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请问“工业党”与“农战”的异同? 第1页

  

user avatar   Hieda_no_Akyuu-2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学生仰慕先生已久,先生所写的回答,我也从头到尾读过几遍,今天也斗胆来回答先生所提出的问题。本篇回答只不过是用学生的一己之见勾连诸多零散的史料,班门弄斧,还望先生斧正。

两个元问题

首先,我们先问两个问题来进行区分:

  • 社会是要服务于谁?
  • 政治制度与生产关系是谁主导谁?

在这两个问题上,他们的“工业党”和“农战”是不一样的。对于“工业党”来说,所谓社会是要服务于生产力的发展,尽可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生产关系主导着政治制度,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自然会有新的政治制度与其对应。他们不反对在生产力合适的时候抛弃“落后”的上层建筑,哪怕这个过程当中会有许多阵痛,甚至他们会为了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寻求改变上层建筑。对于“农战”来说,一切的目的都是要为了秦朝政治制度或统治集团的存续,为了供养秦国这台开动起来的战争机器,为了服务于秦国君王。所以对他们来说,如果一个技术的存在对于整个政权来说是威胁,那么就可以调动资源来铲除这个威胁,掌握了粮食生产和流通,则可以掌握国民的生计,掌握了军事,则可以在战国时代下活下去,甚至兼并六国。

那么“工业党”和“农战”有什么样的共同点呢?

都是把整个社会看作是一台机器。而工业党则认为这台机器的目的是生产出一台更为先进的机器,从而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道路上迭代下去。而农战则认为这台机器最终则要汇聚能量,一切都要为君王的权力而服务。这两个观点是不是都是很熟悉?好的,这里也就引出我个人的看法:

所谓的“工业党”实质上是墨家的组织,而“农战”则是法家的手段。而墨家和法家在秦朝统一的进程当中共同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儒家、法家与墨家的视角

怎么理解这段话?首先让我们讨论一下视角问题,这里我先引用先生的一个回答:道家到底高明在哪儿? - 俗不可耐的回答 - 知乎


儒家的视角是一个贵族男子看社会,看世界。贵族男子要懂得社交礼仪,要口出雅言,要有贵族基本的技能(六艺)。当然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从现象看到了本质,也即是贵族想要让自己过得好,就必须要“仁”。所以儒家其实讨论的是统治贵族要如何治理国家,处理外交,自我提高的问题。
法家的视角是一个君王看社会,法家跟儒家不同,从一开始他落脚的地方就是君主。它要求君主把权力放在第一位,要想尽一切办法从贵族。平民,帝国攫取权力。法家指向的是不惜一切代价获得至高权力,与之相对应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法”。“法”并非法律,而是一种奖惩机制,用奖惩机制来取代礼乐,用奖惩来贯彻君主的意志,这就是法家。
墨家的视角是一个匠人看社会。墨子本身是一个工匠,在匠人眼中,社会如同一台巨大的机器,机器的运作需要各个部件相互合作,所以要兼爱非攻;对于机器优先要考虑的是性能,其次才是它是否好看,所以那些礼乐丧葬在天下大乱人命都不能保全的时候都应该从简。机器运作的好坏是由其部件的尺寸,机械设计所决定,因此需要尚贤,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情。

怎么理解“农战”,“农战”为什么是法家的手段?

“农战”这个词本身的出自于《商君书》,是商鞅及其后人所编著的变法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实际操作的典型。我们也需要注意,《商君书》本身可以看作是商鞅对秦孝公的劝说内容,因而最终目的都要归结为两个:“如何集权至秦孝公手中”以及“如何让秦国在战国当中生存下来”。故而在农战篇当中,开篇明义,就是讨论了国力强大的本质在于农业和军事,而不是所谓的“诗书礼乐”。一定要让民众都投入到社会生产当中,而不是“豪杰务学《诗》、《书》,随从外权;要靡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并且最后也都落实到了君王和秦国这家机器本身。

