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题主问此问题,不仅是为了探究历史,而更是为了对我国的现在和未来,有一个感性的设定,那么,更有参考意义的历史,就不是二战,不是朝鲜战争,不是越南战争,不是中印62年战斗,甚至也不是中印前两年的边境冲突。
最接近有参考意义的历史,其实就是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阿富汗战争。
即,作为2021年往后的中国百姓,最有可能体验到的 “真正的战争”,其实就是刷手机和看电视。更 “激烈” 一些,可能是炒军工股,或购买相关债券。再激烈一些,有可能会亲身感到税或物价的变化。最激烈的形势,基本上就是因战争而起的经济对抗,而导致的国内经济不景气。
同时,也可以并应当,时刻衡量战争成本和正义性,并作为中国公民,发出你支持战争或反战的声音。
被征兵就不用想了,没有必要,更没有意义。
而对于一线的军人,“真实的战争”,在前期,更接近 “机械和仪表的专业操作”。有价值和有生目标 — 可以对应着很多条生命 — 基本上都是符号化的、地图化的、简报化的。若战争目标不涉及地面占领和游击战,那体验也就到此了。若是涉及地面占领和游击战,那一线的士兵们,确实很有可能体验到典型的 “战争残酷”,碎、腐、焦的人体残害种种。自身也有可能感受到典型的战场体验,甚至负伤乃至战死。
但以上这些,都是站在2021年我国民众的视角上去看待的。而2021年的我国,并不是寻常的国家。我国民众,也就不是典型的民众。
在2021年,全球200个上下的国家里,有能力自产现代化大型水面战舰的,只有差不多4个 — 连今日的俄罗斯,也暂时无此能力了。有能力自制超级航母的,只有2个。有能力自研4/5代战机的,只有3个。有能力大规模生产装备4/5代战机的,只有2个。有能力自研并生产军用大推的只有约4个。拥有大规模卫星定位网络的,只有2-3个。拥有成规模军事侦察引导卫星的,只有3个。拥有摧毁敌国卫星能力的,只有3个。拥有机动快速补充卫星能力的,只有2个。拥有超高速弹道/机动反舰导弹的,只有1个。
简单说,在2021年的时点上看,对于我国来说,全球称得上 “有军队” 的国家,只有两个半,即中美俄。
那么,在其他国家的民众眼中,21世纪的战争,是什么样子呢?能想到的典型的例子有两个。第一个,“文明” 一些。近期的巴以冲突,巴勒斯坦民众直接接到以色列来电,让他尽快撤离居所大楼,因为以色列会在半小时后将该楼炸毁。半小时后,楼就被炸毁了。第二个发生在两三年前的利比亚内战,B派别从某个海湾国家搞到的我国产彩虹察打一体无人机,携反坦克导弹巡弋归航,途径某处,发现A派别某个军校的操场上,有一群(30个左右)军校生在列队出操。无人机上依然有导弹剩余,遂顺便发射下去。30人当场炸碎大半,其余重伤者陆续死亡。而在彩虹无人机的正常攻击高度上,地面人员是无意识的。于是在这30个军校生的视角上看,差不多就是,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作训辛劳肚子叫,转瞬安拉冲我笑 — 死了个莫名其妙。
以上,基本上就是对今日和以后,所谓 “真正的战争” 的图景描绘了。简单总结为:
1,相比过去,全球各国/各势力之间的军事暴力能力,变得更加两极分化了,几乎可以近似划分为90%、9%、1%。
2,90%的国家内部和之间的战争,形式和19-20世纪,基本上没多大差别,甚至连战争屠杀都依然会存在。
3,9%的国家对90%的国家,拥有压倒性技术优势,限制在于军队规模和投射能力。
4,1%的国家,对99%的国家,拥有压倒性技术 + 规模 + 生产力的体系优势。不存在任何一种非核情形,99%的国家能对1%的国家造成实质性军事损害。
5,1%的国家之间,若发生全面战争,其过程和结果,在人类历史上,是找不到任何参考的,于是只能去想象,且可以是往后启示录的方向去科幻式想象。
6,我国的军队建设和军事相关的政治目标,首先,确保1%的地位;其次,不能像另一个1%的国家那样,不能对99%的国家发动不正义的战争;最后,让另一个1%的国家意识到,我国也是1%,以及1%的国家之间全面开战的灾难性,从而尽全力避免,在1%之间,发生全面战争。
