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少见的【城市狙击】题材电视剧,
众所周知,在世界级的各种枪战游戏中,老外玩家总会被中国玩家们,拿着各种东西,隔着八百米远一枪爆头,中国玩家拿着老式步枪一枪一个都是基本操作,拿霰弹枪、大菠萝、甚至破左轮,只要装上高倍镜,都能被中国玩家花式当狙玩。
在中国玩家眼中,只要能单发一枪秒,那肯定就是【狙】了,老外们不止一次泣不成声的对中国玩家喊:“求求你做个人吧,你手里的不是狙击枪。”
中国玩家也往往从不理会,冷静沉着,一枪爆头,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就是玩家们津津乐道的“狙文化”。
2020年新剧《瞄准》,取材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清剿敌特间谍的秘密战场。
当时的上海,作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苦心经营多年的基地,有着畸形繁荣的半殖民地经济,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城市,号称胜过东京,堪比巴黎的繁华。
《瞄准》,讲述的正是上海这个中国经济重地的反特斗争。
《瞄准》这部剧在细节上很有历史感,如实还原了当时上海的相对“先进”程度:
1、电话机、电话亭,长途电话。
1876年,美国的贝尔和华生发明了电话机,仅过一年后,上海的徐华生就根据西方报纸中对电话机的介绍,成功仿制了中国第一部电话机,并投入使用。
1879年9月,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向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申请电话专营权,并获得批准。
1926年,上海有了市内长途电话,市内华洋两个电话系统也开始互通,并且打破了以往电话“各自为政”的局面。
所以,《瞄准》里女特务打的这通长途电话,就是特指1926年之后的上海市内长途电话,虽然华洋两个电话系统已经互通,但是转接、人工等等程序复杂,时间就会相对长一些。
2、天气预报。
中国最早的气象台,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
1900年3月,瑞典爱立信电话公司上海代理商与数英商、华商注册成立英商华洋德律风公司,是年8月,设在汉口路的公司中央交换所开通,通话处不下百处。该公司除经营私人电话、公用电话的业务外,还兼营徐家汇观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业务。
早在1900年,上海就已经拥有天气预报业务,只是播报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含糊、 也就是说,百年之前的上海人出门前,已经能接听电话提示的天气预报业务了。
《瞄准》中,“池铁城”那场跟随大雾伺机而动的暗杀事件,就是接听了电话提示的天气预报,而采取的敌特行动。
3、消防栓、救火队。
1866年7月20日,上海第一救火队成立,是中国第一个现代消防队,同年8月,虹口第二救火队成立,此时的消防队拥有水枪、钩梯、斧头、救火车、抽水水泵车、蒸汽水泵车、抽水机车、救护车、以及一系列街道消防栓。
没错,150多年前,上海就已经有消防栓的存在了。《瞄准》中苏文谦救下欧阳时,正好撞在消防水龙上,体现的正是上海当时的最现代化的一面。
4、幻灯片。
1933年前后,上海的工厂就有能力自制幻灯机了。
1937年,丹麦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访华,在上海交大做关于“原子核”、“物理中的因果律”等演讲,当时在演讲过程中,用了幻灯片做展示。
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都已经用赛璐珞制成的幻灯片充当教具了。
在《瞄准》中,1949年的公安部门,理所应当地使用幻灯片,针对敌特分子做案情分析。
5、电影。
据上海《申报》记载,1896年8月11日,电影传入上海,1908年,上海就有了可同时容纳250人观看的电影院:虹口大剧院。之后,兰心大剧院、美琪电影院、大光明影院……是名副其实的东方百老汇,中国电影之都。无数电影人汇聚于此。
1937年,迪士尼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票房席卷全球,上海也不例外。
《瞄准》剧中,“小雪”喜欢的白雪公主蛋糕,就是上海电影产业发达的证据:
6、传真机。
传真技术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经诞生,由一位名叫亚历山大·贝恩的英国发明家于1843年发明的。比电话发明还要早三十年。传真通信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成熟起来。
上海由于有出版业、报业的基础在,传真应用的非常广泛。
7、移动式步话机。
