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我必须来答,但故事有点长,请大家耐心看
我在房地产公司的时候,有天有个女同事有天脸色惨白地告诉我,她差点上电视了——
广东巴士闹市狂飙7公里 7分钟连撞28辆车致4死11伤_资讯_凤凰网
这个女同事就在这个司机逆行的路上,她目睹了现场的惨烈,回来还作了好几天的噩梦。我后来查了下新闻,事故的起因其实跟这次车祸差不多:
经初步调查,6月22日20时许,李国清因身体不适向其所在的xx市诚通汽车运输公司请假,要求休息几天,并得到车队队长许可。23日16时30分左右,李国清在外休息时,车队队长打电话要求李国清加班顶替另外一名司机。当时李国清不同意,后来车队队长再次给李打电话,要求其一定要替班,李国清勉强答应。随后,李国清回公司宿舍拿上岗证、驾驶证、资格证到火车站广场889路车总站等待顶班。等了一个多小时,越等越气,直到18时24分才等到889路车回来。车到后,李国清怒气冲冲,未等售票员上车,就直接发动,快速驶向市区,当时车上只有李一人。 23日下午,当地发生一宗公交大巴车连续碰刮在路面行驶的汽车、自行车事件,事件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28辆汽车、2辆自行车不同程度损坏,肇事司机李国清被当场抓获。目前,事件调查和善后处理等各项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
当时我还是热血青年,立即发帖建议公交司机启动追责程序。
然而,那时候的我没有意识到,公交公司,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民营运输公司算是地方隐性霸主之一,谁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立即大车堵门。媒体和zf都不敢惹他们。
事件的结果是:广东连撞28辆车公交肇事案司机被执行死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隔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年人的崩溃都是悄无声息的
有时候,一句话,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以前在佛山某企业就是一月双休。有一年拿工资的时候偶然看到出纳手上的请销假登记表是357天。实际上,那年是春节的时候休了7天,然后全年只休了一天事假。
当时公司的人都这样,月休两天。等我离开公司四五年之后,才听说改成月休4天。
看到这张留言我差点潸然泪下,因为当时我有个工友的情况和他极度类似。
在厂里干机修的,平常的工作环境很是恶劣,而且每个月只能休息两天,然后他说身体不舒服让他去医院做个检查他也不愿意,就打算休息半个月,但是厂里不但不给批准,还表示这么长的假期就得离职了。
基本完全一样,包括家庭情况都如此类似。
那位机修的大哥为人很好,不值夜班的时候经常跟我一起聊天、打球、喝啤酒。
他跟我说他女儿喝的是几块钱的奶粉
他跟我说过家里就靠他一个人挣钱,身体不舒服也不敢请假,至多就是干活的时候摸摸鱼。
那时候我还是个奋斗逼,根本不会说那种安慰人的话,不过我教他学会了上网、学会了打字、用qq聊天、
我们的关系更铁之后,他告诉我,如果不喝酒,他一年都睡不着,又累又睡不着,所以他床底下总有瓶廉价二锅头,睡不着就来一杯。
不久之后,我也在床底下放了一箱啤酒——我工作压力也好大啊。
有时候想想,自己从天之骄子到社会底层的油锅,其实就花了60分钟。
公司派人把我从学校寝室接到学校宿舍,仅仅60分钟之后,我就开启了817(早上8点上班,晚上1点下班,每周工作7天)全年无休的工作模式,一直到公司停产……跳槽
让我那么拼命地工作,主要是当年刚出社会,容易被忽悠:干得多就是学得多。
学的东西是挺多,但未必是有用的东西。
我还记得跳槽到房地产公司的第一个周末,我早早就醒了过来,发现周末不用上班,忽然间热泪盈眶——原来不用上班的周末如此美妙,自己却未曾体会。
最后说什么呢?
并不是“愿天堂没有车来车往”,而是建议工作压力超负荷的朋友们要早发现、早反馈、早处理,不要憋着负面情绪,强行压抑情感去工作。那样很容易伤及他人、伤及自己。
想想啊,你连死都不怕,那为啥怕跟上司沟通呢?为啥不敢旷工呢?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后来我在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时候,每次去企业检查督查安全生产工作我都跟工人讲,你要是身体不舒服,领导又不批假,你就直接告诉领导,我现在有病,头晕眼花,出了事故你负责吗?
然后把这个事告诉其他工友。让大家都知道你不舒服,并且跟上司明确表达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把这个责任压到他身上,迫使他重新安排。
有没有那种完全没办法沟通的领导呢?