不知道,不过我知道真正的战争肯定比战争的战俘营、真正的集中营、真正的万人坑好。
这就够了。
为了那累累白骨里没有我,必须再造点航母和弹道导弹。
回答一群煽动民族情绪的真的呵呵。一句话形容,1945年往日本扔核武器的人是英雄,2021年还想往日本扔核武器的人是罪人。
说一件事,我爸告诉我的真事,80年代在西沙守岛的时候听说的。补给船每周去岛上送补给,岛上很小,一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一个班的士兵守在那里,补给一周一次,除此之外见不着其他的活人。
有一次补给船去送补给,很奇怪的是码头上没人来接船,岛上也很安静,没有一点生气。
后来船员上了岛才发现所有的水兵都在夜里被抹了脖子,死在了被窝里,哨兵被发现也被抹了脖子,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过去两三天了。
无一例外牺牲的都是年轻的默默无闻的战士。
战争最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别的,就在于战争中死亡不是一个事件也不是一个新闻,而是一个常态,和你呼吸走路一样。
斯大林格勒战役,平均下来每一个阵亡的苏军士兵在战场的存活时间是7分钟。
历史书上说的死亡伤亡只是一串数字,看的时候不以为然,但是当这几万具,十几万具,几十万具甚至百万具支离破碎的尸体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
死亡太过抽象,让太多人以为只是一个玩笑
“鬼子活埋人,不全部埋上,只埋到胸口,这时人就会死了。死掉的人半截身体露在土外边,带着褐色的尸斑,惨白的脸上还瞪着充了血充满怨气的眼睛,很吓.人.....”
“鬼子在每次城市攻坚中都会有集中炮火打击平民的行为,绝对不是误击,是刻意而为的,后来我们知道那是鬼子东京大本营的决策。”
“鬼子打仗是很不要命的,但其实他们很谨慎,在搞不清状况的时候很少会贸然全力攻击,所以要暗算鬼子并不容易。不管是野战还是巷战,他们很有一套应对战术,只要能够达到一比一的交还率,在战场上就可以算是一次成功的伏击了。”
“我们头顶全是鬼子的飞机,他们在上边扔炸弹、用机枪扫,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和它们对射过,但损失更大,只能一边躲着他们,一边和地面上的鬼子打,伤亡很惨重的。”
“我们的装备很差,每次打仗都只能在第一时间把所有能用的武器全顶上去,后边的预备部队大多数人都是没枪的,每个人只有二十发甚至五发子弹,鬼子的部队进来了,那就是屠杀,能不崩溃吗!”
“你钉在那,对面是鬼子,身后是其他弟兄的防线,但却不会有人支援你,一层层防守,这就是死仗。”
“没被证实阵亡的将士,家属是得不到抚恤的,但他们很少争辩。因为他们希望,等到有一天真的能够见到失踪者出现在面前,有的人一等就是一辈子.....”
“当我面对鬼子拼刺刀的时候,我根本不会害怕死亡,脑海里什么也不想,愤怒的眼睛盯着对方,拼命冲过去,绝不犹豫。。。”
“战场上,最难熬的时刻并不是那些炮弹横飞的时刻,而是交战的间隙,这时候战士的思想会浮想联翩,可以是对死亡的恐惧,可以是对亲人的思念,可以是对家乡的眷恋。。。反正这时候百感交集,忐忑不安”
“新兵基本上都是一些大一点的孩子,是一些懵懂的少年。他们是还没怎样受过训练的娃娃兵,他们有的还不会使用枪械,甚至连刀也不会使用!那时候的他们应该跟家人在一起,有长辈的疼爱,兄弟姐妹的陪伴。但是,为了抗日,他们只能放弃家人,参加八路军,共同抵抗日本鬼子的侵略”
“经过一天残酷的战争之后到了晚上,空气中会弥漫着酸味的尸臭,非常恶心。这个时候,新兵才知道为什么老兵都要抽烟,一是解压,一是想用烟味掩盖尸臭。还有呢,战士夜晚话多,因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阵地上只有同伴的说话声让你知道自己还在人间。”
“我们很多士兵,连鬼子的面都没有见到就死在敌人的猛烈炮火之中;很多士兵人死的时候身上连伤痕都没有,但是在我们抬尸体时候会发现那些尸体会七孔流血。后来才知道,他们并不是被炮弹所伤致命,而是被密集的炮弹震死的!”
