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张一山版《鹿鼎记》? 第1页

     

user avatar   ming-yue-shuang-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一般是不给正在上映的电影和电视剧写评论的,因为还没有看完,发表评论难免有失公允。

但是看完了张一山版《鹿鼎记》的第一集,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鹿鼎记》之于我有特殊的意义,它是我阅读的金庸先生的第一本著作,那一年我十岁,小学三年级。也是我阅读过次数最多的金庸先生的著作,前后不下四次。

《鹿鼎记》之于金庸有特殊的意义,它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是金庸先生向严肃文学届的一次表态,是金庸先生从汉族主义向中国主义的转变,也是金庸先生第一次塑造不会武功的武侠男主角,这是金庸先生以武侠为外衣,进行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巅峰尝试。

这部小说,却没有被编剧读懂或者刻意没有读懂。把这部巨作变成了”小品合集“

本来张一山的韦小宝,我原来是相当期待的。因为小时候看《家有儿女》觉得刘星这个角色诙谐、顽皮又充满了狡猾与机敏。这和原著中的韦小宝颇为相似。这个角色的塑造者原有梁朝伟、陈小春、周星驰、张卫健、黄晓明。梁朝伟的塑造颇为生动,但是梁版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画质音效都过于老旧了。陈小春的韦小宝非常得原著之精髓,也是笔者的童年记忆,但是基于98年的拍摄条件限制,布景道具难免粗糙了不少。至于周、张的版本其实并不是鹿鼎记,只是同人作品,姑且不论。张一山从以往的形象上似乎贴近韦小宝,这让笔者在之前增加了不少期待,以为这会是梁、陈之后的又一高峰,结果编剧似乎并没有打算写一部好作品。

我们就来看看第一集

一、韦小宝和茅十八

原著中韦小宝和茅十八是怎么一起去北京的呢?原著用了整整一章描述(鹿鼎记一共50章),这一章就完美的刻画了韦小宝的性格和出身

首先,一群盐枭去妓院丽春院闹事,辱骂了天地会,正巧被一个“热爱”天地会的“嫖客”听到,反骂回去,一个妓女听了笑出了声,被欺软怕硬的盐枭打了一个耳光,一个小孩骂着脏话说盐枭打了他妈妈,要与盐枭撕打,又被盐枭了。房中“嫖客”看盐枭打女人,打孩子,甚为气愤。开始跟盐枭大打出手,期间小孩一直在讨嘴上便宜。后来躲进了嫖客的房间,发现嫖客是个有伤之人。又想着嫖客可能打不过盐枭,准备开溜。

结果嫖客成功战胜盐枭,小孩假装勇敢,学着说书人的语气说什么“好朋友讲义气”,惹得嫖客忍俊不禁,而小孩开始继续假装自己有义气,非要送嫖客出去。

后来小孩知道嫖客是江洋大盗茅十八,举报有一千两赏金,又开始犹豫要不要去赚钱,可是在茅十八用“义气”相激,又害怕的情况下又放弃了,不过还是有些小心思。然后在茅十八问他尊姓大名的时候揭示了他叫小宝,但是因为母亲是妓女,不知道父亲是谁,所以回答不出“尊姓”只能说他妈妈姓韦,他也姓韦

后来又随茅十八比武,撒石灰救了茅十八,却被批评。听说茅十八要去北京找鳌拜比武又想看热闹,就央求茅十八带他去,一路上他照顾受伤的茅十八,茅十八给他讲江湖故事。两人到了北京。

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韦小宝就是个市井小混混,他所谓的“义气”不过是评书中听来的虚词,他贪财,听到赏银后瞬间想举报茅十八,胆小,虚荣,但是很机灵。他出身可怜,但是又喜爱热闹。

他为什么和江洋大盗茅十八成了“好友”,很大一部分是茅十八的教导、陪伴弥补了他从小缺失的父爱。我们不难发现韦小宝对那些年长的,爱护自己的男性都充满了依恋,前有茅十八后有陈近南。这也是他的性格。

而电视剧中,这段戏居然没有三分钟。

被简化为,韦小宝发现嫖客是茅十八,茅十八于是大方承认自己是通缉犯,官府来抓茅十八顺便打了送酒给嫖客的韦小宝,茅十八于是和官军开打,韦小宝救了茅十八。韦春花怕官军来找韦小宝麻烦,让茅十八带韦小宝去北京。

这个剧情是不是莫名其妙?