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无力者,其国必削。
今上论材能知慧而任之,则知慧之人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是以官无常,国乱而不壹,辩说之人而无法也。如此,则民务焉得无多?而地焉得无荒?《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兴兵而伐,必取;按兵不伐,必富。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好辩者以易攻,以易攻者必危。故圣人明君者,非能尽其万物也,知万物之要也。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

当然,《商君书》的精髓并不仅仅在于《农战》,其《弱民》和《去强》则更是力透纸背,要让一切都服务于秦国这台机器,最终将这台机器的控制权最大集中于秦王一人本身。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兵行敌所不敢行,强;事兴敌所羞为,利。主贵多变,国贵少变。国多物,削;主少物,强。
利出一孔,则国多物;出十孔,则国少物。守一者治,守十者乱。治则强,乱则弱。强则物来,弱则物去。故国致物者强,去物者弱。
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那么,从帝王术的角度来操作这台机器,让民众专心于生产当中仅仅是商鞅一人的专利吗?不然,韩非更是在《五蠹》当中指出了纵横家们,著书立说的儒生,游侠刺客,逃避兵役者和工商业者就是这个社会的蛀虫,君王若想保证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就必须除掉这五种人。换句话说,君王要想获得对于本国的绝对控制,就必须要统一文化舆论,以免儒生质疑法规而另投他人;必须废除纵横家所存在的土壤,来保证国家的利益不被出卖;必须打击当时的游侠,以收缴民间武力;必须让民众无法拒绝服从兵役,并且在物资上进行严格管控,打击商人的空间,并且坚决不能让商业巨贾获得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王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誉,誉之则害功;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
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而这便是“农战”之要义,他们是法家的手段,是君主的手段,一切为了君主的绝对权力,而一切为了在这战国时代积蓄能量,为大一统提供暴力的物质基础。先生也在提问里面留了一个扣子,“农战”为秦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为秦朝二世而亡埋下了巨大的伏笔,这里我们先不解开,且留到后面再做分解。下面我们来谈一下墨家和“工业党”的关系。

墨家的本来面目如何?

在谈到工业党之前,我们要先论述墨家是一个严密的组织。现代很多人谈到墨家的时候,总会想起“兼爱”和“非攻”,认为墨家是一个崇尚和平和大同的学术派系。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墨家本身是一个紧密团结在墨翟领袖下的严密组织,他们有自己的学说,他们有自己的领袖,并且有着严密的章程和纪律,甚至还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武力能力。《淮南子》记:“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至也。“”禽滑釐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吕氏春秋》:“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大家津津乐道于墨子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一事,认为这是墨家“和平主义倾向”的代表。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公输》,可能还会看出一些不太一样的东西。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 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屈,而曰:“吾知 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 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 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然而我的弟子禽滑厘他们三百多人,已经准备好了守城的器械,在宋国的城墙上等待着楚国进犯,哪怕你杀了我,守御的人也是不能杀绝的。”如此看来,国力强大的楚国并非因为"止战"的道义而被说服,相应地,墨家一直遵循着“我们坚持用真理说服别人”的真理。而《墨子》在后面主要论述的就是如何守御城墙,如何进行军事防御。《备城门》《备高临》《备水》《备梯》《备突》《旗帜》《号令》《杂守》等,如果不加以说明,或许人们也会认为这是兵家的著作。墨家是否是温顺的小绵羊?反正我是不信的。某种意义上,墨家组织内部已经完成了高度的组织化和军事化制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墨家已经有了行伍连坐制度了。在下面这个回答当中也有所体现,可以在《墨子·号令》中读到如下一些官名:丞尉、三老、五大夫、太守、关内侯、公乘等等,“皆秦时官”。清代大儒孙诒让考据这里的时候,还特别注了一笔:

