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终于理解一句话。
“人只会记住自己跋山涉水去见的人”
也终于明白。
“最痛苦的分手,总有快乐的理由”
前段时间,看见他结婚的照片。朋友圈的语句里,充满了对未来婚姻的向往以及对新婚妻子的宠溺。领证完毕后,还策划了一场求婚+订婚仪式。那个从未为我浪漫过的人,如今懂事的俨然一个新好男人。
回想,分手后,他生活的点点滴滴。追着新婚妻子的样子。是我用了8年时光的宠爱、忍让、理解与包容,都未能得到1%。那些年,我的追光之旅,终究照亮了别人。
人,只会记住自己跋山涉水去见的人。
虽然,知道这个消息,我内心是有些波澜、刺痛。
但是,回看分手后的日子。我终于有时间搞搞自己的学业,顺利的考上了在职研究生。终于有更多的时间,沉醉于工作,获得了职位的提升。
也许分手是痛苦的。但是那段追光之旅,耗费了我大量的私人时间、精力。我总要事事以他为主。这种生怕怠慢的日子,就算如今看见他幸福,我也丝毫不后悔分开。至少,我值得有一个愿意和我并肩作战的另一半。一同为不长不短的人生,增加一些期待。
遗憾,是8年,彼此最好的时光,最终没有结果。
执念,是8年,才想明白,单方面的付出,感动的不过是自己。
什么时候放下?
大概在某一个时间里,你突然就不想再继续了。
没有具象时间。
----手动分割线
本来是不想更新,但是看见评论区里好多暖心的人。
只想更新一点。
请爱自己多过爱别人。自私的人通常都比较幸福。
我们一起向前看。加油。
风起长林里面萧平旌说过一句话“世界上发生的所有事情,有一些是可以挽回的,可是另外的一些事情,无论你想多少遍如果,都只能接受”。
我曾经所以为的“如果”,其实在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在另一个时间节点上回头看,会发现都是“必然”,在这些必然的背后,藏着的是支配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一定程度上扰动事物发展的偶然因素。
也许你觉得,当初如果上学时用功学习就好了,可是这是你作为一个成年人,拥有了多年的经验教训和阅历之后,逐渐褪去了叛逆和不羁之后,回首往事得出的结论,而那个十几岁的,青春期的你,没有任何社会经历和认知的你,是不懂这些的,也许对他来说,和朋友们疯玩,和老师对抗,看NBA,追星,打闹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穿越回去告诉他,要好好学习,你觉得就能改变得了他吗?
也许你觉得,当初如果拼一把,去北上广深拼搏几年,可能就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也许自己也能年薪百万,在一线城市立足,不用像现在这样,在一个小城市体制里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可是,你当时选择在小城市体制内,难道不是因为你自己本身就喜欢安逸和稳定吗?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除非你出人头地的野心和渴望远远强过了对稳定安逸的需求,不然你不还是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也许你觉得,当初如果不买这支股票就好了,要是买另一支股票那不就赚翻了。可是当时的你,也许并没有对股票的深入研究,并没有把握股市发展行情的能力,这时候你做的任何选择,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运气,而运气这东西,是完全由老天爷来决定的。这和你考试时做选择题蒙答案一个道理。即使你当时买的那支股票赚了,你下一支股票,下下支股票,照样可能会亏。而如果你真的是一个股市行情的专家,即使你偶尔买的股票亏了,下次也能赚回来,长远来看,赚的还是比亏的多,反过来,如果你不懂,亏的一定比赚的多,毕竟你的运气不可能一直那么好。
这背后的必然规律,叫做认知能力。你不提高你的认知能力,再让你来一次,结果也是一样的。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很多事情也都是必然的。马谡即使守住了街亭,也会有下一个街亭在等着诸葛亮,而在这个街亭之前,他们又已经跨越过了多少个九死一生呢?莱特湾海战,即使日军侥幸胜了,也会有下一个莱特湾在等着他们,太平洋海战最后的胜利者仍然是美军,只不过会多费点事罢了。表面上看都是偶然,其实背后全是必然,这种必然规律叫做国力差距。
当然也有一些偶然因素,只不过这些偶然因素即使发生了,如果它真的能把你的观念和认知完全扭转到另一个方向上的话,那么这个过程会非常非常痛苦,甚至会击垮一个人。具体的就不说了,会涉及一些敏感话题。
很遗憾的是,认知能力这东西,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决定的。其实回过头来看,每个人一生的基调,很大程度上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决定了。学校的影响因素,都非常有限。这句话非常非常负能量,但是很遗憾,很多时候它真的是对的。注意我说的家庭条件影响往往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影响,当然物质也会影响精神。
