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教育部发布通知:严禁以任何形式公布「高考状元」「高分考生」? 第1页

     

user avatar   madmel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教育部的指导思想这些年从没变过,也非常好理解。就是要脱离应试教育。

理由也很简单:“应试教育”,不好;“素质教育”,好!

不让作业出学校、不让给家长布置任务、不让组建家长群、整顿教育机构、不让追捧高考状元……一切政策都是围绕这个进行的。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教育部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孩子们快乐学习,不需要进行竞争,回家不用写作业也不用上补习班的美好世界。天啊,我太想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中了。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愿景脱离了现实。

你如果按照教育部大力倡导的方式成长起来,那么等你毕业了,社会就会把你生吞活剥。那个时候你回去质问教育部,人家会告诉你,我教育部顾名思义,只负责你的教育问题啊,毕业之后你找我干嘛?

明白了吧?教育部只需要考虑教育问题,不需要考虑你接受教育完毕之后怎么活着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自然素质教育是要大力推崇的。

其实这个指导思想也反映了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到了一个瓶颈期。应试教育已经卷到不能再卷了。一边是学区房价飚到天上,衡水模式天怒人怨,大把大把高考移民,海淀黄庄疯狂的家长和日进斗金的补习机构;另一边是大学毕业起薪三四千,硕士被导师剥削,博士自杀每年好多起,996007……

我们都知道,卷成这个德行,应试教育早已不是答案了。道理依旧很简单:投入增加,预期回报反而降低。

教育对普通人来说其实就是投资。普通家庭花100万培养孩子,是希望以后孩子能赚回200万。我在课外补习行业干了这么多年,见过太多了。家长为了把孩子培养进大学花的钱,孩子大学毕业十年都挣不回来。甚至很多奉行精英教育的家长,培养孩子的钱比孩子以后一辈子挣得都要多。

当然我不是说学习无用,我想表达的是,现在的学习变得越来越贵,越来越累了。

举个例子,以中产阶级家庭对孩子的培养方式来说,高三一对一补习,天津,一节课打完折普遍在600左右。天津高考六科,假设六科补习四科,一周一节课,是每周两千四,一个月接近一万。高三一年,十二万。

全托的那种,一周上二十节课的也不是没有。按照一节课400算,也得八千块,一周。

然后这只是高三一年的,孩子从出生开始的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幼教和小初高补习等等费用再算上呢?大学四年学费生活费也算上呢?

几百万一套的学区房再算上呢?

即便是中产阶级家庭也只能勉强承担。然后孩子大学毕业,一个月赚四五千。

如果孩子从小放养那自然简单,多一双筷子的事儿,但现在的情况是月收入不超过八千的家庭也按照我上面写的那样来培养孩子。我带过一个学生,他爸妈加一起一个月挣五千,他在补习机构一个月得花一万多。

这就是应试教育的剧场效应。导致从孩子到家长全都很痛苦。

(原本此段提了一下名校大学女生进会所做小姐的事情,但我发现大家就光关注这个了,故而删除。本回答我还是谈教育问题为主。)

所以教育部比我们更知道应试教育必须要改革,可是往哪改呢?放眼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困境,应试教育把人当机器,走到最后就会变成“学习=痛苦+赔本买卖”,普通人放弃学习,留下的都是丧心病狂的疯子,全国衡水化。与之相比,素质教育从理念上更先进,更具备人文关怀,能让人更幸福。

所以必须要推行素质教育。

可是即便如此,家长和孩子们依旧咬着牙负重前行。道理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教育部可以只琢磨教育问题,可以唱高调。但是我们广大人民群众不是只活到毕业那天啊。我们得吃饭,我们就只能去参与素质教育斗兽,以高考分数明码标价自己,以后卖一个好价钱。

至于素质教育,哪里都好,唯一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而且,说句不厚道的话,也解决不了素质问题。

并且一点不比应试教育便宜。

其实国内一直有部分家长在奉行素质教育。富贵人家不跟你玩应试教育斗兽的,从小国际学校,长大出国,玩就可以了。可是我也接触过很多国际学校的孩子,一年收费几十万的学校,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惨不忍睹,而素质教育出来的素质也并不高,大概等于夜店从业人员的平均水平。男孩好勇斗狠打架斗殴,女孩每天是网红范的美美自拍。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蹦迪……就这种,就是我们的素质教育。

絮絮叨叨说了一堆,简单概括一下吧:

教育部门想干掉应试教育,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让全国人民活得轻松快乐。理想很丰满,但是不可能。因为人怎么活着不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人怎么活着决定了人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充满竞争和压力,决定了我们需要应试教育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没人不喜欢素质教育,但没人会配合教育部门这么搞。

教育部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自己明明是果,却把自己当做因。所以出现了上面唱高调,下面阳奉阴违,社会一片批判的现象。我个人认为,教育部门还是多研究研究给全国学生宿舍安装空调,以及改善学校食堂质次价高、强制消费以及利益输送腐败垄断的问题吧。做点实事,别天天整没用的。


最后,附一篇我过去谈减负的回答:

中国需要人才吗?