上文关内侯、五大夫、公乘之名,悉如秦制。
敵人卒而至嚴令吏民無敢讙囂、三最、並行、相視、坐泣流涕、若視、舉手相探、相指、相呼、相麾、相踵、相投、相擊、相靡以身及衣、訟駮言語及非令也而視敵動移者,斬。伍人不得,斬;得之,除。伍人踰城歸敵,伍人不得,斬;與伯歸敵,隊吏斬;與吏歸敵,隊將斬。歸敵者父母、妻子、同產皆車裂。先覺之,除。當術需敵離地,斬。伍人不得,斬;得之,除。
卒有驚事,中軍疾擊鼓者三,城上道路、里中巷街,皆無得行,行者斬。女子到大軍,令行者男子行左,女子行右,無並行,皆就其守,不從令者斬。離守者三日而一徇,此所以備姦也。里正與皆守宿里門,吏行其部,至里門,正與開門內吏。與行父老之守及窮巷幽閒無人之處。姦民之所謀為外心,罪車裂。

这种真正能够用军事力量威胁楚国这样大国的“侠义”组织,在秦朝这种大一统时期则是绝对不会为秦王所容的,当然,也不会为汉王所容。

而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墨家最为精髓的是《尚同》和《尚贤》两章节。现实人们对墨家往往有很多的误解,然而墨家也讲究鬼神,墨家也强调差序格局,甚至墨家比法家更强调令行禁止。墨家强调的是没有政令长官,就会导致天下大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尚同”,而政令长官必须由德行上者所担任,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尚贤”,同时天子也要代表着上天的意志,做正义的事情,这就是“天志”。分别从秩序规范,选拔机制和道德法统三个层面对于社会结构进行了论述。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然则天亦何欲何恶?天欲义而恶不义。然则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义,则我乃为天之所欲也。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若我不为天之所欲,而为天之所不欲,然则我率天下之百姓,以从事于祸祟中也。然则何以知天之欲义而恶不义?曰:天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然则天欲其生而恶其死,欲其富而恶其贫,欲其治而恶其乱,此我所以知天欲义而恶不义也。

此时我相信,读者也能够把握到墨家的本质,墨家本质上是围绕着社会生产力所构建的一套严密的有纲领和领袖的组织,并且墨家也在墨翟的带领下做出了诸多实践性的成果,提出了诸多关于社会结构的构想。这样我们也可以理解,如果社会是一台精密的机器,并且其目的就是生产出更为精密而发达的生产力机器,让每个零件去做最适合这个零件的工作,以“尚贤”的机制促进“大同”。“兼爱”也并不矛盾,因为要想一台机器能够完善运行,每个零件当中都没有功效损耗自然是最好的,并且这台机器也会生产出更好的机器,不断地为了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而服务。至于零件的结果怎么样?猜猜看咯

为什么说“工业党”实质上是墨家的组织?

因为知乎屏蔽了“工业党”这个关键词,我也就用自己历史当中的记忆和一些残存的史料来做个复盘。这里我们先给出马前卒的一段论述:

现代社会是从双元革命开始的。在近代的门槛上,英法两个国家争霸,结果英国赢了,出现工业革命;法国输了,出现政治革命。工业革命不仅在法国引发革命,接下来200年在全世界引发革命。法国大革命只是头一个革命而已(以百年为单位)双元革命的结果是证实了经济基础转变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在双元革命之后出现了完整的历史唯物主义总结——马克思主义。从此底层造反不再是简单的破坏旧制度,而是追求建立新的经济结构。所以造反变成了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最后一次造反,第一次革命。从这个规律来看,唯物主义思想是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马前卒-《我为什么相信唯物主义》

根据知乎网友at镭射的专栏文章,“工业党”这个名词,最早是2011年初,由王小东先生在《中国的工业化将决定中国与世界的命运——兼论“工业党”对决“情怀党”》一文中提出。不过,在这个名词出现之前,由这个名词“所指”的群体就已经出现。卢南峰与吴靖在2018年发表的《“工业党”网络思潮的政治分析》一文中,对这个意识形态作出了如下的“临时定义”:

