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这个思想就有点类似于攀科技树攀到星辰大海了还要造长着腿的人形的高达对着砍,殊不知——
高技术有高技术的玩法,用高技术去强行模拟低技术是一件非常⑨的事情。
就好比说你想让机器人弹钢琴,根本没必要,因为早在十九世纪末,人们就实现了让钢琴自己弹自己。
印象中《猫和老鼠》里就出现过这种黑科技。只要把记载着乐谱的打孔纸塞进去,我们根本不需要一个长着手指头的机器人坐上去,钢琴可以自己动。
至于这东西为什么没落了——因为黑胶唱机得到推广了啊,反正就为听个响,何必整那么大阵仗嘛……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自动演奏钢琴也得到了更新换代,现在它长这样。
现在终于不用打孔纸带了,你往里塞midi文件它就自己动。
不过我还是觉得这玩意多少有点脱了裤子放屁那感觉,你都有midi了拿电脑放不就行了么……再说了,还有mp3、aac、flac……
对吧……
最后,为什么音乐会之类的一定要真人弹奏,而非弄个自动演奏钢琴或者伴奏带之类的,我想一方面是因为真人钢琴家可以和其他人配合,可以即兴,另一方面嘛,应该也是因为钢琴家本身也是表演的一部分。
就像你会愿意花钱去看芭蕾舞,去看艺术体操,但很少会有人愿意花钱看电钻上绑一充气娃娃爱的魔力转圈圈,虽然它转得更快……
演唱会现场的原声,肯定比不过十块钱的cd里剪辑和精修过的准确好听。
但不妨碍大家花上万块去现场听。
因为乐器演奏本来就是杂技表演。
一首曲子,明明可以在家里用音响播放。为啥非要去音乐厅。就是花钱看活人再玩一遍。
这种情况和杂技表演一样,我在电视里见过一百次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头上顶二十个碗。我就想现场看一下。
说句粗话,买票看朗朗弹钢琴和买票看马戏团表演耍猴都一样。就是花钱看一遍。
因为机械手效率太低,远远不如录音机
气死我了,这题真是槽点太多
假设你是一个机器人,
你要弹奏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
扫描谱面全部内容,并生成按键顺序,只花了 0.0002 秒。
但是原作是写给 clavichord 这个古钢琴的,现代钢琴当时还没发明呢,因此没有力度数据。
你去问你的开发者,他说:“就按照那个cla琴的数据呗。“
于是你把 clavichord 的按键力度数据记录下来,精准复制到钢琴表演中。
结果全场没有一位观众听见了你的弹奏。
知识点☑️:clavichord是巴赫最爱的乐器。它温柔,按键所需力度小,琴声能被说话声盖过。
第二次,你学乖了,
选择了跟钢琴更接近的 fortepiano ——古钢琴曲目:莫扎特的《小星星12首变奏》。
扫描谱面全部内容,并生成按键顺序,只花了 0.0002 秒。
但是输入数据仍有许多空白,比如速度,因为莫扎特淘气没写。
你去问你的开发者,他说:“你看着办。“
于是你上知乎搜索相关数据,发现一位钢琴话题的活跃答主,反复提及‘每分钟1200音’。
你精准地生成了这个速度:1200音/分钟
结果被观众哄下台了,表示什么鬼都听不清。
第三次,你学得更乖了,选择了一首有速度标示的曲子:舒伯特作品90《C小调即兴曲》。
扫描谱面全部内容,并生成按键顺序,只花了 0.0002 秒。
但是开头就出现了问题:有个延音记号——表示要把这个音按着不放,却没有写具体要按多久。
你又去问开发者,他说:“自己决定。“
于是你随机选择延音 30 分钟,一秒不多,一秒不少。
结果演出开始没多久,观众就陆续回家吃饭了。
你看着空荡荡的表演厅,委屈到原地关机。
瞎说结束分割线:
你真的觉得所有的演奏指示,都是精确记录在谱子上的吗?
那我们搞学术的还考啥古、读啥书啊,有问题死抠谱子不就完了吗?
每个人的诠释为啥还这么不同啊,不是精准就赢了吗?
再说了,你知道机器人表演,会让我们失去多少欢乐源泉吗?
你看得到这些浑身是戏?
