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大的Stiglitz教授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他既做过克林顿和奥巴马的经济顾问,也做过世界银行副总裁,还在当官之余拿了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样一个政客型经济学大师,对人性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我在他的研究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所大学的自行车被盗比率约为10%,有几个有经营头脑的学生发起了一个对自行车的保险,保费为15%。按道理,这个小小的保险公司应该有5%的利润。
但该保险运作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保险组织却亏损了。为何会这样呢?这首先是因为有较好安全意识和高级车锁的学生不愿意买保险。其次,买了保险的学生就更不注意停车的安全,也就更容易被盗。这样一个制度实际上激励人们“粗心大意”。
同样的情况还有,在灾害后强行压低灾区物价是为了保障灾民生活,却会使得灾区物资紧缺。强制使用安全带是为乘车人着想,却会使得大家放松警惕,增加交通事故数量。人类就是这样单纯又天真的自私着,这也正是经济学的基础。高尚的道德之所以可贵,就是因为它往往违背人的天性,所以道德的约束力非常脆弱。
而我欣赏制度主义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世界上并没有高尚或卑鄙的制度,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制度。有效的制度能充分利用人类自私的天性,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进巨》里训练兵团里的前十名能够去最安全的宪兵团,实际上是个非常有效的制度。
首先,劳动经济学里假设人类都喜欢休息,不喜欢劳作。设立“安全的前十名”,实际上跟我们学校里的奖学金是类似的,这样做可以鼓励大家努力训练。区别只是学校里没拿到奖学金的学渣不会被巨人吃掉而已。
第二,这项激励对不同的人的影响力是不一样的。哪些人会最拼命训练来逃避战斗呢?当然是那些最怕死的人。这样的人离开战斗一线对部队是有利的。
最后,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安全的前十名”制度,那么有另外两种分配方式。
1. 最优秀的新兵去驻屯兵团。那么调查兵团(兵长一米六)里全是学渣,对人类无益。
2. 最优秀的新兵去调查兵团。那么大家更要逃避训练了,练的越好越危险,换成是我我也要装肚子疼啊。
因此,这种看似不合理的分配方案,实际上激励了全体学员,使得训练效果大大提高了。你看,104期新兵在初上战场的时候,原本可能三分钟就团灭的龙套,却因为艰苦的训练而大不相同了——足足花了五分钟才死光。
----------------------------------------------------------------------------------------------------------
好久没关注进巨了,谁能告诉我地下室里到底有啥?兵长为啥一米六?猿形巨人是个啥?兵长为什么一米六?
中国军队就有现实例子:
想让整个群体都表现优秀,无非是物质激励和精神动员两种模式。如果精神动员不足以解决问题,那就要在物质表现上拉开差距,明码标价,一分付出一分回报。
但很多时候,整个群体都付出了巨大代价,表现最差的也付出了足够的代价,以至于一分付出一分回报的正比例激励太大,你给不起了……比如说全体都面临生命威胁(命价太贵),或是全体都驻守在艰苦地区(但规定工资级差有上限),以至于你没法支付生命威胁或艰苦条件的对价。那就只好把“退出权”当一种激励,希望因此获得一部分达到次优状态的群体来充当团队骨干了。
当然,如果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国境外面也没有巨人,在财政还能支持的情况下,还是优先选择整体正面激励为好。这除了人道主义因素外,长期来看也是为了避免整个群体的素质滑坡——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年轻人会逃避乃至行贿来避免进入这个群体;在没选择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会降低。
中国的边防军人缺乏轮岗驻扎大城市的机会,又限于体制不能拿太高的艰苦地区补贴,要是总靠“优先转业”来提供激励,长期的士气堪忧,选择报考武警学院的学生质量肯定下跌。毕竟信息时代,纸包不住火,信息壁垒也包不住体制的缺陷。
过去军队干部稳定,是因为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条件也差,转业回到乡镇、县城,现代化生活要素还未必有军队大院多。所以即便在艰苦地区驻军,至少农村出身的干部是愿意和整个家庭长留的。
现在中国普遍城市化了,虽然军队基础设施水平也在提高,但部队大院无论如何提供不了高于平均水平的现代化生活,更没法给下一代足够的发展机会,所以落后地区的驻军相对其他同事,付出了更大的潜在损失,理应得到更多的补偿。但各地区的工资差异梯级是几十年前形成的,没法做到付出回报一一对应,结果就是动漫剧情在现实中重演了。这既是管理学案例,更是无数个家庭的悲剧。
最后,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案例——南北朝、宋朝、明朝都大量使用半奴隶化的士兵,以至于“脱军籍”成为对优秀军人的奖励。但这种情况下的军队战斗力大家都知道,唯一的优点是精神麻木,可以低成本执行简单战术。现代社会不需要奴隶军人,如果还用“脱军籍”来激励人……将来史书上会被笑话的!
经常有人问出一个蠢萌蠢萌,还有点大脑宕机才能问出的问题,你看了那么多书,为什么写的不咋地?
如果看点书就能写名著……这世上最应该成为大文豪的人,就是专业文字校对……
看多少书,只是入门,想要写点东西,还得多练,最后……决定成功的是天赋和运气。
缺一不可……
经常有人问,努力和天赋哪个重要?
可现实里是,努力是必须的,天赋也是必须的,你必须要同时做到,缺一条腿的人,不可能跑过刘翔。
看书只是门票,很多人以为拿到门票,就等于电影院都是他们家的了,这个……真没法跟这种智商的人解释,门票就是进门的票据而已。
电影是一门很贵很贵的艺术。
所以导演们是没有机会,太多次试错,如果能够让导演连续拍十部哪吒,我估计怎么也会成功了。
毕竟哪吒的导演,本身是具备各种成功元素的。
随便拉一个网文作者,失败二十次以上,只是小事一件而已,我披马甲写过,折戟沉沙的书,虽然没有确切统计,两百本总有了。
这几年沈腾和贾玲的成功,是无数小品,话剧一部一部喂出来的,哪里观众喜欢,哪个节点必须舍去,观众不喜欢,这种历经十年以上,具体多少作品的试错,是其他导演和演员都没有机会。
经常有人说,劝导演看看xx作品,好好学学……别闹了,如果仅仅看看电影,就能做导演,我挂个大饼都能行了!怎么可能?拉片是影视行业的基本功,就算资深影迷也绝无可能比得过这些导演,但真不是看看就能学。
不知道这个题材,影视行业还会不会给机会了!
希望哪吒的票房能更一些,让这个题材还有继续尝试,最终突破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