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都说十年巨变,你觉得 2020 年与 2010 年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第2页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平,公平,还是tmd公平。

2010年,大庆市仅西城区就有不下十家豪华大酒楼。这些豪华酒楼的菜色、装潢和价格都与一线城市接轨,不是普通职工能够消费得起的。与之相对的,是当时的大庆几乎没有任何中端餐厅,除了豪华酒楼就是苍蝇馆子。十八大之后,这些豪华酒楼相继倒闭。一鲸落万物生,大庆市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中端馆子,既好吃又实惠,当年给达官贵人做饭的厨子,如今在给大庆一百万市民做饭。

2010年,建筑业农民工能不能足额获得薪水,一看包工头良心,二看运气,三看自己够不够大力。要是包工头没良心,运气不好,又不敢下死手打人,讨要不到血汗钱是大概率事件。2020年,工程单位回款仍然不容易,但农民工的薪水是足额发放的了,没人敢拖这个。

2010年,黑龙江一个普通地级市(除大庆哈尔滨之外的)是没有什么像样的娱乐的。我们如今习以为常的烂大街的商业综合体,在当时绝大多数黑龙江人的心中就是大都市的象征。现在,这些地级市仍然很破,但至少一线城市90%的生活服务和娱乐,在鸡西市都能享受得到。

之前和嵩县做《社会人科技评论》,王汉洋问嵩县,“是要让中国人过上美国人的日子还是让美国人过上中国人的日子”,嵩县目光复杂地看着王汉洋,沉默半晌,一字一句地说道:

“你说,都是人。什么叫做美国人的日子,什么又叫做中国人的日子?”

或许人类确实没有能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消灭阶级,没有能力消灭国别、地域之间的差异,但至少我们要往那个方向去努力。


user avatar   li-xiao-xiong-1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0,那一年的学生穿得不太好。

家长接送孩子的交通工具基本是电动车或者三轮车。

清明节去扫墓是走着去的。大概五六公里吧。一个学校一千多人都走着去。

孩子们都没看过好一点的动画电影。什么千与千寻,什么超级无敌掌门狗,听都没听过。

班里没有多媒体,练大合唱的音乐是我用手机放的。

大部分不爱学习。。

。。。。。。。。。。。。。。。。

2020,学生还是当年那个年纪。

家长都有车。十几万的几十万的都有。

再也不敢领去扫墓,播个视频开个班会就可以了。

孩子们还是爱看动画片。班里有多媒体,副科老师没事就放电影,他们边吵边看。

孩子们骚话很多,不讲武德就是他们告诉我的。

还是大部分不爱学习。。

当然,

没变的还有,

2010工资三千多,2020工资还特么三千多。


user avatar   long-ya-57-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农村


2010年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坎,是一个标志性年份,很多人对此没有什么概念,但是这一年值得铭记。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刚好是49.68%,非常接近于一半。2019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0.6%,这个数字甚至比2010年最乐观的估计都要高出去5个百分点,2010年学术界普遍预测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之后会导致严重的“城市病”,事实上远超50%之后,城市病虽然有所冒头,但远远算不上“严重”。在这个十年中,中国历史上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深刻程度和后续影响,乃至于对于中国本身的历史,必将在以后反复无数次的提起。


站在历史大变革的面前,往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关于中国农村与城市化率的重大转折,城镇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今天我们因为牵扯的东西太多而看不清楚,未来的中国人却会对此铭刻在心。


这才真正担当得起“巨变”的称呼。




我的家乡在四川乐山井研县深丘陵山区,是典型的红色砂岩风化形成的砾岩质黏土土质。这种土质在雨水作用下很容易会把表层树叶、杂草形成的腐殖质给冲走、渗透,表层土非常贫瘠,而且根本不存水。要一直到基岩才会形成不透水层,这种地方就是雨天到处泥泞不堪,一周不下雨又会闹旱灾,种植农作物非常困难。