我不禁要问,

一个通缉犯为啥要大喊我就是茅十八?

官军来抓捕盗贼,为什么要无缘无故的打妓院的妓女和妓女的儿子?就因为他们上酒了?

韦小宝为啥要无缘无故救一个盗贼?

哪一个母亲会放心的让江洋大盗带自己的儿子走?还是求着人家带走?你说你怕官军回来抓你儿子,那你让他跟盗贼走是干嘛?坐实你儿子是江洋大盗的同伙?而且你不担心江洋大盗路上被抓?

二、韦小宝和海大富

原著中韦小宝进了京城,看见了一个老太监和小太监(海大富和小桂子),以及摔跤手欺负店小二,于是韦小宝刻意大声跟摔跤手说,我的这个朋友说你们打不过他,引得摔跤手和茅十八比武,茅十八教训了摔跤手。

这里其实可以看出韦小宝的很多侧面,第一,他自己出身于社会底层,所以看见别人欺负店小二这个社会底层,才会想打抱不平。第二,韦小宝很狡猾,他知道自己没能力打抱不平,茅十八又不愿意惹事,就故意挑事,且成功。

电视剧里怎么演的

他们纯为了戏弄摔跤手而大打出手。

请问为什么?你韦小宝很无聊吗?你茅十八不是通缉犯吗?这么高调?

原著中韦小宝和茅十八被海大富抓回宫,韦小宝为了逃跑,偷换了海大富的药,导致海大富瞎了,韦小宝杀死了小桂子,但是为了给茅十八争取更多的逃跑时间,假装自己是小桂子拖住了眼瞎的海大富。自己也失去了逃跑的机会。

从此韦小宝以为海大富不知道自己不是小桂子,开始左右逢源的瞒住身份。而海大富其实早就知道这个小桂子有假,但是盘算了一盘更大的棋。小说正式进入了紧张刺激,波诡云谲的场面,小鬼头和老狐狸的斗法。

电视剧了怎么演的的

打死小桂子的是海大富,但是他竟然让韦小宝假装小桂子,而韦小宝竟然答应了,海大富让他干啥就干啥。

你我不禁要问了,你海大富怎么能觉得一个刚把你眼睛毒瞎的人会配合你表演,你韦小宝又为啥对一个刚在你面前杀了人,把你绑进宫的人唯命是从?

而且既然海大富已经知道你不是小桂子了,紧张感顿时就没了。

比如原著中,别的太监来找小桂子去赌博,韦小宝登时紧张,别的太监一眼就可以看出自己不是小桂子,那岂不是要露馅?然后韦小宝急中生智,巧舌如簧。既体现了韦小宝机智,又让读者捏了把汗。

而电视剧中,别的太监一眼看出这不是小桂子,韦小宝什么都说不出,反倒是海大富说这就是小桂子。不知道编剧这是什么用意。想塑造韦小宝傻?还是觉得观众傻?

三、韦小宝和康熙

原著中韦小宝和康熙是如何认识的呢?

