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龙珠传奇》中,南明李定国和清宫太监是孪生兄弟的设定? 第1页

  

user avatar   xiang-tian-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换一个思路,既然我们这帮汉狗没人权,请傣族、彝族、壮族、回族、苗族、蒙古族、朝鲜族同胞们去举报吧。

①傣族等西南少数民族的英雄们是如何抗清的,又是如何看待李定国的:

顺治十六年闰三月下旬,清军分路追剿南明军队,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洪承畴在三月间到达昆明,在四十多天里依据各道、府、州、县、卫、所的报告,给清廷写了一份奏疏说:

除各土府外,其迤东之云南府以及临安、曲靖、澄江、寻甸各府与迤西之楚雄、武安、姚安、大理、永昌各府,无处不遭兵火,无人不遇劫掠。如衣粮财物头畜俱被抢尽,已不待言;更将男妇大小人口概行掳掠,致令军民父母、兄弟、夫妻、子女分离拆散,惨不堪言。所存老弱残废又被捉拿吊拷烧烙,勒要窖粮窖银,房地为之翻尽,庐舍为之焚拆,以致人无完衣,体无完肤,家无全口,抢天呼地,莫可控诉。见今省城粮米照湖南新官仓斗每斗增价至一两三钱有余,每石价至一十三两有余;若照云南旧用大斗一石约有新仓斗二石,价至二十六两,犹无处寻买。军民饥饿,道死无虚日。其在永昌一带地方更为惨烈,被杀死、拷烙死者堆满道路,周围数百余里杳无人烟。真使贾生无从痛哭,郑图不能尽绘。职不知滇民何至如此其极也。

……

清朝统治者恬不知耻地把进军云贵说成是“救民于水火”,完全是颠倒黑白。顺治十七年三月初八日经略洪承畴题本中说:“三月初五日,又准云贵总督臣赵廷臣手札,内开:云南近状大不如上年。每市斗米一石实卖至二十五六两,沿途穷民有死于道途沟涧,死于寺庙破屋,死于山路田野,死于旁溪曲径,甚有母食其女,子弃其父,惨不忍言。”相形之下,云南在大西军和永历朝廷治理下连年丰收,“大熟”、“大有”、“百姓丰足”之类的记载不绝于书,直到1656年(顺治十三年)仍是“是岁秋成大有,民食有余”。1658年(顺治十五年)元旦,清军入滇前夕云南“兵民忙忙过岁,戊戌元宵仍放灯火花炮,甚似太平”。由此可见,云南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百姓遭难,完全是以征服者自居的清军任情搜刮所造成的。

清军入滇后,大肆奸淫掳掠,引起了云南各族百姓的极大反感。元江府土知府那嵩(傣族)忠于明室,实力较强,一直以保护地方、抗击清军为己任。永历帝退往缅甸时,特命加升那嵩总督部院衔,巡抚云南;元江知府一职由其子那焘袭任,又加那嵩之弟那仑为佐明将军,那嵩为怀明将军。黔国公沐天波也以次子沐忠亮入赘为那嵩之婿。这些措施表明永历朝廷希望那嵩能够联络云南各地土司配合李定国等部共同抗清,恢复云南。那嵩父子不负所望,他们趁人心未定之时,与总兵孙应科、赖世勋等秘密联络降清总兵高应凤、延长伯朱养恩以及石屏总兵许名臣、土官龙赞扬(或作龙赞阳,是龙在田的从孙)等迤东土司。到这年七月,那嵩认为联络已定,公开反清复明。清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平西大将军平西王吴三桂在九月初已向清廷报告:“沅江土知府那嵩、那焘父子主盟,勾连各土司歃血钻刀,真正作叛,若不剿除,则地方震动。且李定国将子妻送往沅江府为质,将金银财物抬送沅江土官,叫沅江并普洱土官由临安出兵,候大兵出边进剿,就来抢云南(指当时的云南府,即今昆明市)。”九月,许名臣领兵攻克石屏州,那嵩等人也分兵进攻蒙自等地,一时昆明以南迤东各地纷纷响应。当时,清军虽占领了云南主要地区,统治并不稳固。不仅李定国、白文选等南明主力尚在,一些边远地区仍在明朝将领占领之下。经略洪承畴、平西王吴三桂、信郡王多尼等惟恐元江举事将在各地引起连锁反应,决定集中兵力迅速平定元江。他们经过会商后,决定由多尼和固山额真宜尔德带领在滇满军一半留守昆明,固山额真卓罗带领另一半满军同吴三桂部于九月二十一日由昆明出发,经通海县往征元江。二十六日,清军进抵曲江驿,许名臣和龙赞扬撤回元江。十月初一日,清军重占石屏州;初九日到达元江,凭借优势兵力将该城包围。那嵩虽曾派兵出城劫营,被清军击退。吴三桂命降将杨威到城下喊话,声称那嵩只要将高应凤、许名臣缚献,就可以仍旧当元江府土知府。许名臣见清军势大难敌,要求那嵩接受清方要求把自己交给清军处置,换取元江军民的安全。那嵩毅然回答道:“吾三人共事,岂以生死易心乎?”拒绝了吴三桂的要求。吴三桂见那嵩矢志不移,又写信用箭射入明军营中,号召元江军民捆绑那嵩出降,否则屠城。那嵩针锋相对地射书城外,“备列三桂入关以来罪状,且署其衔曰: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开拆。”吴三桂恼羞成怒,挥军奋力强攻,元江城破。那嵩、那焘父子合家登楼自焚,那嵩、许名臣等自杀,高应凤、孙应斗等被俘。

