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2020 年 12 月知乎「关注」栏改版? 第1页

     

user avatar   zengjiapl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让我们设想一个场景:一个问题下有 2 个答案,一个是业内人士写的,写得相对比较随性,但结论是正确而专业的;一个是专门经营该领域的营销号写的,东拼西凑,写得看起来非常完整,但是因为其不在业内一线,内容准确性有比较大的问题。请问哪个回答会被推送?

可以说,在 95% 的社区里,我们都会看到后者,因为群众是盲目的、运营也不够专业,无法辨别「好」的回答,通过算法和运营的手段,我们只能看到「看起来比较好看」的回答。

但在 2020 年 12 月以前的知乎,我们会看到前者。在更早的知乎里,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这种「看起来比较认真专业而实际上输出内容是狗屁」的内容,在知乎上没有任何市场。我经常看到,在知乎上一些有些几千字的看起来「干货满满」回答,只有寥寥几个赞,甚至没有赞,显得有点搞笑。因为知乎不会默认推送这些「看起来专业」的回答,而是会把更多的决策权让渡给「高权重用户」的「赞同」上。

这个机制当然存在弊端,比如「高权重用户」的形成有一定的偶然性,不一定客观,而且我们也无法遏制他们抱团的情况,新用户要发展也会有一定的难度。

但这正是曾经知乎和其他社区所不同的地方。

在曾经知乎上,我们关注一个人,不仅关注他输出的内容,也认可他的阅读品味,想关注他欣赏的内容,我们想通过他的回答和赞同,不仅仅看到他的世界,也想看到他所欣赏的世界,从而拓宽自己的世界。

这是破除「信息茧房」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如果没有这套机制,对于大部分不习惯用搜索的人来说,我们只能看到关注者「能回答」的问题,以及知乎想要让你看到的问题,很难拓宽自己的视野。


但自从「点赞」会更少地推上时间线,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从功能上看:

  • 问题——一个冷门的问题,如果没有运营的运作,更难火起来了,流量更多地被知乎官方控制了;
  • 关注——如果不是「特别关注」,我们更难看到一个人的动态了;知乎老用户的粉丝本来就打折了,现在影响力进一步降低,流量向新用户倾斜;
  • 点赞——对于本来就随意点赞的人,基本没有影响;对于那些原来珍惜赞同的人,会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放开手脚随意点赞,一个是因为没有什么传播,所以点赞欲望会消减,当然,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会更大。

那么对用户来说,又会如何呢?

我们来看看知乎上有哪几种用户:

  1. 对于有新内容阅读需求(浏览型)的人,关注线的东西少了,不得已会去「推荐」看内容,于是可以会看到更多知乎想让用户看到的内容(比如热门内容、广告推送);
  2. 对于更关注用户本身(社交型)的人,可能对加强社交联系(比如特别关注、互相关注),然后可能会被知乎引导到「圈子」里去;
  3. 对于希望通过关注的人点赞拓展视野(探索型)的人,可能会因为关注栏迟迟没有新内容,减少使用频率,乃至流失;
  4. 对于以创作回答为主的(创作型)的人,由于大佬背书的作用开始减弱,他们会改变创作方式,倾向于创作更容易火、更容易被算法推荐的内容。

前两类用户的 ARPU 都会提升,第三类人的 ARPU 本来就低(探索型的人很难被营销),流失了短期损失也不大,第四类人大体上不会流失,但创作风格会有所改变。


由于前两类人占了 90% 以上,所以从短期看,知乎能更加清晰地给用户做引导,用户的有效使用时长可能会提升,私单会减少、官方广告能卖更多钱。知乎能挣更多钱了。

但其实过去很多年来,引导知乎社区风格的,却是后两类人,他们的占比虽然较低(而且越来越低),但却构成了知乎和其他网站最大的不同:他们是可以在这里写自己想写、看自己想看的。

当「专业但随性」的回答看不如「看起来完整」的回答吃香后,他们的用户体验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那么从长期的视角看,知乎会变成什么样呢?