韦小宝在宫里路不熟,迷路了,走进了一间摔跤房偷东西吃,听得有人进来,以为也是偷东西的小太监,于是提议“我陪你玩”,来的小朋友“大喜”,于是两人开始摔跤,来的小朋友摔跤是好手,几次摔得韦小宝狗吃屎,韦小宝靠咯吱对方,偷奸耍滑才能不被对方制服。酣畅淋漓的玩了一场。两人成了朋友,而这个人正是康熙。康熙于是假做自己就是个小太监,约韦小宝明日再来玩。

这里康熙为什么喜欢韦小宝?是因为作为皇帝,其实是没有人敢陪他“玩”的,他是缺少玩伴的,而且别人在玩中也只敢输,不敢赢。(可以参见溥仪《我的前半生》)于是当有人提出陪他玩,才是他大喜的原因,更加惊喜的是他制服了这个小朋友,小朋友不但不求饶,还想进办法要翻盘。这种体会也是前所未有的。

电视剧里怎么演。

韦小宝偷吃,康熙进来,韦小宝就骂康熙,康熙就说你敢骂我,我韦小宝说我还敢打你呢,于是给了康熙一耳光,康熙竟然笑道你真敢打我?韦小宝于是又给了康熙一耳光,康熙于是跟韦小宝约架,然后两人成了好朋友。

编剧,你的康熙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吗?谁会因为自己被打而高兴?纵然他以前没被打过,他也不会因为被打而高兴,而交朋友吧?

编剧,你的韦小宝是有多胆大,明知道是皇宫,自己在偷吃,进来一个人你还明目张胆的骂人?

编剧,就算你没生在古代,你想想现代

一个小孩到了陌生人家,偷吃东西,忽然有人进来,藏进了桌子底下,后来看进来的是另一个小朋友一个人玩,出来说:我陪你玩啊?另一个小朋友于是很高兴。是不是合理的?

按照您的编剧

一个小朋友来到陌生人家,偷吃东西,看见另一个小朋友进来,上去就骂人家,还给人家一耳光,然后对方小朋友非常高兴,因为从没有人打过自己,于是交了朋友???

恕我不能理解。

45集的电视剧,第一集就拍了50回原著的前4回,且是交代人物背景的前四回,然而,我看到的却已经完全不是鹿鼎记了。不知道还不会看后面的,这个评论暂时就先这样吧(待续)

***补充一个信息***

原著中韦小宝是一个小孩,所以他说很多话,比如我要“你做我的大老婆,你做我的小老婆”。如果出自小孩之口,颇有些顽劣戏谑的成分,但是如果演不出小孩子的感受,就会让人觉得油腻无比。

比如一个小孩说,我要娶这个妹妹。和一个中年大叔说,我要娶这个妹妹。就不是一个意思。所以要演韦小宝,演出少年感很重要。

梁朝伟1962年生,1984版韦小宝,22岁。本就是个少年。

周星驰1962年生,1992版韦小宝,30岁。

但星爷长相上当时比较显小。

陈小春1967年生,1998版韦小宝,31岁。

但陈小春把握顽皮、不谙世事把握的很好,像个大小孩。当然当时也有人批评过陈小春版韦小宝扮相有点老。

张卫健1965年生,2000版韦小宝,35岁。

张卫健长相也显小,圆脸白皮肤比较显嫩。而编剧也做了适当改编(台词和剧情)让韦小宝很像一个顽劣青年,减少了韦小宝的少年属性。

黄晓明1977年生,2008版韦小宝,31岁。

但黄晓明长相棱角分明,不属于显年轻的那种。导演也可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设计了少年韦小宝这个角色,这部里也是唯一韦小宝分两个演员的。但是,其实原著中韦小宝并没有长大多少岁,所以说话模式前后没有改变。所以虽然剧中换了晓明哥,可是他依然说着“孩童话”,结果嘛,我就不做评论了。

韩栋1980年生,2014版鹿鼎记,34岁。

仅次于张卫健的年龄,韩栋本身也不属于显小的那种长相,五官很立体。结果如何没有怎么看过那一部,不做评价了。

张一山1992年生,2020版鹿鼎记,28岁

至于张一山能不能演出,有没有演出少年感。留待大家品评吧。


user avatar   ai-xiao-de-meng-yao-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新版《鹿鼎记》两分钟,觉得很是不妙,这个剧像是个烂片。看了十几分钟,我确信这是部烂片。看了两集,我确信这是部大烂片。

这个剧本快进地飞快,连故事背景都不交代了,如果没看过小说,是看不懂剧情的。剧本问题不少,看到茅十八赞同韦小宝朝敌人眼睛撒石灰,我就觉得编剧压根不懂鹿鼎记,原著里茅十八是大加斥责韦小宝这个阴险偷袭行为的,这就把江湖和天地会一干人等的正直和坚守给表现出来了,剧里的茅十八这样拍和路人甲有啥区别?

