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020 我们人类这一年,你见证了哪些历史? 第1页

  

user avatar   zhi-hu-ke-x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 @知乎科学 见证的 2020:


2020,一颗病毒悄然于人群中穿梭

新年与归途的欢愉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

热闹被藏在了阴霾里

这一年

烈火燃烧

挫折洗礼

曾令我们陷于困顿

谣言四起,压力剧增

偏见中伤,举步维艰

每一次黑暗,都牢牢刻进了历史的篇章

也刻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2020,希望的微光也悄然绽放

温暖的爱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灾难,从不可一世,到偃旗息鼓

科研创新,是对抗疫情的力量

制度规范,是正本清源的坦荡

生存之境,是万物共同的家园

困境之后,更显科技自立之重

亿万个「你我」眼中的微光

汇聚成名为「我们」的太阳


2020,众喣山动与黑暗较量

千万次的重复与测试,终唤起了科学山谷里的声声呐喊

医学的秘密被层层揭开,生命的密码在此刻破解

前赴后继的探索与热爱,为宇宙的边界添上了一扇明窗

时光不会静止,黑暗早已无法湮没光明

不必等候炬火,萤火早已照耀

照亮了定国安邦的脊梁

照亮了缀满功勋的胸膛


我们对天地丈量新的高度

向星辰飞跃新的深度

与日月探寻新的广度

从时空索求新的速度

总有一股不惧困厄、自强不息的顽强之气

在这场光明与黑暗的战争之下潺潺流动

誓要将太阳的光明与温暖带向大地,带向太空

带向所有的角落


我们见证着历史,见证着由我们书写的历史

像是在深渊挣扎之后的隆重谢礼

直至此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世上没有什么可以取代光明

烈火不能,挫折不能,谣言不能,偏见不能,阴霾更不能!

2020,我们人类这一年

亿万个身影

亿万种生活

你我都是微光,我们就是太阳

待穿破阴霾,拨云见日

皆是过往,皆为序章!


以上内容摘自今年 4,464 道冲上热榜的科学讨论问题,出镜回答来自 @2号哨 @航天面面观 @Pjer @李雷 @李恩志 @极萨学院冷哲 @凌楚眠 @庄有猫 @浩浩耗 @孟浩巍 @手抖毛大夫 @一个男人在流浪 @月球人 @包云岗 @张子立 @小飛 @田渊栋 @大阪大学张昊 @鱼刺 @大海 @跆拳道大灰狼 @haibaraemily @托卡马克之冠 @国资小新 @中国科普博览 @张方 @程牧之 @司马懿 @九乡河龙牙 @刘博洋 @天才琪露诺 @太空精酿 @我们的太空

这一年,真相与求索变得愈发重要,它们汇聚了 15,528,604,074 人次对世界的关心。

2,931,620 个解答,闪耀着知友们的理性之光。

那些决定我们未来的问题,知乎科学带你一起见证。

2021,与知乎科学一起

手捧微光,心生太阳


user avatar   TigerfromSib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当然是美国独领风骚啊!

最出彩的当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先生啦!

今年,我们见证历史!

This Year, We R the History!

В Этом Году, Мы - История!


user avatar   pi-bo-shi-tai-kong-jing-n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人类面临了众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在超难模式下,中国航天不断创造奇迹,又迎来了厚积薄发的一年,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今年是中国航天的超级2020,这些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一、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

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有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鹊桥号、五号T1试验器等完成任务,完整突破了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后和巡视的壮举。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挑战月球采样返回,时隔44年(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它将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

嫦娥五号的任务流程高度复杂,是无人探月的极致

图片来源:作者改编


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总重达8.2吨,采用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联合的方式探测月球,是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最重的探测器。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最终收获了1731克样本,超过了苏联三次无人采样任务采样总重量(301克)。在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后,中国终于告别了仅有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赠送的1克月球样本的历史,并全面掌握了无人地月往返系列技术。

不仅如此,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五大首次技术突破

1.地外天体自动采样封装;

2.地外天体起飞并精准入轨;

3.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4.携带月球样本高速(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5.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二、北斗系统全面建成,精准时空尽在手中