我不知道。


user avatar   mai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的这次「改版」,实属自杀行为。它精准打击了如下的信息流动链条:A 发布一条原创内容,其关注者 B 点赞,让该内容进入了只关注了 B 但并未关注 A 的用户 C 的视野。

从原创内容本身的角度来看,在改版前,它可以通过如上的信息流动链条持续获得曝光。在改版后,它只能在发布后的短时间(几小时)内进入 B 的视野。之后,如果 C 想看到 A 创作的内容,几乎就只有这一种途径:C 关注的某个 D 在同一个问题下给出了另一个回答,C 通过这个回答点进相应问题,然后看到 A 的回答。

从内容生产者 A 的角度来说,自己创作的内容只能被关注自己的人看到,并且只能在创作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得到曝光。这会使得他收到的点赞数明显减少,并且几乎掐断了通过创作内容获取新的关注者的途径。这对于 A 的创作热情打击很大。

从内容消费者 C 的角度来说,自己所收到的信息只能来自于自己关注的人。这一方面使得他收到的信息趋于单调,加剧「信息茧房」效应;另一方面,除非他点进某个问题并浏览其下的所有回答,否则他都只能看到刚出锅的、只有寥寥几个赞的内容,无法得知舆论对这条内容的态度,也会收到一种「知乎好冷清」的感觉。

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在内容传播者 B 这里了 —— 有些「点赞狂魔」用户提到,他们不用再担心疯狂点赞污染关注者的时间线了。但与 A、C 两端受到的巨大损害相比,这点儿好处挺不值得的。

哦,也许还有一点儿好处,就是也许我的「关注」页面不会再被键政、引战之类的问题占领了?这需要时间的检验。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优化就优化全面一点。

比报团点赞更可怕的是报团反对,曾经有朋友告诉我,某个母婴智商税题下有人做我的反对,千粉15一个。把聊天截图提交给小管家以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很快石沉大海。

反对都这么大市场,点赞那就更不用提了。


其实时间线上仅出现回答是好事,我关注一些大v,就是看他们写的东西,喜欢他们的思想,这样更可以纯粹的阅读想看的部分,而不用在他们的友情赞里淘金子,实话说我已经很久没在关注页细翻了,都是只点开最上面的特别关注。




最后,希望知乎能回到17年的样子,每个回答可以按赞数/时间排序,迅速筛选最受大家认可和最新回答,而不是让威尔逊算法(买赞买反对)来帮我做选择。


有趣通俗易懂得回答才能深入大众,

要看干货我上知网了,还上知乎干嘛?

费了扒拉劲看了七八个搬论文的,

眼睛都花了才发现2w赞回答在十名开外,

那个心情


user avatar   cao-zhe-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如入关壬谈分配一样,知乎也在谈分配——流量分配。

长久以来,知乎流量分配不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管理员,而如今,管理员终于从入关壬那里得到了灵感——所有流量全部收归管理员,不就没有分配问题了么?以后这流量我想给谁就给谁!

emmm……

反正这消息一出的,原想法几乎被反对的声音淹没了。

但是有用么?没有。

管理员假模假样地发个「征求建议」通知,然后直接把你首页改了。

你有办法么?没有。

为什么?因为你是用户,你不是股东,你没有投票权啊大哥……


是,这是知乎一堆策划「海量专精确算」的结果,他们比我懂比你懂。

没毛病。

但是他们不是为用户而专的,也不失为社区而算的。

对他们而言,一个没有活力但牢牢抓在手里的社区,比有活力有创造力但无法控制的社区好千倍万倍。

就是这样。


我们当然不是股东,但我们好歹能发出点自己的声音。

抵制首页「升级」,从发出声音开始。


user avatar   wu-kai-tuo-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知乎以前的魅力在哪呢?

在于高价值用户认同传播。

简单说,我一开始来知乎,关注的人是以前在其他网站关注的人。

我通过这些人写的东西,认可看他们的内容,对我是有帮助的。

譬如马前卒。

大家以前都混SC,很熟悉。他来知乎,我当然关注他。

然后,知乎的机制,我能看关注的人动态。

马前卒给某个回答点赞了,给某个人点赞了。

我在知乎看得到。

这样,如果马前卒认可一个内容,我也认可。

我会关注写这个回答的人。

点开一看他历史回答,有不少值得看的,这样我会关注他。

连锁反应,形成我的关注群。

我还会评论,与作者交流。

同样,我写的东西也会传播,让其他大V点赞,吸引更多的粉丝。

所以我关注的人,很多不是大V,是粉丝很少,但是很有内容的人。

有些人很不活跃,但是发的东西质量很高,能学到东西。

交流,求知,消遣是一体的。商业化反而很晚,是粉丝多了有人找才签MCN。

知乎现在试图脱离这种价值认同的传播。

自己来建立热点,搞流量,做一个字数多的微博。商业化角度未必错。

广告主认这个。

但是,知乎意见领袖的作用失去了。

以前,知乎是观点的意见领袖,因为高端,默认知乎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传播到微信朋友圈,微博,各个论坛。

知乎观点的商业价值,是超越知乎的。

但是,在做小号微博之后,知乎失去这个地位了。

这个位置一定会有其他平台去弥补,是谁就不知道了。

字节跳动做悟空问答,并没有做好。其实以字节跳动的实力,完全是有机会的。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对知乎只有感恩,成为知乎用户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报。

