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打工人」梗爆火,说明了现在年轻人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第1页

        

user avatar   wsphx.lov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打工人”的符号,不仅是个体自我设定的,而且是一种集体符号性狂欢。

集体主义需要一种符号来作为大他者以凝聚个体。对此,资本家和政客早已玩的游刃有余,其符号不外乎“阶层跨越”,诱惑以成功学,利害以996。

加上生产过剩迫切呼唤消费主义,那么我们脚上穿的椰子AJ,朋友圈里刷的拼团名媛,去哪里都有不知道谁规定好的高端消费——都在给“阶层跨越”贴金。

就连革命——革命无非是既然我阶层上不去了,那上流社会你赶紧给我下来。被赵老太爷打了巴掌的阿Q就开始革命了。

但是,我们还记得清朝是怎么亡的吗?无能的清政府竟然废除了科举——你懂吗,这就好像,国家关掉了所有的彩票站。最关键的不是“阶层跨越”消失了,而是“阶层跨越的希望”消失了。

因此,我们谴责消费主义,谴责成功学,谴责996,认为是这些东西使我们痛苦——可是把这些东西拿掉,你还有什么呢?奶头乐的悖论在于,奶头乐使人堕落,但没了奶头乐,人一无所有。

那时候你就想着换个主人,换个让自己能做梦的主人。清政府就是这么被换掉的。

这次的“打工人”其实并没有什么深意,无非是和“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样,属于不持久的集体符号性狂欢。这个狂欢可能碰触到了一些实在界的原质:我们除了奶头乐一无所有的本质。然而很快用一种犬儒式的自我调侃掩盖了。

它也不可能像消费主义那么持久——达不到症候的程度。我们一方面自称打工人,但对外,我们还是尊称每个人是老板,即使它也是一个打工人。

消费主义作为症候的不可撼动,并不在于我们离不开它,而是骨子里相信别人离不开它。在我之外的社会里,每个人都离不开它,而我是被排除在外的。

问题是,每个人都这么想,正如每个妓女都想着我跟别人不一样,做完这一单我就不干了。

综上所述,当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并不乐观:他们并非放弃消费主义和成功学的反叛者,也没有世纪初奋斗者的自我陶醉——他们在睡梦中清醒了,这个醒来却是一种“鬼上身”般的无可奈何。

算了,还是闭上眼吧。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视频版:

文字版:

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自嘲(Self-Deprecation)。

潮流其实是个圈,这不,如今的「打工人」是逐渐趋同于近十年前的「D丝」梗的产物,只不过「打工人」在新时代的新背景下有了新的意义。

现在去看自称D丝获得的奇怪感,和十几年去看人开心地自称打工人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自嘲?从个人层面来说,一是为了减压,二是为了自我保护。

1、减压之用

在无处不卷、卷中有卷的内卷环境之下,没有人可以全身而退,身体之苦和心理之累是两道常伴己身的调味料。

调味料在不断地浇灌和倾泻,主菜却始终不能变得美味,这种落差之感会持续导致难以言说的负面情绪。

既然难以言说,那我就干脆彻底一点:我打工我骄傲。至少说出这句话,可以输出一口闷气,这是减压。

2、自我保护

自嘲可以实现有效的自我保护。

我们达不到人均常青藤、人均豪宅豪车的位置,却也不一定真的在心底把自己当成「打工人」。

通过自我嘲弄这一幽默的方式,来降低人们心中对他的预期,也就是「把别人嘲讽/绑架你的路走了,让他们无路可走」,从而降低对个人自尊的威胁[1]

从集体层面来说,是构建一种群体认同,让自己不再特殊。

这种打工人概念的流行,是社会感染效应发展的结果。

这种可以引发群体共鸣的信息,在社会这一大范围内传递并激起更多大众相同的情绪和行为[2]

人在群体中,会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可以消除孤单和恐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有「从众心理」的一种解释。

所以,在「打工人」的群体标签下,个人的自我意识会被弱化、自称「打工人」带来的不适感会被淡化,并吸引其他个体使用打工人自称来获得身份认同。

当一个人自称打工人,那可能会收到奇怪的目光;

当一群人自称打工人,那就是一种潮流、无法阻挡的潮流。

——关注 @吳长安 ,每天都有心理学和个人成长干货

参考

  1. ^ Kim, Myung-Hee. Why self-deprecating? Achieving 'oneness' in conversation[J]. Journal of Pragmatics, 2014, 69:82-98.
  2.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4%BE%E4%BC%9A%E6%84%9F%E6%9F%93/9237505?fr=aladdin

user avatar   aaronli-yu-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以前,年轻人把工作称为“干事业”“拼前程”,这些词汇是一二十年前常见于网络和媒体上的,但是这几年,年轻人却赤裸裸的把工作称为“打工”,甚至自嘲为“社畜”,这就是在解构和矮化“工作”这种行为。

