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相信中医和不相信中医的两方总试图说服对方?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da-zhe-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从来不试图说服中医粉。我只试图让中立摇摆人看明白中医粉是个什么知识以及逻辑。尤其是我国青少年网友,正是三观和抽象逻辑思维形成阶段,知识快速增长阶段。舆论的阵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因为中医的理论太简单,阴阳五行,肾虚上火,寒气湿气,一些简单的形容词及其反义词就可以解释一切。而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解释一切的理论,网文动漫游戏作品背景设定多种多样。一个事物接受的范围足够广,并不一定是因为其足够正确,而很可能是因为足够简单。

而想要真正知道中医为什么不靠谱,起码要把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学透,还需要学一些科学研究范式,统计学思想,心理学,历史学,以及时事政治。世界上缺的是解释一切后,还能有效预测未来,指导生产生活的理论。

不仅如此,最重要的是学会正确的罗辑思维,避免常见的逻辑陷阱和错误。这门槛比“懂”中医要难得多,很多高学历的中医粉的问题恰恰就出在逻辑上,这是最难改正的了。

说实在的,我当物理老师这么多年,教学生算题背题很简单,学生往往能提分;但是教学生科学思维难如上青天,这些不仅吃天赋,还吃0~5岁的启蒙教育。人的发展有阶段性,关键期,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因此一个成年人几乎是不可被说服的。

至于我为什么要反中医,而不选择视而不见呢?

一来,中医的存在确实已经显示出对我国医疗水平发展的负面影响,占据了过多资源。这个很多答主都说了。这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迅速提升的国际地位使得国内民族情绪暴涨。我觉得还是得回归实事求是的态度,否则变得和韩国、土耳其人民一样总是不好的。

二来,作为一名物理老师我想说,因为知识体系逻辑体系是相通的。例如生物的基础是化学,化学的基础是物理,物理的工具是数学和逻辑,整个科学框架建立在实验和推理之上。尽管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目前有矛盾的地方,但是都不违反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以及罗辑思维。

而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逻辑完全相悖。作为研究人体的学问,理论中竟然没有细胞/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细菌/病毒的位置。如果相信中医,也会耽误一个人科学理性的世界观的形成。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容易情绪化、迷信化、自我封闭。不利于提升我国全民文化水平,科技水平,政治素养以及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论区讨论起来了,说一下即使是高学历人士关于中医也容易出现的一些误差和谬误。

1 中医和中药混为一谈。中药有效=中医有用。

中药是客观实在的物体和治疗方法,如植物、动物、矿物及其服用方法,针灸、火罐等。这些本身就会对人体产生各种作用。其背后必定有真正的生物化学物理原理。

中医是对这些事物与人体作用原理的解释,规律的总结以及应用。

很明显,中药必然有有效部分,古人用人命试出来了各种药方。但是其背后的原因,必然不是阴阳五行,肾虚上火那一套。“寒气湿气”只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科学思维未形成的年代对人体和药物规律进行的模糊的、有偏差的、主观的归因。

医学的确是经验的总结,但是如果只去追求经验而放弃了对底层原理和实验的研究,水平就会停滞不前。就如同经验可以让你打造越来越锋利的宝剑和坚固的盔甲。但是如果你不探究化学,就只能造出黑火药,而造不出TNT。如果不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就造不出原子弹。沉迷于人痘接种,就不能做出乙肝乙肝疫苗。


2 错误归因,归因偏差,相关性≠因果性

这个其实非常有迷惑性,很多科研人员在科研时都会犯,每个人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可能会犯。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最基础的归因训练。

就中医方面来说,中药起作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阴阳五行还是更具体的化学反应(阴阳五行肾虚上火只是相关性)?中医真的有效吗?是否是因为自愈、安慰剂、“参与治疗”的原因?国家制定中医药管理法案的原因是因为中医有效还是稳定社会、强化民族自信心、甚至削减增加税收、减轻养老负担?


