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东北人,今年没有就地过年(回去容易,怕回来难),而是跑到了在安阳的丈母娘家。
该说不说,河南话实在是太不好听懂了,如果是一对一的聊天,我连蒙带猜还能听得懂,怕就怕他们聊他们的,我是完全听不懂。
所以和她家亲戚喝酒的时候就特别的憋屈。你们可以想象,酒桌上是这样:
叔A:&*(¥*(%(*&#%)&%
叔B:(&@(*&%&……%东北*&……*&……*
叔A:噫,东北%(*(*&*……&……&……,我儿子就在tianjin干啊
这时候就要我发言了对不对?于是我问:天津也不在东北啊?
叔A:tianjin就在东北啊,tianjina啊!
叔C在一旁恍然大悟:你叔A说的是铁岭,不是天津
我TM就多余问
但总的来说,酒桌上是这样的:
叔A、B、C、D:)(**……&……&……¥#@#¥@,干了!
于是我们干了一杯。
叔A、B、C、D:)(**……&……&……¥#@#¥@,再走一个!
于是我们干了第二杯
叔A、B、C、D:)(**……&……&……¥#@#¥@,再来一个!
我:???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还是有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比如说对我进行采访。
他们说:你会玩什么啊
我说:我会玩王者荣耀
然后我老婆来一嘴:他会吹口风琴!
这群亲戚就让我表演一个,于是我老婆主动把口风琴从行李箱翻出来
迫于无奈,我先吹了个月亮代表我的心。一曲罢,满堂彩。
没办法,面对嗷嗷待哺的围观群众,我又吹了个歌声动荡的青春。这次他们又说了些话。我老婆翻译说:“这首苏联歌,要是咱爷能听见就好了”
我说:咱爷身体不挺好的么?
她说:是呀!所以我说这就去看他啊!
我:……
于是我们徒步走了400米,到达爷爷家。他老人家果然是识货的。能不识货么,92岁了,村里辈分最高,是正经老八路,人还没糊涂。据说他去年在村里带着奶奶骑老头乐,被别人给撞了,那个肇事者吓得差点抽过去。因此子女反对他再骑,但是反对无效——他依旧拥有者八路军的钢铁意志。他当场给我们讲,在豫北如何打日伪军和国军。现在当地政府政策好,一赶上建军节和国庆节,领导就下乡送大米,顺便拍照留念。
于是老人家挨个给我指墙上的领导都是谁,什么时候照的,我是一个也没记住。倒是桌子上放的两枚奖章记住了,一枚是河南省政府颁发的,另一枚是国家颁发的,名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所以呢?在老丈人家想要找到共同话题,得有个类似于带路党的老婆。
一般来说,不仅仅是过年,其他时候的线上沟通,还有回家,也需要做好话题准备。
毕竟自己在外,很多认知和感受,与老家的亲友必然有区别,如果不做准备的话,一方面会冷场或者丧失谈话的主动权,另外一方面可能会因为不合适的话题或者言语导致对方不快。
可以准备的内容如下:
1,了解老家本地有意思的发展,趣事,可以作为赞赏并且听取亲友的意见。
2,吐槽春晚和一些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网剧电影。
3,感叹在外面工作的不容易,环境越来越难,以博取大家的同情。
4,找一些有意思且实用的APP,根据情况安利给亲友们。
5,在知乎上找点鸡汤和点赞高的励志逻辑,用于在见到亲友孩子时进行鼓励,可以有鼓励求学版本,贬低做题家版本,鼓励留学版本,报志愿版本,人定胜天版本,佛系很幸福版本,学历没啥用版本,三本有前途版本,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吹水,喜欢听啥说啥。
6,如果实在没话说,就不断说健康的重要性,劝大家多体检,年轻人少吃糖多运动。唐僧就可以。
7,经济条件允许的话,给亲友和亲友孩子准备些小礼物,比如类似的:
以上是比较好的策略。
要避免的是,吹牛,或者表现自己混的很好发了财,这一方面容易给人一种出去了瞧不起亲友的感受,另外一方面,伤钱。
真的伤。
参见《鬼谷子》之《飞箝》
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钳而纵,可钳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翻译如下:
“飞钳”之术用于他人,可用华美的空话套出对方的实情,用褒扬和控制的要诀附和而不失误,用这种方式来说话。就可以把握关键实现合纵,也可以实现连横;也可以引而向东,也可以引而向西;可以引而向南,也可以引而向北;可以引而返还,也可以引而复去。
空话类似于客套话,
“您老身子骨真硬朗啊!说话中气十足,声如洪钟!”
“小孙子上小学了吧?是不是吃得多,长得大,跟您年轻时候一样?”
“您看您这子女在旁,万事都有照料,不瞒您说,我爹妈可羡慕您了,天天念叨着让我回来。”
“您这女儿多乖巧?还是女儿好,儿子呀劳心劳力,给他攒钱买房买车,辛辛苦苦一辈子到头来图个啥?”
"你看你工作清闲,老婆漂亮,朋友亲戚都在身边,要我再选一次,我肯定不出去混,孤孤零零地连个喝酒吹牛的都没有!"
"当年上学的时候就觉得你特别有头脑,现在来看我那个时候还真是有眼光!"
“小孩子读书偷懒很正常,您也不用着急,我有个同学一直是吊车尾,高二才开始发力,照样考上211.”
