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样才能进入世界百强名校? 第1页

  

user avatar   awliu-xue-fu-wu-ping-t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言

2016年的那个秋天,我拿到了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康奈尔大学的offer,具体申请项目参考如下:

Yale-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15000/year)
Harvard-Environmental Health
Columbia-MPA (Energy & Environment Track)
UPenn-System Engineering
Cornell-Applied Operations Research

现在回望自己的专业背景、申请的项目和大学、工作以及实习经历等等,我自己一直都在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探索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未来想要做什么、未来能够做什么。

每个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迷茫过、纠结过、思考过,我当然也不例外。虽然留学申请对我而言都是几年前的往事了,但我还是希望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题主。

目前的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搜集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不过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属于无法避免的一个弱势。

我会尽我所能跟题主分享一些我所了解到的信息,最大程度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影响,帮助题主理性的判断和考量。

背景简述

本科:

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环境学院

GPA成绩:

成绩为3.78分,WES第三方机构认证成绩为3.9分

GT成绩:

托福总分112分,GRE成绩161+170+3.0分

实习/工作经历:

曾在管理咨询公司以及环保NGO组织实习,现在从事科技风险投资行业

科研经历:

曾发表过SCI论文(IF:7.04),参与过环境问题公众认知度的分析与调查

关于确定方向

个人认为,确定方向应该是前期准备中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你明确了方向,才可以有条不紊的努力,做到事半功倍。

就我个人而言,在我读大三的时候,我逐渐意识到我对纯理工的知识并不是特别感兴趣,工程类的知识普遍都很微观,比如说工程计算、物理以及化学,我不太喜欢比较微观的知识领域,而且对做实验更是没有什么兴趣。

通过自己的了解和探索,我发现我对一些宏观、社科领域的知识比较感兴趣,比如说社会和行业是如何正常运转、社会是如何影响到人此类问题很吸引我,我发现我的兴趣还是比较宽泛的,相比实验室而言,我更适合比较广阔的领域。

我申请的项目都是倾向于应用教学的,一方面是和我本身的兴趣有关,另一方面,我是以就业为导向进行申请的。

第一,申请环境专业或者环境相关专业的专业肯定会更稳妥,因为我本科就是就读于环境学院,可以继续学习也是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而且环境这个领域本身就是一个公共话题的领域。如果我想学习经济、社科等领域的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环境这个大方向中也是有很多可选择的分支方向的,举个例子,环境管理、公共卫生等专业都是不错的选择,还有MPA分支下的能源或者环境方向也可以作为我的备选参考。

第二,因为我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肯定希望可以申请到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所以在申请环境相关的专业之外,我也申请了IEOR类的项目,就是运筹学和工业工程此类的专业。IEOR类的项目,不同的项目各有不同,有些项目侧重于统计的教学,有些则侧重于供应链,还有些侧重于数据分析,有很多分支方向可以选择,对理工科的申请者比较友好。如果题主本科是理工科比较小众的专业背景,想要跨专业申请的话,IEOR类的项目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申请的项目方向还是比较多,也比较杂的,前后加起来一共申请了7个项目。

在方向的选择上,主要是根据自身背景和成绩进行选择的,同时考虑了未来就业前景、申请难度、自己的兴趣方向等因素。

在选择方向这个问题上,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是不是要留美、未来的职业规划、家庭经济情况、对申请项目的需求、个人的生活习惯等等,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同自然会造成最后申请结果的不同。还是建议题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去咨询和搜集、整理资料,综合考虑之后再做决定。

在留学申请初始,有明确的申请方向那再好不过,如果没有的话,也不用太迷茫和紧张。

留学申请这件事,每个人都是了解得越多越明白的。

而且你的想法还可能会因为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做出一些改变。拿我自己来说吧,在申请结束后、入学后、读研硕士毕业后、再到目前进入社会,工作后,针对这几个阶段而言,我在每一个阶段的想法都不一样,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改变。

不过我没有后悔我当时在申请阶段做出的决定,那是我不可或缺的一段人生经历。其实这世上并没有什么最好的项目,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项目。