……那嵩、许名臣等人的起事,是在整个形势逆转,许多明军将领先后倒戈降清的情况下进行的。他们面对强敌奋勇拼搏至死不悔的斗争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在元江反清运动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之后,云南、贵州的少数民族还多次举兵反清。贵州在1660年(顺治十七年)九月有郑成功派来的使者吕弘联络水西权时泰、贺鼎等谋攻贵阳;十一月有马乃土司龙吉兆、龙吉祥、龙吉佐“负固弄兵,遥为李定国声援”;1661年九月有刘鼎举兵反清包围定番州;1662年(康熙元年)有南京人常金印(据说是明开平王常遇春的后裔)同丁调鼎、倪生龙来到贵州水西,扬言“海上已立新君,国号平顺;晋王李定国尚在,谕令起兵”,水西宣慰司安坤、原明匡国公皮熊都参预密谋。1664年(康熙三年)正月,安坤聚众数万,以其叔安如鼎为总统,常金印自称荡鲁(虏)大将军湘平伯,制造印敕旗纛、给散纛付,“勾聚陈凤麟、高岑、吉士英、米应贵、熊国贤、戴胜、李万紫、陈国才等连结诸土府潜谋分路起兵”。三月初一日,吴三桂统兵北上,经乌蒙(今昭通)东进毕节、七星关入黔;同时檄令贵州提督李本深统领贵州四镇兵向大方推进,以收东西夹击之效。尽管清军在兵力上占了很大的优势,水西的反清运动仍然坚持了半年以上才被吴三桂等镇压下去,安坤、安重圣等被擒杀,皮熊被俘年已八十多岁,“面责三桂,三桂不能答。皮熊绝食十五日而死”。就在吴三桂领兵进剿水西的时候,云南迤东一些土司也准备乘衅而起,他们传布一种讹言说吴三桂已死于水西之役。1665年(康熙四年)三月,宁州土司禄昌贤,新兴王耀祖、嶍峨禄益、王扬祖、王弄土司王朔,蒙自李日森、李世藩、李世屏,石屏龙韬、龙飞扬,路南秦祖根,陆凉资拱,弥勒昂复祖,维摩沈应麟、沈兆麟、王承祖等联兵反清,明黔国公沐天波的幼孙沐神保被土司藏匿在新兴州,王耀祖联络各土司的信中说:“今沐氏有子在,事成奉以为主。”明开国公赵印选也被拥戴为号召之资,“众至数万,攻临安,陷蒙自、嶍峨、宁州、易门,围弥勒、通海、石屏、宜良等州县,各郡震动”。清云贵总督卞三元、云南巡抚袁懋功、提督张国柱调兵进剿,吴三桂也率部兼程赶回,分路击败各反清土司。赵印选、禄昌贤、王效祖、王朔、李日森、李世藩、沈应麟等先后被清军擒杀,直到这年十一月迤东各地方告平定。事实说明,顺治末至康熙初贵州和云南少数民族的反清斗争都同复明运动有密切关系。联系到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等统率的军中都有大量西南少数民族的将领和兵员,可以看出在南明史上少数民族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同汉族百姓一道为了反对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不惜流血牺牲,共同谱写了悲壮的史诗。

