但烂大街倒也不至于。

比如说,看一看经济一直很不错的浙江地区某县教育局的教师招考公考中对学历的要求:

1.学历要求:全日制高校专科及以上学历 ,具体详见附件。
2.户籍年龄要求:天台户籍或2020年天台生源的全日制高校毕业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户籍不限);年龄在30周岁及以下(即1990年3 月 14日及以后出生),户籍截止日期为2020年3 月 14日。

一般来说,在体制内的招考中,一条户籍要求就可以卡住很多人。但就是浙江,也依然对全日制硕士放开了户籍要求。就我所知,除北上广深及二三线城市外,绝大多数地方执行的都是类似的政策,即在公开招考中对研究生在年龄、户籍等方面适当放宽。研究生到底多还是不多,你应该可以判断。

再看看这份7月份江苏阜宁县发布的招聘公告,里面的附件里清楚地标出了招聘人员的毕业院校。

虽然其中并未标出应考者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但从其中大量的二本院校和三本院校名字来看,这里面的研究生数量显然也不会多。

另外,今年年初国家为了促进就业所发布的相关文件里也明确指出,中西部地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降低引进人才的学历要求,部分偏远地区岗位可放低至专科。前段时间我朋友圈里还刷到了一位在西部县城就业的朋友发来的干部任职公告,公告里的人基本上都是从县里调至乡镇的工商所、财政所等担任所长职务。这些人基本都是80末和90后,但大多数人的毕业院校也都是各类职业学院和三本,连一个正儿八经的一本都少见。

实际上,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爸妈兄弟姐妹加起来一共10个人,但有高中以上学历的也就是我和我表弟(大专)。而即便是在北上广,研究生学历是不是已经烂大街了呢?我的不少朋友就是在做招聘的,一些中小型公司的HR给我的反馈是,他们公司招个211的本科生都费劲。可为什么很多人还会有研究生烂大街的感觉?因为研究生盯着的都是相对好一些的公司。而好一些的公司,竞争就必然激烈,并且也会有更多的研究生投递简历。

比如前两天我提到的京东,几万人的研发部门80%都是硕士以上学历,你不是个硕士学历连投简历的门槛都进不去。

在中国,大型公司和中小型公司,哪个数量更多、吸纳的就业人口更多?当然是中小企业。可除非给出不错的待遇,不然大多数985、211院校的研究生,并不会把中小型企业作为首选。而大公司天然的光环效应,自然会让人认为研究生的人数已经完全饱和,研究生都开始失业了等等。

除此之外,研究生之所以会被认为烂大街,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是就业的匹配度。比如说现在初中生说就业难,那是真找不到工作。本科生说就业难,那是找不到相对体面的工作。研究生和博士说就业难,是因为有些工作他们看不上。比如,现在哪怕是双非博士,去三四线以下城市的市区中小学任教其实也没什么难度,而这个工作往往是很多三本和大专的学生考几年都不一定考得上的。硕士也好,博士也好,想要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很多时候都必须留在大城市——好比说一个二本学生毕业了进县电视台倒也算合适,可你读了个人大、中传的研究生,还有进县电视台的想法吗?最起码也得进个市电视台吧?

越是大城市,提供的优质就业机会越多,研究生的富集度也就越高。特别是北上广深等城市,这里有的不仅是本市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还有很多外地来这里工作的研究生,所以看起来研究生是烂大街的。但实际上,不用说中小公司,很多大公司招研究生都不容易——比如说链家,虽然也想找一些高学历的员工,但实际上链家员工的本科率也就是30%,硕士生的比例就更低了。

但唠唠叨叨这么多,其实也没多大意义。因为研究生找工作,从来都是盯着别的研究生看的。你想去京东、阿里、别人也想去京东、阿里,这样一来你自然就会看到满大街的研究生。但你要是去链家、肯德基、海底捞这些大型企业看一看,却又是另一番光景——只是,大多数研究生并不会去关心这些而已。


user avatar   melinda-l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其实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同温层里面。

同温层是一个水平的大气层,这里面的事物只有水平的变化,而很少看到垂直的跃迁。所以渐渐的,你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单一,你跟你周围的人越来越像,却误以为这些同质化的东西,就是世界的全部真相。时间长了,你对于同温层以外的事物,就产生了认知闭锁效应。

