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人的手工精度能否比拟或超越机器? 第1页

  

user avatar   zui-hou-de-you-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半个月,正用手打磨一个特殊材质的异型工件,机床无法定位加工,共1000件。精度是0.005-0.01mm,用专用的特种陶瓷量具(耐磨损)测量。本人51,做过车、磨、热处理、钳工等等,82年初中毕业考上的部属小中专。以前钳工只有八级,十级-是说那些特别牛的钳工。


user avatar   chaoxu6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瞎叽霸扯。

人体皮肤对精度的手感,经过长期的训练,在有对比参照的情况下,大概能感觉出0.02mm差距,也就是2、3个丝。

我本人以前大概也就3、5个丝的水准。

但是设备能做到什么水准,心理没点数吗?

大部分高精度设备都能控制在0.002mm以内,就是一两个微米。而超高精度的加工,镜面光滑度都是小数点后5、6位以上。激光加工,纳米工艺,根本就不是一个维度次元了。

超越毛线啊,除非你是仙人

~~~~~~~~~~~~~~~~~~~

20180612补充一下。

单独一个精度去考量钳工手工打磨,刮研等,大概能做到微米级,但是稳定度并不好,也许一下能0.005,一个能跑到0.015。

但是如果把一个工件的所有要达成的精度都要检测的话,大概就是我上述所说的2个丝。

比如,保证平面的平行度、平面度,粗糙度。球形、柱行的圆度,圆柱度,同轴度,轴心平行度等等,要都达到符合标注的高精准,根本不可能是钳工手工去达成的。

另外,在管理制度先进的公司,很少有称谓“钳工”的,一般都是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

某某钳工,这样的称呼,很多是在国企,而且是体制陈旧的国企。现在很多大国企,民企,外资,都不会这么称呼。

~~~~~~~~~~~~~~~~~~~~~~~~~~~~~~~~~~~~~~~~~~~~~~

20180630

重新再申明一下:

钳工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评论里有说模具,也有说大国工匠。

钳工的精度,在现代,是不具备和设备机器的对比的,

但是,钳工有没有用,并不是以精度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在空间、温度、湿度等等自然条件,以及成本、其他技术方限制技术支持的制约下,只能用钳工来人工操作。

所以不要去肆意评判,甚至侮辱钳工有没有用。

就事论事,只讨论精度。


user avatar   sun-run-y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吧。先说结论。单就精度而言,手工是比不上机械的。我们费那么大劲,花那么些钱,造那么一堆机械就是为了解决手工解决不了的问题。

对。再牛逼的钳工也不行。国宝级的装配钳工也只能提高设备的精度而无法超越它。要是费老鼻子劲儿造的设备分分钟让人手超越了。那工业革命不就成了“看瓜革命”了。看谁脑子更瓜的革命。。


各位同行见谅。这里我只讨论精度,不论其他。毕竟机械手册太厚,没法细说。

还有。兄dei。别再跟我说刮研了。当年要不是我们学校那台比我年纪都大的设备导轨上那片花儿,我也上不了实习老师那个鬼当。。大规模应用早就淘汰了。都是血泪的教训。。。

是是是!我知道高级技师级别的钳工牛逼。我还知道他们更牛逼的时候呢。。

我师父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钳工牛逼大发了。就一个修模的活儿硬生生分成了模修钳和打磨钳两个工种。他们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在模具使用车间干活,一个在模具制造车间干活。。

维修钳工那就更了不起了。设备坏了,我师父得端着茶,上着烟,陪着笑脸。求人家赶紧给修设备。就因为这个惨痛的教训。在我操作技能点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师父生生把我掰成了个维修钳。还顺手给我点了个装配钳的技能。最近还想拿个电工的活儿撩拨撩拨我。。我FFFF…佛慈悲!