需要。

选拔人才是不是还得依靠应试教育?

是。

那你告诉我,这个负怎么减?

给大家讲个笑话。

应该是三年前开始,天津这边为了减负,小学升初中不再看成绩了,通过摇号随机分配;初中的教师也开始互相调动,目的是打平教育资源,给小学生一个美好的童年。经过这几年的落实,目前天津的传统名校,比如耀华(钱伟长、于敏、朱传榘的母校)、南开(周总理、温总理、曹禺的母校)等等,初中部学生的水平可以说已经和其他普通学校没有多大区别了。

我可以想象这些学校的领导们看到新生一届不如一届时的绝望,但其实这些学校也早有准备:录取不让看成绩,我们就把资源都倾斜到我们办的私立去嘛!我们开私立学校,他们就管不到了。

于是,天津一中不行了,天津益中崛起了;耀华不行了,耀华嘉诚崛起了;南开不行了,南开翔宇崛起了;二十中学不行了,双菱中学崛起了……还有很多其他学校办的私立,各有各的分数线,上面我提到的这几个,录取成绩就没有290以下的——天津小升初语数外三科,满分300。

可能有一些朋友不太清楚,这个分数什么概念呢?

语文孩子们得做到除了作文基本不丢分,数学英语必须做到满分。这样再算上可能的失误几分(小学生基本都会有错别字或错选一类的失误,这个是年龄决定的,很难避免),才能考进最好的学校。作文这一块,我就这么说吧,基本都是我们这种专业带小升初的老师,每一篇给改个七八遍,1000字左右,精品中的精品,这样的死记硬背个七八篇,然后考试时直接默,能得个三十七八,甚至三十九。

于是情况就变成了,有的小学毕业班老师还认真教,有的小学毕业班老师们已经基本打酱油的状态了。而家长们,只要想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首先要送我们这种地方来补课,然后去竞争私立初中不多的名额。

私立中学那都是众所周知的贵,结果就是花钱更多了,竞争也更残酷了。

当然,选择摇号的学生们确实幸福了,只不过小学习惯了优哉游哉,到了初中还是要竞争重点高中的,到时候怎么跟私立中学那些精英学生们竞争?

所以,经过这么一折腾,孩子想接受优质教育,自己必须够强,家里还得有那个条件供。

这不就是富人阶层开始垄断教育资源了吗?

然后我再讲一个笑话。

现在,我们课外补习行业也面临一次“整顿”,说是严查所有机构的办学资质,所以人心惶惶。

我就特别想笑,你说办学资质这个东西,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教育机构都没有,新东方我记得都没有这东西。政府能都给关了?

通过早放学或者关停商业教育机构来减负,这已经不是治标不治本了,这是胡来。让小学四点放学,先不谈老师肯定多留作业,首先这不是逼死上班的家长吗?到时候只能是送托管班,又是一笔钱…学校时间短,成绩要提高就得来我们这补课,又是一笔钱…

现在不让我们课外辅导干了,首先反对的就是家长。况且就算真的无视家长的意见,无视造成的税收减少和大量的失业人员,把全国机构停业了,市场需求只要在,我们无非是当家教去嘛,从集约化变成单干。家教怎么禁止?

所以给孩子搞什么“减负”是不切实际的,中国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强敌环伺,美国天天磨刀霍霍,那就得全国一起奋斗,孩子们也没法脱身,甚至于说,首先就是孩子们受累,因为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全部希望。

我觉得,学生和家长的一切负担,本质上是来自于对未来的恐惧,即怕孩子长大后过得悲惨。

真正的减负,应当是提高福利,提高基本工资,让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毕业后也能拥有相对舒适安逸的生活;让他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保有自己的尊严;让孩子们和家长们不至于一旦成绩不好便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而不是说淡化甚至无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竞争本质,等孩子们长大了又把他们扔到残酷的社会让他们自生自灭。

我特长是带毕业班,小六的,初三的,高三的,我看着他们一天天的,我比谁都心酸。我衷心地希望,咱们的孩子们能够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能够在学生时代多一些活动,少一些作业;能够不用每次考试都提心吊胆;能够少抑郁几个,少跳楼几个。如果有那么一天,哪怕我失业了,没饭吃,我都是开心的。