②回族英雄们是如何抗清的:

1648年(顺治五年)三月,甘肃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等发动反清起义,连克甘州(今张掖)、凉州(今武威)、肃州(今酒泉),清朝甘肃巡抚张文衡、甘肃总兵刘良臣、凉州副总兵毛镔、肃州副总兵潘云腾、甘凉道林维造、西宁道张鹏翼等都被擒杀。接着引兵东进,攻破兰州,杀同知赵冲学、知县赵翀;连克临洮、河州(今甘肃临夏)、洮州(今甘肃临潭附近)、岷州(今岷县),围攻巩昌府(府治在今甘肃陇西),义军声势大振。清“庄浪道范芝失印、失城,潜藏山穴”,肃州道等官下落不明。清政府在甘肃的统治几乎全部瓦解。义军乘胜南下青海,进攻大通,“威胁湟中”(今西宁市),被清军击退。参加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反清运动的回族百姓很多,史载:“临洮、兰、岷、洮、河诸回皆叛应,连陷郡邑”,反映了甘肃等地的回民对清廷的暴虐统治严重不满。

“教门三忠”指的是羽凤麒、撒之浮、马承祖三位英勇抗击清军入侵广州的明朝回族将领。顺治四年(1647)一月,清军占领了广州。顺治五年(1648)四月,清两广提督李成栋在广州倒戈复归南明朝廷,并胁迫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佟养甲也归顺南明。当时偏安一隅的明朝永历政权,兵不血刃便恢复了对广东全省的统治,声势为之大振。永历四年(顺治七年,1650年)三月,清军部队在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的率领下包围了广州城,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南明总督杜永和与手下的羽凤麒、撒之浮、马承祖三位明朝回族将领拒不投降,浴血奋战据城坚守,重创清军。清军失利后,不敢继续攻城,便采取围城办法,一面在城外北、东、西三面挖掘深壕,作久困之计;一面加紧铸造大炮,并在城外招纳广东沿海巨寇,控制广州南面的出海口。清军围城达9个月时间,至一切攻城部署都准备充分后,于十一月一日展开总攻。清军集中火炮轰击城垣,次日清军由城墙塌陷处攻入城中。镇守西门的总兵范承恩变节,开城降清,南明军民仍顽强抵抗。双方在广州城内展开惨烈的巷战,胶着厮杀数日,广州才最终失陷。在这场保卫广州的战斗中,羽凤麒以都督同知的身份督守正南门,昼夜不懈。广州城陷时,总督杜永和携带家属弃城逃走,随行者甚众。诸将亦劝说羽凤麒同去,羽凤麒痛骂不从,拒之曰:“主辱臣死正吾效命时也”。诸将再次劝说他逃走时,他便当面啐唾沫以示鄙夷。全家百余人,亦禁出逃。当晚,羽凤麒戎服北面望阙稽首曰:“臣力竭矣,一死以报国”,并嘱诫家人曰:“凡我羽族不许食清禄,违者不昌”。之后羽凤麒从容自缢,羽家男女百余口全部被俘,尽皆殉国。幸好羽凤麒之子应翱、应翔因年幼跟随老师在外读书,才得免于死。负责坚守广州城五羊门的右卫达官指挥回族将领马承祖,也与宗保、宗仁两个儿子及回族将领撒之浮一同战死。守备郭瑶观三君之义烈,亦拒不投降,自刎而死。广州沦陷后,清军对城内无辜居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

③苗族英雄们是如何抗清的:

萨尔浒一役,大明惨败,诸营皆溃。东北告急,秦良玉就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率4000白杆兵紧急赶赴沈阳抗击后金(同去还有戚家军3000义乌兵)。浑河两岸一马平川,其实对于步兵是非常不利,面对后金的骑兵,步兵打赢了追不上,打败了却逃不掉,出击硬抗其实是很危险,更何况是几倍自己的部队。

但是哪怕是这样,是白杆兵一往无前,率先渡河攻击努尔哈赤的后金铁骑,怪异的白杆枪让后金骑兵顾头不顾尾,手忙脚乱,红甲喇军、白旗军、最后出动最精锐的黄旗军都在坚强的白杆兵面前败下阵,“击斩落马者二三千人“,为南岸的戚家军赢得结车阵的时间。正当八旗军与大明川浙兵打得胜负难分,叛军李永芳找到被俘的明朝炮手,重赏千金要求朝明军开炮,于是孤立无援的情况,白杆军与戚家军最后一部连兵带将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壮族有援辽狼兵,蒙古族有满桂,朝鲜族有林庆业,大家一起举报,不亦乐乎。