‘工业党’并不具有正式的组织形态,而是21世纪初中国互联网上一个联系松散的知识群体和一股成分驳杂的政治思潮。其基本特征是主张用工业化程度与社会转型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系处理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问题。‘工业党’信奉国家至上和工业化至上的理念以工业化和技术升级的线索翻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叙事;以明确的民族主义立场对抗自由派网络话语,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网络粉丝社群和亚文化。广义的‘工业党’还泛指带有‘技术专家治国’和工业主义色彩的各类思潮,也指各国支持和实践工业化的技术工程人员、政党和政治力量。“工业党”——21世纪中国的原生社会政治文化现象 - 镭射的文章 - 知乎 zhuanlan.zhihu.com/p/94

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党的目的就是社会生产力,所谓大国只不过是实现工业化的路径,甚至是早晚要被生产力所推翻的工具。如果无政府主义者能够组织起大规模的生产,那么他们第二天就会把政府打成落后的上层建筑。而这也正是工业党的“缓则本质”之根源。在一个历史阶段内,当体制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时,工业党会愿意投身参与到建设当中,并且为体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生产组织管理经验。但是一旦出现分歧,他们也会按照自己理想当中的道路前进。

在一些回答和文章当中,人们经常会批评工业党忘记了社会发展的目的,其实恰恰是这些批判者忘记了工业党党徒本身的目的所在,他们最根本的目的本来就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我认为马前卒先生代表的工业党们在鼓吹工业化过程中忘了一点,是工业化为人民的生活服务,还是人民的生活为工业化服务。这一个根本问题不说清楚,工业党就可以不断地制造这种鱼目混珠的文章来妖言惑众。星河极光的文章 - 知乎星河极光:人不过是工业党的燃料-评《中产阶级轻松 社会没有未来》
到底为什么工业党能有这种让人微笑的误解呢?主要原因是他们着眼点是“国家强大”、“大国崛起”,大国崛起要干什么啊,要能造武器,自给自足,没了。工业党说的工业到底是什么样? - 天涯明月刀的文章 - 知乎天涯明月刀:工业党说的工业到底是什么样?

只不过在当下阶段,社会内并没有实际的讨论空间来形成有效的组织,故而工业党也以思潮和松散网络的形式所存在。但是这样的一个思潮仍然是从技术的角度对于历史和政治观进行了重构,具有着较为严密的纲领和领袖人物,将技术升级和工业化的路线明明白白地讲给社会大众听。因而,我们可以说,“工业党”本质是类似于墨家的组织。

秦墨与法家的合流

墨胜去世以后,墨家一分为三,齐墨辩于稷下学宫,秦墨以战止战,楚墨流于豪侠。其中诸派别纷争不断,各自驳斥对方为“伪墨”而自己是“真墨”。公元前409年,秦魏河西之战,魏用吴起为将,大胜,夺得秦河西地,向西不过百里即为咸阳。此时秦国在战国当中属于“小国”“弱国”,并且面临着重大的军事威胁。两者相合,墨家其中有一派进入秦国,即是所谓的“墨家入秦”,此时恰好是秦献公四年

秦献公六年(公元前379年),秦国推行了县制改革。秦献公七年(公元前378年),初行为市,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规范管理,抽取营业税。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户籍相伍,是今天户籍制度的前身。秦献公十九年(公元前366年),墨家入秦15年。韩、魏两国威胁周天子,秦献公见势起兵勤王,把魏韩还给打败了,马上就获得了周天子的赞赏,从此在列国中的地位就大幅提升。秦献公21年(公元前364年),墨家入秦17年,秦国发兵攻魏,夺回故土河西之地,斩魏军六万,从此跻身军事强国。

我们可以说,墨家和法家一起,在秦献公的带领下共同参与到了秦朝的变法历程当中去。在中央-地方关系问题上,墨家和法家都提出了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趋势,加强中央集权;在户籍制度上,墨家和法家都强调行伍制和连坐制的作用,并且墨家也通过自己的军事技术和守城组织能力,大幅提升了秦朝的军事能力。我们可以说,六国被灭时,法家和墨家都不是无辜的小绵羊,他们在秦国合谋,用刑具和攻城器械让他们的敌人闭嘴,此时再区分何者为法,何者为墨已经不再重要。