至于那是个什么年代。。反正我师父快退休了。他老人家年轻时还下过乡。他的父辈参加的是当年的三线建设。。

时光荏苒。建国都快70年了。。


以下是原答案。

谢邀。

当年我在学校里,少不更事。为了听(man)从(zu)老(zhuang)师(bi)教(xin)导(li)。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练成了实习老师所谓的:5丝的手感,3丝的眼。

有个屁用啊!出来分分钟就被教做人了好吗。。后来加工中心普及了以后,脸都让抽肿了好吗。。

苍天饶过谁?装逼的都让雷劈了。

之前有个大国工匠之类的节目:说有个给航天器零件取断丝的误差要求是0.02毫米。。我当时考虑了一下。要是报道没什么水的话。。这个活要是搁在我车间里。学徒工怕是干不了,得找个熟手。。

评论区老是有人想要抬杠。统一回复:光刻机了解一下。。有谁的手能加工到纳米级起来展示一下!!

还有那些说什么低精度设备不能加工高精度零件的。看似好有道理,实际狗屁不通。干一堆,挑俩好的。对,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不要觉得量具量的准就是制造量具的手艺牛逼。那是设计量具的牛逼。百度一下卡尺的工作原理。只要刻线的时候保证小数点后一位的精度,那小数点后两位的测量精度就稳了。更精密的量具道理基本相似。

我这么跟你们这些外行的说吧。

以毫米为单位。人类能达到的极限是小数点后两位。这个精度,烂大街的设备就能做到。

偶尔出那么一个奇葩,有点天赋。加上点运气和不怕糟践东西。可以加一个零。这个精度就需要稍微好点的设备了。就是工厂已经普及的这一批次。

你要想再加一个零。那难为的就不是人了。你难为的是女娲。。照顾下宗教情绪的话,你同时还难为了上帝,佛祖和安拉(经评论区提醒。在此添加说明:排名不分先后。)。。但是再好点的设备还是能做到。这种层次的设备所运用到的消除间隙的技术来自于设计师的脑子。而不是我们这些搞加工和装配的双手。我们这些人都傻大黑粗!明白吗?精度来自于脑子。

再往下触摸物理极限的加工跟我们没关系。谁敢说跟人有关就给他个晶圆让他刻芯片去。


user avatar   wujingp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点我知道的事儿吧。天文爱好者圈子里有人自己制作牛顿式望远镜,连镜片都是自己磨出来的。手艺好的,完全能够超越机器。要磨制一块球面反射镜,需要用两块玻璃,经过退火处理。然后中间放进金刚砂磨制。这个方法巧妙就在于是两块同样的玻璃在对磨。上面一块推到中心对着下面一块的边缘部分,比较容易吃上力。于是上面一块是中心磨得快,下面一块是边缘磨得快。时间长了,就变成上面是凹面,下面是凸面。上下两块玻璃假如无论怎么推来推去都是严丝合缝的,那么必定是标准的球面。这就是最巧妙的地方。经过一次次的细磨,经历球面改成抛物面的过程,最后抛光。精确度可以达到1/10波长,以绿光的波长为标准。人品爆发可以到达1/20,要知道大型天文望远镜的镜面精确度也不过是这个水平。人手没有机器精确,反而容易把误差全都扩散掉。机器反倒可能积累在同一个方向上。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手比机器更好,现在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磨制也是要模仿手工磨制效果的。

其实关键因素不在于磨制手段,而在于检测手段,用刀口仪和干涉仪可以获得极高的检测精确度。最后是检测到哪里有误差,就拿沾着抛光粉的软沥青去蹭几下。最后的修补调整,必定是人手比机器更合算。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记得有篇文章介绍中国的技术人员参考日本的精密模具公司,大吃一惊,发现日本的精密模具很多工序都是靠人手工慢慢研磨出来的。这个问题下很多帖子也介绍了,就是先用机械加工到一定的精度,然后用手工慢慢研磨,边研磨边测量。

本来我不想掺和这个问题,因为机械加工我也不熟悉,但是我感觉知乎也好很多人对机器过分迷信了,典型的言论就是AI统治世界几年后,机器取代人之类的。其实去工厂看看,大量工序是机器取代不了的,即使看上去非常简单的工作,机器也很难取代。比如说缝纫衣服,看上去这是最低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但是成衣工业仍然不得不大量依靠劳动力手工操作,因为根本没有像人类一样能够有高度灵活性和学习能力、操纵能力的机械系统代替手工缝纫,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根本就造不出来。你可以随便找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让工头给她演示下这批料如何车缝,几分钟她就可以开始工作了。但是你让机械去干这些事情,对不起,连基础理论都还没弄明白呢,更不要说机器人了。