事实上到了21世纪,村里已经没有多少人了,有本事有能力跑出去的年轻人基本上都出去了,没本事没能力想方设法都要出去,村里只留下一大群老头老太、留守儿童,以及逐渐荒废的耕地。土地实在是养活不了更多的人口,辛辛苦苦翻一年的地,还不如出去打一个月的工,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择。




2008年的时候有个联合国的组织在我家乡以扶贫帮困的名义建设了一批饮水工程,目的是解决我家乡的村民基本饮用水安全,主要是把山泉水泉眼位置修成蓄水池,然后用PPR管道把水引到各家各户。因为我家还基本上算是“能看”,我刚好休假在家,会说英语,所以村长把这帮子老外带到我家,看饮水工程的实际落地效果。


但是当时“村村通”工程已经开始落地了。


我十分了解村村通工程的部署和实施进度,所以其实对这个联合国扶贫开发组织的饮水工程十分不看好,我觉得这是个重复建设工程,而且效果远远达不到村村通工程的效果,建设起来也用不了两三年就会荒废。我这人性格脾气有点直,总爱说实话,我坦率的跟老外说感谢你们的帮助和关心,但是我认为你们的工程“basically useless, I think。”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翻译翻了以后村长差点跳起来打我,虽然他岁数比我大30岁,然而他辈分上却是我侄子,所以好歹忍住了。县长脸紫得像个茄子,几个老外倒是挺感兴趣的,要我说一下为什么基本上没啥用。那时候我英语相当差劲,没办法给几个老外说清楚,只好非常非常粗略的说,村村通工程很快就会覆盖你们的援助工程,从而让它失去作用。




最终也没有一个人跳起来打我,毕竟我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身份护体,地方政府官员跳起来打解放军这种事情还是比较稀罕的。到了一群一头雾水的老外和一群一肚子气的中国官员们走了以后,我妈狠狠地骂了我一顿,说我说话不给人面子。我说面子这东西看你怎么说,我只是说个实话而已,几年后我们再看吧。


果然,第二年村村通工程开始覆盖到我的家乡。


首先是道路,以前只有一条村民自己修的土公路,一下雨就完全无法通行。村村通到位以后给修成了水泥路,可以做到全年通行5吨载重以下卡车。


然后是农网改造,70年代拉的电网全部改造升级,以前的变压器动不动就跳闸,负载根本不支持大功率电器。农网改造以后变压器入柜升级,功率翻了好几倍,电杆、电线全部换新的。


接着就是农村3G信号覆盖,光宽带覆盖到每家每户,只要你申请都可以开通。最早的2G“无线座机”基本上都淘汰了,村里老头老太都用上了手机。


最后才是农村自来水覆盖。


联合国扶贫开发组织的饮水工程,发挥作用时间共计1年零4个月




而“村村通”工程也仅仅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


中国从2000年开始、2010年开始初见成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牵扯的历史要长很多很多,也正是因为长期的历史积累,到了2020年的今天才会积累起如此可观明显的效果,足以担当“历史巨变”的称呼。


村村通与“新农村建设”两个工程互为补充与支持,保证了农村足够的生产发展能力,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没有出现大量失业农民涌入城市的局面,避免了城市的大规模“拉美化”、“印度化”。城市环境始终维持在基本宜居以上,没有出现大规模贫民窟和城市综合治理的急剧恶化。


换句话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终是有序进行的,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43%发展到2019年的60%,这中间涉及到的人口是17%,大致上相当于2.38亿人。相当于15年里,把地球总人口排名第五的国家、整个巴西还要多的人从农村搬到了城里,居然一点乱子都没闹出来!