3 以偏概全,以个例代表普遍

常见:“我自己/父母/七大姑八大姨/朋友/同事/同学得病,看西医没好,看中医好了。”“古代某某人在没有现代医学的情况下活了90多岁(如司马孚93)。”“乾隆举办千叟宴,发现长寿人很多。”

这里其实我首先不否认中药的有效性,也不否认部分中医理论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但是正是因为中医和底层物理化学生物的理论全部矛盾,使其只能成为经验医学,很多病不能诊不能治,并且治疗缺少稳定性。举个例来代表普遍没有意义。

而实际上在只有传统医学的年代,即使是和平年代皇亲国戚,如康熙一家子,仍然有一半左右儿童夭折,成人寿命约为五六十岁。那么缺少医疗手段的平民百姓平均寿命更低,千叟宴也只是少数中的少数。


4 非黑即白,忽略量变引起质变

常见:“现代医学/科学ABCD都无法解释,无法解决,所以中医是有用的。”

科学的确不能解释和解决一切问题,但是传统经验医学不能解释和解决的问题更多,并且发展及其受限制。现代医学和科学也有大量经验运用的地方,例如我本科阶段学习的流体力学和土力学就有大量经验公式,经验系数。怎么来的?不知道,能用就行。但是这些经验也是建立在实验、统计、基础物理化学定律的基础上的,例如流体力学一大堆公式怎么也 不会违反能量守恒动量守恒,怎么也不会否认液体分子的存在。

好比现代医学答卷纸,答对30分,蒙对30分;传统医学答卷纸蒙对10分。尽管都没得100分,也不是对的题都会,但这两者还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常见说法:“过去ABCD科学理论被推翻了,所以以后现在的科学理论也肯定会被推翻。所以科学是错的。”

这个其实可以和8 荒谬类比,证有不证无相通。这实属拿未来的剑斩当朝的官。因为某理论【以后可能】是错的,所以我【现在】就认为他是错的。这个推理是基于过去淘汰理论案例的类比,而非实实在在的证据和逻辑。而如果按这个逻辑,传统中医理论属于更古早漏洞更多的理论,那就更应该淘汰才是。


5 静止思维,忽略事物正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常见:“中医被黑了100多年还没消失,仍然占据中国医疗很大比例。所以中医理论是有效的。”

事物必然是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实际上当前正是中医逐渐消亡的过程,网上出现大量反对、质疑中医的信息正是中医在消失的表现。假以时日,随着教育水平提升,人民科学素质的提高,中医占比会越来越低。

当然中医不可能彻底消失,一方面是教育原因,一方面中药确实有少部分有效之处,而中医理论是寄生在中药之上的。


6 诉诸权威,这其实算归因错误的一部分

常见:“国家立法管理保护中医,中医有效。”“中国有很多中医药大学和教授。”“某某名人信中医。”这个不必多说,这体现了中国教育的缺陷。只要我们小初高语文作文还将引用名人名言当做论据,觉得能“增强说服力”,那么这种谬误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7 证有不证无

常见:“你拿出中医没用的证据来。”“请拿出中医无效的论文/数据。”

实际上完全证明“无”是不可能的,我们一般只能证明某种东西“有”。应该是中医拿出其有效的证据,尤其是底层原理的证据。

否则你要我拿出中医无效的证明,我可能得先请你拿出你没欠我500万的证据了。

何况,这个很容易和4相互结合:中药有效,中医理论在某些方面可以指导中药进行治疗,问题是哪些方面?如何验证?如何证明?疗效好到哪种程度?性价比高不高?这都是需要自证的问题。


8 荒谬类比,把完全不一样的事物进行强行类比,达到狡辩的效果。

这里我展示某人的言论了(因为知乎不让挂人),这个案例非常典型。

这里正确的类比是:吃不吃和治不治类比。吃什么,怎么吃和治什么,怎么治类比。

吃不吃的逻辑是:饿了→吃饭→不饿。治不治的逻辑是:病了→看医生→健康。这里第一次选择,这次选择需要遵循一类逻辑和原理。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饿了不吃饭,消耗脂肪硬挺着;病了不看医生,自己免疫系统硬挺。这里就无所谓看中医和现代医学比较的问题,而是看不看的问题。