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北斗系统,历时26年研发,经历了三代系统、共计发射了59颗卫星,终于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

在理论上,卫星导航系统能无限量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与授时服务,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重要领域,是任何一个大国必须掌握的核心竞争力。

北斗系统采用三种轨道,重点服务亚太地区

图片来源:北斗办


整个北斗建设过程分成了三步走策略,对应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其中,一号主要为试验系统;二号为区域服务系统;三号为最终定型的全球服务并带有区域增强的系统。

北斗三号系统的30颗卫星包括3颗为GEO(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颗为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4颗为MEO(中远地球轨道)卫星,是人类现有导航卫星系统中最独特创新的设计,能通过高轨卫星导航和短报文功能重点为亚太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三、天问一号,下一站火星!

屈原曾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其中“荧惑”(火星)始终是中国古人们最关心的行星之一。历时走入现代,火星不仅是人类研究行星科学和太阳系演化史的核心参照,也是人类未来走向深空的突破目标。

为此,中国航天正式启动了行星探测计划——“天问”。执行第一站任务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开启前往火星数亿千米的旅程。

天问一号在深空中发回的中国最远自拍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它将在这次任务中挑战在火星“绕”(环绕)、“着”(降落软着陆)、“巡”(移动巡视)三大工程目标。组合体携带13项科学仪器,计划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技术复杂度之最,将打破人类探测火星新纪录。

目前,天问一号已经完成了多次轨道修正、深空机动、星上载荷和仪器测试、太空自拍等复杂操作,预计在2月10日抵达火星附近开始制动,将在2021年农历新年为14亿中国人献上超级新年礼物。


四、高分专项建设收官,观天测地明察秋毫

地球原本仅有一颗天然卫星,进入航天时代后,人类发射了上万颗人造卫星,并通过这些卫星来了解地球的方方面面。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是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专项之一,主要依靠卫星系统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

高分一号卫星

图片来源:央视


2020年12月6日,中国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从2013年4月26日发射高分一号至今,中国在7年内发射了十四个系列、二十余颗卫星组成高分卫星网络,它们分别分布在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

历时七年,高分卫星专项系统建设成功收官,它们几乎覆盖了航天领域所有对地观测方式,如可见光、红外、雷达等,为我国长期稳定地获得高分辨率全球遥感信息提供重要保障,战略意义明显。


五、长征五号B火箭,重载力士托起天上宫阙

运载火箭是航天事业的基石,决定了一国航天发展的能力上限,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最强大的重型任务运载火箭。它将长征火箭家族近地轨道运力上限从8吨级提到25吨以上,能将东方红五号平台这类大型载荷发射到高轨,能执行大型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任务等,是一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大型运载火箭平台。

长征五号基本型和B型运载火箭对比图

图片来源:Memorian-QN


中国最重要的航天工程之一,载人航天,起步于1992年,2021年将迎来最为关键的时刻——全面建造天宫空间站。为此,长征五号要专门定制一个型号,负责实施近地轨道20-25吨级重载任务,这就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相较于长征五号,它采取一级半的“矮胖紧实”布局,采用更大的整流罩,重点服务于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为2021年全面开启天宫空间站建设创造了条件。


六、新载人飞船,突破天宫走入深空

神舟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功勋飞船,采用三舱式(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构型。中国航天人通过11次任务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各项核心技术。然而,面对未来“星辰大海”的载人探测梦想,它的不足也愈发明显,例如仅能运送3名航天员、货运能力有限、一次性使用、寿命较短、功能和拓展性有限,极有必要研究下一代载人飞船。

世界三款现役载人飞船和四款在研载人飞船对比

图片来源:Memorian-QN


2020年5月5日,新载人飞船试验船随着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它采用最新的两舱式(推进舱、返回舱)布局,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容量更大、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拥有较强载货能力,在太空中使用寿命更长。

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它可以通过更换隔热模块实现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群伞气囊缓冲设计,也使得回收过程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为适应不同任务需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设计了大、小两个版本。

飞船整体隔热能力大幅提升,足以适应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载人深空探测计划。这些优势远远超过了神舟飞船的核心指标,也使得新载人飞船成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