关于硬性条件

个人感觉,硬件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GPA,GPA成绩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不想不管你申请的是普遍的大学,还是顶级名校,对GPA都会很重视。

很多同学在大学中都抱着一种“六十分万岁,多一分白费”的想法,如果题主你打算留学的话,绝对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其实成绩很重要,在就业以及留学申请中,GPA成绩单是展示你学习能力的最好依据。有一些招生老师会认为,如果一个同学连学习这么枯燥无味的事情,都可以做的很好,那其他事情应该也可以做的不错。

关于GPA,还有一些小Tips,题主可以参考一下。

如果你大学第一年或者前两年对GPA不是很重视,造成毕业时GPA总分一般,在提交GPA的时候,可以写Major的GPA也写上去;也可以通过WES此类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去掉一些公共思政课、拉高核心专业的占比,从而提升GPA分数。

美国的有些大学会强制要求去WES认证,也有一些大学会建议去认证,但是我个人是建议做,因为普遍在WES做完认证之后,分数都会有提升,可以直接提交给学生成绩单,也可以把分数写在简历上。

成绩虽然是个冷冰冰的数字,但是你要考虑如何最大化地突出你的优势,毕竟招生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如何展示出你的GPA,就是你如何选择的事情了。我当时在简历上一共写了三分GPA成绩,正常的GPA总分、Major GPA分数以及经过WES认证的GPA分数。

当然在申请中,也会遇到一些其他的问题,比说GRE以及托福/雅思成绩要达到多少分才够等问题。

我这个人有一点强迫症,在申请的时候也比较焦虑,一直担心会发生其他的事情耽误申请(比如说会不会出现别人的背景跟我差不多,但是GT考试分数比我高,从而把我pass掉的情况),所以GT考试我还是刷了好几次的,一直都希望可以考出更高的分数。

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我考完了GRE。GRE的难度要比托福高很多,而且枯燥无味很没意思,备考期限和托福相比也要长一些,所以我个人建议有时间和精力的话,最好早些备考。托福这个考试比较看英语的基本功,题主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找找经验贴,学习一些应试技巧,其实托福的备考并不难,但是需要注意心态。我当时在准备托福的时候,一直心态都不好,造成成绩一直都不是很理想,后期在不断的刷分,现在看起来如果保持良好的心态的话,当时应该可以省不少事。

到底GT考试要考多少分,其实我感觉并没有很统一的标准,只要够用就行了,没必要跟我一样,一味的刷分,差不多托福100分以上,GRE320分以上就可以了。在入学之后,我也和其他同学交流了一下GT成绩,我发现大家基本上都是分数差不多够用了,就不再刷分了。

很多时候,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被录取或者被拒绝的具体原因,所以一直都在不断猜测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才可以提升成功录取的概率。我当然也理解这些焦虑的想法,毕竟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

我想说,如果你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充足的话,那么你可以刷分,分数当然是越高越好,还是我刚刚说的那句话,每个老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孩子。分数越高,自然越保险。

但是不同项目的申请,肯定对每个材料的考量侧重比也不同。我记得我之前参加过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的宣讲会,当时招生老师跟我们说,他们在审核材料的时候,首先会先筛选一遍GT成绩,只要过线了就不管了,并不会按照GT成绩分数排名去晒选第一轮名单;后来我也参加过耶鲁大学环境学院的宣讲会,耶鲁大学的招生老师跟我们说,“As high as possible”。

所以你看不同的大学审核的标准也不一样,我不能给你一个完全精准的答案,但是考高点总归是会更稳妥一些。

不过相比GT成绩而言,个人的经历会更重要一些,毕竟个人经历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它比考试更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水平和能力,会突出你的综合能力。