基层多的是。在社会底层生活压力、工作压力双重压迫之下,很多人都有沟通障碍,小领导尤其是重病区,他们总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他人。
你发烧四十度请个假,他也说你装病;你说了工作超负荷了,麻烦平衡一下,他说你矫情。
遇到这种人,别怂,爆他,有时候,一次痛快淋漓、说走就走的罢工,能给你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不过,我得告诉读者们,不管你如何选择,请一定要优先选择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因为这是我和工友们用血的教训换来的真理——我和那位机修工友的技术、能力都是杠杠的。基本上都是一出公司门就被下家接走了。
感兴趣的朋友请点击
https:// none.h5.xeknow.com/st/0 9rPKOduS
看看我如何用时间管理方法,从827工厂仓管到公务员的艰辛道路。
以前还见过工人被裁员,喝农药自杀的。
很多人都没仔细审题,说996的估计都是程序员吧,人们只知道程序员996,却不知道工厂887两班倒。
还有的工厂是常年夜班,因为晚上电价更便宜。
我见过工厂一年上班365天,全年一天没休的。
工厂人会逐渐形成一种悖论:
脱离工厂,就脱离了生活的经济来源;
在工厂工作,又逐渐消耗直至被榨干生命。
工厂工人还能继续存在的意义,就是其工作柔性更强,比同等功能的自动化生产线,成本更低。
困在系统内的外卖员惨吧?我可以说,大多数外卖员,以前都是工厂工人,他们宁可送外卖,也坚决不进工厂。
农民阶层的消亡,为工业社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只要还存在需要通过工厂工作来换去生活经济来源的人群,那么,现在这种工厂的模式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工厂自杀的现象还是人们可见的,人们看不见的,是无数工厂人已经精神自杀了。
被拒大不了不干了,自己走人,顺便把领导骂一顿,多少潇洒。
被拒自杀,那是别人犯错,自己承担后果,太不值。
更别说这么干,对公司不会有多大的伤害,但是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父母亲人朋友带来的伤害要大的多。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
不请自来。
我觉得这个问题真是太刺激了。
为啥,一群连吉利都开不起的,在这里讨论开奔驰宝马的都是。
这年头真是太魔幻了。
前两天本王回答了一个问题。
一个买保时捷macan的车主被鄙视了。
还是被一群连破车都开不上的屌丝给鄙视了。
说人家没钱就别装逼,买个最便宜的保时捷,要买就买贵的。
MD,我当时就开喷。
老子就算开个奥拓,那也是自己花钱买的。
关你们屁事,老子乐意喜欢,你们管得着吗?
更何况再便宜的保时捷,落地那也得六七十万。
开个六七十万的车还能被鄙视,他娘的,难道真的是人均年入百万吗?
这个什么J8名媛群,成天拼单,他娘的把名媛这个词都给玩坏了。
幸好,本王平时都骑公共自行车,入不了这群名媛的法眼。
依我看,这群改个名字。
多么威武霸气,那出来人均大吊车啊。
厉害,甘拜下风。
对了,不要租车,弄个车模,拍照更方便。
天天拍,想怎么拍都行,还不带重样的。
怎么样,这个主意好吧。
反正在照片上,谁能看的出来,对吧。
本王就是装逼界第一天王,知乎喷神,纸糊叶圣陶,文坛先知,不是在喷人,就是在喷人的路上,自号江苏第一狠人,姑苏扛把子,知乎警察局,阅读纪检委,吐槽小王子,怼人天王,喷人大帝,立志把自己活成一个段子的奇男子。
我知道这么写你们肯定不开心,但是我不写这个了,你们更不开心。
费了一会儿工夫才想明白题主在问什么。
对于攀岩运动来说,超过90度的倒攀确实不好处理,但攀岩和攻城又是两码事。如果有人精通攀岩,那么放在历史上的攻防战里,他的活动方式应该是潜入,不是作为普通士兵参加强攻。假如我们把城墙修成超过90度角的悬崖,那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会塌。
好,我们按住牛爵爷的棺材盖子,硬把城墙砌成超过90度的斜坡,增加攀爬难度这个设定在实战当中也未必有看上去那么美,因为:
用倒攀增加攀爬难度的意义不大,最大的用处是消除城下死角,人站在城头就可以对城脚的目标进行垂直打击,不过这样的功能显然不用大费周章把整座城都建成那么大的角度,只要让城头外飘就可以了,叫做突廊:
这个结构,在中国宋代的城墙上曾经昙花一现,详情大致可以参考骑砍火与剑里俄国城头常见的带棚回廊。明代技术退步又消失了,所以明末开封之战时,守城的明军不得不重新发明这个技术,造型也变成临时搭建、简单伸出城外的栈道类建筑,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完全没有被推广,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古城墙无一例外都没有这个构造。
据 @二不尚书范景文 主张,悬空突廊构造并非宋人专属,学术问题大可商榷,毕竟我读书少,但声称我对他剽窃或者斗兽棋就不知从何而来。可以肯定的是,在明朝末年的开封,这种技术属于有需求但尚未被采用的状态,否则张坚的悬楼不会被当成发明创造,也不会在城头大量搭建。
针对城头遭到火力压制以及城脚死角问题,戚继光发明了悬眼这一工事,在长城上的实际运用如下:
不过这个结构并非处处都有。
西安城墙建于明初,当然是没有的,但清代建造的开封城墙也光溜溜的就不太好理解,考虑到开封城墙曾经被大规模修复,图中也明显有上下异色的现象,无法考证原先是否存在过悬眼。
沈阳城墙,悬眼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