知乎全体员工,从码农到保安,再到中专毕业的知乎小管家,应该自愿主动降薪30%,支持知乎发展。

而所有知乎大V都应该自愿和知乎签《创作者协议》,每天为知乎输出至少6000字的高质量内容,版权为知乎所有,并且为知乎的服务器网络和电力消耗付费。

不愿意感恩的知乎用户都不是它的兄弟。

我们即使以后不用了知乎了,路过知乎总部时也必须对它深深的鞠一躬。

知乎赞同的修改,是海量专业程序员经过精密计算得来的,比你懂更比我懂。

当上了知乎大V,你还有动力写回答吗?

说难听点,才改了几项,算的了什么。

当你发现知乎修改了一项内容后,不要惊讶,知乎APP早在暗中为你修改了上千次你所不知道的内容。

一定要扫平微博反知乎匪帮。

只有知乎大V用的烘干机和烤箱才是真正的的互联网产品。

没有来过知乎总部看见过真正的的互联网企业的人,就是卢瑟,炸平了知乎你也当不上大V。

没有人比我更懂知乎

知乎小管家都是我们最好的老大哥,如果有困难,和什么不懂的,都可以问他们。

roll:1d1=d(1)=1

天无二日,我心中只有知乎一个太阳。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不管怎么改,用户还是能找到自己真正觉得值得关注的人。所以随便改吧。

2,目前的点赞方式也有弊病,有利益关系或者报团的高权重用户和公众号群互相推,垄断流量。

3,知乎编辑的水平和推荐,不能够维持各领域专业度,我们看到N多知乎盐选的回答内容,都没有任何专业性。

4,怎么改都有利弊,我觉得还不如让大V出钱买流量,至少你有信心你就买展现。

5,作为被知乎改了之后剥夺流量的既得利益者。我支持改,改比不改强,但是改完我也不看好。

6,归根结底是知乎商业化没有兼顾保护用户和保护创作者,同时也没有兼顾大额付费用户,我之前写过建议,石沉大海。

7,对知乎的产品运营团队和产品经理,评价为不及格,如果在我公司,肯定开掉。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度分析一下。

在看郑爽的一些相关事件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郑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混乱的人。

她呈现给大众一个非常极端的两面,一面是令人怜惜的恋爱脑形象,一面是利用别人的心机girl。

换句话说,率真、义无反顾是她,冷漠、富有心机也是她。

当这极端的两面化为一个人时,大众就会感觉很困惑,难以理解她的各种迷惑行为。

她的这种极端性和两面性,都源于她和其家人固有的一系列的人际关系模式:

第一层次:“爱你的前提是你要对我有用”,“利用你是爱你的一种方式”;

第二层次:“我在感情里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你”;

第三层次:“为了爱你(用你),我可以连自己都不放过”。

有网友总结,郑爽为张翰整容,为胡彦斌写书,给张恒送孩子。

看起来是傻女人为爱痴缠,其实这里的“爱”,本质上还是一种利用。

当年她跟张翰的恋情里,单方面公布分手,还自爆为爱整容。

为爱整容是真的,但以此为由给张翰施压也是真的。

对外宣称是因为跟张翰在一起自卑而整容,再单方面宣布分手,无疑是塑造弱势形象,给张翰施加愧疚感,以此来达到她的情感目的。

如果说把他们爱的纠缠叫做套路和利用,有些过度解读,那么分手后,不断炒作前任的行为就越发体现了她的情感模式:“爱就是工具”。

跟胡彦斌分手后,一边是郑爽爸爸出面说胡彦斌是花心大萝卜的渣男,一边郑爽又写书,表示对胡彦斌的留恋:“这是唯一想让我写进书里,关于爱情的人”;

同时也不忘展现自己的弱势形象:“支持你做任何事情,哪怕你只想玩玩感情,我都能够接受你的放纵”。

比起张翰的隐忍,胡彦斌选择用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涌动:

“你说的这么认真,显得我存心敷衍,这些套路的情节,苍白地上了台面”(胡彦斌自己定义为“套路”);