多年的社科训练告诉我,要高度警惕那些忽略数据和调研,而仅仅以“我朋友”、“我同学”、“我家人”、“我身边/周围”为论据,来论证社会本质的,都要怀疑。

要想揭示社会本质和运行规律,靠的是深入调研。是田野调查,质性研究,量化分析。而不是我同学、我闺蜜的人生。

换句话说,我同学、我同事、我亲戚……可以用来举例子,可以用来做引入,但不可以做论据,更不可以论证社会本质。

当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生活在同温层里,都是上大学以后了。高中时,“我同学”、“我朋友”全都是城市独生子女。上了大学才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农村的同学。原来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是那么多。后来看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国的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其实都不到60%,农村只有15.36%。尤其是,京津沪的独生子女比率可以达到西部地区的四五倍。但在我家乡的环境中,我感受不到这个数据。

此外由于我的家庭背景和学历背景,的确周围高学历的人比较多。满眼望去,皆是研究生。所以在这个小圈子内部,“研究生学历”反而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有其他的各种鄙视链,比如拚第一学历,拚学校排名,拚海归还是土产,把人弄的非常焦虑。

直到某年初中同学会的时候,遇到一个留在我们家乡工作的老同学,他当时拿到了一个双非大学(全国300名开外)的在职硕士。可给他得瑟坏了!他在席间不停自豪地说“哎你看我班的同学都有出息,都考上了研究生!”……其实当时挺尴尬的,因为有好几个在座的同学学历都非常牛,他还在不停扯什么“咱们研究生啊……”大家全都笑而不语。

这件事之后我开始反思,这位同学我十几年未见,大家早已不是一个圈子。他的圈子里就是没有硕士啊,他在周围的人中就是最上进、最有文化的那个,我也没有必要高高在上地笑话他。

其实这位同学真的不穷,他在我们家乡做橱柜生意。自己做着小老板,钱嘛是真的不缺。像他这样的公司招聘来的员工,大专就可以入职了。可以说他周围的硕士却是屈指可数。所以这个学位对他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其亮眼的光环了。足以被他拿出来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土大款。

这就是身处不同的圈层,对人的思维的闭锁效应。

不但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就像在田间劳作的农妇,只能想象慈禧太后可以天天有糖三角吃一样。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卷大葱也是同理。

富足也能限制你的想象力:所以生活中经常会有各种“何不食肉糜”。就像某个演员曾经说过,自己最困难的时候卡上只有一百万,特慌;我在短视频上看过一个一线城市的街头采访,问“你会不会娶家庭积蓄只有二十万的女生?”,结果有男生回答“现在还有只有20万积蓄的家庭吗?”……

甚至身处同样的阶层,人对不同圈层的想象力受制于思维定势:比如哪怕是身处差不多的阶层,对于某些职业的想象力也都受制于偏见和思维定势。比如基层公务员、警察、医生。

要懂得,中国是一个下沉社会极其广阔的国度。有大量的二三四五线城市和县乡镇。不但不同的阶级之间存在着认知区隔,就算身处同样的阶级,不同的地理区位,不同的职业,都形成了一个个同温层。

北上广的中产家庭 VS 四线城市的中产家庭;东南沿海的农村 VS 中西部的农村;同一城市的体制内从业者 VS 个体工商业者;顶尖大学的老师 VS普通大学的老师……他们眼中的世界,你觉得能一样吗?

就像我有两个大学同学,一位在豫章师院工作(公共课教师),一位在浙江大学(千人计划),观测这两个人的朋友圈特别有意思。同是大学老师,一个清闲,一个社畜。特别完美的对照组。

所以你会同时听到“大学老师很清闲”和“大学老师非升级走压力超大累的要死”,以及“大学老师是高收入群体”和“大学老师收入不高” 这样截然相反的话语。就因为即使是大学老师这个阶层,重点大学VS普通大学,发达地区大学VS落后地区大学,高级职称VS初级职称,文科VS理科,都已经是完全不同的生态。

每个人说的都是事实,但又不是全部事实。

很多的二三四五线城市和县乡镇……仍然对本科人才是嗷嗷待哺的。甚至我曾经工作过的大学,一直在招收口腔医学大专。对的,就是zhihu看不起的带专。每年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多是江浙都市圈内发达的县乡镇,工资待遇也都不错。我想,这么庞大的数量,还是具有样本学意义的。

如果你眼睛只盯着北上广深和准一线,那就只能去适应高度内卷了。但你必须要加上限定语,说北上广深的某些行业的研究生烂大街(虽然我不喜欢这个形容词)了,否则就是误导!