而饿了→吃饭→吃大米饭/观音土→不饿。与之类比的应该是病了→看医生→看中医/现代医学→健康。这里实际上是两次选择,而第二次选择为什么选中医,看中医能否让你达到健康,这又要遵循另一个逻辑和科学理论了。

吃什么,怎么吃,当然需要一套自洽的科学理论。当代营养学讲究人要膳食均衡,才能身体健康。这涉及到底层的化学和生物知识。防疫学讲究人不能吃脏东西,不能喝生水,这更是涉及到底层免疫学知识,中国人喝开水是民国后逐渐养成的习惯,其原因是微生物的发现。当然你也可以信传统那套阴性寒性食物,酸碱体质那种朋友圈养生理论。

治什么,怎么治,这是医学的内容。对于真正病因的发现,需要物化生知识。而对症下药,更需要底层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生物变化机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相信阴阳五行,上火肾虚那套传统中医。

明白吗?这么类比才是符合逻辑的。本质上这位水之甘然是用第一次选择的理论和逻辑来类比第二次选择的理论和逻辑,而这两者实际上是两个东西。

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把不一样的东西强行进行类比,得出了荒谬的结论还沾沾自喜,殊不知自己已经犯了多少个逻辑和知识的错误了。而这类言论是经常出自中医粉之口的。


9 知识匮乏。这个其实不算逻辑谬误了,单纯无知而已。

举个常见例子:“某某老中医,可神了,药到病除,口碑很好。”那么在不懂现代科学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有一定治病的能力呢?

其实是有的。所谓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经验”,是属于内隐学习的一种。内因学习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通过有机体和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物和客体间结构关系的过程。这里大概讲个内隐学习研究的方法。

人工语法范式,由雷伯1967年首次提出: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内隐学习预期能习得的知识。

典型的人工语法如图所示:由箭头相连的状态(圆圈)数量是固定的,不同字母通过箭头连接。这个图事先不给被试展示,而是展示一些正确的字符串,如TSTXS,TXS,TXXVV,PTVV,PTTVPS等。被试并不知道这些字符串背后的逻辑,只是进行机械背诵。

而之后给被试展示一些字符串,其中包括符合规则的如PTTTVPS,TSTSXXVPS等,不符合规则的如PXXPS,TPPXS等,然被试判断哪些是符合规则的,哪些是不符合规则的。研究发现,被试记忆的字符串越多,对新字符串进行判断就越容易。被试对新字符串分类显著高于随机水平,这表示被试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语法规则。

老中医的经验原理与之类似,看的病多了,靠经验也能做出高于随机水平的判断。但问题是,如果不真正揭晓这背后的原理,经验的准确度很快就会达到一个瓶颈,难以继续提升。不管是对于个人来说,还是对于整个理论体系来说。


user avatar   qi-hua-sha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了汉字、彝文、谚文等极少数文字外,无论欧亚,绝大多数现存文字都能溯源到腓尼基字母,都很难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原创文字”。

“谚文借鉴八思巴字笔画”的说法未有实证,至少组合结构是截然不同的,八思巴字仍以线性排列为主,而谚文反倒有些效仿了汉字的结构。

当代各种文字间的借用关系,主要分为两类:

  • 在同一套字形标准下借用和扩展(多数欧洲语言西亚、中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亚美尼亚语、格鲁吉亚语等例外。我国境内的胡都木蒙古文/托忒蒙古文/满文/锡伯文之间属于这类关系)
  • 改造后另外建立了一套字形标准(多数南亚语言和部分东南亚语言使用的文字系统属于这类,我国境内的藏文、版纳傣文、德宏傣文等也属于这类)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一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少”。

如果一个区域范围内,大部分语言按第二种方式借用文字,就会让人觉得“文字种类多”。

第一种方式即使用到极限,也就是像越南语这样,多出些变体字母和加符,比如

  • 基于拉丁字母A的:Àà,Ảả,Ãã,Áá,Ạạ Ăă,Ằằ,Ẳẳ,Ẵẵ,Ắắ,Ặặ Ââ,Ầầ,Ẩẩ,Ẫẫ,Ấấ,Ậậ
  • 基于拉丁字母O的:Òò,Ỏỏ,Õõ,Óó,Ọọ Ôô,Ồồ,Ổổ,Ỗỗ,Ốố,Ộộ Ơơ,Ờờ,Ởở,Ỡỡ,Ớớ,Ợợ
  • 基于拉丁字母U的:Ùù,Ủủ,Ũũ,Úú,Ụụ Ưư,Ừừ,Ửử,Ữữ,Ứứ,Ựự
  • 基于拉丁字母Y的:Ỳỳ,Ỷỷ,Ỹỹ,Ýý,Ỵỵ
  • ……(还有些就不列举了)

