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不奋斗会后悔,奋斗过也没白来世上走一回。
享受,人只能活一回,有钱没钱都别亏待自己。
责任,人不光是为自己活着,也是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活着。
有个人类学家曾说过:
你问今天的年轻人,你父母,爷爷奶奶是干什么的?你家周边的菜市场是什么样的?你的家乡处于一个怎样的地理位置,对于省份的位置及意义是怎样的……他描述不清楚。
但你要是问他:你要考什么大学,怎么考;世界排名是怎么样的;要找什么样的工作;谈什么样的朋友你的爱豆最近都干了嘛;托福雅思是什么……他会很熟悉。
对目前的小年轻来说,想方设法的离开、摆脱、逃避现在的生活,才是重中之重。至于他周边的世界?抱歉他们不感兴趣。这个现象,学者叫他们为“附近的消失”。
人们都在忙所谓的梦想,现实一点,是忙生活目标。有的目标被设定的过高,一旦落空,瞬间人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举两个例子就明白了了,别告诉我你没想过把“失业”=“没用”;把没用=“生活没有意义”。
工作、家庭、后代、名声、创造力、宗教都是社会想让我们相信和遵守的,也用这些来衡量是我们的价值。为了获得它们,我们不断工作像陀螺一样不断抽自己。
毕竟只有这样社会才会发展下去。所以我们被洗脑了,以为成功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人活着不是为了这些身外之物。
不是惊天动地的生活才值得一过。身边每个普通人的故事,都是一部史诗。
有些价值,就像一呼一吸,平静、平常,就藏在枯燥的周而复始中,却能给你生命的能量。在某个时刻,你去喝一杯美味,撸一只小猫,听一首歌。这点微光,哪怕很小,也照亮了这个世界一点点,这就是你的价值。
“意义”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不是要去改变世界的才是英雄,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它并非现成地摆在某个地方等我们去发现的,它需要我们主动创造:去爱、去感知、去和周遭的一切建立关系。
“活着”也不是宏大叙事,而是一种微观体验。
最后借用《活出生命的意义》的结尾,弗兰克回忆起巴伐利森林的落日:
一天晚上,我们端着汤碗,精疲力竭地躺在棚屋的地板上休息,一名狱友冲进来让我们跑到集合地看日落。
站在外面,我们欣赏着晚霞,看着不断变换形状和色彩的云朵笼罩着整个天空,云彩一会儿铁红色,一会儿艳红色,与我们荒凉的棚屋形成鲜明对比,泥潭也映照出灿烂的天空。
几分钟的寂静后,一名囚犯对另一名感叹道:“世界多美呀!”
确实,我们是世界的囚徒,但这不影响我们欣赏她的美啊。
阳光、人海和地铁吹来的风、猫碗里还没吃完的饼干、一套适合夏天穿的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就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为了看看它们,我来到世上。
祝你我好运。
(鸽)----------------------------以下ans,各位大佬有兴趣了瞄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