丰富的个人经历,可以让申请者的形象更加地鲜活,所以我个人感觉个人经历要比那些成绩单上冷冰冰的数字更有说服力。

关于软性条件

说完了成绩那些硬件条件,我们来说一下软性条件。

软性条件不像成绩单的数字,是多少分就是多少分,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软性条件会更灵活一些,更难积累,但是在申请中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我申请的项目都是偏实用型的项目,MPA和环境管理这两个项目,在国外申请这两个项目的人普遍都具备工作经验(如果题主是应届毕业生,又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实习经历的话,我个人建议申请之前最好仔细考虑一下),IEOR类的项目也比较注重实务,所以针对我申请的项目而言,实习经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之前在咨询公司实习过,还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比如说可以培养你的交流沟通能力、让你快速地学习新事物、让你对时间管理有一定的概念等等,你所培养的这些能力,可以让你受益终身,因为其他行业和领域也是通用的。除了咨询公司,我也在NGO实习过,工作内容是能源话题相关的内容。

在撰写文书的时候,这些经历自然就成了我的素材。积累经历其实是一件很有趣很奇妙的事情,等你日后开始梳理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之前做过的很多看似零散的事情,其实都有共同性,是可以串连到一起的。在申请期间,最重要的还是多做多想,多去探索和积累,尽可能地丰富自己的经历。

如何找实习这个问题,我想对于很多比较小众的理工科专业的同学来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第一份实习工作还是很难找的。

我申请那年是2016年,找实习的途径主要就是各大高校的bbs、应届生求职网站等方式,当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肯定出现了很多新的方法,比如说微信公众号啊、微信群啊、前程无忧58同城等招聘软件啊,都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最好的找实习的途径还是学长学姐的内部推荐,所以在校期间一定要多积累人脉,和学长学姐搞好关系。在找实习的时候,利用自己的人脉圈子,多问多交流,碰到合适的机会就踊跃尝试。

虽然中国的networking和美国相比,还是差一些,不过行业内的很多师兄师姐还是很友善的,职业素养都不错,如果题主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在领英或者校友群中“勾搭”一下,对某个行业、某个岗位有疑问的话,虚心请教,会让你的后续的判断更加精确。

除了实习之外,如果你有机会接触到科研系项目的话,也可以形成你独特的竞争优势。你的每个经历都可以作为你的文书素材,既然有亲身经历过,就肯定会有疑惑、努力、收获以及下一个目标,这些可以穿成一条线,组成一篇丰富具体的文书。

如果题主也是打算申请公共卫生、环境或者其他和公共服务相关的专业,也可以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学生组织的活动我没有参加过,所以对这个方面也没有什么建设性的建议。总体来说,活动经历自然是越丰富越好,哪些活动上你可以多花一些精力,要看你申请的项目更侧重于哪些方面的审查。

关于文书

很多同学对文书都会很担心,我之前在准备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顾虑。我当时是DIY申请,不过有通过网络平台找一些外国人对我的文书进行语言的润色,我找的外国人的专业背景和我要申请项目的背景还是比较近似的。

个人感觉,如果题主也要寻求服务的话,最好找和自己专业背景相同或者相似的前辈,毕竟有经验的人提出的意见会更有参考价值,而且有亲身经历,肯定也会更了解这个专业,和你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文书在撰写上,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只要按照学校官网对文书的要求来写就好了。普遍文书都是通过以下的结构来撰写的:

你曾经经历过什么——针对这些经历,你产生了什么疑惑或者兴趣——你要申请的这个项目可以怎样帮助到你,并且实现你未来的目标或者职业规划

如果你对这三个问题都比较清晰的话,其实你文书的大体结构差不多就已经出来了。当然如果你之前的经历,可以和申请项目下某个具体的项目/实验或者是某个教授的研究方向相吻合/匹配度很高,那更是锦上添花。

在撰写的时候,最好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或者细节来突出你的特色,这些具象化的表达比那些假大空地吹捧学校和项目会更好,从自身出发回答“why school”这个问题更容易打动招生官。

在文书中,如果你写的是学校声誉很不错、具备悠远的文化历史底蕴德、教学质量很好等此类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话,并不能起到加分的作用。招生老师们也是看过成千上百份文书的,模板的套路他们比我们更加熟悉。哪些文书是模板,哪些是自己写的,他们扫上一眼就能分辨出来。在撰写文书的时候,虽然可以运用技巧和套路,但是要注意一定要适度,还是尽可能地多一些真诚。