而第二种方式直接各定字形标准,起步就是abcd和αβγδ的差别。

这张是各位知友用过几十遍的图

比如东南亚常见的tuk-tuk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现实中tuk-tuk指的是下面这个:

这个拟声词来源于机动三轮车马达的“突突”声。

在柬埔寨、泰国、老挝三个国家的写法如下:

  • 高棉文 តុកតុក或ទុកទុក
  • 泰文 ตุ๊กตุ๊ก - ตุ๊ก ๆ
  • 老挝文 ຕຸກຕຸກ

一看就是三种不同的文字,没错。

下面放大再看——

是不是好像有点关系了?

如果将腓尼基字母衍生出来的文字体系视为一棵参天大树,以上三种文字的差别,只相当于在一根枝梢末端,几条新杈的距离。

发源于南亚的婆罗米文字系统,则相当于一根繁茂的枝干。

下面再看个例子,

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中“龙”的原型,据说参照了南亚神话中的“那伽”。

这个梵语借词用中南半岛几种文字写出来分别是: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ກ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对内部结构进行“对齐”

也就是严格按原字母对应关系来“转写”,忽略各语种正字法的差别

得到这组:

  • 缅文 နာဂ
  • 老挝文 ນາຄ(实际不这样写)
  • 泰文 นาค
  • 高棉文 នាគ

放大再看——

是不是也好像有些关联?

或许有朋友注意到,左边的梵语天城文、缅文,和后边几种文字差别更大。

这是因为,相比于高棉文、泰文、老挝文的关系,它们只能算是“远亲文字”。

为什么南亚和东南亚没有出现“统一”的文字呢?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相应历史时期,这片区域未曾出现像罗马、隋唐那样的“绝对中心”

古印度之于南亚、东南亚,古高棉之于暹罗、澜沧,顶多像古希腊之于欧洲多数地区那样,只是处于“文化高位”,而非在整体国力和影响力上的全面碾压。

而在中南半岛内部,西边的孟族、缅族,中间的高棉、泰族,东边的占族、京族,也没有任何一方长期受到整个区域的推崇。

欧洲其它语言借入希腊语的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拉丁字母和西里尔字母来写。

东南亚语言借入梵语巴利语高级词汇,最终还是用各自改订后的文字体系书写。

甚至,即使在南亚次大陆,天城文也不过是用来书写梵语的众多文字之一。

这就好比,假如东亚历史上始终并立着众多实力相差不远,谁也不服谁的政权,几套意音文字各自发展,或许也就不知分化成多少种文字了。

延伸阅读:

《寻龙传说》讲的是哪个国家的故事?

为什么《猫和老鼠》不叫《汤姆和杰瑞》?

卡梅隆为拍摄《阿凡达》创造了纳美人的语言?

是《旺达幻视》还是《旺达和幻视》?

有什么好看的法文原版电影?

有哪些像《人潮汹涌》这样改编了多个版本的电影?

多邻国,免费学习英日韩法德西等39种语言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医药局长对于女性不孕的见解? 
  想学中医,如何找师承的老师? 
  中医理论的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网络上反对中医的人这么多,现实中却很少见到拒绝中医中药的人呢? 
  为什么现在能真正治病的中医比较少? 
  (有些)信佛的人为什么可以认同中医? 
  对于中医和中药保健品都是种什么看法? 
  中医真的能通过把脉就知道是否怀过孕吗? 
  中医治病是否有效果?(仅限于效果)? 
  如何评价雕塑《中医走向世界》? 

前一个讨论
中医DRG模式走得通吗?
下一个讨论
哲学能指导科学吗?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