七、长征八号火箭,弥补空白期待回收

我国长征火箭家族目前处在从传统的二/三/四系列火箭逐渐更新为五/六/七/八/十一等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不足,中之一是在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的运输能力和性价比较低:一方面,主要负责的长征二/四很难实现中型以上(3吨)载荷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需要大幅改进(2020年首次通过改型突破了这种轨道)且未来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用重载的长征五/七等发射成本过高,亦需要改型。

而国际同行已经开始布局使用火箭回收等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计划占领商业发射市场份额。这两种轨道事关核心的遥感、资源、气象、科研、低轨通信等卫星类型,任务众多业务量大,我国亟需对应火箭弥补这些空白。

首飞前的长征八号

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2020年12 月 22 日,长征八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它主要依托长征七号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技术,取长补短,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使用更加环保高效的液氧液氢和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定位于中型载荷发射。在运力方面,重点针对这两种轨道实现不低于4.5吨的发射能力。

与此同时,长征八号将在未来逐渐验证火箭可回收技术,并通过高可靠性、通用化、准备周期短、发射频率高等设计,集中于高性价比的商业载荷发射任务,是长征火箭家族图谱的重要支撑力量。


八、长征十一号火箭,海上发射再创辉煌

长征系列火箭主要依托于各类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液氢、液氧煤油等纯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应用还有待开发。由于储存时间长、准备周期极短,固体推进剂火箭主要在特殊情况时做应急使用。

从发射场的角度,海上发射无火箭残骸落区问题、可移动、可靠近赤道,能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惯性,是各大国都会储备的重要火箭发射技术。

长征十一号会采取先冷发射弹出再点火的方式,从海上平台发射

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纯固体推进剂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填补了上述空白。乍一看它是个“小不点”,火箭长21米、直径2米、重58吨,运力在0.5-0.7吨级别(太阳同步/低轨轨道),但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的绝活在于能以很低成本执行小型载荷的一箭多星任务,并能够适用于各种陆地固定发射场、移动发射场和海上发射场等环境。2020年,长征十一号在酒泉、西昌、黄海(移动平台)均进行了发射,其中依托海上平台为第二次发射,实现了一箭九星的壮举。目前,长征十一号火箭共计发射十一次,成功了十一次!


九、嫦娥玉兔鹊桥,持续突破探月记录

嫦娥系列月球任务,不仅以非常浪漫的“嫦娥”(轨道器和着陆器)、“玉兔”(巡视器)、“鹊桥”(嫦娥四号中继星)和“广寒宫”(嫦娥三号着陆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而著名,还以它们不断实现的新纪录而广受国际科研界关注。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和鹊桥号概念图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其中,嫦娥三号在2013年着陆月球,至今保持一定程度的工作状态。2019年初,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着陆月球背面,一直正常工作至今,完成了超过25个月球日夜(月球的一天约为地球上的28天)的工作。不仅如此,她们是人类唯一着陆月球背后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二号行驶距离超过600米,服务于它们的中继卫星——鹊桥号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新发射的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在完成运送返回器和月球样本到地球附近的任务后,又利用剩余推进剂,继续前往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点。

嫦娥探月工程,取得了人类航天众多新纪录,而这些记录每天都在更新。2020年的嫦娥探月,是人类航天近些年载入史册的亮点之一。


十、商业航天,高歌猛进前途可期

进入21世纪后,商业航天开始崛起,成为60多年人类航天事业高速发展中的一大亮点,以Space X和蓝色起源为代表的新秀甚至成为能搅动整个航天事业的“超级鲶鱼”。中国作为航天大国,也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商业航天企业。

“谷神星一号”火箭发射瞬间

图片来源:星河动力


2020年,依然是中国商业航天不断突破的一年。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九天微星等企业获得了数亿乃至十余亿人民币的巨额融资,不断突破纪录。

在业务领域,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卫星首飞成功,且进入太阳同步轨道,长光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进展迅速,银河航天5G通信低轨卫星成功测试,天仪研究院等进入民用SAR卫星领域……更多的探索取得新进展。