我建议在AI及机器方面态度不要太乐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自动化机械能带来的进步是非常有限的,因为这些技术没有什么大发展。比如很火的波士顿机器狗,让它跑两圈不难,难的是让它坐在缝纫机前面根据你的指令缝纫衣服,现在技术根本解决不了这个技术门槛,包括炒的火爆AI技术。

马斯卡说特斯拉汽车产能出不来很重要一个原因是用了太多的自动化机械,结果这些机械可靠性跟不上,大量时间花费在让这些机器运转起来上面了,浪费了大量资源,产能却出不来。

有些层面,比如热火朝天的中国制造2025大量投资AI技术和智能机器,我想肯定会投进入很多钱,但能产生多少实际价值的东西真不能太乐观。


user avatar   xiang-er-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认同大多数回答所说的。

由于装夹必然会带来应力,因此目前最高加工精度应当是自由状态下进行加工。手工研磨正是这种加工状态,可以达到机械上的一级加工精度,当然仍然离不开现代检具的帮助。在我所接触的范围内,最高精度的基准面以及光学表面还是靠手工研磨。


user avatar   guijishengw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嘲笑人精度最多只能达到几丝,远不如机器的,根本不明白人加工的精度高是什么意思。

人的精度高,不是说你拿胳膊肘当机床主轴用——真这么用,不说效率,误差估计是毫米级别的。

人进行高精度加工,是与机器结合的,比如说最简单的平面加工,用百分表(丝表)测量,手动加工。

一个老师傅讲,有一次他们接一个加工航天部件的工作,加工都是用丝绸磨的。没错,就是用真丝。一天也磨不掉2个微米。

人进行高精度加工,实际上是边量边加工,量一下磨一下。测量仪器包括百分表、千分尺、三坐标、激光干涉仪等等。

不是说开局一把锉刀,其他全凭手感。

另外,有些东西,不是机器的精度不够,而是没法用高精度的机器做。比如我做一个检测,要把一个0.1mm大小的金属屑从设备上取下来放进仪器侧成分。0.1mm精度不高吧?可是你告诉我用什么设备取?没错只能用手拿着镊子取。比如有一家工厂经常要在线侧硬度。机器的硬度准不?准的很。问题是要测硬度必须把金属磨平,而老师傅用锉刀锉一下就能估计出硬度。


user avatar   li-ruo-r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介意啊。


去大超市买食品,油、米之类的,我个人十分反感标注“非转基因”字样,然后价格贵两倍的东西。


这就是最切实的智商税。


我就专门挑同一品牌的,不标注“非转基因”的油。上图就是我故意挑的一样品牌的葵花籽油,标志着原料为转基因大豆。(为什么葵花籽油的原料是大豆?这个挺搞笑的)另一种是标注“非转基因”的。价格贵很多。我就特意挑转基因的吃。


性价比直接翻一倍。

清晰地写着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我就是会专门买转基因的。又便宜又好,何乐而不为?


因为转基因食物至少比传统食物更安全。因为转基因食品会经过层层检验,而传统食物不会受到那么专业和苛刻的检验。




反转派事实上又拿不出有害的证据,天天刀逼刀阴谋论。


科学家收钱的啊,食药监局被收买了啊。



问题在于,非转基因的“绿色”食物比转基因卖的贵!不但贵,出货量还大。


那庞大利益集团到底在哪一方?


我也可以同样来阴谋论:“绿色”食品都是庞大利益集团雇人营销的。反转派就是他们的五毛,拿钱造势。就为了卖高价米,高价油。简直逼脸不要。他们买通国内媒体,铺天盖地造谣转基因致癌啦、吃了绝育啦。让广大无知百姓听信其言,然后卖高价米。


阴谋论,谁都可以来。


但阴谋论的逻辑基点是站不住的。因为观点是证明出来的。


谁主张,谁举证。


谁主张转基因有害,就拿出切实可靠的证据。而不是让人家证明它没害处。


你认为120名诺奖得主拿钱了,你应该拿出证据证明。而不是要求人家证明他们没有被贿赂。


因为没有害处和没有被贿赂是没有办法被证明的。请问怎么证明一个人没有被贿赂?


