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个感受吧:刘罗锅里的王刚才是真正的和珅,铁齿铜牙里的王刚只是个相声演员。如果只看过后者,你可能会对王老师有种被特型角色框死的误解。同样,刘罗锅里的张国立和微服私访记里的张国立也完全不同,前者是真正的皇帝,后者只是披着古装皮的公仆。
同一个人演同样性质的角色,根据不同的需求演出完全不同的味道,那才是演技的体现。
我来说一下,凡是当时火的,现在不播放的,在你乎一律归结为这是借古讽今,这是当时审查的松才能诞生的伟大作品。
屁话。。。
你们说黑猫警长不让继续拍,魔方大厦没有完成,以及一系列停止制作的影视作品的时候,请问,你们怎么论调突然又变了?
那我请问,戏说乾隆现在不放了,是不是也是借古讽今,当时审查制度很松引进的作品啊?
我不知道那些跟风鼓吹借古讽今的人,你到底看没看过宰相刘罗锅。他的套路后来被用的都泛滥了,而且道具什么的比较落后,所以现在拿出来,收视率会很惨的。
跟特么借古讽今有个屁关系。
开心一笑:孙有道夫人:我说老爷啊,昨儿一晚上一宿你也没到我屋里来啊,今儿这身打扮,渍渍渍,怎么这么寒酸啊? 汪有财:巡抚大人府内是藏污纳垢,收受贿赂……小叔子奸嫂子,公公扒灰,是无所不能啊。问题来了,孙有道昨晚上到底去哪了?
从34集开始,足见编剧胸有丘壑。赵俊良老先生真是……千叟宴上一段八角鼓,催人泪下……
那一年 十万兵马出玉门
御驾亲征 全军将士意气豪
狼烟滚滚迷天地
大雪纷飞弓满刀 羌笛不奏杨柳怨
战鼓犹催人马号 月下兵戈如流水
夕阳残红染战袍 凭谁说
将军对镜愁白发 几多回
梦里犹闻边陲箫。
电视剧台词真的很有文学史学功底。说句实在话,不懂文言文的绝对蒙圈!哪怕是电视剧配的字幕都是错误百出。截取刘墉刚入阁时,汪仲直说的一大段经典台词重新翻译一下吧,楼上也有这段翻译,不过一是不全二是有错误。别小看这段台词,费了我一个小时的功夫。
臣刚才聆听圣言,已兴奋得不辨东西,不知南北了。自古以来,德才两全之天子,竟无一人,唯我圣主,德比尧舜,才过李杜,实乃是千年万载难得之君主!皇上数言,文思澎湃,字字珠玉,句句经典。老朽我此生能为如此之圣主效劳,真乃是三生有幸啊,啊,龙鹊九重,余音绕梁,德被百代,日月辉煌,生逢明主,万世无双!……后面略去刘罗锅继续……哎呀皇上,刘墉貌似忠直,满嘴荒唐。我圣主至诚先觉 体元立极 敷文奋武 钦明孝慈,英明宽仁,旌表万世……不对不对不对,圣上,我等臣子对待圣上 感恩戴德,用于心,发乎情,如婴儿颦笑,纯属天然,他刘墉中伤污蔑我等对待圣上一片赤诚事小,他辱骂皇上是昏君事大。是可忍孰不可忍呐!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一段台词就奠定了这部剧在古装剧里的地位。
我记得有一次媒体采访邓婕,问她这些古装电视剧哪些好?邓说,还是宰相刘罗锅,后来的纪晓岚都是赶鸭子上架,细节非常粗糙,刘罗锅制作精良。光看这个配乐刘罗锅就有三十多首。当年玉溪卷烟厂(红塔集团)斥巨资投资了这部电视剧。电视剧刚播出不久,褚时健就锒铛入狱…这也是这个电视剧最大的打脸。在故宫取景拍摄当时是按分钟收费的,制作规模可见一斑。河北电视台96年首播有底盘,因此播放的画质最清晰 而其他卫视播出很模糊。
同时,电视剧里对一些传统曲艺运用的非常自如。举两个小例子。
1,33集去山西私访,一段高派快板书豆腐房
一进街就表表古,表表怀来卖豆腐
先卖豆腐是裕怀来,后卖豆腐是关美髯
关老爷不把豆腐卖,世上谁留荤素菜
一个小驴一盘磨,水中求财更不错
人吃豆腐猪吃渣,你这个买卖有财发
掌柜的磨、两个眼,掌柜的没事蒯豆铲儿
左一匙儿,右一匙儿,多出豆腐少出皮儿,做出的豆腐爱死个人儿 ……
2,和珅带乾隆第一次去杏花楼见赛貂蝉一段。其实是在恭王府拍的。背景配乐 马增芬的懒汉变鸡蛋西河大鼓书。
懒汉和鸡蛋王家庄有个王大发
好吃懒做就数他,
什么样的事情他都不想做,整天只想把财发
这一天出门去
她低头捡了一个大鸡蛋,
老王乐的心里乐开花,
对着太阳照了照,
撩起了袖子擦了又擦,
他心想:都说我广吃不做是懒蛋
依我说就数懒蛋运气佳!
鸡蛋拿回去孵小鸡,一本万利能发家。
小鸡养大又生鸡下蛋,鸡蛋又好孵鸡娃。
蛋变鸡 鸡生蛋,三变两变,屋里屋外闹雏唧唧又喳喳。
王大发越想越高兴,突然脚底一打滑,
吧唧摔了个大马趴,鸡蛋摔了稀巴烂,
脑袋也摔出个大疙瘪。
急得大发大声口喊:
哎呦,这下摔得我荡产又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