在发展潜力方面,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公司在不断突破液氧甲烷火箭可复用发动机的试车进展,将于2021年首次发射液体推进剂火箭,也将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重大进展。

总体看来,这是中国航天最好的一年,未来发展前景充满希望。


2020年,有辉煌的成功,也有包括长征七号甲火箭首飞、长三乙火箭、快舟商业火箭发射失利等的不幸。航天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当然,正是因为困难重重,我们才要更努力发展航天。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这是悲喜交加的一年,但喜远大于悲。2021年,天问一号将抵达火星、天宫空间站将全面开建、长征火箭家族将继续扩容(长六甲等)、数型民营火箭和卫星也将有新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超级2021!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出于个人情感,我会把嫦娥五的探月返回任务排第一。

排第二的会是整个自由世界的合法性危机以及国内合法性建构的意识形态化尝试,与它相比,疫情本身不算什么。


user avatar   li-lei-u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刚好是12月30号,1年前的今天,新冠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翻开手机的聊天记录,还记得当时提醒武汉的朋友

尽管我当时对于新冠的严重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估计,然而,后续的发展甚至超过了我最大的想象。

如果将来史书回顾人类的现代史的时候,2020年一定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年份。

这一年,一场21世纪史无前例的疫情袭击了全人类,而这场突如其来的大考,也让全人类第一次意识到,在经济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竟然很难通过一场小小病毒引发的大考。

尽管我们很早就鉴定出了病毒,确定了其分类和相关性质,我们也有2003年SARS的经历,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依然让我们感觉到了为难。

我们在疫情早期就确定了疫情是新冠病毒引发的。

我们紧急攻关了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法。

我们放弃假期不顾风险紧急恢复扩大了口罩、消毒液等防护措施的生产。

我们不断尝试并寻找到了相对可以治疗疾病的药物和诊疗方案。

我们甚至紧急启动了疫苗的研发。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阻止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

到如今,全世界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的疫情都在蔓延,并且远远看不到尽头。

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把自己的敌人想的很遥远,外星人入侵,地球能源危机,甚至植物死亡引发的星际穿越。

却没想到,一场新冠病毒,却让我们露出了底裤。

原来,我们甚至无法抵抗一场病毒引发的全球疫情。


那么,我们是否因此就否定现代医学的一切?

答案当然不是。

事实上,新冠疫情爆发,和各国的防疫理念、防疫措施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科技带来的进展。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爆发了史无前例的黑死病疫情,这场席卷了整个欧洲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上千万人的生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在那个时候,人们根本不知道瘟疫是如何引发的,所以只能毫无头绪的去寻找各种可能的治疗办法,甚至还出现了用尿洗澡,身上放干蛤蟆的方式来防疫。

当然,他们也最终摸索到了一种办法,那就是用鸟嘴头罩来应对疫情似乎很有效,这也成为了后来口罩防护疫情的雏形。

而今天,我们应对新冠,就要更加强大多了。我们可以看看应对新冠时候,科技赋予的力量。

1、快速病毒鉴定

这次新冠疫情,从收到样本到鉴定出病毒,只花了2天的时间,与之对比的是非典鉴定花了好几个月。这就是生物技术中的高通量测序带来的飞跃。

2,快速药物筛选

紧急分离出病毒之后,各大机构纷纷开始了药物筛选。和过去那种试药不一样,现在都是采用高通量的药物筛选测试,从而用最快的速度寻找到了可能对新冠有治疗效果的药物,这也为我国抗疫成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我们还采用了现代科技,生产出了专门的抗体来应对疫情

3,紧急疫苗研发

传统疫苗研发需要耗费数十年的周期,而这次对抗新冠的战役中,我国用最快的速度研发出了疫苗,仅仅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毒株筛选到临床前的实验研究。并且此次我们有多种策略来研发疫苗,既有传统的灭活、减活疫苗,也有新型的腺病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减毒流感疫苗。目前已经有疫苗通过了三期临床测试开始紧急批准使用了。

