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最讨厌的作家及其代表作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la-fei-er-bo-j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988年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法,张贤亮等人其中在巴黎痛责中国的体制和文化,得到大批西方听众激情的鼓掌。

所以我最讨厌的不是某一个,而是这一类作家:

自称反思的“伤痕文学”作家们:方方、白桦、张贤亮等等。

比如这位,白桦的《苦恋》

“我这本书在近百年内是拿不出去的,可能要在几百年之后才能和世人见面。那时候考古学家把我这把骨头从地底下掘出来,发现了这部手稿,
我只希望他们看完这部手稿说:‘啊!公元一九七六年能够出现这么一个诚实的老头子!奇迹!’行了!我就在黄泉之下闭上我的嘴巴,一声不响地躺它几万年……”

还有这位,张贤亮

“干脆走他娘的,躲进小楼写小说。你年纪轻,望好自为之。我是觉得已经束手无策了。”

看一看这字眼。充斥着怎样的格调?

“举世皆浊我独清”啊。这大概是网络“清醒家”们的师祖了吧。

今天看来,这些伤痕小说所谓对“历史真相”的揭示,实在是肤浅;

一些人鼓吹的“文学价值”,也更多的显现于其当时的心理调节功效,而不是它们的艺术层面上

当然了,我不否认,方方为首的伤痕作家们,其单纯的悲愤与眼泪虽然肤浅,但在当时也确实起到了文学心理治疗的作用。

但也仅限于在当时那些年里的“即时治疗”罢了。

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多少?

且不说和大师们比,就比建国后:

和《红岩》《林海雪原》《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平凡的世界》这样真正的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比,和魏巍、赵树理、丁玲、曲波这样真正为人民而写的作家比,


刚刚提到的张贤亮“望好自为之,你还年轻,我是觉得束手无策了”,这件事情的经过是什么呢?

就是1988年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法,张贤亮等人其中在巴黎痛责中国的体制和文化,得到大批西方听众激情的鼓掌。

有的作家痛陈,“再也不能抱着我们有优秀的传统、了不起的文化在这个世界里混下去了”。

本来是一次友好访问,这些文人们,尽情把自己的牢骚添油加醋的吐出来,在西方人面前把我们国家说的一无是处,引发了西方观众的一片欢呼。

反倒是华裔(不是中国人)、巴黎第三大学教授徐广存,当场起立怒斥:

“听了你们的发言,让我们流泪,因为从你们的叙述里,人们发现中国这么渺小,这么卑鄙。你们没有一个人谈到中国文化、中国的历史对你们的影响。在你们的作品中就是揭发、揭发,已经揭发十几年了(当时已经1988年了),还在揭发。

中国是贫穷,但中国的文化并不贫穷,应该歌颂我们的民族。不要忘记你们作为作家,应该领导中国人民前进。”

一个华裔教授,劝解一群中国作家“应该歌颂我们的民族”,此情此景,让我心里十分复杂。

因此,徐广存教授认为,这批来访作家多数人感兴趣的是政治,不是文学。

事后这个作家代表团之一的韩少功辩解道:

“刚出国门的中国人,满脑子还是官本位、大锅饭、铁饭碗、冤假错案,不发发牢骚,不冒点火气,好像也不可能。”

你看,自己都承认自己是发牢骚了。


我承认,任何时代都需要反思,不断纠错、不断创新。这种改革创新是需要多方面、全方位的。

但以伤痕作家们为先河的一些网民们,“反思”的仅仅是政治,始终难以摆脱狭隘的政治模式。关于历史的理解被他们一律简单的政治化了。

这就是“定体问”“我深思”的来源所在吧。

结果这种肤浅的理解就变异为对于历史的强烈不满。新中国试图开始重新构建的无产阶级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好好一锅汤就被这群人扔进了几个苍蝇。