幸运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流通非常方便,资源获取也相对容易的时代。我们可以读书,可以和优秀的人交流,可以去不同的地方学习,可以用各种方式增长见识。只要勇于不断打破自己的认知,我们不可避免会犯错误,会因为自身和家庭的局限性失去很多很多东西,错过很多很多东西,可是我们依然会不断进步,不断往好的方向发展,很长时间后,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确有很多很多无法弥补的,必然会发生的遗憾,但是也会有更多的,珍贵的收获与成长,会成长为我们以前自己都无法想象的人。
人的成长,本质上就是一个不断打破自我认知的过程,只是这个过程会很痛苦。
最后说一句,我依然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只不过我愿意接受自己所有的错误,失败与局限性。我们绝大部分人是肯定成不了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可是最起码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人生剧本里做到最好。
手动分割线。。。。。。。。。。。。
刚刚看到过了四百赞了,再写一点最近的感想。
其实我觉得完全的,绝对的自我接纳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需要对自己非常深刻和彻底的了解,需要有非常强大的勇气去面对自己内心最幽暗最隐蔽的一面,需要彻底战胜自己内心深处的恐惧。可是自我接纳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而必然是要经历无数挫折失败和痛苦的。
我们也许不能做到完全的自我接纳,可是最起码可以在自我接纳这条路上尽可能地走得远一点,尽可能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谁能对过去的事情彻底忘怀呢,完完全全地,坦坦荡荡地面对那些曾经让自己辗转反侧、煎熬痛苦却又求而不得的事情呢,可是最起码我们可以让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也许多年之后我们终究还是放不下曾经,可是我们的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阅历的逐渐丰富,我们可以用一种更加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这种“放不下”,让它逐渐变得没那么“放不下”。实在不行,最起码现阶段,我们可以坦荡地承认,我们就是放不下,可是我们会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有能力放下,而不是一边欺骗自己已经放下了一边又纠结得不行。
一个人的自我接纳,本质上是尊重世界的客观事实。曾经的我没有做到是事实,我失去的那些重要的,曾经视如珍宝的东西也是事实,我现在怎么样也是事实。尊重它们,承认它们,而不是逃避它们,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今后的日子里,在现有的基础上,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为自己谋取有利条件。一昧沉湎在已经发生的事实上,只会让人意志软弱,逐渐失去心气。
自认为是明粉,来回答这个问题。
不少明粉,其实粉的是和“金钱鼠尾,几成遍地腥膻”的清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汉文明,不是一家一姓,不是几个皇帝。
有清一代,民间的反清活动打着“复明”的旗号,也出于现实的民族与阶级双重压迫(圈地投充、迁界禁海,剃发易服…)的不满,并不是真的要把朱家人请回去当皇帝;明朝只是个寄托朴素民族情感的“意象”。今天的明粉心态在这一点上和民间“反清复明”者类似;如果稍微有点什么不一样,那就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buff。
至于明粉对明末乱局怎么看这个问题,朱舜水在追忆明末时局时,指出“搢绅罪恶贯盈,百姓痛入骨髓,莫不有‘时日曷丧,及汝偕亡’之心”。官僚与百姓之间的冲突矛盾最终动摇了政权的社会基础。“故流贼至而内外响应,逆虏入而迎刃破竹,惑其邪说流言,竟有前途倒戈之势;一旦土崩瓦解,不可收拾耳。”因此得出结论是“罪在士大夫”。如果把明粉放到明末接受了现实主义教育之后,大概他们也会抱持相似的看法。
所以真把明粉扔到明末,对拯救明末危局还有信心的可能投闯投献,也可能跟着永历去缅甸,也有可能像穿越小说里那样搞个根据地;没有信心的则可能东渡日本朝鲜或南下出海。
说到明末东渡移民,可以参考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