“阵地的交战接触带上,尸体遍布,一脚下去都是软绵绵的尸体,站都站不稳。源源不断涌上来的中国士兵一个个带着冒烟的手榴弹和炸药包猛扑对手,每一声爆炸后地上都是新的一片尸体狼藉。视死如归的战士一步步把武装到牙齿的鬼子往后边压,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贴着墙壁坐着的一个弟兄,一只手被子弹整只切掉了,仅仅用草绳绑住止血的断臂依然在不断慢慢流出鲜血,一条腿也被屋顶落下房梁砸断了。我跑过去时,他对我说:连长,虎儿就剩你这个爹了,别让他没了爹...说完他就断气了。在混战时如果自己倒下了,看到自己的弟兄替自己挡子弹、挡刺刀,那是一种比死更难受的感觉;一个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兵,到底身上欠着多少弟兄的情啊!弟兄们在临死的时候会托活着的人照顾他的家人,活着的人都答应下来了;但是谁又能做到呢?也许答应他的人在下一刻就殉国了……我只兑现过一次承诺,就是把一位弟兄的孩子拉扯大了,但我前前后后答应过一千一百三十二个弟兄。”
“断后的部队在阵地上看着那些过去的部队,他们的目光是充满茫然,充满恐惧,因为他们知道留下来基本上是九死一生,很大可能回不到部队了。过去的人不敢抬头,不敢目视断后的战士,因为他们可以离开阵地,暂时是安全了,后面有战友顶着,不会有生命危险,但留下了战友,内心是十分愧疚的。”
“家没了可以代表很多:家人没了、房子被毁了、所有的希望也没有了。作为一个老兵,还有什么能够比在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中壮烈殉国更好的归宿呢?
“兄弟!走好!”他蹲下来,使劲把他的战友紧紧抱在怀里,眼里充满了泪花,神色沉重。然后,他把战友塞到了一处被炸开的裂缝里!抱着死去战友的那个人是我们的团长,他每看到一个战士阵亡都要和遗体拥抱告别,然后把兄弟的遗体塞到需要沙包的地方!”
仗打老了,人也成精了,一场死仗要来之前老兵们总能有预感;但是大家在发完牢骚后又会扛起枪,明知道是个死也会往前线填。也许,在老兵们怕死的背后,每个人都怀着一种壮烈吧。甚至是久经沙场后的一种厌世,真的说不清啊!身后全是老百姓,中国军人没退路!每一支部队出发,都会喊出这一句口号。”
“当一个国家的每一个民众都知道要拿起枪的话,这个国家就一定不会灭亡;我们就是被这样的一种民族情操鼓舞着,在最艰难的时候都没有想过放下手中的枪。”
“我们很多弟兄死在眼前不远的地方,但是日本人的机枪横在那里,大家就是没办法给他们收尸,眼睁睁地看着这些弟兄们的尸体腐烂、长蛆,想起来都要掉眼泪。
如果你是非五常某国步兵,你的老大不知哪根筋搭错了跟某五常宣战,那现代战争差不多是:
2. 到达目标位置展开,班长刚打开地图准备布置任务,头顶一个无人机一发迫击炮弹把全班给扬了;
3. 在荒郊野岭蹲了小半个月敌人的影子都没见着,你准备打个野味开开荤,刚升起火一分钟,天上飞下来一梭子炮弹把你均匀分散到直径20米的圆里。
4. 你到达战斗位置,班长向指挥部请示下一步行动,指挥部的妹子说你们连指和营指刚被扬了,现在暂时去隔壁连报道,话音刚落电话那头被扬了。班长明码暗码试了一圈没人回,正纳闷呢一轮炮弹又把你扬了
对哦,为什么要加“又”字呢?
