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没有谁会获胜的说法,两种方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都会是并存的,只不过是在不同时间段市场份额的占比不同。
我之前说过,起点以及吴文辉最成功的地方,在于通过不断地以资本打造话语霸权,成功地将“线上付费阅读的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这一个小众的文体样式跟网文划上了等号。以至于今天的人一提网文,默认的就是连载章回体小说,并且默认就是要付费。
而站在写手的层面上说,起点以及付费阅读模式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将线上章回体小说写作职业化了。对于写手来说,只要按照读者的需求写下去,养家糊口甚至发一笔财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免费阅读一直都没有消失。
目前我们所谈的“免费阅读”,有两个含义。第一种含义,是与作为网文默认定义的“线上付费阅读的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概念中的“付费”相对应的“免费阅读的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在这种模式下,“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是一个以流量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只要能跑出现金流就是成功的。
第二种含义,则是与“线上付费阅读的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中“付费”、“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相对应的其他作品。现在很多网文写手一叶障目的地方,就在于默认网文只有“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这一种存在形态,在说起免费与收费之争时,也只知道起点与头条,但却没有意识到文学本身的范围远比这个概念要大得多。
事实上,小说题材的形式非常多样化,并非每一类题材、每一种风格都适合写超长篇章回体连载。比如推理小说,并不适合写超长篇,二三十万字就已经是很长的篇幅了。再比如一些乡土、意识流、家庭伦理等等题材的作品,也并不适合超长篇连载。与此同时,就我认识的人来说,不少朋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动辄三五百万字的超长篇小说,对他们来说一下午、一晚上就能看完的十几万字篇幅的小说,才是最合适的选择。
除此之外,现实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作者是很“傻”的。职业网文写手经常抱怨“我这书写了三个月,才挣了五百块钱,我还要不要坚持”、“我的书写了三十万字,没几个人看,我还要不要写”等等,但有些人写作的目的,只是因为想写。对这些人来说,人家本来就不在乎能不能挣钱,他们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作品能被多少人看到和肯定。所以我经常说,如果你认为写作挣不到钱就决定放弃当然没问题,但千万别说自己热爱文学——我们见过任何一个热爱文学的人,因为挣不到钱就不写了。
目前来说,现实中仍然有不少可以免费阅读上述作品的平台。比如天涯、简书等网站上,仍然有大量的写作者在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让读者免费来看。而在豆瓣阅读等阅读平台上,系统也为创作者提供了免费和收费的选项。也就是说,作为创作者,你可以自己选择作品是付费阅读还是免费阅读。相比起来,豆瓣等平台作品的多样性反而更好。
多补充一句,这几年比较火的一些IP,比如《法医秦明》、《心理罪》以及紫金陈等,都是免费模式下出来的。
至于有些人在这里忧心忡忡地说免费模式如何如何不好、如何会降低网文创作质量,也只能说是屁股决定脑袋而已。要知道,这群人在炮轰传统文学时从来都是一副“我的读者比你多、你的东西没人看,我们是在捍卫当代文学最后一块阵地”的“读者即正义”嘴脸,然而当他们看到免费模式下的众多无脑小白文获得了更多的流量和活跃用户的时候,又开始避开读者人数不谈,说“免费模式下的网文质量非常差”等等。
说来说去,不过是以己之长攻人之短。跟读者少的严肃文学拼人数,跟读者多的免费网文拼质量。最后得出结论,付费网文天下第一。
真的,这挺可笑的。
网文的阵地远比“付费超长篇连载章回体小说”要大得多,而网络文学也远不止付费一种玩法。比如现在的很多故事类App,采取的都是免费或者免费与付费并行的经营策略,但这些一直都是被那些只盯着付费模式的写手所无视的。在过去十几年里,付费模式逐渐成为了网文的主流,但免费模式也没有消失。而付费模式之所以能成为网文创作的主流,也不是付费模式有多么先进,而是在这一模式下其带给投资人的收益更高。如果未来免费模式能够探索出一些新的玩法,那么免费模式的市场也许会持续扩大。
或者说,网文不止有头条和起点,只盯着他们来说付费和免费,那是把路走窄了。在他们背后,还有更大的江湖。
我不觉得未来的网文可以用某一种模式的胜或者败来进行评论,免费模式和付费模式各有其适合的读者群、作者群以及文体样式。只要文学创作的多样性还存在,那么免费模式和收费模式就一定能共存。反而是如果未来免费阅读模式不存在了,付费阅读一统天下,那可以说才是当代文学的真正灾难。
徐峥的囧妈卖给了头条系,卖了6.3个亿,院线疯狂抵制……
为啥呢?因为院线觉得自己会死。
如果囧妈这条路成功,院线就不需要了,但头条这种会出几个亿的大客户很多吗?不多,头条会年年购买吗?也不会,本来一年可以上几百部院线电影,最后就只会上十几部,而且院线一旦没了,价格也会狂跌,没有钱还拍什么高质量的电影?最后就是电影灭了……
会不会变成这样子,谁也不知道,但院线担心会变成这样子,所以疯狂反对……
这就跟免费和收费的网文差不多。
这不是收费网文和免费网文的战争,是网文会不会死的战争。
收费是正循环,读者付钱,作者和平台分钱,作者负责创作,平台负责分发……
免费没有循环,平台付钱,买了书,不需要读者付费,也就没有收入,至于广告,这个玩意是骗人的……
掰开来细说吧!
