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了,我实在看不下去这个问题下群魔乱舞的情形了。
题设不成立,因为《关雎》就不是一韵到底的。具体来说是这么押韵的:
关关雎鸠(幽部),在河之洲(幽部)。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幽部)。
参差荇菜,左右流(幽部)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幽部)之。
求之不得(职部),寤寐思服(职部)。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职部)。
参差荇菜(之部),左右采(之部)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部)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宵部)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药部)之。
其中最后一段,宵部和药部是相对的阴声和入声,清代的不少古音学家如段玉裁干脆就把二者归为同一个韵部。
《诗经》押不押韵,怎么押韵,这个问题自顾炎武以来研究了三百多年,答案和结论都毫无疑问是确定了的。熟悉上古韵部归纳结论的人(比如说我)读《诗经》,处处皆有韵,用同一套韵部系统读《楚辞》和汉代的诗赋亦然,读更早的《周易》亦然。押韵是非常自然的一种语言艺术现象,没有文字的民族都懂得如何在民歌中押韵,怎么还用得着文人来“发明”押韵呢。
李书娴、麦耘《证“〈诗经〉押韵”》一文,以统计的方法证明了《诗经》是押韵的,我想他们的研究足以堵住某些顽固地认为《诗经》无韵,《诗经》韵部是循环论证的人的嘴——毕竟人家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没有做任何“韵部”之类的前提假设,而基于《诗经》文本做的数学计算总归不至于是假的:
在此奉劝本问题下的某些答主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