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们好,我是《秦侠》动画的监制熊猫盖饭。
感谢@知乎动画的邀请,我又来营业了。
我本来也不知道要怎么说,看了陈大猫的部分,他说决定权交给观众。我觉得他说的特别有道理,所以这个回答我只讲一些我觉得有趣的部分。
——为什么开发这个作品——
往大面上说,《秦侠》是腾讯动漫的全版权作品,是古代线企划重要的组成部分。
往具体的说,“兵马俑侠”这个概念很酷。以这个为依托其实能产生古今两条线的故事展开,空间比较开阔,用第5集梅塔特隆的台词来说,就是“不妨一试”。
——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一个问题就是“同一世界观构架”这种动画化方式(是的这个是大纲之前就决定的开发方式)。坦率的说,共用一套人物关系线去讲完全不同的故事,实操的时候确实是有意思的;但为了让足够的人物出场,又必须照顾角色本来的出场方式和次序,这个平衡其实有点难。
第二个问题就是资料啦!资料是这个作品制作相当庞杂的一环。初衷是为了提升作品的细节质感,但开工了发现真是大工程;而且一般影视剧有专门的组来干这个事,到《秦侠》项目的主体部分基本靠陈sir和我俩人人肉…我确实也思考过这样费劲的找资料比对到底值得不值得,但后来看到设定图效果出来以后我觉得——还可以!(郑重感谢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资料,谢谢!)
基本的分工是他搞图的部分,我搞文字部分,拿不定主意的俩人商量着来。然后我就干了一件特智障的事儿,我热情洋溢的把《诗经》《墨子》《韩非子》…一大堆先秦资料里可以用作台词的部分整理了出来,还标注了可以用在什么场景下,美滋滋的发给了导演,然后他没什么反应。我还纳闷,我去?我这么费劲你不赞美我几句?
然后我想起来了,台词本最后是我修…我修…我修…
台本是另一个大工程,一个重点的工作是后面古代线集数的成语用典排查,我们人力有限,漏网之鱼大约是免不了的。但大面上的成语用典都尽量保持在了出自西汉之前。
最后实际用到的参考资料其实不到3%吧,在预期之内。细节是为了锦上添花,故事能看懂、尽量好看是我们的第一诉求,不是去堆资料。但问题是你不动手的话也不知道哪3%能用。
翻译一下:下次还这么干。
——有什么觉得特别好的地方——
这个项目有2个地方我挺满意的。
第1个是文戏的镜头调度和叙事节奏。能把文戏讲好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尤其是一个慢热重度IP前期的文戏就更困难,做不好就是几个大头切来切去。这个依托于导演的能力水平,更依托于他是否花费心力来揣摩角色和思考镜头的排布。
我记得这个项目制作中吵的最残暴也最无聊的架之一,就是导演大中午和我讨论洪震到底算不算一个好父亲(涉及剧透,指路第6集)。我的角度,导演也好编剧也好,不要带自己的个人感情进来(我不说我对哦,不同的文创工作者的方式和习惯不一样,我个人更习惯这样),让角色性格形成以后自己去跑,不要干涉他;但是导演对洪震当时的举措接受不了,他觉得洪震这样不对。
然后这个小事我们吵了仨小时。
为什么要吵这个事呢,是因为他对洪震的看法会关系到这个角色后续的情绪和演出,我不希望他自己的情绪影响角色。
但是我其实蛮喜欢团队这样和我较真和讨论的,这证明他对作品有投入,对角色有思考,倾注了感情。如果干个行活谁跟你吵仨小时,回家睡觉不香吗?
正是在这样投入度下,文戏部分成了这个作品的挺大加分项。随着后续的剧情展开,观众们应该会有很惊喜的体验。
第2个我要夸奖的是配音。
我就评价一句话:我认为,优秀的动画配音,应该贴脸。
这个片直到开播前,藤导和其他配音老师们还要求再改一遍,把很多前面的我和导演觉得已经录的很好的部分推翻,再优化;然后音乐音效跟着输出一版新的。
讲真,我很感动。
《秦侠》的配音并不简单,古代部分和现代部分的区别、如何适应导演更加偏影视化的镜头方式同时又能照顾到2D动画的特点,全新的故事没有那么多素材可以揣摩角色…它有很多我之前的项目里不会遇到的新的问题。但我觉得这部作品配音的好,是大部分观众可以听得出来的。
——最后——
已经好长了,这次就这样吧!再次感谢大家关注《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