墨家是善于守城的,所以在墨家的体系里面是有“守”和“尉”之分的——“守”就是战斗的指挥者,掌管军政大权,负责城防的设计;“尉”的职责是负责训练军队、防谍杜奸和执行奖罚制度。秦国把墨家融合到了它的军事体系里面,墨家的体系和内部管理结构最后成为了秦国军队以及国家管理结构的雏形,后来逐步演变才有了后来的太守、太尉这样的一些官职的出现,后来的汉朝、三国都有太守这个官职,正是由墨家来的。

对墨家和法家的批判

上一节当中我们知道,法家和墨家都在秦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他们的敌人再细分何者为墨,何者为法也就不那么重要。不过我们也不妨猜想一下,秦墨与法家的书简上会刻下哪些人和学派的名字。

儒家一定会是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而儒家、墨家和法家也是宿怨已久,如果贵族还要以分封制作为自己身份的证明,那么秦墨与法家也不会介意让他们成为历史的代价。相应地,孟子也会用“禽兽”来形容这狼狈为奸的一对儿,在后世以“劳心者知人,劳力者治于人”被君王封为亚圣。杨朱也曾提出“不拔一毛以利天下”,但是在行伍制面前,他终究不会成为“被保卫的文明”而是“五蠹之一”。吕不韦作为杂家,也会身处在名单上,不仅仅因为他的著书立说,也是因为他的政治事业和经商才华,某种意义上范蠡和黄老之学更适合这位“素封之王”。

历史神学部分

墨翟是一个孤独而坚毅的人,他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一生,但是这会是幸福而充实的一生,在他死前,他也可以说,我的一生是为了社会发展而奋斗的一生,我的一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会因为富贵名利而被腐蚀,更不会因为乱离怪神而迷茫。他撒手而去,墨胜也为了游侠义气而死,这也是留给楚国大地上的精粹。这样的精粹也借助一个史官的笔而留存于这个民族当中,那位史官受宫刑于大一统的强汉,却写下了西楚霸王的传记与他自己的离骚。

秦始皇,这是他的名号,也是他的枷锁。他也是一个孤独而坚毅的人,他也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一生。他的一生恰如同落陨石,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下掀起滔天巨浪,将超越性的制度落实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选中了李斯,眼前一幕幕闪回,李斯从监狱当中出来,如释重负,嘴角闪过一丝笑意。他不由得回想,当年先祖选中商鞅时,是否也有着类似的笑容,而他们也将会和那个时代开启战争。秦始皇,他毫无疑问难以心安,否则他也不会给“生父”吕不韦安排那样的结局,他也不会以偏执狂特有的强硬落实所有命令,他也不会因为东南的王气而亲自去镇压。病死之前,或许他不会想到身边那个文笔吏会让他的万年基业毁于一代,但是他更不会想到,有一个发出了赞叹声的无赖,会用几代人的时间去继承他的遗产,落实他所开创的一切,将第一帝国的桂冠挂在大秦的废墟上。

儒家看起来仿佛是最后的胜者,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最大的输家。荀子也要像鬼谷子讨教,合纵连横之内,为和同为法家的传人最后会同室操戈,恰如同秦墨和楚墨一样。董仲舒在向皇帝提出“天人合一”之时,有流言在儒生当中传播,所谓的典籍并非幸免于“焚书坑儒”,而是来自于董仲舒私藏的墨家失传之作,真正的儒家一派已经随着宰予沉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法家已然成为这个民族的骨架,墨家已然为秦所融合,成为了这个民族的魂灵,融入了这个民族的血脉当中,而儒家则注定要成为这个民族的面子,受国之垢,在数次历史的劫难当中面目全非。

最后的最后

各位读者大家好,我是孙文约,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首先感谢题主 @俗不可耐 提出了一个好问题,让我得以有机会查阅大量的材料并且建立自己的思考与猜想,甚至和何炳棣这样的学术大家偶有巧合之处。于此同时也要感谢 @于彼朝阳 对秦汉制度的介绍和补充,以及 @胡又天 对墨家的相关说明。我非常推崇这三位的文章和回答,而他们的行文也为本文建立了思想和知识基础。