影响更深远的是,这是一种群体行为,越来越成为年轻人的共识。


我自认为是打工仔,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群人都自认为是打工仔。

什么意思,以前我们不会用打工仔形容自己,那么劳动者之间就缺少共同语言,会容易被资本分化的,比如金融从业者看不起程序员、程序员看不起门店导购。

劳动者被区隔开来,就形成不了共同话语权,影响力就被潜在的剥夺了。


而现在,这种区隔正在渐渐消除,无论什么样的劳动者,都渐渐意识到,自己都是“打工”的一员,无论从事的行业光鲜与否、无论收入高低,其实一个阶层。这就不得了了。

虽然现在的情形,表现出来还只是一群年轻人用“梗”的方式在自嘲,但这种方式无形中就拉近了所有劳动者的距离,起到了凝聚的作用,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更深远和深刻的作用。

这种影响到底如何,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更多年轻人在意识到一些真相,并对资本产生了一些共同的情绪,只是现在以“戏谑”的口吻在表达,但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从“戏谑”转为“严肃”了。

作为广大“打工人”的一员,我乐见这种情形的出现。

别忘了,相较于少数资本群体而言,我们打工人,才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果然,网络上一些人已经开始利用“打工人”这个词,甚至把“打工人”和消费主义下的“尾款人”相提并论,还有一些年入千万的大明星甚至也在用“打工人”来描述自己的日常工作。

这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为了消解掉一个话题的严肃性,企图用娱乐性的方式去解构掉这种趋势。

不过,这也正说明“打工人”这种词汇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才有引来一堆人想争夺它的解释权。

但事实证明,大部分劳动者是清醒的,我们被这种小把戏忽悠的概率越来越低。


user avatar   larry16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说明大部分新时代工人已经完全不能感受到自己劳动的“内在价值”了。

他们的劳动中没有创造,只有简单、重复、机械。

这因为如此,每个工人都是可以轻易替换的。更惨不忍睹的是,一个工位外还有千千万万个人等着去把这个工位的人取而代之。

同类的无尽竞争让工人们对自己劳动与劳动产物根本来不及思考与创造。

高昂的生存成本让他们在自己的劳动中分泌不出激情与灵感,劳动的产物中触摸不出意义与知觉。

一切变得麻木。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对活着的意义丝毫没有自己的头绪。以至于连自己生命的意义都需要外物与外人来定义。他们大概只知道大多数情况下,活着比死了好,而活着就需要钱。

社会崇尚有钱人,文化恭维占有的多的人,身边的人夸赞投机取巧,耍小聪明得利的人,所以很多人生命的意义就成了:如何变得更有钱,如何占有更多。

他们开始自我异化,对劳动谈不上热爱,因为一切为了钱。钱越多越好,劳动、打工,只是赚钱的手段,生活不是生活,而赚钱是生活。这无疑给一些本就在市场里,在生产端,在社会上处于剥削地位的人更多的议价权。无形之中,助纣为虐。被剥削得这么惨,说资本逐利罪大恶极,他们心理对钱与社会定义的“成功”的无尽渴望又没有半点干系了?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什么时候人人存在地活着,都别那么盲目地贪,拒绝物质社会的占有文化。什么时候才会救赎自我,解放自我,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的斩断剥削的根。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打工仔要是没那么痴醉于钱,资本家的枷锁也不会套那么紧。自己把自己定位得如此不堪入目,资本家看了更加不会可怜施舍他,当然变本加厉,不剥削白不剥削,反正还有那么多人争着来被剥削。

这年头的人总喜欢骂资本家。但是他们骂资本家只是因为自己不是资本家。反资本家只是为了成为资本家。

工人阶级的自发性荡然无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丝毫不剩。谁给的钱多给谁卖命。今天说打倒资本家,是因为不说打倒资本家,资本家不会给他更多的钱。是因为不打倒现在的资本家,他永远不可能成为资本家。

什么时候资本家对他好言好语了,自己成了资本家的心腹,一瞬间又帮资本家说话了。这群人是群乏走狗罢了。马义对他们来说不是主义,只是个打狗棒法,遇见嚣张的豪橫,耍一耍,吓一吓,好要到多几口饭吃。

这群人才是zb主义最坚实的拥护者,gc主义最大的敌人。拿着gc主义投个机,扶摇而上,你问他们gc主义最终目的是什么?废除剥削?给全人类真正的自由?