搞笑的是,1988年这些代表团的作家们在蓬皮杜文化中心痛陈之后,还对不同意见的徐广存教授批评攻击。

徐广存教授发言后,几个作家便一个紧接一个对徐进行批驳,而且有些人嗓门很大,有的代表甚至从座位上站起来,用手指着徐进行诘责,含有颇浓的“集体反击”的味道。

一些法国人士说:这些“中国作家气量小,气质也差,听不进不同意见,自己口口声声要民主、要自由,却不懂得如何民主地讨论问题”。

在会场采访的法国电视一台记者雅克琳娜·迪勃瓦当场公开表示:她对这批作家的水平感到失望,她将放弃对他们的采访报道。

有八位曾听过徐讲课的法国人次日集体到徐的寓所拜访徐,说他们不能理解这些要求别人给予自己讲话自由的人为什么不能容忍别人有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


不仅如此,这些作家还扬言,让如实报道他们言行的记者撤回国内,不允许继续报道代表团。

中国留学人员联合会一位委员说,“从这件事中使人对他们追求的新闻自由发生怀疑。”

有人得知代表团个别成员扬言要把写这篇报道的记者撤回国去后说,幸亏这些人还没有掌大权,否则中国人更得遭罪。

这些人的核心,说白了,就是把对历史的背叛等同于“自我的成长和成熟”,殊不知这样就是把自己和历史对立了起来。

他们没有把自己看做历史的一部分,历史的命运内涵他们压根不承认。

然而事实上呢?每一个人都是历史之中的,他们反对历史也就是反对他们自己。

这些人,在对历史的背叛和怀疑中尽情享受“自由”,但是要提到他们应当承担的历史责任,作为灵魂工程师的历史责任,他们只字不提。

张贤亮们在巴黎露丑之后,再对比一下丁玲1981年访美:

“每次被外国人问到她的过去时,丁玲对自己的国家,没有说过一句批评的话。

多少个夜晚,我们在下榻的饭店闲聊时,她总是坚强地重复一句话:‘我要批评自己的祖国,也不会到外国来批评。’”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教员果然没错看“文小姐“。

两下对比,因心虚而“干脆走他娘的,躲进小楼写小说”的告洋状之徒张贤亮………

张贤亮、方方们除了怨恨、不满和狐疑,什么也没有。

所以这群伤痕文人们,只在于眼前的算计而非长远的分析,说什么反思历史,不过是计较自己的当下得失罢了。

历经磨难者回首前尘,既不河殇,也不苦恋,依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user avatar   liquangao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资格称为作家的人里,是张爱玲。她的文字能力和谋篇水平没什么可挑剔的。

但是她表达那种情绪我欣赏不来。

在我看来,她写这些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你敢投八路的话。

我老婆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张爱玲,她家和我家的麻烦可比书里现实多了。我对她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去东部。”

欣赏不来本来没什么,我很少讨厌我不喜欢的东西。但是张爱玲存在感太强了,以至于我躲不掉。我觉得我讨厌的应该不是张爱玲这个作家,是张爱玲这个IP?

我认为她就是郭敬明想成为那种人,除了她还不够有钱。

而郭敬明就像是张爱玲一行人去玩,出了车祸。

为了保住张爱玲一小半还有救的脑子,只好把胡兰成的心缝合给她。

可是还不行。

于是主治医生说:“丁默邨这厮求生欲最强,把他的下半身也续进去……”

护士:“可是丁默邨的膝盖直不起来啊。”

医生:“膝盖不要了,大腿直接接脚踝……”


user avatar   risktaker-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张爱玲 《金锁记》《倾城之恋》

虽然知道她是个天才,但我就是受不了她。读她的小说对我来说简直是种折磨。




  

相关话题

  为什么郭沫若受到许多人的唾骂? 
  读书突破一万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作家会爱上自己写出来的人么? 
  有什么绝妙的一语双关? 
  100 字内能写出什么样的讽刺故事? 
  有没有那种超级推荐的好书? 
  严肃文学(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的界限在哪里? 
  站在高山之巅,你会想起哪些诗句? 
  2018 年你读了哪些书? 
  如何评价纪录片《铁西区》? 

前一个讨论
量子计算机需要在绝对零度附近工作,太空中没有太阳的一面也是绝对零度。把主机搬到太空中如何?
下一个讨论
你有什么神奇的技能?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