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季第八集? 第1页

  

user avatar   su-li-8-1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剧情上来看,6~8集的解读空间其实并不太大。如果只是解读剧情本身,就只能停留在点评人物实战表现的层面。
突袭雷贝里欧固然有阴谋与智斗的成分,但主导战局的,其实是“作者操控下的偶然性”。假如三笠没有及时赶到,假如颚、车脱困晚了10分钟,假如贾碧的枪口偏了一寸,等等,结局都可能发生逆转。
但是,讨论可能性并无意义。故事到了这个阶段,无疑是结果重于过程。战局的节奏、转折,只是服务于感官体验;战局导向的结果,才对故事本身的基调和走向至关重要。
而雷贝里欧之战,显然是“似喜实悲”的典范,构成了整个故事的明暗分界线。


突袭雷贝里欧,是马莱篇的第一个章节的高潮部分。这一章节以中东战场作为开局,和“看海”相隔四年。
这是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在叙事中设置一段空白期,直接开始讲述下一个阶段的故事。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过渡,加快故事节奏,使情节集中在主要矛盾。
但谏山创的处理非常大胆。乍一看,马莱篇给人的观感是极为割裂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跳跃,还引入了大批新人物和新场景。
更重要的是,主题的复杂度开始飙升。
在马莱篇之前,进巨的情节虽然黑暗,但本质还是向上发展的。主角团历经创痛与磨难,不断解开谜题,发掘真相,掌握力量,最终来到海边。
大海明亮而广阔……然后艾伦抬起手,眼神迷惘:如果把海那边的敌人全都杀光了,就能获得自由吗?

整个马莱篇,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动声色的回应。


第四季的前4集表面上趋于日常,实则暗流涌动。
我之前看过有人批评谏山创不擅长展开世界观,认为马莱篇并不能很好地帮助读者了解帕拉迪岛面临的世界局势,也无助于认识马莱的文化与历史。故事仍然是局限在少数几个舞台。同时,虽然马莱篇描绘了莱纳、法尔科等角色的心理变化,似乎意在引发读者与观众的共情,但由于篇幅上的极大不对称,大部分观众注定不可能转换立场,还是站在帕拉迪岛一边。
我认为这些批评在客观上有合理性,但其实并不准确。这一部分的存在本身就不是为了“混淆善恶”或者“扩展故事舞台”,而是作为“毁灭的预演”。
换句话说,它就像一座精心搭建的积木城堡,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推倒的那一刻而存在的。
当它崩塌之时,故事旧有的价值体系随之瓦解。人物和读者由此撕去了所有伪装,来到了一片没有灯塔的漆黑海面,必须直面自己心中最幽微深邃的角落。


这其中的原理并不复杂:当主角只是单纯的受害者,当他处于绝对的劣势,当他只是没有权力的小人物,仅凭朴素的善恶观,便能达成理解上的共识。对人贩子、侵略者和无能的封建君主,只需要打倒就好,不需要进行太多思辨。潜在的分歧都可以忽略,团体中的所有人朝着目标携手共进。
但是,当一个人、一个群体掌握了绝对的实力,开始能够左右他人的生死时,就很难继续依托朴素的善恶观行事了。分歧露出水面,每一个选择都开始变得不再“安全”,因为本身就不存在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
雷贝里欧之战,就是为了击碎对安全感的幻想而存在的。


当然,相当多的观众,会本能地拒绝接受观念层面的破坏性冲击,试图将故事粉饰成简单的二元对立。
这很好理解:因为这样不需要过多思考,很直白,很“爽”。
马莱就是绝对邪恶的,马莱的领导者都是虚伪的卑鄙小人,马莱的战士都是被洗脑的悲剧化身,马莱的平民都是狂热的乌合之众,他们都不思悔改,无可救药,高呼着要将帕拉迪岛彻底毁灭。
这样一来,向他们倾泻暴力,就不需要承担道德上的风险,相反,是绝对必要的,是正当的的复仇,是对前三季的补偿。



但是,谏山创和动画制作组都没有去简单地讨好观众,而是一步步铺陈出了故事的灰度:马莱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同质化的邪恶对立面,而是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的复杂共同体。
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痛苦也有希望,对过往会痛恨悔悟,对未来会想要改变。他们中确实有奸邪无能之辈,但大多数人却是非常正常的:不那么好,也不那么坏,只是阿妮口中的“普通人”——可能比整日喝酒打牌的宪兵团还略强一些。
他们构成了胜利的悲剧底色。在悲怆急促的配乐中,当火焰与钢铁从天而降,他们的惨叫既不和谐也不悦耳,却难以忽略,在背景中回荡不去。


微妙之处在于,那些真正需要对入侵帕拉迪岛负责的马莱军方高层,被蓄意安排在了会场最靠前的特等席,突袭一开始便全数死亡。

按照一般的找到元凶、以命抵命的套路,处决“战犯”理应是复仇的结束——然而却成了开胃小菜。他们理应是邪恶、愚蠢的反派boss,可惩戒他们的过程几乎没有实感。

于是,对战中的敌对方,实际上是缺少话语权的战士队、立场温和的改革派(马加特为首)和同宗同源的马莱艾尔迪亚人。与其说是复仇,不如说是惯性的延续。



而这一段剧情的核心工具人,战锤巨人及其持有者拉拉•戴巴,则成了一个绝妙的象征。
她本人是极其“中性”的。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对她的描写都相当克制。
她并不善良也不邪恶,此前没有参加过战斗,社会关系非常简单,只有和威利•戴巴的兄妹关系这一条线——但也没有兄妹间的互动。她的阶层暧昧不明,似乎是贵族出身,但在家中又是拎箱子的女仆。她参与战斗出于责任,作战中彬彬有礼,没有明显的情绪表露,从头到尾只有两句台词,没有任何多余的回忆杀和心理描写。
相较其他有血有肉的小角色,拉拉•戴巴其实非常反人性,更像是一个纯粹的象征,某种透明的无机物——如同那块硬质化水晶。她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化的敌人,摧毁她的过程并不伴随有意义的情感波动,观众并不会仇恨她,也很难为她感到惋惜,最多只会惊讶一下结果的惨烈。