任何法庭,都遵守以下原则:

1.无罪推定。

2.谁主张,谁举证。


因为有罪推定在逻辑上是无法实施的。


当然,反转派本来就没逻辑。有逻辑的人早就把理工科学得棒棒地,并且科学素养好好地,然后加入挺转大军了。



我做的视频,为什么要支持转基因?




---------------------------------------------------------------------------------------


下面进行科普,让不懂转基因的人立马看懂啥叫转基因。


我已然发现评论区的激进反转派根本不知道啥叫基因。


事实上,我觉得上过高中,学过高中生物知识的人就已然不会惧怕转基因了。


反转派害怕转基因,只是望文生义,觉得自己的基因是不是要被转了。


基因是细胞核内的DNA的一个片段,能够表达出一定的性状。比如一个人是双眼皮,就说他有双眼皮的基因。


一株植物,耐旱、抗病虫害,就说它有耐旱、抗病虫害的基因。


那啥叫转基因呢?很简单,假设A水稻有耐旱的基因,B水稻有抗病虫害的基因。现在利用分子生物技术,将A水稻的基因切下来,移植到B基因的DNA上,使得B水稻拥有两种基因,既耐旱又抗病虫害。就叫转基因。


而吃水稻,并不会把水稻的基因变成人的基因。你每天都在吃肉啊、米啊、植物啊。无数无数的基因被你吃下肚子,然后拉出来。你的基因跟这些物质根本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事实上,转基因之所以被人害怕,就是这个名字起得不好。让人感觉要转自己的基因,吃了转基因,自己基因就会变了。这就是典型的没有知识造成的恐慌。


而杂交水稻,原理是一样的。比如它用辐射或化学试剂,让A水稻基因突变,产生耐旱的基因。又用辐射使B基因突变,碰巧又产生抗病虫害的基因。然后AB杂交,那么后代就会有两种优质基因。但事实上,让一种水稻诱导突变产生想要的基因,是小概率事件,因此需要及大量的水稻被辐射啥的。


这个过程听起来更恐怖。并且诱导产生的基因根本无法预测,万一有了不好的基因呢?事实上,它的效率、成功率、安全性远远不如转基因技术。但是人们就不怕。


为什么?还是因为不懂,因为名字取得好,因为舆论宣传。

如果你惧怕转基因,你应该更加惧怕杂交水稻。事实上很少见到有人怕杂交水稻。因为真正懂这些原理的人,啥都不会怕。


怕只是望文生义,被无良公众号宣传了而已。



所以,科普还是任重道远。毕竟受过高等教育,能够清晰地讲出转基因原理的人在整个社会上还是少数。我相信这批人,绝大多数不会惧怕转基因。所以,宣传转基因,还是不要做傲慢挺转派,如果有更多的人有耐心和身边的人科普,相信舆论总有一天会逆转的。


我翻看知乎的答案,挺转的还是多数的。这是让我欣慰的。




  

相关话题

  什么手册或工具书能查到各种轴承的性能参数。调心滚子轴承23040的径向动载荷是多少? 
  如何能使「中国制造」达到「德国制造」的水平? 
  女生,被调剂到了包装工程,请问是读四年包装工程考研机械划算还是大一转专业到机械划算? 
  帮忙用文字一条一条的写出来,我急着抄? 
  为什么螺丝分十字和一字? 
  人的手工精度能否比拟或超越机器? 
  自动化和机械自动化有什么区别? 
  如何看待住建部发改委严格限制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 500 米以上建筑? 
  现在985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研一快结束,想转java或者ic验证工程师,不知道这两个方向如何选择? 
  做机械设计,是不是真的要将《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材料力学》这些课本上的习题都会做?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美国不侵略加拿大?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农业文明,而现在是工业文明,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其衰落是必然”的这一看法?





© 2024-05-1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