如果你是五常对上了五常,你可能至少有机会(间接)干掉一些敌军:
5. 确定了敌人一支小队的位置,刚检查完枪械准备大干一场,对方就被我方地面空袭引导员点了名。几乎同时,对面截获无线电信号,一顿火力覆盖给你扬了;
6. 反正整场战斗就是不停地转移、接命令、转移、接命令。然后突然有一天,长官告诉你打赢了。侥幸没有被扬了的你一脸懵逼地按照指令前往接收敌方阵地。路上散了一地的四肢让你第一次看清了敌军的军服军章长啥样。
紧接着,一股神秘力量从天而降,把你所在整个连队给扬了。
现代战争尺度已经远超普通人的感知范围了,各种超视距打击、重火力覆盖下,普通步兵单位难以靠自己发现敌人,几乎成了瞎子。按照近几年几次中美俄几次现代化军演结果来看,完整的现代战斗体系下,基本能做到“发现即消灭”。你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你的价值不够对方暴露火力点的,战争真正成了指挥部的人下棋(参看朱日和满广志的一系列骚操作)。这样倒也好,死得不明不白,不用跟一战堑壕战似的心惊胆战地熬上一年半载,只为了冲锋30秒挂掉。
————————————————————
当然也有可能像评论区说的那样,开战准备阶段,对战双方已经通过常规侦测、间谍手段等预瞄好了目标。开战30分钟内,双方的指挥中枢、通讯结点、机场导弹基地等悉数被定点清除。然后嘞,人工智能接替指挥权?连排一级各自为战(志愿军:这个我熟)?还是干脆把博物馆里的大栓重新拿出来,回归散兵对射?反正谁也没见过21世纪的五常对殴,一切都是推测。
————————————————————
更新在俄乌战争二周后,
行吧我承认我让俄军打脸了……知道毛子军事水平下滑地厉害,就是没料到21世纪都过去20多年了,毛子打仗居然还跟40年前阿富汗战争一个套路……第一轮精准打击像那么回事,完了又重新搬出装甲部队一线平推了~
评论区还望轻喷。
你想知道?
爬着前进,你不知道要躲什么,就能听到头顶的子弹呼啸声音,呜呜的带着旋。有些就从你的身旁略过,带起的风吹着你的衣服
你会吓得要死,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击中。而有限的视距,让你只能看清周围三米的地方,其他更远的地方都被草,地形遮挡,你什么都看不到
这时候你只有向前爬,而在爬的时候,不敢太用力。这样会导致你某个部分凸起,而被当靶子打到。
你身边不断有人中弹,有人是忍受不了这样折磨站起来被子弹打断身体。
而你自从到了战场上。好几天,还一个活着的敌人都没有看到。每天只是不断隐蔽前进,然后防守,炮兵一顿炸,去打扫战场,从第一次,被断肢残臂吓得做噩梦,吃不下饭,到现在,坐在一堆内脏跟前喝水休息。这就是人的意志力。
————————
大家有赞了,我就再说一下,进攻时候,没有喊杀声,一切都是安静的,你只能听到枪炮声,即便是中弹倒地的伤员,但凡意识清醒的人,也不会发出一点声音,因为任何的声音,都能招到敌人的迫击炮轰击,如果运气不好,对方的山炮轰过来就没有囫囵个尸体让人弄回去了。
活着的人对于,蛇皮袋子装尸块是绝不是陌生的,不是说装尸袋不好,而是这个设计有问题,两个人抬着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一具尸体成了几十斤的,一个人背着正好时候,这个袋子就不那么方便了。所以还是用蛇皮袋子装了最好,而不好的地方就是血水,内脏的没有消化的食物汤水,就会漏出来的。滴滴答答的流了一路。味道其实不重要了,要知道,一具尸体如果发臭,在阴天时候可以飘散三四百米,就是晴天,也可以百米之内也是可以熏得人作呕。
主要问题是虫子,就是各种苍蝇,密密麻麻的趴在尸体上,以及附近的活人脸上,手上。
这种场面只是个人看到了,就绝对不会想自己死后成了这个样子,哪怕那些伤员在战场上,得不到救治,不断失血,快要死去,他们也不会叫喊一声,招来炮火,让自己成了尸快,被人装在蛇皮袋子里背回去。
英国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在他不朽而黏糊糊的著作《银河系漫游指南》里面设计了一个桥段:整个宇宙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诗人,在被一发炮弹炸成一地碎肉之前发表了他最伟大的诗歌作品《无题》。
全诗节奏紧凑、合辙押韵、意境深远、脍炙人口、言简意赅,他写道:
“哦,我的天呐!”