因此,同战锤巨人战斗的过程并不包含明显的价值判断,但这恰恰暴露出了战争中的个体的实质处境:
你战斗不是因为你真的恨对面的敌人,也不是因为他有意作恶,仅仅是因为你需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摧毁他。
非常纯粹、简单而明确。

情绪只是一层包装。故乡三人组与主角团之间的深刻羁绊反而是战场上的异类,是出于戏剧性而做出的安排。事实上战争中死去的绝大多数人都和你无冤无仇,也并非罪大恶极。你亲手杀死他们,仅仅是因为你认为彼此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你并不一定恨他们,但他们的血确实会沾在你的手上。

而当你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过去那基于善恶正邪而构建出的朴素价值观也就随之崩塌。你不再是为了某种公义、某种天然的秩序而战斗,而是基于你自己的价值判断,去选择杀戮还是放过,并承担起相应的后果——短期和长期的,身体和精神的。

6~8集的这一支线正是对“暴力的后果”的隐喻。萨沙最初放过贾碧确实心存善念,但倒下的门卫大叔在贾碧心中,却也是总在搞怪起哄的亲切长辈。枪声响起的那一刻,一条新的仇恨之链就此产生。

贾碧在第6集便拾起了枪,经历了连续两集的折磨,曾经信赖的一切在她眼前垮塌崩溃。然后,在第8集,她终于扣动扳机。那粒命中注定的子弹划过一道弧线,将某种纯洁的、一去不复返的往昔记忆彻底击碎。



当故事发展到这一阶段,便呈现出一片血色的混沌,却又因此显得危险而瑰丽。这其实是把人物的心拽出来拷打,在枪口前逼问他们究竟忠于什么,相信什么,愿意为之失去什么、承受什么。

来自马莱的故乡三人组最先承担这种刑罚,莱纳•布朗曾经相信,踢开城墙是为了拯救世界——后来却不得不撕破伪装,忏悔自己只是想当英雄,想要拯救自己的惨淡命运,而代价却是数以十万计的人命。

在雷贝里欧突袭后,这种信念上的崩塌与洗牌将会随着剧情的进展逐渐扩散开来,最终波及屏幕前的每一个观众——当下还只是序曲。

作者用心相当险恶(狗头),不仅在作品中塑造出了对立的两派,也成功在读者中制造出了裂痕,让他们直面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你究竟信仰什么,又要去保护什么?什么程度的暴力才是必要的?应该忠于什么,是祖国、民族、家庭、朋友还是良知?个人有权决定群体的生死吗?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你真的明白你将要失去什么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并不是纯粹的道德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效用函数的差异的问题。效用函数反应了人对事物的偏好。有的人认为梨子比苹果好,有的人相反,一开始这并不是问题。
但更现实的效用函数会包含很多参数:
你是否在意多样性?1个苹果1个梨子,和2个苹果/2个梨子,你觉得哪个更好?
你能容忍多大的风险?你更喜欢1个确定的苹果,还是40%的可能性得到3个苹果,60%的可能性获得0个苹果?
你是否在意他人的效用?如果让你在3个人间分配5个苹果,你会给自己留几个?
你是否眼光长远?你想现在获得3个苹果,还是一年后获得5个苹果?
从效用的角度来看,世界在我们心中的模样,其实取决于我们真正在意什么;我们依托固有的偏好,来决定如何评价和解读眼前的事物。
同样渴望走出高墙,阿尔敏想要见证墙外的广阔世界,而艾伦拒绝接受成为无知的家畜。在海浪中,阿尔敏看到了海,而艾伦看到了海对面的敌人。
阿尔敏看似柔弱,但他的心很丰富,他的世界很大。而艾伦的世界其实并不比玛利亚之墙更宽广:有形的墙可以用蛮力冲破,但无形的墙却不会在一夜之间消失——打破它们实在太难了,于是曾经向往未知的少年开始趋于保守。
而情节则有意把这种保守情绪一步步引向极端化,以激化矛盾,抵达最后的华彩段落。这个过程其实是牺牲了部分合理性的,但这种牺牲是必要的,因为极端的人性需要极端的场景,并最终构成极端的美学。
剥开所有伪装,拆掉每一道保险后,被理性刻意压制的大地恶魔终于露出了獠牙。它的咆哮震耳欲聋,将要摧毁一切。
而在地崩山摧的前夜,我们将有机会听见内心深处的隐秘絮语。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众人抨击《进击的巨人》中艾伦在最终话的行为? 
  在日本温泉店里面拉屎犯了什么法? 
  如何评价现在的艾伦? 
  《进击的巨人》帕拉蒂岛最好的选择是什么? 
  进击的巨人中城墙外源源不断的巨人是从哪里来的? 
  进击的巨人中城墙外源源不断的巨人是从哪里来的? 
  如何评价《进击的巨人》最终话全部加页内容? 
  《进击的巨人》尤弥尔的三个子女为什么这样也继承了力量? 
  进击的巨人有哪些角色形象崩塌了? 
  能否用《三体》里的角色类比一下《进击的巨人》是怎么烂尾的? 

前一个讨论
《进击的巨人》中希斯特利亚怀的孩子是谁的?
下一个讨论
《进击的巨人》145代王为什么既不阉割全艾族,也不清洗其他人,而是选择了逃避?





© 2024-06-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