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不同故事是难以遵循相同的逻辑的,因为西游记是有不同的作者在不同时代分别创作,再由编辑者编纂成书,编纂也是一层层累进的,因为编纂者手里很可能有某一个编纂者编好的本子。
西游记里涉及着神仙降雨大致有四个故事,分别是梦斩泾河龙王、车迟国斗法、朱紫国配药的无根水、凤仙郡求雨。他们各自遵循的逻辑分别是这样的:
梦斩泾河龙王,泾河龙王不是死在“改时辰、克点数”上,而是死于抗旨。泾河龙王那次降雨是玉帝下明旨进行的,泾河龙王私自改,玉帝因“抗旨”斩泾河龙王。另外在道教的《女青天律·正神律》里也有“诸龙王行雨有违时令者,处斩”,泾河龙王死的并不冤。
车迟国斗法里,这次降雨是车迟国国师们通过“五雷法”这套天庭内部通讯系统上报天庭,玉帝批复,传旨到“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上”,然后风雨雷电出来执行,这次降雨实际上是去配合车迟国国师们去进行操作,所以会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类似于现在在企业里,申请十点钟用公车出去办事,都批了可以用,到十点钟,你告诉司机“有些事情绊住了,晚十五分钟出发。”或者司机告诉你:“在洗车呢,洗完了再走。”这不都很正常么?难不成因为这个处分一下办事人或者司机?
朱紫国配药的无根水,这次操作属于没有旨意,龙王打算用“意外”之类的借口混过去。因为猴子求得是配药用的无根水,一点儿就够,不需要龙王去正正经经的下一场雨。这属于“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操作,真要问下来,也能混过去。这倒是很符合人情。
凤仙郡求雨,这一次也是玉帝严令,要求披香殿里那三件事没完,谁也不能给凤仙郡下一滴雨,所以龙王才“连喷嚏也不敢打”,打了喷嚏下了那点儿雨也属于“抗旨”。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