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战,IJN由海上枭雄变得一蹶不振的转折点。计划是好的,兵力是够的,诱敌也成功了,但是IJN打起来总感觉很倒霉、很奇怪、很混乱、很消极,典型的虎头蛇尾型作战。
如果说马里亚纳大海战和莱特湾大海战能够结合起来,也许IJN会上演一出极其精彩的谢幕演出。可惜前者葬送了机动舰队,后者摧毁了水面部队,两者还是被有意无意间分开来歼灭。也就是说,莱特湾大海战几乎是IJN水面舰艇的单打独斗,机动部队被用来诱敌,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可以说,联合舰队为了取得一次鱼死网破的胜利,已经制定了一个他们力所能及最合理的计划。美国在菲律宾海集结了19个特混舰队,仅仅驱逐舰和护卫舰就有228艘,比机动部队的舰载机还要多。美军第3舰队的200艘军舰占据了高达360平方英里的海域。因此虽然很多日本高级军官都质疑这次行动,特别是很多人包括宇垣缠,对攻击运输船这样的目标极度不满,但这也是IJN最好的选择。与美军舰队硬碰硬就和鸡蛋打石头一样,攻击运输船反而是最合适的。这也是日本海军一直忽视的方面,他们的潜艇部队就为自己忽视破交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栗田健男中将是驱逐舰和巡洋舰长出生,和南云忠一一样是稳健派的代表,谨小慎微。对于这样一次赌博来说,无疑需要极富勇气和想象力的指挥官,当然比较符合标准的山口多闻等人早就战死了。更糟糕的是,栗田还不幸患上了黄热病,时而发作。总而言之,这个总指挥的任命是不合适的。更奇怪的是,负责指挥栗田舰队战列舰第1战队的是宇垣,此人不仅反对作战计划,和栗田的私交还很差。
在巴拉望海峡,IJN又遭遇了运气问题。栗田的旗舰爱宕号重巡和唯一的防空重巡摩耶号被美军潜艇击沉,护航的驱逐舰们不知为何发挥严重失常。栗田的大部分通信参谋都被淹死了,他自己拼命游泳捡回了一条命。由于或多或少受到了惊吓,再加上寒冷潮湿造成病情加重,以及参谋团队大量损失,种种一切导致栗田后期的作战指挥饱受诟病。
后来数波铺天盖地的大空袭中,武藏号而不是大和号又巧合地被击沉了。武藏号的舰长猪口敏平是日本海军里有名的炮术专家,一向目中无人的宇垣都亲自给他写挽歌。他的死多少让后来的萨马岛水面炮战变得难看些许。如果说还有什么倒霉的事,那就是大和号的舰桥被弹片集中,栗田最后的参谋们也多半死伤。
南边的西村舰队的任务很明确,完全是奔着自杀去的。虽然被冠冕堂皇地称为“策应主力攻击登陆场”,不过谁都清楚2艘扶桑级战列舰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棘手的是,这个本就规模不大的舰队还没法和志摩清英的第二游击舰队好好配合。因为志摩是第5舰队司令官,理论上可以指挥第2战队司令官西村。只是西村手中有战列舰,自然不会买账。本就弱小的南方部队又被人为拆成两支,面对奥登多夫严阵以待的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T字头大舰队,分别送死。
美军6艘老式战列舰上有3艘有火控雷达,这样的炮战完全没有悬念,何况还发生了扶桑号开局被雷击折断的不幸。西村又选择以单纵队形式突入苏里高海峡,驱逐舰被战列舰束缚了航速,面对鱼雷袭击时脆弱无比。当然因为任务就是“寻找死亡之花”,以什么样的编队自杀就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了。
萨马岛海战必然是不可忽略的话题。如果说西村舰队和小泽舰队的牺牲可以用战绩来弥补,那么现在抓住的塔菲三号舰队就是最好的刀俎鱼肉。这也是全场IJN最接近高光的时刻,意味着诱敌成功且他们骗过了雷达和侦察机,有如第二次奇袭珍珠港。然而,当栗田把目标判断为舰队航母后,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联合舰队装填了九一式穿甲弹,这些炮弹专为重装甲目标和水中弹效果设计,打击护航航母这样的目标极易过穿,只留下两个洞而已。
由于害怕“哈尔西舰队”溜掉,栗田武断地放弃了组织编队,而是解散大舰队,命令各艘舰只自行其是发起攻击,场面极度混乱。因为油料储备的差异,重巡们超过了驱逐舰队冲锋在第一线。这一愚蠢之举直接导致重巡编队被美军护航驱逐舰的鱼雷暗算。这时倒霉之事再度发生,萨马岛海域暴雨乱云交加,联合舰队自豪的目视校准射击法再无用场。
四面八方的空袭也接踵而至,没有采取对空作战编队的栗田舰队各舰只又不得不疯狂机动来躲避空袭,每次闪躲都让火控系统丢失一次目标。而就在战斗激烈之时,栗田又因为一封神秘电报而放弃了攻击,让一切损失成为了白白牺牲。他选择北上与不存在的美军主力交战,参谋团队伤亡过多的问题在此暴露无遗。
综合以上种种,萨马岛海战中,曾经大胜无数的IJN水面舰队没能消灭塔菲三号舰队。整场170分钟的战斗中,不论是从战术还是运气或是战果角度,都能证明联合舰队气数已尽。回国路上,海战中炮术最优异之一的金刚号战列舰又被潜艇击沉,至此给整个莱特湾大海战画上了倒霉的句号。
整场海战中,日军损失4艘航母、4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0艘驱逐舰,总吨位28.5万吨,人员伤亡近万名。他们既没有摧毁塔克洛班登陆场以打成“一击媾和”的目的,也没能终止美军在菲律宾的攻势,作战计划完全失败。曾经日本帝国海军“海鹭三千、艨艟八百”的场景彻底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