影视作品、文艺作品里面描绘战争,往往都是节选的最精彩的那一部分展现给你,从而一下子抓住你的内心,因为这些东西毕竟是要卖钱的。如果如实记录的话,作者或者导演就只有喝西北风去。
因为真实的战争极为无聊。
这种无聊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精彩时刻”所占比例非常非常非常低,低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另一方面则是“精彩时刻”到来的时候,你成为主角的可能性非常非常非常低,几乎忽略不计。
这两个非常非常非常低,导致你可能需要等待漫长的时间才能迎来“精彩时刻”也就是电影电视剧小说戏剧里面描述的“很给力”的那种场景;但是当这个场景到来的时候,你发现你连配角都不是,你很可能只是个拉幕布的。
真实的战争就是你在战场上忍受着各种骇人听闻的痛苦,耐心的等待了长达好几年的时间,终于迎来了你想象中那种炮火连天、冲锋陷阵的关键时刻,正当你准备抱着步枪冲上前去博个封妻荫子光宗耀祖的时候,发现这事儿根本没有你的份儿,你使出吃奶的劲儿也最多只能在炮队镜里面看着别人拼杀,因为你现在只是个支援炮兵。
或者你恰好就是前线步兵,看着张牙舞爪的敌军嘴角露出一丝冷笑,因为你知道他们马上就要踏入你精心设计的陷阱里人仰马翻,你只需要在他们秩序大乱的时候冲出去扫那么几梭子就能被奉为战神,收割无数的人头然后升官发财。
然后被一发炮弹炸成了碎肉。
如果你是个诗人,我建议你在这时候创作一首更为脍炙人口的诗:
《关于我在那场决定人类命运的伟大战争中的切身体会》
“靠!”
训练、驻扎、行军、宿营、驻守实际上会占据你军旅生涯长达99%的时间,真正的作战,哪怕是那种炮火连天战火纷飞的年代,也仅仅占据极少的时间。
从部队在营区里转换战备等级开始,到真正开始打仗,是有一个漫长的时间的。注意这只是你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士兵或者军官开始算起,要是算上参军入伍、新兵训练、军校生活,那就会长达好几年。
部队从平时状态转换到高战备等级需要好几天的时间,但是这时候就开始难受了,一方面你会做很多很多事情,收拾各种需要带出去的东西,其中你自己用的东西只占极少一部分,大部分是整个部队需要的东西,从大型武器装备像坦克飞机,到集体需要的东西像仓储物资,甚至炊事班的锅碗瓢盆冰箱炉灶、住的帐篷、夸张一点还有解决大问题的厕所啥的。另一方面,岗哨要加倍,值班执勤要加倍,按照战备等级还有更多更多工作等着你去做。
这就是为什么部队要区分平时状态和战备状态的原因,战备状态保持太久,部队里的人就都活活累死了,坚持不了很久的。
然后是行军。
行军的苦,比高战备等级要高出去好几倍。除了走路或者坐车,还有行军中的情况警戒与处理,比如说好好的走着,突然就告诉你敌机临空了。你只能麻溜儿的从车上滚下来,麻溜儿的把易燃易爆品处理好,麻溜儿的把车子伪装一下,然后麻溜儿的逃命去。
不够麻溜儿,一会儿就会被炸成渣渣。
等你刚刚从敌机轰炸中惊魂未定的回到车上,才走了几分钟,突然路坏了。那么请你麻溜儿的下车去修路推车,战机不等人,耽误了行军后果很严重的!
“死国矣!”
此外还有敌军袭扰、炮火封锁、核生化沾染、车子抛锚、通过危险路段、过河过桥等等数不清的麻烦事等着你,别以为坐车就舒舒服服到目的地,你想多了。
到了宿营地了,你想要舒舒服服洗个澡然后睡觉?门儿都没有。这里不是酒店,这里是trench hotel,战壕大酒店欢迎您!
至少至少你要归置个宿营地出来,荒山野岭的,趴草窝子睡泥坑搭帐篷,总有一款适合你。然而这往往是不够的,为了让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不会被突然冒出来的敌军干挺,你还得挖战壕、修工事、埋地雷、设置警戒阵地。
知道“阔剑”地雷为什么那么受欢迎了吧?跑了一整天了,这玩意儿不用你挖坑,往土里一插就完事儿,简直就是步兵兄弟们的福音。
最后才是找地方睡觉,洗脸洗脚就别想了,有口热水喝就算享福。
提醒你一下:野战被窝一点都不舒服。
远方炮火隆隆,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味,军官们紧张的开始忙活,拿着地图和望远镜凑在一起叽叽咕咕。指导员开始婆婆妈妈的絮叨,嘱咐你这个那个,连长到处奔波,沿着阵地来来回回检查布置安排。
这是战争的味道!