“曹必达”手里拿的像“大哥大”一样的东西,正是大哥大的爷爷——移动式步话机,二战前就已经配备在美军部队中, 这种步话机重2.3千克,工作波段为3.5~6兆赫,通信距离在1~4.8千米。我们在美国二战电影中,经常能够看到:
上海解放后,军管部门收缴了这些步话机,配备给公安局,用于对抗敌特工作,正是情理之中。
8、上海电力系统。
当时,上海是中国电力系统最好,家用电器最多的城市。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盏电灯、第一家电厂、第一条线路、第一只电表、第一台变压器、第一条电缆、第一座变电站。
1861年的时候,在上海租界的英国商人提倡用煤油灯,于是集资建厂成立了“大英自来火房”,向用户提供煤气照明,从南京路的河南路到外滩,10盏路灯也都是煤气灯照明。
1882年英国人李德创立上海光电公司,煤气照明与电力照明展开了竞争,一度煤气照明因为价格低廉、亮度高取得了上风,但后来因为电灯发展,煤气照明被电灯打败。
从大英自来火房,演变出来的“火表”一词,被套用在电灯照明上,一直沿用下来。 电厂刚诞生的时候,家用电器只有电灯,所以电厂也叫灯厂,用户买灯,就要拉电线,拉电线就可以用灯照明了。因为沿袭煤气灯的火房叫法,火表一词也就流传下来了
《瞄准》中,女特务打电话谎称自己是电力公司的,要求查电表,蛋糕房负责人要求员工查“火表”走了多少,一听历史感就出来了。
1924年,上海华生电器制造厂从一个小作坊转型,还研究出了摇头电风扇、自冻器、等电器设施。因此,《瞄准》中的摇头电风扇,同样符合当时上海的史实,观众不必觉得大惊小怪。
————————————————————
然而,必须明确一个基本历史常识, 西方殖民者在上海租界开办的通信、煤气、电力、自来水、公共交通、 医院及消防等公用设施,可不是为了造福上海人民,而是为了他们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及生活享受等服务,
帝国主义者们殖民中国所得的民脂民膏,顺便施舍给“二等公民”一点残羹冷炙,完全不值得感恩戴德,租界内歌舞升平,租界外饿殍遍野,同样是铁一般的事实。
这就是解放前的肇嘉浜路,彼时称作臭水浜,法租界和华界的分界河。
华人欲入法租界不可得,无家可归者在河上密密麻麻搭建了棚子,吃水淘洗无不仰仗这条臭水,河里垃圾死猫死狗死人随处可见,大水一来,棚户区淹死人无法统计。夏日瘟疫横行,仅仅一河之隔,上海就被分为了天堂和地狱,两个模样。
西方殖民者创办煤气厂、电厂、电器厂、建立通信设施,主要目的是掠夺与剥削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与劳动力,抢占中国人的市场,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因此,旧上海表面的发达与繁荣,虽诞生了一些民族资本,却屡遭外国资本的打压。唯有在得到解放后,在将敌特分子尽数清剿之后,上海居民才能获得真正的主权与尊严。
《瞄准》剧中,黄轩饰演的男主角“苏文谦”,买一个蛋糕,竟需要20万元:
“苏文谦”雕刻一个木版画,都要2000元:
这是因为此前在国民党治下,上海经济彻底崩溃,货币完全不值钱,买东西都是按照万元来计算。一把法币或者金圆券,甚至还没有一把冥币值钱。
有本书叫《银元时代的上海》,作者是上海名医,抗战前,作者已经有私人汽车和房子,抗战时,窘迫得只能靠此前装修时偷懒,没去清理的砌在夹壁墙的煤炭来取暖。曾有名卜算命说作者将来千万身家,作者觉得自己没办法赚那么多。抗战结束后,才发现算命的还说少了,法币、金圆券都是用称收支,人人都是千万身家,民不聊生,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
而新中国建立后,第一套人民币也因此设置了巨大面额,为了方便广大老百姓兑换。一直到1955年2月,在整个国家实行了财政收支平衡和金融物价稳定的基础上,发行第二套人民币,按10000:1的比例兑换旧币。——所以“苏文谦”买的那个蛋糕,实际价格是20元。木版画是2毛钱。
这就是《瞄准》这部电视剧的时代背景,恰好处于新旧两个世界的交汇点:
《瞄准》把上海原租界的相对“繁华先进”,尽数展露,也将敌特分子的凶残奸险,进行了逼真刻画,在故事结构上采用了章节化处理,剧情扑朔迷离,却又严丝合缝、步步紧逼,有悬疑因素存在,同时更为烧脑,截止到目前播出的集数,节奏明快,紧张刺激,丝毫不觉拖沓。
到现在播出的7集剧情,敌特头子,“水母组织”的头号杀手“池铁城”,带着一票敌特分子藏身酒店,“苏文谦”仅仅用带着木纹的小木鱼配饰,就已经开局完胜池铁城的徒弟,接下来要与敌特队伍正面对决,那种正反双方正面对狙、短兵相接的的紧张感,已经呼之欲出。
《瞄准》这部主旋律献礼剧,同样也是国剧题材突破新领域的一次尝试,罕见的“城市狙击”题材,足以令很多狙击爱好者们心潮澎湃。
所以,如果身怀对狙击的热爱,对神枪手的崇拜,不妨看看这部英文名就叫《SINPER》的《瞄准》,可说是为狙击爱好者量身定做,看看孤胆英雄“苏文谦”,怎么在街头巷尾和罪恶狙击手“池铁城”对狙下去,还大上海一个清净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