关于最终选择

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很多offer,最后我选择了哈佛大学的Environmental Health项目。

之所以选择这个项目,是希望可以扩展学习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全方位地提升自己,这个项目中会涉及一些和Healthcare交叉的内容。

目前我也从事着相关行业的工作,整体来说这个项目对我的帮助还是很大的。

最开始我也想过选择耶鲁大学的环境管理项目,毕竟在申请的时候,我准备了很久。

但是随着申请的深入,了解得越多,我越发觉得那些普遍都是在职人员读的professional degree并不适合自己。

真正入学之后,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是对的。

学生和已经工作的人,不管是从认知、能力还是对知识的诉求上,都是不同的。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还是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项目,这样才能学习到自己未来有帮助的知识。

没有选择IEOR类项目,对我来说是种遗憾。但是人生总会有一些遗憾的,在选择的时候,你要考虑很多因素,有舍才会又得。

题主在选择offer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无愧于心就好。不过IEOR类项目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偏实用型的,如果题主很注重就业的话,可以多多考虑一下此类项目。

总结

经验和心得也只是根据个人经历的总结而已,每个人的申请历程不同,自然不可能适用所有的申请。通过这些申请,我也明白了,每个申请者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人经历,不同的未来规划,也更能理解大家各有不同的追求和梦想。

对于一些普遍适用的经验,我建议多查、多问、多听、多想,一定要整体地了解一下申请情况,从大格局出发,对一个行业或者领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有一个长远的目标。然后再根据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通过不同的渠道,分门别类地去查询和搜集信息,让自己的申请变得更加具体和有规划。

我在申请的时候,最开始把自己想去的项目整理在一个list上,先是全面、细致地了解官网发布的申请要求;然后通过领英,找一些同校师兄师姐,研究他们的专业背景,给他们发消息咨询,有些师兄师姐是真的很热心,就不认识我,但是对于我的疑惑还是会耐心解答,在这里也要感谢一下那些领英上帮助过我的师兄师姐们。

我想告诉题主的是,了解的信息越多,你对自己的申请认知就会越清晰。申请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调整,不断改善的过程。

当然在了解的同时,题主也要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剖析,你要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要随意跟风,在考虑的时候要综合考量,权衡利弊,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就算确定了方向,也并不代表着不能改变,通过更多的了解,你也可以适当地改变方向,结合实际情况改变想法。

出国申请这件事,其实说到底就是对你自我的一种探索,在实习、参与项目、备考、撰写文书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问自己你了解你自己吗,你对什么领域和行业感兴趣,你未来想做什么,你目前是个怎样的人,未来你想成为怎样的人。自我剖析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个人认为,能够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认知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

希望题主可以跟随你的初心,积极地去了解自己,确定目标,并为之努力,最后拿到理想大学的offer,为自己的人生添彩!

大雪中的波士顿

导师背景
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环境健康专业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工程和新闻学双学士,现从事科技风险投资工作。
曾获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对环境管理、环境健康、MPA/MPP、公共卫生、以及理工科转管理类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运筹学、工业工程等ORIE类)等项目申请有丰富实操经验。
曾于咨询、环保NGO、银行国企实习,对相关行业求职技巧具备丰富经验。




  

相关话题

  世界遗产委员会考虑把澳大利亚大堡礁列为「濒危世界遗产」,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总理用中文喊“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 
  世界遗产委员会考虑把澳大利亚大堡礁列为「濒危世界遗产」,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国会性丑闻? 
  拜登让澳大利亚获得核潜艇是出于什么目的呢? 
  澳大利亚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同样是地大物博、移民社会、自由市场、白人主导、民主体制为何加拿大与澳大利亚没有像美国一样发展成多级的超级大国? 
  澳大利亚考拉 3 年内锐减 30%,或已不足 5.8 万只,反映了哪些问题? 
  什么是留学垃圾?留学垃圾具有哪些特点? 
  如何看待澳大利亚媒体称中国报道其辱华节目,是在「煽动反澳情绪」? 

前一个讨论
研究生出国留学需要哪些条件?
下一个讨论
应该去威斯康辛还是马里兰?





© 2024-12-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