你品得到这些抓马?
比赛搞错曲目,一秒反应过来接招的安天旭:
演出中被猫分散注意力:
还有 encore,
你听得到 Sokolov 仿佛打包下载的近十首安可?
Lucas Debargue, Jeremy Denk, Hamelin 的即兴?
郎朗常选的中国风曲目?
王羽佳手下看着不难、实则震撼的安可......?
利用科技精准的复制能力,
让一场表演克服空间、时间、金钱的障碍,给更多人欣赏交流的机会,不够香吗?
非要把这种取代人类的恶意,强加给科技,有意思嘛!
越写越气,不写了。
某朱莉亚教授19年下半年时候都说了现在ai已经发达到能比人弹得好。
至于什么感情灵魂那都是扯犊子的东西...机器人对光线,空气,温度,受众大数据,场地,钢琴变化能做出演奏的变化。早就比人弹的好多了。
还是那句话,人弹琴类似奥林匹克精神,或者是偶像效应,而且随着科技发展定位改变很快,君不见郎朗转型那么彻底...?
举个近的例子,音乐游戏听说过吧?劲舞团劲乐团啥的,到日本的sou(还是ous...),到节奏大师。为啥这领域能出大神?自带的演示不是基本都能全部完美么......
老早就想吐槽网易云“音乐的力量”,迪玛希力量那么好就是缺乏一些人性和感性的东西,高音嘹亮的他比不上俄罗斯某大神在历史上的地位。
你看吴亦凡唱歌好么?但是粉丝多么?因为有魅力啊,这些真的就别酸了。大司马打lol打得好么?还是因为有魅力啊。茄子csgo一年能剪出一场比赛的质量么?还是有魅力啊。
音乐表演不是为了展现音乐的魅力。
而是展现人的魅力,只不过载体是“音乐”。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不需要,我已经几乎两年没用过有线充电了。
把常用场合都部署好无线充电以后,真的不用操心换手机换充电器之类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取消耳机口之后,各位是改用L口耳机C口耳机,还是改用无线耳机?我曾经以为会普及L口或者C口耳机,然而现实就是无线耳机开始普及。
无线充电座普及之后,由于它没有插拔,所以她的寿命其实远比手机要长。
--
所以,如果你没有无线充,强烈建议你尝试无线充。
两款手机都用过几天,然后都退货了(别打我,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的表示,百般犹豫之后最终选择了IQOO NEO3。
红米K30 PRO的几个难以忍受的缺点,太重了,官方自称218g,实际上用户自己称重,221g,再加上赠送的手机壳的材质问题,加起来240多克,接近半斤重!
IQOO NEO 3也不算轻,但是还没超过200g,比K30 PRO轻了20多克,别小看这20多克,拿在手上感觉差距不小!
指纹解锁的问题,屏下指纹价格更贵,但是体验真的不咋地,解锁各种失灵,速度慢,准确度低,科技感虽然有了,实用性真心不咋地。侧边指纹体验过之后,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它,主要是速度太快了,手机支付,解锁都要用指纹,使用频率那么高的东西,还是方便最重要!
品控的问题,其实我买到的还好,但是看贴吧,K30PRO的品控问题反馈太多了,有点吓人,主要有这么几个,屏幕发绿,摄像头歪了,摄像头里面有灰尘,后盖缝隙能塞下A4纸。还有断触等问题。感觉太吓人,不想赌人品。
但是红米K30 PRO也是有优点的,首先是摄像头比IQOO NEO 3好,但是很多人又说感觉不到摄像头好在哪,拍出的照片好像也很一般。还有就是有双频GPS,导航更准。有红外遥控功能,可以开关空调。所以其实我也犹豫了很久。
IQOO也有优点,最主要的就是,双扬声器,看视频很舒服。
还有内存和储存的问题,IQOO NEO 3用的是USF3.1和lpddr4x,红米K30 PRO相对比较复杂,6+128用的是USF3.0和lpddr4x,而更高配置用的是USF3.1和lpddr5。我体验的是6+128的红米K30 PRO,感觉比起IQOO NEO 3,装软件是要慢一点的。也可能是错觉。
对了,至于屏幕问题,虽然一个是60刷新率,一个是144刷新,但是其实我木眼睛,没感觉多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