大多数免费的app都需要冲击日活,想要有更多日活,就需要更多的读者,但现在的市场,想要获得一个用户大概是十几块钱,某平台日活超过两千万,理论上要投入三五个亿的投入,而且是每年。
可是……实际免费app不需要投入这么多,因为免费小说能够拉来用户,他们可以用一半甚至更低的费用,就拉到足够的用户,但这种依靠免费小说节省的宣发费用,是不会给作者的……
也没有作者能够要得到这笔费用……
但是,平台付出的一半甚至更少的宣传费用却会打入成本,并且告诉作者,我们帮你们宣传了,其实是赔钱的……
再举个老生常谈的例子,一本xx给丈母娘洗脚,配上黄暴图的免费书,点开是下载某app,这个也是广告,也有广告费,但这本书的作者,是完全拿不到,也查不到这笔费用,因为被这本书吸引的读者,最后是下了一堆app,根本就没能看到这本书。
类似的例子还有挺多,平台靠广告赚钱的吗?赚,大赚,但作者以为,自己也能靠广告赚钱,那就是傻了……
作者以为自己能查渠道明细,就能掌握主动,说实话,真让你查,也没得鸟用,每年节省几个亿的获客费用,你们猜猜这玩意会有明细吗?你怎么拿到这笔费用?但人家支出的宣发费用是真特么的有明细啊!你要这个有啥用啊?
所以不久前的风波,我从不会阻止别人争取这个利益,但也从不看好所谓的渠道明细。真正对作者有价值的是有选择权,有权力决定自己上不上渠道,走不走免费,这个权力实际上是争取到了,只是大家并不喜欢,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查清渠道明细,这类毫无鸟用的事情上。
免费最大的冲击力,还是在读者群的崩溃上。
收费阅读是培养读者的,网文这么多年,是培养了很多阅读者。
免费实际上,需要的不是读者,只是用户,所以他们可以用看书领钱这种宣传,冲着看书就能领钱的用户,你们觉得他们有耐心看书?
什么兵王,龙王,丈母娘,这玩意吸引的是好奇心,而不是阅读者,免费实际上,已经不需要一本好书了,只需要一句话的好书,他主要的作用是,骗读者,骗日活,广告,你看书与否根本不重要。
就好像几年前,遍地的鲲吃万物,但实际上没有这个游戏,免费最后也是,只需要有个噱头,但实际上有没有这本书不重要。
现在网络最大的问题就是垃圾信息充斥,大家想要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已经非常难了,免费对收费最大的冲击,是毁灭阅读者……
当然,作者会先读者一步被毁灭。
太阳底下无新事,
这个收费免费的模式在传统媒体那儿已经走过一圈了,
简单流程如下:
1、收费项目被免费项目疯狂搬运引流,收费项目日益艰难;
2、收费项目发声要求打击搬运行为,免费项目开始洗稿、套皮、标题党:
3、收费项目的收入基本被截断,无奈之下也开始仿照免费项目的操作,收费项目的老读者大失所望,进一步加速收费项目的基本盘流失。免费项目因为少了搬运来源,质量也断崖式下降,引发大量问题。
4、收费项目基本死光,只有少数有特殊使命的有经费吊命,但是创作者的热情、能力持续下降,新入行的创作者以混编制为主。免费项目为了挽救流量,也为了开创新的盈利模式,于是在新的平台上扶持创作者,向需要高质量作品的读者收费。
5、然后又是一圈继续。
大家把收费项目换成2010年前的报纸杂志,把免费项目换成各个所谓的新闻门户网站,就是这么一回事,轮到网文身上的,也不过又是这样一圈轮回。
不仅仅是网文,几乎所有的内容产业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商业模式的选择。
当你没有名气,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为你背书的时候,你只能靠免费来让别人知道你,甚至在竞争激烈的领域,就算你倒贴钱,都不一定会有多少的流量。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有信息获取依赖的,当他们习惯了以一种方式来获取某个类型的信息后,就不会再去尝试其他的方法了,这也是为什么一些时间比较长的平台,基本上都是被一群大号垄断了大部分流量的原因,比如现在的公众号,如果你自己闷头写,既没钱找别的号给你转发,也不会来知乎这种网站给自己引流,那你基本上就是写一年也不会有几个人关注的。