演员的话先不提韦小宝,康熙那个演员把康熙演成了一个憨憨弱智,康熙和韦小宝站一起的时候就是韦傻傻和康憨憨凑一对了。当鳌拜来逼他杀苏克萨哈时候,他张开嘴巴,露出了如此温暖纯真憨憨的笑容。原本康熙在鳌拜逼迫下有委屈愤怒焦急,又要强装淡定,然后这些都在哪呢?

滕梓荆把一代大侠陈近南演的猥琐油腻,丝毫不过脑子就要让韦小宝拜师做香主,哪有原著里一番挣扎?总舵主就是这么当的?鳌拜那个演员个子矮,体型肥,脸圆圆的挺萌萌哒,连声音都软萌软萌的,哪里是什么满清第一勇士鳌拜?最关键的是他根本就没在表演。不明白他在逼迫康熙要诛杀苏克萨哈时候,五官做出这种呆滞表情,为啥导演都能在监视器前喊过?导演您是不是当时睡着了?这段鳌拜和康熙的对话,找个大学生话剧团演的都比这个好。我把这段视频放上来,大家自己体会吧

一个演员表演不行可能是一个人的原因,但一群演员的表现出了明显问题,只能是导演的原因了。众演员的表演集体失控,不得不要给导演发张点赞哥

另外有不少人发现剧组把鳌拜的府邸叫成了鳌府,这是很大的错误,剧组明显没有上心,第一,鳌拜不姓鳌呀,人家姓瓜尔佳!哪里跑出来的鳌府?哪怕说鳌拜的汉姓也姓关不是鳌,说鳌拜姓鳌,就跟特朗普姓特一样扯淡。第二,鳌拜当时是公爵,府邸应该叫公爵府,就像奕䜣的府邸叫做恭王府一样。用自己的姓氏命名府邸,张府李府的,那只有民间乡绅才会用。

还有,我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男主张一山辩护几句,张一山对韦小宝的塑造很不成功,但同样的道理,张一山的塑造失败,导演和编剧的责任居多。一是编剧删除了很多可以塑造韦小宝的情节,原著里是韦小宝弄瞎海大富,杀死小桂子,这表现出他反应机敏,残忍狡诈。后来又认识康熙和他成为好朋友,又被天地会抓去,因为怕死而被迫加入天地会,他在几股敌对势力之间夹缝生存不断逢迎伪饰,从而展现出韦小宝这个人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左右逢源的本领。而本剧的编剧把这些重要情节删去了,把韦小宝在众多势力之下面临的压力也删去了,韦小宝没有挣扎,没有了在几股势力中艰难的选择,韦小宝的这个人物就缺乏了人物塑造必备的情节,也缺乏了人物塑造的灵魂。于是张一山只能奋力地挤眉弄眼来表现韦小宝的机灵和圆滑鬼怪,然而情节缺乏对人物的塑造的基础,演员这样卖力表演不能让观众对人物感到信服,反而会让人觉得用力过猛,让观众生烦并反感,以至于说是《猴鼎记》。另外好的导演对演员的表演加成是非常重要的,我看过张一山的《余罪》,也看过他的《鹿鼎记》,同一个演员,前者很好,后者很差,原因出在哪?