但终究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就让我们勇敢起来,去努力学习,面对这种残酷吧。

至于捂住自己的双眼,不解决也不可能解决问题的那些人,我只求他们别添乱就行。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怕你看到状元毕业也搬砖呢心态一下崩了。


user avatar   song_y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来就不应该公布,高考就是一个手段,又不是竞技。

不是很能理解对于“状元”的执念,典型的赢者的诅咒(Winner's Curse):其实只要过了自己想去的地方的分数线,高考这种基本不培养任何能力的项目,多考的每一分都是之前努力的浪费,不如点在健身、旅游、看书之类的兴趣爱好上。

好比你去拍卖行买限量款的宝物,结果你是以最高的成交价买得了其中一个。

拍到罕见的宝物肯定是好事,或许出价比别人高也无妨,但是只见过标榜前者,很少见到炫耀后者。

因为前者是成就,后者只是手段。而卷得魔怔的人往往把后者也当作了成就。

所以,现在的风向总是在告诉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们,既然还有余力,就再多学几遍吧……


user avatar   cao-hao-peng-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与实际脱落了啊。

哎,现在的高考状元出自哪里大家心里能没有一点数嘛?

对于某些地域狭小的发达地区(北上...)说白了就是那几个著名高中,没办法,聚集性太强,让孩子上其它高中师资基本是跟不上的。

但对于其它地区相对广阔的省份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省城里有全省最为出名的高中,但大家都知道的是这些省城的高校却不一定最好的成绩。

但架不住省会城市有资源。

大家也不用想了,每年的高考保送名额,你说那些地方有机会嘛?

不可能的,你坐落在农村,你发展一般,你凭啥跟我省城竞争保送名额。

啥,你说比分数?

我省城跟你比分数干嘛啊?

我有健美操,我有团队赛,我有才艺,在健美操眼里,你成绩算个屁!?

所以这个结果是什么吧,对于区域较大的省份来说,虽然省会重本录取率高(能不高嘛,都保送了),但是高考状元却有大概率会被地方高校给拿走。

说实话挺难为人.....

你说下一年保送名额咋分配吧,教育资源咋给吧?

靠成绩?拼高考状元?拼北清率?

你让省会这边咋招生嘛.....你总不能说因为我区域因素占优所以我天然占据资源吧。

但现实情况就如此....高考状元这东西自带了太多随机性,但高考成绩带来的利益分配的却不能随机。

不要宣传高考状元和根据高考成绩分配资源是不矛盾的。

内部的事情给谁都好,扯到外面可就不好说了。


user avatar   qing-feng-84-77-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了防止被不良媒体带节奏,我专门去找了一下具体的相关文件。如下:

加强招生宣传,要求各地各校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进一步规范高考成绩发布和相关宣传工作,严禁通过任何形式公布、宣传、炒作“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高分考生”等。[1]

大家可以从上面一目了然的可以看到:严禁公示和宣传,是因为有一些人追求教育政绩,利用这两个鲜明的指标,大肆在招生上做文章。而不是因为学校之间相互炫耀,攀比现象严重而导致的大行禁止。

还记得在我的生源地那里,「高分状元」、「高分学生」和「高考升学率」就是校长的教育政绩。只要在他的任期内,每年都能够出来比去年更多的「高分学生」和出现市里的「高分状元」。那么对这位校长晋升来说,必然是会继续往前走一走。

就比如说:明明他现在是县二中/区二中的校长,结果这几年考到大学的好学生多,就会被上面调到市一中当校长。

不过,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每年学校的成绩都可能要比上一年成绩出色。因此,校长就需要提高招生标准和要求,尽可能的把这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招入学校。只要这样才能保证每一年都会有一批十分出色的学生踊跃显现出来。

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形成马太效应,那么对于下一任校长的前途必然是光明的。长此以往,这种方式就成了这些校长们升官发财的一条捷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若拥有一大批高分考生,也会吸引一批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关心。更愿意地让孩子在这样条件优越的学校读书。故此,也正是源于长此以往的门槛限制,导致了一些比较普通的学生去不了优质的中学。

这对他们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不公平?

所以说这个通知出发点是好的。它将会尽可能减少这些校长投机取巧的问题和解决普通孩子能上好高中的问题。

但如果一昧地禁止公布「高考状元」、「高分考生」和「高考录取率」,反而是对学生本身成绩的忽视。很有可能会极大的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因此,全面禁止显然是不行的!而是应该对症下药。从各个学校的生源分配体系和教育工作者的评价体系入手。只要这样,才能实现一个比较相对的公平环境。

(PS:最大程度的使每个「高考状元」、「高分考生」主动自愿地进入普通的中学,使每个普通中学的学生进入优质中学。)

参考

  1. ^来源:公众号 微言教育 作者:教育部新闻办 题目:速递!教育部部署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05m-4_fDXeBGpu44RG5KkQ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跨省收割高分,是否加剧了西部贫困?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我们来玩个牛逼点的,教师公务员化。严禁任何形式公布高考状元这种东西没用的,不如这样,比如说我这个市有10个中学,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直到第十中学。一中出了个高考状元对吧?