微博其实也一样,如果你就开一个号,谁也不说,也不宣传,也不去蹭热点,就一个人默默地写,那这个微博账号其实就跟你自己的QQ空间差不多,不会有几个人看,更不会有人关注你和你讨论问题。
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做过这样的实验,自己开一个微博号,公众号,包括知乎账号,然后就闷头写,写到最后也不会有一个人来理你。
最搞笑的是知乎,我才刚写了十几个回答,一个赞都没有,倒是收到了好几个要教我如何靠知乎赚钱的人的私信或评论,并且给我截图看他一万多粉的账号,说这就是他的财富密码。
后来我就把这些账号给注销了。而那些曾经出现过的文字,也许会被一些人看到过,但不曾引起任何波澜。
所以,在内容产业领域,尤其是像网文竞争这么激烈的领域,免费将会永远占据很大的一个份额,甚至一些新手还要倒贴钱,就像现在做抖音快手新号的人一样,他们渴望自己的作品被曝光,渴望涨粉,所以会花钱买推广,网文也早晚会出现这种模式。
而那些已经有了一定名气的作家,就会转而选择将部分作品收费的模式。
其实如果你是一个音频重度用户的话,你就会发现,在音频领域早就这么干了,大部分作品都是免费的,部分作品跟平台签了协议,是VIP才能听的,少部分作品是付费才能听的。
而很多人都是做十个作品,才出一个收费的,因为只有免费才能带来尽可能多的流量。
再回头看看长视频领域,几乎所有的热播剧,腾优爱这样的网站都会选择日更或周更的时候所有用户都能免费看,VIP用户提前看,VVIP用户超前看,等这部剧更完了,热度下去了,就会转变为VIP专享的内容。
一部新作品一定要把流量先赚够,然后再考虑赚钱的问题。
所以,网文的收费和免费将会是长期共存的,并且免费会占据主流。
全面收费是很难发生的,就像你很难想象有一天,知乎上的人写回答也可以设置,免费或付费模式一样。
我就是个写知乎的,我来就知乎平台发表一些看法吧,
我的主业是写知乎(新媒体运营主管),副业还是写知乎(运营两个知乎号)
玩知乎五年、写知乎四年,恰饭两年
恰饭这两年,前后被封了三个号,是几万粉+几万赞的小V号。
为什么? 因为18/19年,在知乎上恰饭(变现)是社区重刑
19年下半年,变现的口子要松动一些,有了好物推荐,我也有幸参与了内测
然而好物推荐并不能给知识型创作者带来稳定收益,
比如我运营的这个账号,就是喜欢写一点人文社科方向的内容,能带货的也不过是卖书。
但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看:
上知乎就是为了学知识(白嫖 说得不客气了),为什么还花钱买书?
在知乎上卖书,就和在短视频平台卖付费连续剧一样滑稽(还没见过...)
知识型创作者在知乎上变现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就被堵死了?
也没有,我在疫情期间用另外一个账号(主攻好物推荐)做消毒用品攻略,倒是赚了几千佣金。
但那个号说得好听点叫“好物推荐官”,
说实在的,就是谁的佣金高推谁家的,很多好产品因为佣金比例不够(大致是没有达到20%以上)所以没有被收纳进产品库,索性破罐子破摔,谁给的佣金比例高就挂上去,也懒得考虑用户实际体验,操闲心了。
又例如,大家可以参考我这个号写过的俄罗斯巧克力高赞测评
里面的好物推荐卡片基本失效,如果有幸存的卡片,商家还会背地里调整佣金比例,
写好物推荐肯定是赚钱,知乎流量大,读者信任度高,消费能力相对强,
但是操心啊! 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好物推荐卡片失效没有、佣金调整没有、读者给差评没有,完全不是在做内容好吧,和开淘宝没啥区别,而且是二道贩子。
有的读者就故意跳过你的链接购买,哪怕你的价格公道合理,那几毛钱佣金也不用读者给,但是占便宜的心态谁都有,我们只能跟乞丐一样在文末引导(恳求)读者点原链接购买...