相反,我们几个海归的博士朋友,回国都选择了在诸如成都、昆明、惠州等自认为宜居的城市定居。可能也是因为大家都30几岁了,对生活有了相比二十多岁时更不一样的理解。曾经也想出人头地、干翻世界,最终明白,“生活”,是唯一的答案。

生活,是自己的。而我们人生的痛苦,往往来自于我们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否光鲜,太想成为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而生活在一个舒适的小城市,就是他们认为最失败的一件事。


那么说到硕士,甚至在下沉的地级市,都远达不到烂大街的程度。我随手在网上搜了一下萍乡学院(地处江西的四线城市的双非高校)的招聘信息,硕士依然可以进入教学科研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省会城市大量的高职、高专、独立学院,普通高校的辅导员岗,一般城市的重点高中,江浙地区发达的县级市……都在需要硕士。

评论区还有在说什么“只有顶尖的985、211好找工作,而下层211都已经烂大街了”,真的,就不要身体力行的来验证我说的“同温层”理论了

我乎流毒一直是眼睛里只认顶级985、211。可我国还有那么多学风纯正、师资力量很强的双非高校,它们还有很多A类学科。比如:东北电力,长春理工,大连交大、哈尔滨师大,江西师大、广西师大、河北经贸……都是很棒的大学!在本地就业的话,都很抢手!我不知道为什么在知乎上,二本大学要被diss的这么厉害!

之前我在知乎回答过一个问题——“那些二本的学生,为什么不在高中努努力,考上985大学?”

如果真的有人这样想,那跟问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有什么区别?

你穷,就是因为你懒惰;你考不上985,就是因为你不努力!哦呵呵

在你的同温层待久了吧?周围人都是北上广深写字楼里喝着星巴克的白领Jessica和Tony,完全看不到底层的挣扎和艰辛,看不到社会对于贫困群体的结构性暴力,看不到哪怕考上一个二本大学,对于底层的孩子都意味着什么。

这也是我经常批判的一些知识分子,脱离底层,不接地气。每天侃侃而谈天下大势,谈笑有鸿儒,但他们看不见白丁。对的,那些“沉默的大多数”们,就这么被忽略了。

还有之前我撰写过一个关于“孝顺”回答,我提到了愚孝的例子,其中一个是父母把“孝”当作情感绑架向孩子吸血以供养弟妹和整个家族(其实我也是眼看着自己的父母被吸血中长大的)。评论区有人抨击我举的例子太极端,说他身边的都是父母为孩子买房置业,甚至不惜一切悉心培养的例子。

你看,这些就是生活在同温层的人。在他们的同温层里,大家都出生在都市(可能还是独生子女),他们都有很好的文凭(可能周围所见都是本科以上),他们的父母也有体面的工作、有退休金,而且父母会义不容辞的资助他们买车买房。

甚至,他都听不得其他圈层的真实。那些背负着家族负担的凤凰男们,那些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们,那些工地里和流水线上的工友们;那些被忽视的女孩们,那些樊胜美们和苏明玉们……那些都是特例!哦呵呵

看看数据就能知道,我们这种家境殷实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独女,才是特例!

他们看不到,看不到那些被折叠起来的社会。

至于你问我怎么会这么关切底层?就因为我是一名大学老师。我能看到,教育的公平性和社会的流动性,对于个体的影响是多么巨大。在你听来那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接触了个体你才明白,那是别人的一生。

现在之所以有这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其实就是“公交车心态”。费劲挤上了车,就不希望别人再上车。不关注底层就算了,更生怕政策倾斜,让下一层的人分走一杯羹。想对这些人说,在你生活的这个国家,“共同富裕”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我们都生活在同温层里,我们可以尽力的对别的圈层产生同理心,但是完全打破它,比较难。但是在当下,同理心已是难得了。

但其实,接触到不同的圈层也不难。联合国发展署、联合国妇女署、世界银行、各种NGO组织的项目报告和年度报告中,给出的资料和数据都很翔实了。另外我国的社会学的田野调查和民族志,对于不同群体的议题也已经很多了。我一个同学做的课题,就是农村妇女的自sha问题。

当然,普通人可能并没有看文献的习惯。但多去接触不同阶层的人是有好处的。我的一个乐趣,就是与不同职业的人交谈。旅行时,与本地人交谈,与不同地域的人交谈。我善于倾听不同人的故事,乐意观察他们和我的不同。

你去观察一下,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留学,每个圈子都不一样,而且差距很大。我大学寝室的其他三个人,都是来自农村,虽然一开始有很多价值观的碰撞,但后来我们成为一生的朋友。这些年她们读了研,在城市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但我知道她们这一步步走来,与我相比完全是hard模式。跳槽之前我在一个四线城市的非常一般的大学工作,大部分的同事和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来自于乡镇以下。

和不同圈层的人交流,能开启你新的视野。曾经我也是天之骄子眼高于顶,我信奉精英主义的那一系列教义。我活在别人的目光中,我的人生容不得一点失败。幸好我在主动接触不同种族、国别、职业、阶层的形形色色的人,让我的生命变得更加松弛、平和、圆融。