哪个班出的?那个班的老师,你们很能教是吧?全都调去最差的中学去教最差的学生,这样你们就能教好那些差生了,平衡教育资源,杜绝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在某个中学,公务员要服从安排,叫你去那里教你就去那里教,你是为了教书育人,有这么优秀的业务水平当然要帮后进生一把。


或者说,每隔三年这样,教师就要调动去其他学校,形成流动,让学区房漂浮不定,也让名校成为流动摊贩,今年这个学校牛逼,明年那个学校牛逼,眼花缭乱,到底哪个比较好呢?BOOM!


其实现在这种公布高考状元什么的,都是瞎折腾,反正某一个大学在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比例是固定好的,全省最高分700分,最低分200分和全省最高分690分,最低分300分没什么区别,一旦学校没有办法通过高考状元获利,而且你学校出了高考状元,你最优秀的老师就要被调走去那些成绩最差的学校,不说环境变化,老师都觉得反正教得好也没什么好事,还要折腾搬家,而且自己本身是公务员,公务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那就干脆不要那么鸡血了,打份工啫。


user avatar   cjh-30-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娱乐圈的人天天上电视,富豪榜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哥考个状元你还不让我光荣一下。十年磨砺无人晓,一朝闻名天下知,哥平时测验第一都要回家炫耀一下,考了状元反而不让我说,凭什么剥夺我光宗耀祖的权利。我就是要告诉大家,尤其是那些看扁、瞧不起我的人,你们看走眼了,哥行了。我就是这么肤浅。

第二,再说又不是公布最后一名,又没有打击到谁,多宣传状元反而可以树立榜样,让大家看到差距,了解到竞争的恐怖,实际上也可以鼓励大家更加努力。刻意营造一种竞争小,大家都是100分的假象,对谁都不好。

第三,难道不公布就有用吗?每年谁考清华北大,再相互比下分,状元立马就出来了,你不公布也没用,家长自发的就宣传起来了。至于升学率,更扯,我不公布一本百分之几,我公布一本名单总行吧,难不成一本名单不让我张贴?不公布也没用,有权有势的早打听出来了。真正蒙蔽的是那些居住边远,交通不便的小老百姓家的孩子,他们选学校就没啥依据了。

高考招生,看的就是分数,只要保证考试公平了,就已经造福百姓了。再去管管招生部门的腐败行为,进一步把碗端平。至于状元,让他自己乐呵乐呵,老师乐呵乐呵,学校乐呵乐呵,没什么不好。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教育部有两个最

掌握了最多的资源。给家长造成了最重的负担。


user avatar   ming-jing-mo-xin-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真实案例。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节目报道的。

浙江有位校长,被组织指派到西部(好像是贵州)代管一所高中,相当于教育方面的技术支援。

这位校长面对当地老百姓觉得读书没有用、孩子读一阵子就让他辍学打工之类的风气,对抗的手段之一就是,先培养几个高分考生,然后一路上敲锣打鼓地把录取喜报送到村里,送到人家里,而且贴出的榜单告示上面盖的还不是学校的印章,是当地县政府的。

校长说了,觉得盖学校的印不够气派,请来县政府的印章盖喜报上,当地老百姓一看,觉得这家人好厉害好有面子,逐渐就扭转了对于高中读书求学的态度。


我说这个案例,不是说教育部的这个政策有问题,而是说,有的地方读书风气本身很差,这样的宣传反而是一种劝学的手段。

相信在执行起来,有些方面还是要讲究个因地制宜。


这是节目链接,校长的事从第20分钟10秒开始。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考体育将逐年增加分值,达到与语数外同等水平? 
  从大学退学复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清华数学系的新领军计划怎么样?会对未来的中国教育产生哪些影响? 
  高考700分和拥有700万人民币你会怎么选? 
  如何评价「高考状元里没有出现一位行业领军人物」的言论? 
  高考报志愿时被亲戚乱干预是什么体验? 
  如果给你1000万或者高考600分,你选哪个? 
  如果东方Project成为高中必修课会怎样? 
  为了孩子高考,家长干过哪些「丧心病狂」的事? 
  如何看待漫画家「变态辣椒」涉嫌侮辱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的漫画? 

前一个讨论
大家在三次元有认识的肖战粉丝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状态如何?
下一个讨论
86 版《西游记》片头曲有哪些伟大之处?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