————————————————————

再补充一个:马进忠,我搞不清他是汉人还是回人。陕北农民军出身,绰号“混十万”,后归降左良玉,左良玉死后,其子左梦庚降清,马进忠不愿投降,率部脱离了左军,想南下投奔何腾蛟。

结果走到半路,马进忠被清军追上了,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怎么办?马进忠当机立断:投降。

投降之后的马进忠一脸奴才相,对清军百般讨好,清军大悦。马进忠更进一步献媚,主子们搬运大炮太辛苦了,不如把大炮都放到奴才的船上吧。清军大喜,你的良心大大的好,就让马进忠替他们运输大炮,马进忠借着运输大炮的名头又搜刮了一大批船只,全军都上了船。

万万没想到,一转头的工夫,马进忠下令:把大炮都给我扔进河里!

岸上的清军眼睁睁地看着南征大军的全部火炮就这样报销了,满脸写着“傻叉”二字。马进忠部在狂笑声中扬长而去,找何腾蛟要官去了。后来,马进忠抗清十余年,进爵汉阳王,直到病故。


user avatar   wo-jian-qing-shan-duo-wu-mei-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很可悲的现实

绝大部分的民众(当然这里面汉族居多)他们不会在意所谓的“历史”“民族尊严”。他们看到俊男美女谈恋爱就能高潮迭起欲罢不能。这时候你上去义正严词:“同志,这种烂片毁三观的,简直是在侮辱我们的英雄。”

“哦,关我什么事,关你什么事,李定国是谁,啊不管你了康熙好帅你赶紧走开。”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每当我向同学抵制清宫剧,阐述历史时,得到的始终是白眼。

编剧正是迎合了大多数“愚民观众”才有恃无恐吧。因为他们的大多数是不关心明清易代,剃发易服,神州陆沉的。

最后我希望知乎er们坚守你们的初心,坚强的走下去。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史学家顾诚先生在其所著《南明史》中,这样称赞李定国:

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洲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顾诚《南明史》

关于大明晋王李定国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地位,可参看答主此文:大明王朝的最后军神,被一座吃人的城市阻挡,反清大业功败垂成 - 知乎专栏

对该电视剧,答主已在如何评价电视剧《龙珠传奇》? - 知乎做了相关回答,这里不再复述,而是和其他朋友探究一下,中国电视剧业,为何类似这样恶意歪曲历史、抹黑民族英雄的片子,会层出不穷?

首先,从业人员文化素养本身就不高,甚至可以说,其平均水平,很大程度低于大众平均水平,即使是北电中戏这样的艺术类最顶级科班院校,录取分数线的文化分也甚低,前几年不过200多分。

包括一些喜欢营造文化人设的中老年演员,在公开采访中也屡屡露怯,暴露为大众诟病的常识性错误。更不用说那些业务能力远不及老一辈,替身抠图的偶像爱豆们,也随着资本大潮涌入这一行业来抢钱了。

其次,导演编剧以己度人,视大众为愚氓,对于戏说歪曲历史,不以为耻,反以为常,甚至他们自行发明了一套通用的、放诸历史各王朝皆准的称谓法则。

比如绝大多数的“古装正剧”,以为皇帝必“朕”、太子必“孤”,王爷必“寡人”,太后必“哀家”,皇后嫔妃公主必“本宫”,各自特殊称谓不离口,连个“我”字都不会说了。其实这都是病,得治。真正的古人才没这么装腔作势呢!皇帝自称“我”的记载在史书中不要太多,更不说“哀家”“本宫”这种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纯粹从戏曲里继承下来的称谓了。

所谓的历史正剧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些套个古代人马甲谈恋爱的雷剧了,从这部剧方的角度,就是弄一部亡国公主和新朝皇帝谈恋爱题材的古装言情剧,用几个颜值高的年轻主演,骗骗脑残粉丝的收视率和点击率,至于我辈看得至高无上的春秋大义、民族感情,在这些班主戏子、脑残拥趸的眼中,从来不值一提。

第三,影视审核部门,思想僵化,作风生硬,上行下效,都把“还原历史”当做空谈,还屡屡屈从于一些特殊既得利益集团,生怕伤害了所谓的“民族感情”,然而唯独不包括占我国总人口90%以上的主体民族之感情。

还记得《贞观长歌》《贞观之治》的“草原十八部”(代替“突厥”)么?还记得《贞观之治》把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改成了“亲征薛延陀”么?还记得内地版《神雕侠侣》的「驱逐他们(避讳“鞑虏“”)」和「尔乃——逗你玩(避讳“蛮夷”)」么?