不,他们眼里只有:咸鱼翻身做主人。


你问我支不支持工人阶级,我当然支持。但是,他们连自发性都没有,大部分的动力来源于自利。那有什么好谈的?我比较看重动机,因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一个人的动机自然就会延展出过程,过程自然就会延展出结果。如果结果没有符合动机,那大概率会是中途有外部因素,阴差阳错。我反对剥削,但是也反对抱着个“主义”去投机。这种投机分子会把“主义”重构成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模样,面目全非。最后主义臭了,人死了,楼塌了,一事无成不说,还砸烂招牌。

我为什么说“打工人”缺乏自发性?因为他们居然在知道“内卷化”的情况下,继续内卷。明明只要整个舞铲阶级团结起来,少一点点自我竞争,没必要的博弈,大家都会变好。

他们偏不,他们到底还是怕自己吃亏,嘴里一口一个“囚徒困境”,一口一个“零和博弈”,一口一个“纳什均衡”。是嘛,舞铲阶级自己减少自己的bargaining power。完了也不搞trade union,monopoly对monopoly,还自己感动自己说万恶资本家,zb主义不行。那你说他们在干什么呢?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诚实地内卷着。


user avatar   lance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有的时候会去刷段子,

有些段子其实已经是10年甚至20年前的老梗了,但是呢,很多人依然觉得特新鲜特新奇,特大惊小怪的,当然不排除底下神评会回复诸如——上次看到这个的时候北京还没有申奥成功,上次看到这个的时候大清还没有亡,等等。



一样的道理,所谓“打工人”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的陈年老梗,

愣是在知乎上看到各种什么年青一代觉醒,什么鸡汤不再有用,什么认清资本家面目,什么自嘲,什么务实,什么平躺……

这种感觉大概就和看到大伙兴奋而新鲜的在谈论“网上冲浪”一样。



从8x年开始,随着个体户、民营企业、村镇企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打工,而从那时候开始,只要你不是在政府、事业单位、国企上班,那么社会的普遍认识,你就是个“打工的”。

不论你赚多少钱,不论你到了什么职位,只要不在体制内,社会主流认识,你就只是个打工的,所以大家应该都听过“打工皇帝”吧,就是这个意思,到顶了,你仍然是打工的。



再后来,除了打工以外,大家还会用“混饭吃”、“跑腿”、“打杂”、“讨生活”这样的词语,如果几十年前有知乎,是不是有人要提问“【混饭吃】爆火,说明了现在年轻人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互联网兴起后,又出现了比如“金融民工”、“it民工”、“加班狗”等等用词,不一而足。



【打工人】不过就是一个几十年的陈年老梗而已,

甭太给自己加戏了。



user avatar   tian-yuan-nan-qu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是有社会学的人是不是可以水论文了?

《浅析后格瓦拉时代打工思想的流派演变》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想明白了。

第一,前人的奋斗是给国家奋斗的。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为的就是子孙后代能啃鸡腿,喝糖水。是对的。计划经济年代的人,为了建设新中国,为了实现国家现代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大干苦干。也是对的。

现在的年轻人,为了老板的公司大干苦干,只能实现让老板多睡网红。

第二,随着我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化体系。除了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我们还需要大干苦干,追赶国际先进水平以外,大部分行业,都没有努力的必要。

而且大干苦干,照样买不起房。


user avatar   kashiwagier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按照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依法治国”(特指《宪法》和《劳动法》)始终是任重道远。


以及,相对于“韭菜”和“社畜”,人们还是更想当人……至少当个“人”。


又及“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user avatar   jzw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以前我妈老说的一句话,你毕了业准备干嘛?

我说,要不当程序员写代码,要不就去公司做白领啊。

我妈说,哦,打工啊。还是考个公务员,当个老师好啊。

我说,不是这样的,程序员工作时巴拉巴拉,白领也挺巴拉巴拉。

我妈说,那还不是打工。


说到底,还是我妈这辈人看的清楚,没有生产资料的工作者,就是打工,不管你是蓝领白领金领还是什么领,全都是打工,就是干活拿钱的套路,别想着一跃而起当凤凰。

我不配,打工使我快乐。


user avatar   lokink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层: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层:张华考进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着光明的未来。

第三层:

第四层:早上好,打工人/科研人/工具人(苦笑)

第五层:#打工人你好狠的心#




        

相关话题

  年收入 15 万元左右的年轻人如何理财? 
  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黑别人为乐呢? 
  人类能不能吃狗肉? 
  落魄的时候,是不是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感觉? 
  「打工人」梗爆火,说明了现在年轻人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为何年轻人不愿意做饭了? 
  我们为什么会对这个社会失望? 
  如果人的寿命可以买卖,会出现怎样的情景? 
  如何快速废掉一个年轻人? 
  这一代年轻人变老后会变成什么样?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 2020 年玩《DOTA2》的人越来越少了?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人类学家项飙关于「内卷背后,可能指的是高度一体化的市场竞争成为生活导向」的观点?





© 2024-11-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