而巴西拿着远比中国优厚的资源、远比中国少的人口、远比中国优越的地缘政治环境位置,却能把自己的城市化进程搞得一塌糊涂。黑帮、凶杀、毒品、性交易横行,政府对贫民窟内部事务既不关心、也毫无办法,俨然是法外之地。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村村通与新农村建设的开端,很多人想不到,居然是直接打击粮食产量的“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势必打击粮食产量,大量不适宜耕种的土地种成了树林、草场,农村土地的人口承载能力下降。


以我的家乡为例,退耕还林后人口开始直线下降,同时城市化率直线上升。原本在耕地上耕作的农民大量转变为工业和服务业人口,这部分人既可以作为经济腾飞的主力,也可以成为贫民窟里的黑帮成员,就看你有没有本事了。


事实上他们都成为了经济腾飞的生力军。


不得不承认,这一批“打工人”,是中国经济维持了10年高速增长的主力军。是他们日夜奋战在建筑工地、电子厂、纺织成衣厂、机械厂,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托起了中国经济10年的高速发展。同时,他们也在工厂里、饭馆里、工地上,获得了远比种地大得多的收益,改善了自己的生活。


承受剥削肯定是承受了剥削,但是无论如何都比固定在土地上好得多。中国是个实用主义的国家,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中国人是没有那么多拧巴和矜持的,过好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退耕还林后政府给予了相当大比例的补偿和补贴,退耕还林本身也不是一窝蜂的推进,而是有步骤有阶段的逐步稳妥实施。既减少了低效率耕地,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让农村青年劳动力稳步大量进入城市,实现了农村的彻底转变。


一是退出低效率耕地,维持适宜耕种的耕地,确保了基本的粮食安全;


二是经过多年义务教育,农村青年人口素质足以满足工业化需求,管理者、工程师、工人结构基本合理。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偏向年轻,消费需求与工作能力都是优质高效的,足够支撑工业服务业大发展、


三是有效反哺农村,这一代农村转移人口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城市,对家乡还有深厚的感情,与农村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有机会就会回馈反哺农村,使得农村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成为“废土”。村村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这种机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促成了良好的城市反哺农村效果,农村生活也成为了一种新的“时尚”。


最终城市发展与农村建设没有出现大的背离,整体呈现的是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农村与城市都没有成为“地狱”,发展机会基本上还是同步在增加的。




这一切的基础是中国的工业和服务业能够容纳这么多的转移人口。


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城市贫民窟就必然会出现,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没法避免。农村人口增长是个必可避免的趋势,农村人口天然向城市转移是一定会发生的事情,即使天然放任如印度,这个进程一样会发生。而这部分转移人口没有工业和服务业吸纳,就一定会急剧恶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摧毁工业和服务业发展机会,形成恶性循环。


很幸运,这种恶性循环并没有在中国发生。


广州、深圳出现的“砍手党”,是中国城市病的最顶点,过了这个最顶点之后也就只剩下一些虽然严重但是有办法解决的问题了。


“砍手党”看起来是个治安问题,实际上是个经济问题。甚至可以说绝大多数治安问题都是经济问题,因为犯罪毕竟风险极大,只要司法体系还没有崩溃就必然面对严厉的惩罚,如果经济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和发展机会,是没有人愿意铤而走险的。“砍手党”高峰期固然也采取了很多强硬的治安手段,然而那毕竟是扬汤止沸,真正的釜底抽薪,是加入了WTO。


加入WTO之后,工业与服务业大发展,吸纳了无数的现任“砍手党”乃至于未来可能的“斧头帮”、“兄弟会”成员,让这个治安问题消弭于无形。


目前留下的城市病无非是一些城市化发展必然出现的供需矛盾,如房价、交通、人文问题。这些城市病的本质是供需矛盾,你想想,15年里整个巴西的人口需要买房,房价怎么做才能不高呢?在这种供需矛盾的基础上附加和纠缠了很多别的东西,如地方财政卖地、房地产企业垄断经营、炒房团、学区房、丈母娘等等问题。现实的做法,在没有办法根本解决供需矛盾的前提下,只能是一个一个去解决附加纠缠的东西,把矛盾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下。


这个事情其实很简单:你愿意住在房价低廉很多的里约热内卢贫民窟里,被毒贩的流弹击毙在街头,还是愿意蜗居乃至于租房住在房价马上就要日天的上海


网上怎么说不重要,人们怎么选、用脚用人民币投票重要。





这大体上就是2010年与2020年中国发生的最大的巨变了:中国住在城市的人口,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住在农村