终于到了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慢着,别急,敌人又不听你安排。啥时候打、啥时候不打,由不得你。这才到了战争中最难熬的阶段:驻守。
驻守是整个战争最难受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度日如年的煎熬,是数着秒针过日子的等待,是漫长到时间停止一样的暗无天日。前线在哪里不是你说了算的,有可能在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地方,也可能是什么闻所未闻的鬼地方,按照我多年行伍经验来看,多半都是些鬼地方。
有热带雨林的猫耳洞:
有高寒山地的雪窝子:
有蚊子能把你抬走的草甸子:
我有次蹲猫耳洞,周围战友基本上都被耗子咬过,耳朵手指什么的。后来我们养了一只猫,可怜的小畜生,本来指望着它可以抵挡一阵子鼠害成灾的。
在一个凄凉的早晨,它被耗子咬死了。
没有什么比一只猫被耗子咬死更屈辱了。
等你熬过了这一切,一切的苦难和艰辛乃至于屈辱,终于听到了那一声嘹亮的号角。
冲锋号吹响了!
你抱起步枪热血沸腾,到了老子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连长劈头盖脸就是一个窝心脚,“你个炊事班的跟着凑什么热闹!”
“滚回去炒你的糖色!”
你说不干,打死不干,你要么枪毙我要么让我上,拼了回去蹲班房老子这一仗也必须要打,连长那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同意了你上前线。
刚出发,一颗炮弹把你轰成了碎肉。
故事结束了。
真实的战争大概就是这么个德性,极其无聊的同时可能还没有任何结果,电影电视剧小说诗歌那都是挑出来的“高光时刻”,也就那么一刹那的事情,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各种极其无聊的琐事里面打转。
现实里不能“选关卡”,也没有快进键。
真实的战争需要的不是一腔热血、脑子一热,需要的是漫长等待的耐心、不怕吃苦的耐性、艰苦卓绝的忍耐。
高光时刻轮不轮得到你、轮到你你有没有那个运气,那都不重要的。
打赢一场战争,需要的东西比一腔热血多得多得多。
从知乎里政治正确的角度讲,如果外敌入侵,打110就可以了。
有一个很麻烦很蛋疼的问题是:在你开始战争前,没人知道战争会是什么样子。
一战之前没人能想象机枪如何改写了人类的战争,士兵曾经引以为豪的集中冲击变成了送死;二战之前没人想象得到人类可以组织双方都投入百万人数的战役,从来没想象过这种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海湾战争之前,某国还觉得精确制导高科技军备就那回事呢……
不考虑那么复杂的,新的武器总是需要在战场上才能确定他们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没打仗一切都是模拟……于是当战争开始,很可能啥都不懂的菜鸟比局限于上代战争经验的老将更适应,例如法国根据一战经验弄的马奇诺防线在二战就没啥意义。
我们终究不知道,战争来临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
“日本兵拼刺刀的战术中,最让人难防的是挑,明明看到他落于下风,突然刺刀挑上来,让人防不胜防…”
“我当年是被抓壮丁的,编入了川军,然后出川作战。当时我们那一排人都是新兵,只有排长是老兵,我们连怎么打枪,怎么投掷手榴弹都不会,排长就给我们示范。由于时间紧急,我们是边走边训练。”
“来到山西前线,已经到了冬天,我们还穿着离开四川时的单衣和草鞋,想换件棉衣,换双草鞋,都没有。每天晚上都有人冻死。大家为了取暖,夜晚抱在一起睡觉。”
“走到山西后,参加了忻口会战,打败了。日军的大炮很厉害,我们还没有看到日军的面,炮弹就从天上落下来,死了很多弟兄。”