导演的问题不光光出在对演员表演的把控上,对整个剧的风格把控也是导演要做的。鹿鼎记的原著风格其实是亦正亦谐的,绝不是只有搞笑的内容,它有着大量徘徊在生死之间的险情和挣扎的正剧内容。之前改编成功的《鹿鼎记》影视剧,也是把喜剧内容和正剧内容结合的很成功。拍剧可以多拍拍那些诙谐搞笑的内容,但是决不能把那些正剧内容删掉不拍了。另外,就只是拍诙谐搞笑的内容,本剧做的也很不成功,喜剧拍的不好就成了闹剧。这个建宁偷鸟蛋的片段,就是闹剧而不是喜剧,放上来大家感受一下,反正看得我狂吐老血

当我看这个片段时,我内心感受是这样的

再是这样的

建宁是凶巴巴的公主,但不是隔壁家的二傻子公主!鹿鼎记是一部蕴含人世心酸险恶的喜剧,不是无脑油腻尴尬的闹剧!写到这不由觉得六爷有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鹿鼎记拍成这样,是要向全国人民……

这是最差的《鹿鼎记》影视剧,豆瓣还没开分,但我觉得4分以下是无疑的。《鹿鼎记》和《天龙八部》是我心中金庸最好的两部小说,我自己作为一个写作者,觉得金庸的文字在《鹿鼎记》里已臻化境,感叹写出《鹿鼎记》这样的小说需要极高的写作功力,我看鹿鼎记的时候真的觉得作者一代宗师,高山仰止。一直认为,《鹿鼎记》是四大名著之下,其它诸多华语通俗小说之上的。可是这部剧却拍成了低俗《故事会》的水准,让人只想说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马进,出生于天津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就职于天津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天津电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导演。

之前是拍摄都市情感剧和农村创业剧。

因此上,把《鹿鼎记》排成《土味三德子历险记》也就有情可原了。


user avatar   su-che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有一位叫查良镛的香港记者称周星驰是饰演韦小宝的不二人选,后来很多人都不认可,认为周星驰电影剧情胡编乱造,周星驰本人也夸张了韦小宝性格,显然这位姓查的记者对《鹿鼎记》原著并不甚了解。话说回来,小说改编影视剧好的标准从来不在于忠于原著,而在于如何将原作再结构成一部精彩的影视作品,周星驰其实已抓住了韦小宝的内核,只是运用自己风格夸张地表现出来。剧情基本设定也不同,周版小宝设定是京城人士,并且是成年人,他不需要展现外地人到京城的环境差异与少年气质。这位姓查的香港记者本身也是一位编剧,他应该是看到了这一点,对周星驰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有些观众往往认为不符合原著就该骂,这是犯了把“改编不是乱编”挂在嘴边的毛病。比如,六老师对花铁干的塑造就比原著更入木三分,说明了原著也是有可能被改编所超越的。

其实单从张一山形象看来,他非常符合原作瘦小、小流氓这一形象,比起张卫健那个有情有义,勇敢正直的韦小宝,真是太还原了。只是这部《鹿鼎记》从定位上就走了歪路,面向的观众是偏小的青少年,所以我们的老艺术张一山选择了《家有儿女》时的表演方式,尽可能去迎合小朋友的笑点,于是被人评价为浮夸、幼稚,这才是该剧获得差评的重点所在。事实上张一山作为出道多年的老艺术家,许多小朋友都看他的作品长大,对他真正实力有目共睹,正常发挥决不至于差到如此地步。他和杨紫老师作为成名多年的老艺术家,而今走流量偶像路线拍了许多这类型的剧集,我对此感到遗憾,希望他们可以好自为之,好好反思,不要再玩弄这样的聪明,小聪明啊!