从结构性收入看,也就是“实际赚到的钱”来看,这个进程还要更快一些,但是从这些钱惠及到的人口来看,这个重大历史性变革发生的时间就是在这10年里。在这个10年里,中国平稳甚至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就完成了这个人类历史上奇迹一样的变革。


历史学家会对此一头雾水的,也会有无数历史研究者对这个10年穷经皓首的,我们拭目以待吧。


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变化规模十分巨大,2.38亿人,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4%,15年从农村走进城市。


它更神奇的地方在于在它正在发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意识到。


本问题下,提到这个重大历史性事件的人,迄今为止居然一个都没有


这不得不说是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对未来那些对此感到迷惑的人一点点启发吧。




顺便提两句:用所谓“内卷”来解释中国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简直是牛头不对马嘴


“内卷”只是一个现象性的解释,甚至不大准确。内卷的背后是供需矛盾,包括两个方面:产品的供需矛盾机会的供需矛盾


产品的供需矛盾很好理解,比如房价,房子的供应数量远远跟不上需求数量,价格必然会高企,这是经济规律决定的事情。而房子的供应受限于很多因素,土地、城市规模限制、交通、生产力发展上限,都会制约城市的无限扩张,那么房子的供应就是有天花板的。人口的涌入触及到了天花板,市场规律自然会把房价提高到足以成为“投资品”的地位。一旦一种实物商品能够作为“投资品”存在,附加的价值就开始起作用,附带上地方财政一直到老丈母娘的附加意义,最终进一步推高房价。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次发生的事情,从石器时代的玉器装饰,到农耕社会的土地,一直到现在的房子,莫不如是,本来是个很简单的经济规律问题,扯“内卷”干什么?


机会的供需矛盾稍微难一些,比如996。工业、服务业容纳人口同样是有天花板的,涌入人口触及天花板,必然引发供需矛盾。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工资取决于自己创造的价值,大错特错!你的工资只取决于你的岗位有多少竞争者,也就是供需关系,如果有100个竞争者,愿意只拿你现在工资的一半来干你的工作,那么你只能选择拿一半的钱,否则就拿出两倍的工作量。如果你的岗位一个竞争者都没有,你大可以随便开价。


说到底这就是个“我不需要跑得过狗熊,我只需要跑得过你”的事情。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认识到本质之后,你就明白了你为什么要996,资本家为什么不怕你猝死。


落实到现实层面,什么“内卷”的说法完全是拿着现象去解释本质,而不是刨出本质来解释现象。就像你拉不出屎怪地心引力一个道理,拉不出屎是现象,本质是便秘、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膳食纤维、肠道病患,你拿拉不出屎去解释地球引力变化,那属于开玩笑。


2010到2020,这么重大的历史性变革看不到,当然无法解释你遇到的事情,也无法根据现象推导本质,利用本质解释问题,最终为自己的人生制订一个有效的策略。


那就只能随波逐流呗。


怕内卷、回农村”,恐怕没几个人这么想这么干吧?真要回农村,又要抱怨治理状态不如城市、教育资源不如城市、生活水平不如城市了。


抱怨是不解决问题的,天下没有那么多两全其美的事情。


2010到2020重大历史性变革的余波还会持续很久很久,直到供需矛盾彻底解决。不变革不行,那么变革的结果就得全面承担,好的坏的都要承担,承担之后才谈得上解决问题。


在未来只能是聚焦于供需矛盾,让产品供应和机会供应都提高起来,形成下一个良性循环。让机会供应促进产品供应,从而满足工作机会需要的同时,生产出来更多的产品,提高“天花板”。而不是什么“躺平”、“入关”,反而让天花板更低,一头撞上去很舒服吗?