“日本大肚子飞机经常飞过来,盘旋一圈撒下了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然后慌慌张张地逃走了。孩子们看到空中飘下花花绿绿的纸片和布片,就欢天喜地地去捡拾。时隔不久,就得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上吐下泻,浑身抽搐,发烧盗汗,吃了什么药都不顶用,然后就死了。”
“忻口会战失败后,我们又赶往山东去参加徐州会战。这一路上还是走。走着走着,前面喊:“飞机来了,飞机来了。”我们赶紧躲避,树下面,草窝里,什么地方能躲就在什么地方躲。可是头躲进去了,身子还在外面。日军飞机炸弹落下来,又死了很多弟兄。”
“台儿庄战役中,我们川军在将领王铭章的率领下守卫藤县,藤县失守,王铭章战死。藤县县长周同抚尸大哭,说道:“抗战以来,只有殉土的将领,没有殉职的地方官,我要做第一个为国牺牲的地方官。”然后,他从城墙上跳下,以身殉国。”
“在白刃战中,我的额头被日军刺刀挑伤了。日军的三八大盖比我们的步枪长,他们拼刺刀的战术中,最让人难防的是挑,明明看到他落于下风,突然刺刀挑上来,就让人防不胜防。”
“川军没有敢死队,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大片大片的鬼子被炸倒,兄弟们排山倒海般向着三倍于己的鬼子狂卷过去!疯狂的冲锋一次次的冲垮了鬼子前方的整个方阵!让鬼子以后听到四川话就发抖!——前边的同袍炸出了血路,后边也被炸伤的弟兄浑身带血踉踉跄跄地抱着炸药包继续冲锋,也许他们的内脏已经被震伤,也许他们下一刻自己就要倒下,但这些弟兄还是用尽他们最后一丝力气冲进鬼子堆里拉响炸药包。”
“一个个泪流满面的川娃子抱着冒着青烟的手榴弹,在明知道自己必须死去的时候,没有喊出什么悲壮的口号,在这一刻,他们脑海中只出现了家乡油灯灯光里慈爱的娘亲的脸庞,再也见不了面的娘亲‘妈!’‘妈’~~!一声声稚嫩的、绝望地带着哭腔的嘶喊,一个个年轻的士兵抱着手榴弹冲进鬼子群中,与他们恨之入骨的敌人炸得难分彼此……”
“那时候,日军坐着轮船从日本本土来到了上海,轮船上还运载着大炮和坦克;而川军穿着草鞋,背着步枪,饿着肚子,奔走千里,来到上海参加淞沪会战。”
“那时候,日本军人人手一册《士兵操典》,他们最低文化程度也是小学毕业;而中国很多士兵是被抓了壮丁,大字不识。”
“那时候,日本军人在走上战场前,每人最少打够300发子弹;而中国很多壮丁上了战场,还不知道步枪怎么使用。当年的日本军人对枪支和机械设备使用极为熟练;而中国军人缴获了汽车不会使用,砸毁汽车大灯,以为汽车就成了瞎子,无法开动。
“那时候,日本下级军官手持指挥刀在后督战,日军士兵组成冲锋队形,战斗力很强;而中国下级军官带队冲锋,伤亡极大,因为中国文盲士兵无法理解作战要领。”
“那时候,日军后勤供给充足,士兵烧杀抢掠,不会饿肚子;而中国部分军人因为缺乏营养,患上了夜盲症……一个日军士兵的战斗力相当于七八个中国士兵,日军一杆步枪可以阻击中国军队一个连的进攻。一个人能打十个鬼子?哪有那么厉害,那都是吹牛皮。其实,我们至少要牺牲三四个人,才能打死一个日本人,因为我们的武器太落后,有的班就3把“老套筒”。”
“那时候,鬼子的小组战术运用非常好,总是很敢渗透。经常一个班就敢见缝插针打到我们背后包抄,这一招很毒,那些作战意志不坚决的或者经验不够的部队经常被他们这样糊里糊涂地打垮,他们就这样经常用一个中队就击溃我们一个团。”
“仗打老了,人也成精了,一场死仗要来之前老兵们总能有预感。但是大家在发完牢骚后又会扛起枪,明知道是个死也会往前线填……也许,在老兵们怕死的背后,每个人都怀着一种壮烈吧,甚至是久经沙场后的一种厌世,真的说不清啊!”
“那场战争,是我们一生中最辉煌的经历,是我们一生的骄傲。很多的士兵,就是人们说的英雄,在战场上杀过很多敌人。但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却是那么的平淡,默默无闻地就死去,平淡得让人不敢相信:那么厉害的人物就那样没了?”
“家没了可以代表很多:家人没了、房子被毁了、所有的希望也没有了。作为一个老兵,还有什么能够比在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中壮烈殉国更好的归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