“你要的全拿走,剩下的我承受,留下我们的狗,别管有没有用,我怕它以后没人宠”。

在与张恒的恋情中,工具人的关系模式继续升级,这次充当工具的是两个无辜的小生命。

从郑爽录音里的态度来看,这完全不是想要成为一名母亲该有的状态。相较于上次的为爱整容,这次恐怕又是为爱“生子”。

感情好的时候,公司开着时候,张恒还有用的时候,赶紧整两个孩子让情感联结更深一点,感情吹了,就动弃养的心思。

在最新曝光的录音中,进一步证明她的内在逻辑是“孩子就是感情的工具,以后感情要是还有,孩子就重新要”。

回到前面提到的郑爽的人际关系模式:“为了爱你(用你),我可以连自己都不放过”。

作为一个女明星,在考虑要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很清楚,假如有一天感情破裂,秘密泄露,对她自己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后果,但她还是那么做了,也能看出她的极端:

一方面,可能当时真的感觉来了,爱的死去活来;另一方面,作为极度害怕被抛弃的类型,她的内心也一定极度焦虑,以至于不考虑后果地寄希望于通过孩子来避免这种焦虑。

郑爽这类女孩,其实对任何男性可能都具有致命的诱惑力。她在爱情中的义无反顾,会让你们的感情迅速拉近,并且你会被代入到她的“人生剧本”中;

而当你发现,她曾经表现出来的义无反顾和深沉的爱,其实是一种换取你更多情感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手段时,你又会三观炸裂,感觉亦真亦假。

但此时,你已经在与她的纠缠中无法自拔了。

就像张恒,当郑爽提出要代孕时,他之所以会答应,一定有感动的成分(假如不是男方阴谋):“眼前这个女人一定是想跟我一辈子的,否则不会担风险要孩子。”




我们中国人常讲究要中庸,这真是大智慧,放到人的人格特征上也是如此。

如果你感觉眼前的这个男生或者女生,情绪、想法、行为都容易走极端,个性过于“分裂”,那还是尽量远离吧,因为他/她可能是一朵有毒的玫瑰。

如果我们是跟郑爽有类似的人格特点,那还是要先以自我完善和成长为主,而不是寄希望用什么东西或手段来拴住一个人或一段感情,尤其是用孩子!


我是暗涌,心理学科普作者,关注我,用心理学视角看人性!



user avatar   wen-shui-61-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知不知道特斯拉每次回应说的“后台系统显示一切正常”、“后台显示踏板踩得清”里面所说的“后台系统”是什么意思?

特斯拉的意思是说,你在特斯拉上面的一举一动,从你说的每一句话,你的每一个动作,你的体重身型,你的每一次油门和刹车踩塌,你用特斯拉听的每一首歌,特斯拉车身上每个录像机的内容,全部上传到特斯拉公司,特斯拉公司可以任意调用。

我在美国大科技公司也做了一段时间,这种监视用户一举一动的烂事也被迫做了不少。我跟你保证,美国没有一个科技公司没有在做侵犯用户隐私的事情。对,一个都没有!


而特斯拉和谷歌之类的普通美国科技公司有什么区别呢?特斯拉和普通美国科技公司的区别是,特斯拉老板马斯克非常受美国统治阶级和军工系统的信任。马斯克的另外一个公司SpaceX是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军方的承包商。马斯克可以说是美国第一大军火商。

也就是说每一个特斯拉用户的性格、习惯,都尽在美军掌握。每一台特斯拉,都可能成为美军在中国的全角度监视摄像头。你买的每一台特斯拉,可能都会变成在中国大地上的一台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抵制特斯拉,人人有责。


对了,忘记说一件事。你们知道为什么刹车踏板“踩不下去”吗?因为很可能刹车踩不踩得下去,踩下去了有没有用,甚至油门踩不踩得下去,方向怎么控制,都是特斯拉的程序决定的。到时候要是美国准备向中国突袭,直接让你们车毁人亡再撞死几个行人都可能。

什么,你说美国不会伤害平民?请问你忘了美国是唯一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吗?请问你忘了美国用核武器一次无差别杀害几十万日本平民了吗?请问美国现在忏悔了吗?现在向原子弹受害者道歉了吗?

什么,你说日本是坏的,中国是好的?很可惜在美国统治阶层的洗脑之下,普通美国人不是这么认为的: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知乎的黑色夜间模式? 
  你被知乎禁言过多少次?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孙文约? 
  为什么知乎专栏文章只能赞同,不能感谢,反对,或者没有帮助?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 赵学浩? 
  你觉得知乎应该添加哪些功能? 
  如何评价 2020 年 12 月知乎「关注」栏改版? 
  如何评价知乎用户@长弓手地鼠? 
  如何评价知乎曹小灵? 
  知乎榜单常被“如果”、“假如”“给你xx亿”这类问题霸榜,你们想对知乎运营说些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美国护士接种辉瑞疫苗后晕倒?是疫苗的不良反应吗?影响大吗?
下一个讨论
德媒将瑞典群体免疫失败造成死亡病例激增称为「小过失」,你怎么看?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