“躺平”的本质是消极逃避产品供需矛盾,你躺平不等于所有人都躺平,鼓吹躺平的人更大可能其实是个“奋斗逼”,你躺平了他好更容易获得他想要的东西。


“入关”的本质是“甲亢式”、“脑膜炎式”硬吃机会供需矛盾,喊一个爽一点的口号来麻痹现实面对的机会不足。口号喊完了,现实问题会消失吗?


不去解决时机问题,天花板一定就在那里,甚至更低,更容易撞上去。


实际解决途径早就说得很清楚了:一个字,“熬”。熬过这一阵子就好了,解决问题需要时间,事情是一手一脚去做的,工业和低端服务业是最能吸纳劳动人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肯定能够将目前天量的人口、以及这么大人口数量带来的庞大需求解决的,只是需要时间


你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喊“内卷”、“入关”、“躺平”口号的人还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工业自动化。大规模工业自动化将会驱逐一大批低素质劳动人口,这个问题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矛盾,并且很快就要爆发了。作为一种互联网娱乐,喊口号固然爽,但是矛盾爆发不会因为你喊口号就不到来。实际上喊出“内卷、入关、躺平”乃至于更多更爽的口号,像什么“租鸡青一”、“做题家”之类的口号,在这一波信息化自动化浪潮里只能成为一个笑话。


互联网造梗一时爽,却绝对做不到一直爽的。


一直爽还得靠城乡一体化发展


城乡一体化发展将会成为中国社会矛盾真正的“蓄水池”,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是中国最后的避难所,也是中国即将出现的社会矛盾的避风港。


城市发展提供产品供应和机会供应,农村发展提供退路,就是这么简单。


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之间,中国必然还会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花大力气促进农村发展和城市反哺农村,进一步畅通城乡沟通体制,这个要分三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简化完善方便城乡沟通,包括信息和交通,使城市与乡村联系更加紧密;


二是基层治理体系:进一步推进城乡人才交流,进一步巩固农村党组织,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堡垒作用,确保基层治理不崩溃;


三是农村土地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耕地权属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政策,改良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适应未来作为“避难所”、“避风港”的需要。


中国人是一个擅长于积累储蓄的民族,富时存浮财、贵时积人脉。趁着危机没有到来,居安思危早做准备是中国人的传统做法,我们会在现在就打造好中国社会矛盾的避风港避难所,通过大力投资农村,稳定中国的基本面。这样在社会危机到来的时候,才有足够的缓冲区和战略纵深。


前段时间,农村宅基地已经确认可以由城镇户口子女继承,就是一种居安思危的改革措施。





1949到2020,大变革一个接一个的到来,中国人站起来、强起来了。


2020到2050,大变革还会一个接一个的到来。


你准备好了吗?


user avatar   Master_roa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作到一半,看到略有感慨,随便记录一下

2010年 那时候手机用的E71,聊天还是通过QQ,流量是20元动感地带无限流量

2020年 手机苹果+华为,工作、生活两个手机、微信,流量怎么也用不完


2010年 同学聚会,一顿傣妹火锅可以从6点吃到10点,啤酒怎么都不醉,也只喝得起啤酒

2020年 参加聚会,各种美酒佳肴,喝醉了第二天也醒不过来,却没有那时候畅快


2010年 那时候电脑是用来打游戏的,和女朋友挂完电话(宝贝- -,我睡了),然后网吧5人包夜打DOTA

2020年 现在电脑是用来工作的,晚上哄完女儿睡觉,还要打开电脑工作


2010年 那时候毕业的时候说,朋友是一辈子的

2020年 却没曾想过,有些朋友,一辈子也许都难碰到了


2010年 那时候零用钱单靠父母给是不够的,马路发传单、过年去商场套娃娃头都做过

2020年 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工作忙,虽比上不足,但知足常乐


2010年 大学最后一年,认识我现在妻子并在一起

2020年 工作第十年,妻子,多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爱她们,所以我爱这十年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初,当有朋友提醒我美国出现疫情的时候,我很不屑地告诉他,没事,都是谣言。

然后,捂脸!脸都被打烂了!