前几年,我实地考察过我们市下辖五个县的所有乡镇和大部分农村。其实当时就是读了主席的《寻乌调查》和《兴国调查》,佩服的五体投地,一时脑热就上路了。虽然那时候经验不足,也不懂什么是田野调查,但是对三观的冲击还是很大的。

这就是主席,与那些同温层里的知识分子们相比,最伟大的地方。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最讲社会责任,却最容易飘在半空。他们的经世济民,往往只存在于庙堂层面。他们不屑于俯身去和人民交谈,不会亲身走进底层里看看那个被折叠的中国。

去年我特意去拜谒湖南一师,看到这句话更有感悟:


很多人,都只是生活在伪中产的同温层里吧!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趋势,也是社会、国家发展的必要。

但我希望“硕士学历已经烂大街了”此话后面,

接续的是“硕士不行了,大家都快去读博士”,

而不是“读硕无用,别读了”。

前者可循,后者其心可诛。



话虽如此,读博仍需谨慎:


user avatar   ning.mao.wils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最近住在昆明市呈贡区,下午去区府旁买核桃,还有专门帮文盲考驾照的公司,我问现在文盲多吗,负责人点点头。


中国很奇怪,生活条件好的人,什么都不缺的人,觉得这国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譬如我,我觉得这些干活的人太难了。


反而什么都没有的人,租房还要靠租房贷,中介跑路还要还按揭的人,觉得这国家要上天了。最后我想说,这个粉红也是有资格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粉红。我自诩粉红,但对于那些蜗居,合租,996拼死还按揭的,我希望你们别拉低我们粉红的逼格。全国一半人考不上高中,本科人口才4%,还硕士烂大街......别看抖音了,想想下月房租咋办吧。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硕士只去硕士烂大街的城市,所以硕士觉得硕士烂大街了。(本人硕士)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还是人才太多,可以随意挥霍罢了。

50、60年代你试试,别说“双非985博士”,高小学历都能进国企,那时候进国企是真正的金饭碗,一辈子吃公家饭。

而且这些高小、文盲还真把工业化给搞起来了,我琢磨着什么社区卖菜、网上叫车,跟从零开始建设工业化比,只能叫低技术劳动密集型行业。


user avatar   liu-yu-cheng-40-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当看到这一类问题,我就想说下面这段话:

“丛林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总喜欢为胜利者的一切恶心行为跪舔,包括屠城和施虐,并把这些行为的责任归咎于受害者,因为他们强大了以后也想骑在别人头上拉屎。信奉谁强谁恶谁正确是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和精神油腻的表现。 ”


user avatar   cheng-xiao-quan-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当看到这一类问题,我就想说下面这段话:

“丛林主义者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总喜欢为胜利者的一切恶心行为跪舔,包括屠城和施虐,并把这些行为的责任归咎于受害者,因为他们强大了以后也想骑在别人头上拉屎。信奉谁强谁恶谁正确是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和精神油腻的表现。 ”


user avatar   man-yi-xue-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过誉,我觉得并没有过誉,《大护法》诡异而怪诞,既有暴力血腥的外衣,也有深层的内核。配音配乐都很出彩。有很强的关于体制分化的社会隐喻,在体制中有底层人想革命、逃离,逃离之后还会反噬体制;统治者借天灾神话打压反抗;有人失去本真成为体制的一部分,有人被体制利用成为走狗。相比之下关于“我是谁”的哲学讨论显得不够充分,故事格局相比去年同期的《大鱼海棠》要小很多,但是内涵不知道深刻到哪里去了,如果国产动画都把野心放小些,把深度放大些,再把主题好好打磨一下,就真的能崛起了。影片中段节奏存在混乱的问题,转场设计的还能更好。导演埋了一些坑,期待续集的表现。设定极度黑暗血腥,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给小朋友看。画面我觉得应该定18禁。这样诡异的剧情里居然还有各种奇怪的笑点。显然国产市场还没有勇气接受这种设定,所以票房注定不高,然而在国产片的维度里有人敢做这样的尝试已经是很好的了。




     

相关话题

  双非一本网大排名206,金融专业,均分83,已毕业,申请巴斯大学金融风险管理的研究生有机会吗? 
  二本学校申请出国留学? 
  研究生如何一步步走上青千? 
  天天觉得自己考不上研怎么办? 
  如何评价曾武 15 岁上大学,发表 1 篇 SCI,并跨专业直博至清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国内读研究生没用吗? 
  学法律去独立法学院好还是去综合性大学法学院好? 
  三本没考上四六级,以后考研会被歧视吗? 
  本科期间的导师研究生一定要继续跟吗? 
  请问蓝基因医学考研咋样呢? 

前一个讨论
在哪一个瞬间会让你感觉汉服圈很恶心?
下一个讨论
上海大学和吉林大学怎么选择?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