当然,一部剧的风格最重要的还是导演与编剧,在此就不得不提到已不太出名的李添胜,这位导演包揽了80年代、90年代大部分香港金庸剧的制作,包括梁朝伟、陈小春的两部《鹿鼎记》都出自他手。可说是香港张纪中或张纪中是大陆李添胜。两者各有各有的风格,核心粉丝也形成对立的两党,但可以确定他们都有各自认为是经典的理由。

这里还是要侧重说风格,按说李添胜导演、监制的港剧其实也不太符合原著,尤其是人物塑造和剧情方面,港剧做了许多简化与浅白处理,使剧情更易为大众所接受,90年代的金庸剧拉起了一阵收视高潮。所以说将风格浅白化处理未必就不能成功,反而更适合全家老少一同观看,只可惜张一山版《鹿鼎记》的导演可能是对浅白处理有太深误解,将剧情浅化到了低龄观众才能接受的地步,其结果自然难以被上年龄的老同志们接受。

要说的是张纪中监制的金庸系列刚开始时也是差评如潮,随着时间推移好评才多了起来,这自然也是老一辈港剧爱好者,随着年龄增长,对张式武侠有了更深理解才出现的情况。当然,也并不是说张纪中监制的金庸剧改的非常好,而是张纪中对剧集风格把控较好,由始至终他都在追求一种江湖的意境,《射雕》那种“天地都在我心中”的气势,有别于港式“谁是大英雄”的主题,虽是同一部题材,你能看到两种不同的精神。所以张剧没有沦为单纯嬉笑怒骂的低年龄观众剧集。其实你只要忽略掉鼓风机、披头散发以及西游记剧组的造型这些问题,张氏金庸剧值得反复观看。

所以嘛。我希望现在武侠剧、仙侠剧的剧组不要总是只考虑青少年观众的市场,也该为我们这些老同志考虑考虑,谢谢朋友们。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一山是照着《西游记》的猴子演的韦小宝。

张天阳是照着《走向共和》的光绪帝演的康熙帝。

两部经典大作的山寨,伺候一部武侠翻拍,还有什么不足?

……

好吧,正经点说,张一山不必说了,之前作品颇有“韦小宝式痞气”的后生,居然演成这样,

张天阳也是在《军师联盟》演过太监辟邪的,当初逼死了唐艺昕的郭太后,如今成兄妹了,他演出来的小皇帝,可以盖章是任何版本(包括戏说胡改剧)的史上最窝囊最废柴康熙帝了。

再说开场那个鲁智深造型的茅十八,黑色蕾丝外套的韦春花,就是“什么鬼”,而且两人还眉来眼去,“有一腿”?

还有王启年(田雨)的海公公,胖子(刘天佐)的鳌拜,滕梓荆(王阳)的陈近南,都能一个比一个地崩坏,

不止一个演员的表现出了明显问题,演技发挥大失正常水准,自然只可能是编导的缘故了。

2014版《鹿鼎》(韩栋主演),虽然调色不行,情节崩坏,整体水准已经是公认的最差劲《鹿鼎》版本了。

然而,即使是那一版里,不止是韩栋的韦小宝,而且魏千翔的康熙帝,何中华的陈近南,都可以轻松吊打这版。真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的写照。

换言之,2020版《鹿鼎》,是用一群二三线、其中有些公认演技还不错的演员,交出了和一群18线无名氏翻拍的2018版《笑傲江湖》同等水准的答卷:同属于可以竞争【史上最差劲金庸剧】的存在。

开播第一天,豆瓣2.7分,很实至名归的分数。

——然而就是这种水准的电视剧,居然也能上星?还是央视黄金档?还是古装/历史题材被严格限制的当下?

再对比那么多好剧都只能网播,比如今年《爱奇艺迷雾剧场》里哪怕最差的一部,质量都能轻松秒杀之。

不得不感慨,金庸老爷子的余荫有多强了。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是没兴趣的,但是好多人说是巩汉林主演的,我又特意去看了一下。


user avatar   liang-xiao-dong-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搞笑的提问啊……

斯诺登都过去这么久了,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拉登塔利班什么的一开始都是美国资助的吧?

恐怖组织?

美国不管它们,它们发展的起来吗?

大部分恐怖组织不就是美国为了搞俄罗斯或者其他人搞出来的代理人吗?