然后从二月份开始,我就开始认真调研历史上美国防疫的表现。看到西班牙流感其实爆发点是美国,看到猪流感感染了上千万人,最后我得出结论,这次美国在劫难逃,估计至少感染三百万。

于是,捂脸,又疼了。

到了三月份,看到大头领一系列骚操作,我才意识到,这乖乖是千万级别的灾难。

2009年,国内也报道了美国猪流感的新闻。那个时候其实没有人怀疑美国的防疫做得到位不到位。

2020年,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到今天已经没有人还能替美国找出任何借口。

其实吧,对比一下,两次防疫是一样的烂。区别就是有没有中国。像09年那样,最后连统计感染人数都不做了,比特朗普政府不靠谱的可是要更多了。然而幸运的是中国没有爆发,而且没有先爆发。这次疫情美国的表现简直是史诗级地笑话。

先是幸灾乐祸,动用所有媒体渲染病毒的恐怖,抹黑中国防疫工作的努力和亮点。生怕美国人民不知道中国水深火热。结果当疫情在美国爆发,这波抹黑中国的操作让美国政府骑虎难下,既无法淡化疫情,也不能用中国的经验。

然后是颠倒黑白,歇斯底里毫无逻辑一遍一遍地重复着毫无根据的谎言。分明是中国快速反应为世界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却变成了中国要为疫情负责。滑稽的是面对如此荒谬绝伦的言辞,西方国家无论科学界,政治界全部失声,没有任何有影响力的公众精英站出来为中国发声,澄清事实。相反,无数政客喧嚣直上,罔顾事实,用类似地荒谬逻辑频频煽动仇恨。而所谓公正客观的西方媒体,要么不发一语,要么推波助澜。

再接着就是淡化疫情,阻碍防疫,愚弄民众。戴口罩,居家令都成为反对的对象。为了大选造势,任由上万人不戴口罩参加集会,所过之处,病毒肆虐。

这就是2020年。这一年已经把美国一百年的形象都毁得差不多了。这一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思想的转折年。以往我们面对西方的指责往往都是诚惶诚恐,因为对西方有着敬畏和信任。而在2020年,中国人大概自此再也不会用自卑的心态去听西方的指责了。这不能怪中国人,要怪就怪美国为首的西方违背了自己的价值,用几乎是自杀的方式毁掉了自己百年立起来的光辉形象。

当然,这个转折点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量变引起的质变。2010年,我们思索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更好的学习美国,2020年我们真正开始思索,如何超越美国。不仅仅是防疫,而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全方位地超越。

国家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一个西方发达国家都无法达到的目标。中国提出要建月球空间站,这也是毫无经验的创举。2020是一个新的起点,这一年之后,中国人将会越来越少地关注美国,会越来越多地关心自己。我们已经开始逐渐放弃了美国这个参考系,去关注真正改变人类和世界的伟大事业。而这是10年前人们根本不敢想象的。随着一带一路,rcep的签订,未来中国对美国的依赖会越来越小,而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将越来越多。原本此消彼长的进程随着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和荒腔走板正在加速。

最令人惊讶的就是仅仅十年便出现了这样的局势。当然,也许下个十年还会有更多惊喜。

虽然今年脸被打的生痛,还是非常兴奋和激动。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发展,更是因为中国真的再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欺凌弱小,压迫穷困,就算再崛起一个这样的帝国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我是没有想到在我的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国家如此昂首天外,扬眉吐气!