甚至,我们已经发现有一些新的“新冠病毒”已经在蝙蝠上出现,并具备了一定的感染人细胞的能力(别人的文章未正式见刊,但已接收)。

Pre-pandemic bat coronaviruses WIV1-CoV and SHC014-CoV

可以说,我们已经在做新的防御了。



那些不能击败我们的,终将让我们强大。


相信科学,相信未来。


user avatar   ying-piao-luo-j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让我震惊的历史,就是美国及西方的集体失能。从与自身相关性来说,我们当然应该把“中国的抗疫成果”放在见证的第一位,但是要说离奇程度,美国及西方各国在疫情面前的集体失能毫无疑问是2020年最值得见证的历史。

这么说吧,如果时光倒流回到2019年12月31日,你给我推荐一部影片,讲的是2020年中国爆发疫情,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三个多月武汉解封,后面虽然有反复但都没有大的爆发。经济快速恢复,国家运行平稳,其中还穿插着了几个感人的故事。我觉得这会是一部荡气回肠的故事片,并且我相信中国也一定能做到这些。我知道2019年底这样的影片会让某些人嘲讽为YY神片,但是我会信,因为我就是这么粉红。

但是,同样在2019年12月31日,你向我推荐另一部电影。讲的是美国爆发疫情,政府毫无作为,先是检测试剂盒不够用,然后是民众以滋油为理由拒绝隔离,拒绝戴口罩。接着特朗普作为一国总统,只会嘴炮说病毒会“奇迹般消失”,让民众把消毒水直接注射体内。整个美国政坛都在关注缓解大选而不关心民众疾苦,最终感染人数超过2000万,死亡人数超过40万。更有河山硕这样的高华,一面鼓吹着美帝的医疗好,一面走向死亡。

我想一年前我一定会把这片子束之高阁,然后上知乎写个回答说“美国黑点有很多,但也不是这么个黑法…”,“还是要实事求是正视差距”等等。

明白了吧,美国这一年的作为,正应了那句话——“电影都不敢这么拍”。

开年的时候我以为只是又一次的2003,我们自己控制住疫情,然后面对西方的冷嘲热讽。美国从武汉撤侨,还有一些国家涂改我们的国旗的时候我一直这么认为。没想到后面完全出乎意料,所有对我们冷嘲热讽的国家,几乎都被新冠按在地上摩擦。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几乎所有这些国家,面对自己被摸擦的现实竟然同时选择再次踩中国,而不是转变做法向中国学习。

现在的情况就是,中国为什么能表现得如此出色,我们基本都搞明白了。但是西方为何会如此拉胯,为什么从政府到民众都选择如此拉胯的表现,我们真的需要用很长的时间去调查。不为别的,只为吸取他人的教训,避免未来自己成为今天的西方。

最后,在2020年只剩下最后几个小时的时候,又一条消息让我高呼“祖国万岁!”



user avatar   zhong-guo-xin-wen-zhou-k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20年最难忘的瞬间,看着看着就泪目了】那些义无反顾的身影、那些令人心安的鼓舞、那些实现突破的喜悦、那些身处逆境的拼搏……2020或许有点难,但爱与希望永远都在!(央视新闻)


user avatar   zhang-qi-ling-24-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度分析一下。

在看郑爽的一些相关事件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郑爽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混乱的人。

她呈现给大众一个非常极端的两面,一面是令人怜惜的恋爱脑形象,一面是利用别人的心机girl。

换句话说,率真、义无反顾是她,冷漠、富有心机也是她。

当这极端的两面化为一个人时,大众就会感觉很困惑,难以理解她的各种迷惑行为。

她的这种极端性和两面性,都源于她和其家人固有的一系列的人际关系模式:

第一层次:“爱你的前提是你要对我有用”,“利用你是爱你的一种方式”;

第二层次:“我在感情里可以肆无忌惮地利用你”;

第三层次:“为了爱你(用你),我可以连自己都不放过”。

有网友总结,郑爽为张翰整容,为胡彦斌写书,给张恒送孩子。

看起来是傻女人为爱痴缠,其实这里的“爱”,本质上还是一种利用。

当年她跟张翰的恋情里,单方面公布分手,还自爆为爱整容。

为爱整容是真的,但以此为由给张翰施压也是真的。

对外宣称是因为跟张翰在一起自卑而整容,再单方面宣布分手,无疑是塑造弱势形象,给张翰施加愧疚感,以此来达到她的情感目的。

如果说把他们爱的纠缠叫做套路和利用,有些过度解读,那么分手后,不断炒作前任的行为就越发体现了她的情感模式:“爱就是工具”。

跟胡彦斌分手后,一边是郑爽爸爸出面说胡彦斌是花心大萝卜的渣男,一边郑爽又写书,表示对胡彦斌的留恋:“这是唯一想让我写进书里,关于爱情的人”;