一直到2015年的《武媚娘传奇》,还一定要把唐朝对高句丽战争,改成所谓的“亲征苏楼寒”,还有《薛仁贵传奇》的“ 渤辽国”(同为避讳“高句丽”),《班淑传奇》的“漠北部”(避讳“匈奴”)等等,

凡此种种,足令人瞠目结舌的影视版文字狱,并非发生在18世纪乾隆帝治下的清王朝,而是21世纪的现实,何其讽刺,何其荒谬?

涉及清朝历史剧更是重灾区,秉承了清史学界一些所谓专家的「清朝入关是代表大一统的正义战争,反清复明是分裂国家,抗拒大一统」,因此努力洗白尚可喜,洪承畴之流的理论,

《康熙王朝》中把台湾郑氏丑化成“抗拒祖国统一”的小丑反派,剧中清朝君臣大义凛然地教育观众,“剃发易服才代表举国一致,代表大一统”,

《施琅大将军》更进一步,让汉族民女对着清朝大兵哭泣「宁愿死在贝勒爷的刀下,也不愿回台湾骨肉分离」,

几乎是唯一全面描写了南明历史的《长河东流》,压剧整整四年,裁掉八集,出场所有南明重要人物,皆被迫强行改名,如李定国改名李长生,何腾蛟改名何令嘉,王夫之改名万扶梓,沐天波改名沐仙坡,高一功改名高文通等等,方才勉强通过审核。

所谓的正剧尚且如此,传奇剧戏说剧更不消说,几乎所有电视剧的反清义士们,都得一口一个“大清”的尊称,唯独不能说“鞑子”“满清”,不论该词从他们口中说出,何等滑稽。

内地几版《鹿鼎记》电视剧,身为南明反清政权首脑的郑克塽、陈近南等诸人,也一样得头皮剃得青亮,留着金钱鼠尾,哪怕金庸原著里,写明了他们乔装改扮时是用假发辫的。

对电视剧片方来说,遵从“大一统”的政治正确,不留下任何被认为是影射“抗拒大一统,鼓吹分裂”的纰漏,因而通不过审核,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郑克塽、陈近南必须要和鳌拜韦小宝们一样剃头留辫,至于历史和人物合理性则完全丢在一边。

所以,在这种长此以往约定俗成的电视剧创作环境中,反清英雄李定国也被剃发留辫,很奇怪么?但是如《龙珠传奇》一剧,更让他去亲手杀妻杀女,还恶意到用同一个演员,去同时扮演一个和李定国相貌相同,据说是他兄弟的清宫太监,此等做法,还是远远超出了正常历史爱好者的容忍底线,性质之恶劣,已趋至极限。

是可忍,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杀鸡必须儆猴,敲山方可震虎,剧方编导或可以装聋作哑,无视广大网友的指责和抵制,但不断下滑的惨淡收视率会让他们肉疼,望而却步的投资商广告商会教他们做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冻,也绝非一日之功。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有劫火猛烈, 丹心依旧, 焚之不尽,燃之不消,且共勉之。




  

相关话题

  从后事看,多尔衮明明完胜豪格,为何在争夺帝位中退让,令福临侥幸继位? 
  崇祯和慈禧谁的局更烂? 
  清粉和皇汉,是不是同一个老板,谁请的戏班子?演的究竟是什么戏?唱给谁看?目的为何? 
  你有没有因为哪一个片段而看完整部电影的? 
  《心居》里海清演的外地媳妇想跟大姑子借钱买房,屡遭拒绝,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 
  清初八旗汉军的地位是不是要低于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 
  如何评价由小说《纨绔世子妃》改编的电视剧《皎若云间月》? 
  在清朝秩序下,外蒙古属于中国吗? 
  如何评价电视剧《人世间》大结局? 
  《天工开物》这种科技著作不是促进社会发展吗,通古斯满清统治者为什么偏偏要毁掉他? 

前一个讨论
清粉,明粉每天吵,有什么好争论的?
下一个讨论
如何扩大男性汉服的市场?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