再说回来,
知乎应该是全网公认内容质量最高的新媒体社区了(虽然有编乎、B乎的不好名声,但也不代表这是社区主流风气,总比某博、某音上批量生产的拼团名媛强吧)
但是在知乎上写干货,一毛钱都别想捞到....
我只讲实话,
如果要利用知乎流量变现,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是将粉丝导流到那些会根据阅读量付费的平台(特指公众号)
这么多年来,知乎成了公众号运营新人的流量池,知乎官方也与这批创作者之间达成了这种“默契”—— 知乎负责给流量,公众号(腾讯)负责给钱。
这小算盘打得挺精的:
在这种“流量交易”中,早期的知乎当然更容易获利: 读者当然更愿意在体量更大的社区中白嫖更多新鲜内容,而为了做公众号的新媒体人又会前仆后继的涌入知乎。
但是现在,新媒体行业已经沉淀了十年,红海时期那种前浪推后浪的场面早已衰退,
就以知乎热榜为例,高赞答主都是些熟面孔,答题逻辑大同小异,要向上高赞,往往就是就比谁手速快、段子库深。
至于写出热榜高赞答案有什么用呢? 很遗憾,除了赞多一点、粉丝多一点以外没有任何用....
作为文字工作者敲了几个小时键盘,一点收益都看不到...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写热榜呢?
不过是写着玩玩罢了,所谓写着玩玩的东西,质量能有多高呢?
前面也说了,要想抢热榜流量,手速快就行了(补充一条,屁股还要正)
总之,任何人做没有回报的创作,都没办法长期坚持下去。
我亦然
我记得莫约20年前,我一个月只有20块钱零花钱,10块钱要给《兵器知识》,然后可以获准在报刊亭里白嫖《舰载武器》和《世界军事》并二选一买回家(这两本好像是是半月刊,《世界军事》一期5块,《舰载武器》一期8块)
五年前我最后订阅了一次《兵器知识》
其余都在大学图书馆那门可罗雀的报刊区白嫖~
远离图书馆多年后,看到这个问题我回首才发现,
即使这个知乎账号 @硬核社 在半年间积累了1200W阅读量,但是1200W这个数字,没有直接给我带来任何收益。平台把我的内容分发了一千两百万人次,也没有支付一分稿酬,哪怕一点点广告分成都没有。
如果时光倒退5-20年,这就像写了一本杂志,创作者没有赚一毛钱,盗版书商倒是翻印了1200万册。(有没有赚得盆满钵满我就不知道了)
新媒体是一个新兴行业,也确实给了文字工作者出人头地的机会,
但是
借着“新兴行业”的旗号,摧毁传统纸媒时代培养下来的商业体系,尤其是剥削内容生产者劳动报酬,这是我所抨击的:
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写知乎,我有了施展知识储备的机会,获得了一份稳定的副业收入,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定的社会地位安慰、甚至于因为疫情丢了外贸工作,也能靠着长期积累的新媒体运营能力,转行成为新媒体培训讲师和项目运营主管,侥幸逃过了失业危机。
但是,以上都是我主动争取得到的,并不能作为平台给我的“劳动回报”:
举个例子:
我在工地搬了五年砖,老板就应该给我五年的劳动报酬,因为在上一家工地练就了一身肌肉,现在我有能力跳槽去另一家工地扳钢筋,前老板不能说:看吧,我让你在我工地上锻炼了五年你才能练出扳钢筋的身板,你应该感激我,你就不应该找我要工资。
当然,我不是在这里代表广大知乎创作者来讨薪的
我只是来回答这个新媒体行业迫切需要解答的问题:
毫无悬念的,内容付费必将成为主流,
内容由创作者生产,内容的价值就不应该由平台来决定,
雇人干活就要给劳动报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什么社区影响力、社区荣誉,都是资本家挂羊头卖狗肉,割文字打工人韭菜的花架子。
内容价值将由读者来决定,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B站的大会员投币机制就非常好,
既将对内容价值的评估权利交给读者/观众,也通过付费会员制+限制“金币发行量”确保该功能不会被用户滥用/弃用,变相“胁迫”读者/观众参与打赏,进而为优质创作内容带来相对合理的收益。
但单靠投币机制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又能看到“创作者激励计划”,通过社区贡献度(主要是阅读/播放量)占全站运营收益的比例进行分配,颇有“多劳多得”的味道。
我想,比起靠造梦和割用户韭菜的某音、靠“读书人不恰烂钱”情怀的某乎、靠文字游戏搞剥削的某阅,B站在创作者激励方向上的尝试,确实更符合新媒体行业的长远发展逻辑。
大部分新媒体人不是网红、不少流量大V,他们都是打工人,打工人都需要短期可见的回报,谢谢
至于所谓的免费内容,也不是不能存在,前提条件是,平台运营的成本不能转移由创作者埋单,该给的稿酬、广告分成你得给创作者,至于拿着内容要怎么变现,那是平台你自己的事情~
简单说就一句话:内容付费的时代即将到来,大家拭目以待吧
(否则99.999999%的新媒体人都饿死,难道让AI来写文章给人类看???)