同时也不忘展现自己的弱势形象:“支持你做任何事情,哪怕你只想玩玩感情,我都能够接受你的放纵”。

比起张翰的隐忍,胡彦斌选择用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涌动:

“你说的这么认真,显得我存心敷衍,这些套路的情节,苍白地上了台面”(胡彦斌自己定义为“套路”);

“你要的全拿走,剩下的我承受,留下我们的狗,别管有没有用,我怕它以后没人宠”。

在与张恒的恋情中,工具人的关系模式继续升级,这次充当工具的是两个无辜的小生命。

从郑爽录音里的态度来看,这完全不是想要成为一名母亲该有的状态。相较于上次的为爱整容,这次恐怕又是为爱“生子”。

感情好的时候,公司开着时候,张恒还有用的时候,赶紧整两个孩子让情感联结更深一点,感情吹了,就动弃养的心思。

在最新曝光的录音中,进一步证明她的内在逻辑是“孩子就是感情的工具,以后感情要是还有,孩子就重新要”。

回到前面提到的郑爽的人际关系模式:“为了爱你(用你),我可以连自己都不放过”。

作为一个女明星,在考虑要孩子的时候就应该很清楚,假如有一天感情破裂,秘密泄露,对她自己的发展会有怎样的后果,但她还是那么做了,也能看出她的极端:

一方面,可能当时真的感觉来了,爱的死去活来;另一方面,作为极度害怕被抛弃的类型,她的内心也一定极度焦虑,以至于不考虑后果地寄希望于通过孩子来避免这种焦虑。

郑爽这类女孩,其实对任何男性可能都具有致命的诱惑力。她在爱情中的义无反顾,会让你们的感情迅速拉近,并且你会被代入到她的“人生剧本”中;

而当你发现,她曾经表现出来的义无反顾和深沉的爱,其实是一种换取你更多情感价值和物质价值的手段时,你又会三观炸裂,感觉亦真亦假。

但此时,你已经在与她的纠缠中无法自拔了。

就像张恒,当郑爽提出要代孕时,他之所以会答应,一定有感动的成分(假如不是男方阴谋):“眼前这个女人一定是想跟我一辈子的,否则不会担风险要孩子。”




我们中国人常讲究要中庸,这真是大智慧,放到人的人格特征上也是如此。

如果你感觉眼前的这个男生或者女生,情绪、想法、行为都容易走极端,个性过于“分裂”,那还是尽量远离吧,因为他/她可能是一朵有毒的玫瑰。

如果我们是跟郑爽有类似的人格特点,那还是要先以自我完善和成长为主,而不是寄希望用什么东西或手段来拴住一个人或一段感情,尤其是用孩子!


我是暗涌,心理学科普作者,关注我,用心理学视角看人性!





  

相关话题

  辛酉政变中肃顺有多少兵力,恭亲王有多兵力? 
  有人说因为袁世凯窃国导致辛亥革命失败了,那如果袁世凯不窃国辛亥革命的结果会怎么样? 
  蒙古骑兵(含骑射手)打什么年代的西方军队就比较吃力了? 
  为什么斯大林的子嗣没有继承总书记的职位? 
  二战期间有没有人想要救犹太人? 
  有什么事情是人工智能永远比不上人类的? 
  如何看待在历史讨论中带入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 
  当年下乡是强制的吗?当年有没有人不想下乡躲过去的? 
  满族/满文化是否真的对现代吉林地区有所影响? 
  如何证明我们生存在模拟的宇宙? 

前一个讨论
猫养不熟,是真的吗?
下一个讨论
如果有喵星,你的猫咪在那里会是做什么工作的?





© 2025-0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