此生真是幸甚至哉啊!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说新闻了,我说说我亲身体验的,就是武汉的地铁。

说了你不相信,2010年的时候,武汉只有一条地铁-----我都怀疑是不是能称之为地铁,就是2004年建的1号线,但是实际上是轻轨,走的特别慢,在汉口

跑在人头上的,叫“地铁”好像勉强了一点。

2012年才有2号线,从2012年开始,武汉相继建成了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阳逻线,如你所见,一年一条地铁的速度。

且已经建成的地铁站还在不停的拓长。

武汉这座城市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长江和汉江直接对武汉进行了分割,地理直接标届,由于有长江存在,导致汉口和武昌之间的通行有很大的问题。

你需要绕绕绕绕绕----绕一大圈子才能到对岸

然后坑的地方就来了。

当时的江汉路步行街还是如日中天,更不巧的是汉正街批发市场就在大桥附近,导致一个问题:由于没有地铁,不管是车也好,人也好,都必须从桥上走,而汉正街批发市场的存在导致小货车特别多,这个地方完全是司机的噩梦。而汉正街附近的街道很多都是老街,路窄。

当年在武汉做公交车,被挤的脸贴着玻璃,司机还在吼:往里面走往里面走……

我特么还怎么往里面走?里面都满了。

所以在当年,住在武昌的,能不去汉口就尽量别去汉口,别没事自己给自己找事。

呆家里不好吗?

我一年都懒得去一次汉口。

你说你不坐公交坐出租车?

你拦一个试试,比如说你在武昌,武昌的出租车司机会非常清楚明白的告诉你:“我是武昌的出租车司机,汉口我不熟。”

那会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别想导航的事。

连出租车司机都懒得过江。

至于汉阳……一般被称之为“乡下地方”,我对汉阳很亲切,因为每次去汉阳,我都感觉恍惚间回到了我老家的小县城,那会除了钟家村和王家湾以外,其他地方的房子普遍只有1到2层,而这两个地方也是因为是从汉阳到汉口的枢纽位置,才稍微繁华一点。

至关重要的2号线还不存在,因此今天被戏称“宇宙中心”的光谷地区,基本上还是农田。

什么?你说2号线你都被挤成饼了?

知足吧你。

想当年没2号线的时候,那才叫酸爽。


2020年了,在武汉我能乘地铁去柏林,你信不?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0年,12306首次试运行。当时人们根本没有想到,持续了几十年的春运排队买票将成为历史。虽然当时还不成熟,虽然后来因为服务器负载太高导致上不去,虽然因为买票的人太多出现了很多抢票软件。但那是一个开端。

2020年,有了更加顺畅的买票网站,有了大量订票软件,有了大规模的高铁网络,春节买票回家似乎变得理所应当。有人春节因为工作,学习或者什么原因不回家,但是因为买不到车票而不能回家的人少了很多。要知道,10年前,是有非常多的人压根买不到火车票的。他们早早地排队,天不亮就到火车站前,还是买不到票。我排队买过春运车票,早上6点不到到上海南站,结果前面已经有非常多人在排队了。我身边也经常听说买不到车票的。有的人选择黄牛,有的人选择买短途补票,也有的人只能放弃回家。

春运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当回头看时,我会惊讶于这一些居然变了这么多。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侧面,但是已经足够让人有所感触了。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0年的时候,我周围的同事们最发愁的事情就是房子。

2020年,已经不愁房子了!


user avatar   CoderMa4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够把感情传达到位的电影,

才算是真正的好看的电影。

也不知道这次的真人版,

能不能再让这只狗子看哭一次。

看动画版《狮子王》看哭了的狗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3145434863259648

user avatar   kai-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够把感情传达到位的电影,

才算是真正的好看的电影。

也不知道这次的真人版,

能不能再让这只狗子看哭一次。

看动画版《狮子王》看哭了的狗子 https://www.zhihu.com/video/1133145434863259648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独生女留美不归、嫁老外,父母崩溃? 
  中国的封建残余体现在什么方面? 
  如何评价台湾庆富案? 
  如何看待台湾省大面积停电? 
  中国为什么不结盟? 
  如何理解「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句话? 
  为什么部分自称民主主义、自由主义者,看到中国的一点挫败就幸灾乐祸? 
  中国青年的高近视率会不会影响将来的国防? 
  如何看待台积电宣布断供华为? 
  为什么中世纪欧洲发展得异常缓慢?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钟南山称辉瑞疫苗实验结果远远不够,并称保护率不是唯一指标?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苹果可能考虑移除充电线等配件这件事?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