====================

嗯,对了,不懂的可以去看这个,

神解读!姜子牙讲的其实是美国本拉登和斯诺登的故事_哔哩哔哩_bilibili


user avatar   jianlouq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


user avatar   luan-san-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


user avatar   sheng-you-suo-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200年前的工匠不经意间在兵马俑上留下一个指纹,粗心的秦吏在验收时并未察觉。

工匠侥幸暂时逃脱了被处死的命运,多活了点时间。每个兵马俑脚下的砖上都有制作工匠的名字,被发现了可能就难逃一死了。

经历了2200年的岁月,被一个文物摄影师在给出土的兵马俑拍摄证件照时突然发现。摄影师热泪盈眶,这是对工匠精神的感动,这是对中华文化瑰宝的感动,这也是对自己平凡岗位上不平凡发现的感动。

由此,开启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


兵马俑制作工匠留的字样问题与为什么会刻名字,百度百科相关资料如下:

兵马俑的制作工匠是处于秦帝国社会下层的一批陶工。这些陶工有的来自宫廷的制陶作坊,有的来自地方的制陶作坊。从陶俑身上发现的陶工名有80个,都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陶工。
在陶俑、陶马身上打印或刻划陶工名,源于战国中期秦国的“物勒工名”制度,是秦国政府管理官府手工业、保证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督工匠生产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运用于秦陵兵马俑的制作上,一方面加强了对工匠的控制与管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作品质量的提高。
在出土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隐蔽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些刻划或戳印文字。字数很少,一般只有2个字,最多的一件有11个字;陶文除了编号外,都是陶工名。这些陶工名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在人名前带“官”字的,简称作宫字类;二是在人名前带“右”字或“大”字的,省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是人名前带一地方名的;四是只有人名的,人名多数仅有—二个字,个别的为三个字。在上述四类陶工中,第一、二类是来自中央官府制陶作坊的陶工;第三类是来自地方制陶手工业作坊的陶工;第四类因文字过于简略,而对其来源尚难作出判断。
官署作坊工匠
宫字类陶工的名字均发现于陶俑身上,陶马身上尚未发现,而且多在陶俑衣服下摆底部的隐蔽处,少数在衣角或腿上,目前共发现87件,其中印文75件,刻文12件。这些陶文的字体均为小篆,戳印的文字比较规整,为阳文,大多数四周有边栏,字与字之间没有界格,字的排列绝大多数是由左向右横排;刻划的文字较草率,文字排列顺序不一,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横排,或上下竖排。
民间作坊工匠
在陶俑身上,还发现了一些在人名前加地名的陶文。已发现的地名有咸阳、栎阳、临晋、安邑等。其中以带有“咸阳”的陶文最多,其余三地各一件。带有地名的陶文均为刻文,多在陶俑上身的隐蔽处,字迹比较草率。经过统计可以看出,来自咸阳的陶工有衣、危、野、赐、午、笥、高、秸、庆、处、行、路、敬、文忌、木等19人,说明当时的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咸阳,为修建秦始皇帝陵征调了大批优秀的陶工,成为秦陵修建大军的主力。
来自宫廷的陶工和来自地方的陶,在陶俑的制作上,存在着陶俑体型塑造、头型、面型、五官刻划方式等技艺技法上的差异,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其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艺术创作上的差别。




     

相关话题

  韩国有哪些反映日据时代的电影或者电视剧? 
  刘涛的表演给《开端》减分了吗? 
  近两年国产悬疑影视剧是不是「高开低走」了?难道已经进入瓶颈期了吗? 
  有哪些在本土评价很高,在国内却缺乏关注的外国电视剧? 
  演员的演技跟导演有关系吗? 
  在提及一部文娱作品的剧情时,无须特意注明「剧透」的合理时限是何时? 
  哪些剧情让你觉得《金枝欲孽》比《甄嬛传》胜过太多? 
  如何评价张纪中拍的武侠剧? 
  翻拍的电影电视剧为什么总是不尽如人意? 
  如何评价我国著名搏击运动员方便对电视剧《甜蜜暴击》的评论?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女朋友让我供她读博?
下一个讨论
是在宿舍学习还是图书馆学习?





© 2024-09-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