“钱多钱少是一回事儿,日子过得好过得坏是另一回事儿,你看我这白天黑夜没日没夜的干,眼瞅着身体都不行了,我最近一直琢磨着要辞职,再这么干几年非累出病来!”
“您可别说了,我们那XX青菜都要五六块,想吃个土鸡蛋都要网上订,还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呀,天天就盼着回来吃一吃您炖的土鸡!”
……
其实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所有的亲戚和朋友都把自己想要听的话写在了脸上,你甚至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只要略略勾引几句就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大家都想要获得尊重,都想要得到认可。
等到满足了他人被尊重的心里之后,就可以针对其现实状态选择相应的话题。
盼着抱孙子的,就谈谈中医偏方。
想着找对象的,就说说把妹秘籍。
念着多挣钱的,就聊聊股市大盘。
有升学小孩的,就讲讲教育心经。
生意不顺利的,就论论风水转运。
婚姻不幸福的,就骂骂直男女权。
穷困落魄的,就怨怨贪腐不公。
飞黄腾达的,就问问成功经验。
精心打扮的,就说说衣服首饰。
张罗吃喝的,就谈谈烧饭做菜。
不言不语的,就默默敬几杯酒。
体制内的,就吐槽不靠谱的领导。
上大学的,就谈谈学校奇葩老师。
准备高考的,就说说自己当年学不好的课目。
准备考研的,就讨论一下专业和导师。
考公务员的,就讲讲公务员难考。
要出国的,就谈谈托福雅思。
交情深的,可以回忆一下以前的时光。
交情浅的,就问问共同认识的人的近况。
涉世未深的姑娘,就说说手相星座。
博闻强记的青年,就论论中美关系。
当官儿的,可以谈谈官场哲学。
混江湖的,可以问问江湖规矩。
年长的,可以试试养生保健。
年幼的,可以说说网游手游。
……
一般情况下,得到了尊重,又说了自己想说的话,应该就会比较舒爽。一旦别人舒爽了自然也就愿意让你舒爽。
其实,没有谁能够轻而易举地改变别人,更不要指望过年小聚就能让谁脱胎换骨。因此,花些心思哄得大家都开心,也让自己开心是上上之选。如若不然,不如干脆不要回去。
其实今年谈这个话题,有点小尴尬。很多人因为防控疫情的问题,并没有回家。怎么和老家人交流谈心,不知道从何说起。
老家就是乡愁,而乡愁在中华文化里面,是一个很重的词。
边塞诗,随处可见的就是乡愁。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的人们,走过千山万水回到故乡,把这一壶乡愁泼出去,那知心的话儿说起来就没完。
就算是经历过给家里写信那个时代的人,也知道远在故乡的亲人对游子的思念。
时至今日,祖国的大基建终于收获了硕果,千山万水不需要晓行夜宿,不需要千难万险,朝发而夕至,一个微信按钮,故乡就在面前。
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得见的故乡,早已不是近乡而情怯,说不上有多思念,连语言都开始尴尬起来。
按理说,这相同的话题,随着时代信息的传播,本来是很多的,比如说新冠疫情总是可以聊的。
为什么总是聊不起来?
有些时候,根子还是回不去的故乡,留不下的大城市。
前途艰难,以至于不知道怎么和故乡的人说。
这就是现代人的尴尬。
婚姻家庭事业,面子里子尿片子,好多人一样都没有。
考研没考上,工作嘛混口饭吃,房子不说大小,还不知道在哪里。
任何一个好强的人,都很难面对故乡人的眼神,特别是父母。
亲戚就是好打听,小时候比成绩,长大了比的东西更多。
那能怎办?
总是要面对的。
尴尬没用,躲避也没用。还不如坦坦然然,勇敢一点。
既然回去了,该说的,先说嘛。
说破大天,自己拿好主意,正确面对困难,这些东西不是你不想说,就不存在了。
衣锦还乡,人之常情,倘有鲜衣怒马时,笑对乡亲一片痴。
只是不如意事常八九,难就难在如何面对。
在知乎上给人讲方法,往往是言过其实。谁又真的知道别人家的那点子事情呢?
我回老家,方法是买一大堆东西,这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先收买一下。
小孩子的红包,该给的还是要给。
有时候可以吹点牛,但是要想好逻辑关系,要恰到好处。
婚嫁问题,确实很烦人,现代的人把这个看成是个人隐私。但是故乡的人,还是要受传统习俗影响。
人类历史上,繁衍后代是件大事,事关民族兴旺,家族荣衰,是古老乡村的重大事件,婚和丧是可以并列的,新生和死亡,比天都要大。年轻人结婚,意味着家族的新一代就要来临了,非常了不起。
现代人接受现代文化影响,认为繁衍后代根本不是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何况现在的城市环境,充满了竞争的生活,繁重的工作负担,自觉自愿将养育后代的事情放在一边,甚至于不想提及,而对于婚娶之事,更是以现代婚姻观念为主,并不认可乡村的习俗。
现代和传统之间的碰撞,说句实话,这股力量还是非常强大,你以为自己可以扛过去,但是在历史车轮下,你真的算不得什么。
我的建议,还是不要正面硬刚,该转圜一下,或者说应付一下,还是有必要。毕竟故乡是你的根,走千里走万里,那是你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