作为写手,我天然的是反对免费网文的。为什么?因为免费的网文从根本上降低了我们写手的影响力。
我们写手,在和网站的博弈中,最重要的东西有哪些?
第一,是我们本身写文的能力。
第二,是我们的笔名的号召力。
免费阅读,恰恰损伤了这两点,尤其是第二点。
打个比方说,假设我的笔名,有1000个付费读者的号召力,那我基本上去哪个付费网站,都能有口饭吃了。但是在免费网站,多一千个不交钱,只是点广告的读者,算个啥呢?别说一千,就算一万,又能怎么样?作者能分到多点钱?所以,在付费网站这里,笔名比在免费网站值钱。笔名也是写手的财富,甚至从长远来说,是最重要的财富之一。
举个例子,爱潜水的乌贼的狗粮宗师,还有现在的长夜余火,甚至包括大火的诡秘之主的开头部分,慢热得一塌糊涂。诡秘之主一开始很多人都看不进去。但是最后大家还是看进去了,为啥,因为我们认这个笔名,觉得他写的东西总是值得期待的。但是如果换个不知名的作者,还能忍得住让他慢慢展开?
所以,免费网文那边也许有快钱,但是也只有快钱了。
传统纸媒体出版出现过这种情况,渠道vs内容嘛,免费阅读面对的目标受众主要依靠渠道下沉打通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然后呢?都没赢,大家被网络阅读和移动阅读一锅端啦:)
如果看艾瑞咨询对番茄七猫和微信阅读的人群年龄分布的分析的话,能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点:七毛番茄读者以30-39岁人群占绝对优势,反而微信阅读的读者人群主力还在30岁下。足见免费阅读不过是存量市场分流罢了,然而这部分存量市场在传统付费阅读环境下,本来是用来逼迫平台养中小作者的一个leverage。
肉眼可见的两三年内收费和付费还会纠缠一阵,毕竟整体盘子增速放缓也还是在增加的,放长到五年后来看,缺乏变现渠道的中小作者退圈会让网文在文化链条中很快达到天花板随即萎缩分流。再然后呢?短视频和游戏不是已经早早大军埋伏在边境了么?整个过程演一遍可能不需要十年。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不需要,我已经几乎两年没用过有线充电了。
把常用场合都部署好无线充电以后,真的不用操心换手机换充电器之类的事情。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取消耳机口之后,各位是改用L口耳机C口耳机,还是改用无线耳机?我曾经以为会普及L口或者C口耳机,然而现实就是无线耳机开始普及。
无线充电座普及之后,由于它没有插拔,所以她的寿命其实远比手机要长。
--
所以,如果你没有无线充,强烈建议你尝试无线充。
现在的人,日子好过了,开始养“宠物”了,各种家人家人的叫,都忘了这些家畜最初都是用来吃的
电影《1942》中有这么一个情节
逃荒的路上,老东家的儿媳生了孙子,为了保住这个独苗,给孩子喝一口热汤,一家人杀了女儿保护了一路的猫。老东家愧疚的给女儿道歉,女儿特别麻木的说了句:我也要喝猫汤
小时候暑假去外婆家,一院子的小鸡,每天做完作业就是陪它们玩
毛茸茸的,超可爱,这只抓一抓,那只撸一撸
长大一定程度,外婆就会随机抓了炖汤
现在菜场的鸡都是杀好的,以前可都要自己杀
倒上一盆热水,准备一个碗,一手抓着翅膀,脖子上的毛拔掉点,一刀抹上去,血滴在碗里
动物,在被杀前都是有那种预感的,会拼命挣扎,拼命叫
年幼的我每次都吓得躲远远的,甚至绝食抗议
但,鸡汤是真的香啊,饿肚子是真的难受啊
家畜,鸡也好,猪也好,甚至狗也好
有人觉得是宠物家人,有人觉得就是块肉
只有所有人有权对它做任何决定
它不会因为有了名字,被洗过澡,有任何的改变
那句“关你屁事”虽然话糙但理没错
有些人不吃,也并不是有多少爱心,道德有多高
只是他们,不够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