墨家为何只在史书上留下短短几行论述,在汉朝就不再是一门显学?很多人都有着各自的说法,而我个人的理解则是,墨家已经融入了秦汉的体系当中,成为了这个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秦墨的技术与组织能力,以及楚墨的游侠气息,在失去了巨子的领导后,只能隐藏于幕后,或回归至民间。而这也是太史公对过去的某种怀念,而正是这种怀念成为了太史公本人的顾虑,使得《史记》在他死后多年才被放出。

某种意义上来说,秦始皇和墨家都是超越于那个时代的存在。秦始皇以其偏执的性格,构建了远远超脱那个时代的郡县制的社会体系。那是一个伟大的尝试,但是终究因为继承人的问题最终二世而亡。在陈胜吴广的起义历程当中,儒家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现在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最后儒家与汉武那不可告人的交易。但是大一统的方向已经被确定,而真正的大一统的事业,也将由刘邦和他的后人用几代人的时间完成,这便是汉武帝之前的故事,所谓的“秦汉第一帝国”。

我们不由得思考,社会究竟要服务于谁,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生产力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否能够找到这样的一个派系,不仅仅能够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也能够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能够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或者说,我们目前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一的一个派系与力量呢?我对这个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民族是极度乐观的。

最后再次感谢先生提出了这个好问题

延伸阅读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农战”。确切说应该是“耕战”,其中排在首位的是“战”,一切为打赢,那么需要对整个秦国进行军国主义改造。农业时代,技术兵器并未拉开显代差,战争pk的主要是投放进战场的兵力多寡、士气旺盛与否、组织度高低。所以需要提供更多的粮食来维持庞大的人力储备以及为远离产粮区的军队提供足够的军粮消耗,前者决定动员的潜力大小,后者决定投放进不同战场的实力多寡。最后还需解决一个“为何而战”的问题,秦国变法的总纲领需要不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用战争掠夺的土地和奴隶作为功赏来奖励“耕”和“战”两条线上表现优异者,同时辅之以严酷的惩罚措施威慑表现不优秀的人,这些才是秦国这台战争机器得以运转的燃料。

到了现代社会,首先“为何而战”的主题就变了。因为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需要对全体国民进行主动或被动的“开化教育”,开化了自然追求平权,平权了自然不愿意为少数人的核心利益去支持侵略战争(除非侵略成为大多数人的核心利益)。就算勉强发动侵略战,还得解决一个道德问题,这也是欧美人先要在意识形态上矮化其他族群的道理,即便如此,欧美人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还是对大规模侵略战争有排斥,一旦这种战争陷入持久残酷的消耗阶段,这种排斥心理直接上升到引发社会动乱的程度。到了后工业时期,需要解决的已经不是发展的增量,而是存量分配的“合理性”,所谓合理,其实就是兼顾系统稳定可持续与广大民众的心理认可,并非绝对的“平均”。而工业党的思路基本还是以发展的增量解决问题,这就是矛盾的根源。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秦国变法的“图强”是要赢。

而工业党或者技术主义的核心是以技术反向塑造人类的一切。

一个合格的工业党首先应当是一个足够坚定的物理主义者,是时刻把人类当成纯粹的客体而非主体的思考者——哪怕对自己也不例外。




  

相关话题

  为什么工厂管理那么难? 
  现在是 2018 年了,你们觉得中国 BIM 的这条路走对了么? 
  为什么工厂管理那么难? 
  请问“工业党”与“农战”的异同? 
  请问“工业党”与“农战”的异同? 
  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研制航天飞机难吗? 
  单一中华文明的星球会出现工业文明吗? 
  现在我国的科学技术研制航天飞机难吗? 
  中国是如何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工业巨国的? 
  有什么涉及机械工业的小说、电影或者任何艺术创作? 

前一个讨论
独孤九剑是不是一种bug?
下一个讨论
曹操和司马懿本质上是同一个类型的人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