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苏日两军在诺门罕战役中表现如何? 第1页

  

user avatar   shou-ye-ren-33-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话题比较大,不过到现在研究还是比较多的。可以从人员、装备、后勤三个方面去PK一下。

1、人员:

从指挥上讲,苏蒙军的指挥比日伪军更顺畅。朱可夫作为斯大林特派大员直接指挥57特别军以及后来的远东第一集团军。目的就是一战打疼日军,维护苏日实控线稳定。虽然外贝加尔军区的施恩特和朱可夫关系不睦,但是在朱可夫的强硬态度以及特殊授权下也只能配合。但是朱可夫的强硬态度同样是对下面人的,对于完不成任务的下级指挥同样严厉,同时朱可夫指挥一板一眼的特点虽然避免了一些问题,但是也造成呆板不灵活的问题。

日军就比较复杂,关东军在辻政信等一批参谋和将领的煽动下,屡屡抗命,主动攻击苏蒙军并扩大战事。大本营一直到最后实在没办法,就成立了第六军,派荻洲立兵中将统领前线所有部队,才算是控制住了形势。另一方面日军所犯的错误是骄横和以己度人。日军将日俄战争与侵华战争的经验错误地套用到苏军身上,造成了严重误判。例如开战初期日军贸然组织搜索队小规模深入袭扰,以为还能以一当百;还有认为苏军的辎重运力最多和日军差不多。这都是相当自大肤浅的错误。

从战术上讲,日军的步兵技战术胜于苏军毫无悬念。其步兵屡屡能突入苏军意想不到的地方打的苏军措手不及。奇袭夜袭战术也比较成熟。但是大兵团组织指挥、炮术、机械化装备运用等都逊于苏军。苏军在上述方面虽然也很一般,但至少是比日军强或略强。

从组织上讲,苏军特点是“碎”,最初是以不满编的82师和若干坦克旅装甲旅为主力的57特别军,开战后一方面82师不断组建新单位整编,另一方面不断从外贝加尔军区抽调诸如57师、36摩步师和坦克装甲旅增援,后期连212空降旅也来了。日军方面基本上是23师团打满全场,7师团部分支援。友军方面蒙古人民军增援了第6骑兵师和第8骑兵师一部,满蒙伪军有一个师两个团若干营。这里面固然是因为苏军希望利用兵力优势压倒日军,但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苏军在组织和军备上存在问题。

从士气训练讲,苏军完全无法和日军比,日军屡屡能顶着苏军飞机坦克大炮坚守阵地,甚至发动肉弹攻击,显然士气并不低,战术素养虽不完美,但也很可以。苏军就很可笑了,战后总结,有一条就是30年代末的军队训练制度问题严重,军队兵员老弱病残,训练时间不足。比如说作为主力的82师战前老人比例达到三成。至于说士气,第五步兵旅旅长临阵脱逃,82师里面603步兵团毫无斗志,苏军自嘲为“武装游民”,团里面大量出现自伤现象逃避战斗的情况。朱可夫是靠加派政工干部以及向施恩特呈报上百例枪决名单,才算在战争后期基本解决。但是士气最低落的还是满蒙伪军,蒙古人民军还敢跟日军肉搏。这里面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当然这样说也不是说苏军里面没有硬骨头,苏军士气低下的主要问题还是战前组训动员以及战术准备的问题。到7月底8月初期的时候,82师等一批表现糟糕的部队已经变得相当过硬了。诺门坎最后一场战斗正是603团的人打的。82师后来成为苏军王牌部队支援莫斯科,现在是俄军第90坦克师。

2、装备

苏日军队装备在质量上有一定差距,但放在30年代差距还没有到不能一战的地步。最主要的问题是数量。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日本陆军并不是一支擅长在宽大战场进行大规模机械化地面战争的军队。仅有的上规模的3战车联队表现不佳。步兵反坦克手段也不足,但装备94反坦克炮的部队表现出色,贡献了7成以上的苏军车辆装备损失。

例如日军71、72、26联队突入哈拉欣河西岸巴音查岗周边地区,但是没有料到朱可夫反应迅速,立即调集11坦克旅7装甲旅以及24摩步团300多辆坦克和装甲汽车轮番进攻。但是另一方面,苏军协调不利,战车贸然突入日军既设阵地,造成严重伤亡,最终日军为避免全军覆没而渡河撤出,可以说双方的优劣一目了然。

3、后勤

苏联进行工业化后,其后勤实力的巨大提升对战争的胜负发挥了关键作用。日军对苏军后勤的轻视,导致日军无法相信苏军能在远东地区,承受较高人员装备日常折损率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支规模数倍于己的军队。强大的后勤保障了苏军能够打出更多弹药,源源不断运送各类技术装备和人员。最终耗死关东军。也保障了8月能出其不意发动大反攻。

表现

伤亡

我们以双方自报最大数据为准

苏蒙军

先说人员伤亡整场战争苏蒙军队是以苏军为主参战。克里沃舍夫经过多方数据比对,认定苏军各类不可恢复损失(阵亡、伤死、病死、失踪)总数为9700多人,其中包括了2000多人无法确定下落的被列为失踪。人员受伤人次为1.5万,重复率1.5%,这个数据直接源自苏联原始档案,赫鲁晓夫时期德波林的相关书籍也是原样引用,同时德波林表示“76%的受伤人员在短时间康复归队”,克里沃舍夫的团队无法证伪。

00年以后,克里沃舍夫最后认定苏蒙军队人员损失合计不超过2.7万人。

日伪军

根据双方数据,目前日军人员损失总共有至少12个版本人员损失在1.6~6.5万之间。其中日方数据在1.6~2.2万之间。官方和民间教材常用数据在2~2.2万左右。小于2万的数据大多是近年日本一些学者提出来的。

我们以最大数据为准,60年代厚生省根据多方统计认为日军和伪军中日籍指挥损失合计为11124人,受伤也有约1万人次,合计在2~2.2万之间。

另外日军参战人员二战后写回忆录,认为伪军损失最大为5000+。

因此日军合计2.5万+~2.7万+。

所以以目前自报最大数据数据看,双方人员损失大体相当。




  

相关话题

  有哪些以解放军为主角的经典架空战争小说? 
  如果中国印度打起来印度封锁印度洋航线 中国怎么办? 
  为什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时没有引起二战? 
  秦朝的军队真的是平庸过场吗? 
  看大决战三部曲,觉得国民党指挥部的战略决定都是对的啊,为什么地方将领不同意,该撤不撤,该打不打? 
  历史上有哪些在己方失利、国家败亡时产生的惨壮事迹? 
  如何评价麦克阿瑟? 
  如 1944 年盟军接受李宗仁将军建议,全力消灭日本,待德苏皆奄奄一息,再行东西对进。历史将如何推演? 
  哪些战争电影很真实,哪些很假? 
  粟裕真指挥不动手下的将领吗? 

前一个讨论
二战时期德国与日本为什么不联手攻击苏联?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日本影视作品很少提及现代日本天皇?现在的天皇对日本年轻人来说是什么样的存在?





© 2024-06-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