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写出尸横遍野的场面? 第1页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截的肠子挂在灌木上,沥沥拉拉的从断口淌黄水

乌鸦盘旋着呱呱叫不停,

鞋底传来异常的温热,

那是因为踩多了尚未冷却的血。

胆子大的野狗已经跑来了,

埋头舔着蜡黄的面皮和口唇,

再有一会恐怕就要互相撕扯争抢了。


我记得小时候师父告诉我,

一个人死旁边是酸味,

五个人死眼前是血腥味,

五十个人死脚下是屎尿臭味,

我那时候还不知口业深重,还问师父那超过五十呢?超过一百呢?

师傅喉咙咕噜几声慢慢说,

没味,

因为味太大了,你鼻子早就啥也闻不见了。

过了一会又补充一句,

但是你如果那时候还活着,可以把穿的一身衣裳留下来,哪怕是最贴身的裤衩都行,

留着干嘛啊?

我显然是后悔了,问这种让小时候的我害怕的问题。

叠好压箱底吧,

那衣褶里的煞气和死人味,洗十遍二十遍喷上香露也没用,人闻不到畜生能闻到,防个毒虫辟个蛇鼠啥的管用的很啊…


我踉跄走了十来步,胸口拉风箱以后喉头应该有血腥味,但我确实什么也闻不到,什么也尝不到。

"死老头净教些没卵用的知识,看来这回要能是回家,樟脑丸三十年都不用买了"

………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地上,白茫茫的蛆虫下边,偶尔支楞出几根人类肋骨。

写新鸦、写狗眼、写来年麦苗格外的翠绿。


user avatar   banzhanqingch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此一类问题,实际上都属于同一种解法。

先想出来,再写出来。

想与写。

这听起来好像是一句废话,实际上是远比具体的技巧而言更重要的思路和步骤。

九年义务教育所学,单纯的描写其实都不会有大问题。

真正会将人卡住的难关,往往却是想象不出来,亦或者想出来却不知道该如何组织语言。

……

我们以‘尸横遍野’这样的场景来举例。

任何人听到这个词,脑海中大概都会产生一种联想,大致明白这说的是怎样一副场景。

但这种印象还不具体,因为‘尸横遍野’所描述的可能性太多。

战争、屠杀、瘟疫、饥荒,这些情况都有可能造成‘尸横遍野’这样的场面。

但如果我们这里描述‘战争中尸横遍野’是不是比单纯的‘尸横遍野’更具体且更丰富。

这是因为我们在描述是多给出了一个‘信标’。

这个信标帮助读者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将尸横遍野这个画面锁定在了‘战争’这个背景之下。

信标的例子:描写时如何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比如‘桥’,这便是一个信标。

‘石桥’这便是两个信标,‘石拱桥’这便是三个信标。

这三个词通过增加信标,能够给读者的阅读印象带来哪些变化,我想已经不用细说了。

……

想象的第一步,针对一个事物不断扩充,丰富描述时所能承载的信息词汇,给出更多‘信标’。

所有的信标需要满足:一、具体。二、指引。三、印象

简单的理解,我们需要一些指向性的词汇去描述这个事物,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具体的印象。

通过具体的描绘,指引读者进行联想,对事物产生清晰的印象。

这就是信标所能起到的作用。

我们依旧以‘战争中尸横遍野’来举例,试想一下什么样的词汇在这里可以成为‘信标’。

乌鸦、野狗、鲜血、旗帜、铠甲、断肢、残骸、火焰、硝烟。

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当做‘信标’的事物或词汇,可以帮助读者更具体的理解‘尸横遍野’。

……

想象的第二步,根据你之前所得出的信标,使其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一般我们在描绘一个场景的时候,脑海中最好能呈现出一幅清晰的画面。

这幅画面越是清晰,所能表达的事物便越易于理解,读者也将更容易与文字产生共鸣。

这既是我们在写文时通常所说的——‘画面感’。

但文字的画面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通过‘信标’组合而成。

这个过程就好像搭积木一样,‘信标’就好像一张张拼图,最后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画面。

如果只是单纯的一句‘尸横遍野’。

我虽然能够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但肯定无法形成清晰的画面感。

但如果我将‘信标’都加入其中,将其填充在一个画卷之下,这种画面感便会逐渐呈现。

依旧是用刚才的‘战争中尸横遍野’作为例子。

先来确定‘画布’的大致框架,同时也是一个场景通常所具备的三要素:

时间、地点、事物。

因为这只是一个例子,不需要有故事剧情等方面的考量,所以纯以场景的氛围来进行选择。

方便渲染气氛的‘黄昏’、‘河谷’、‘战场’。

然后我们将之前的信标填充到这幅花卷之中:

啄食的乌鸦、饱餐的野狗、染红河道的鲜血、断裂与丢弃的旗帜、撕裂的铠甲。

舍弃在路旁的残肢、叠在一起的尸体、弥漫在四周尚未熄灭的火焰、笼罩整个战场未散的硝烟。

许多人将能否写出画面感归咎于个人天赋。

的确,每个人对于‘信标’的选择和敏感程度不同,组合方式也不同。

但绝非没有天赋的人就写不出画面感,他的区别更在于‘好与坏’,而不是‘有或无’。

……

黄昏下的河谷,鲜血染红的河道,笼罩整个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去,火焰依旧舔舐着战车的残骸。

象征荣耀的旗帜泡在血水之中,上面布满了脚印。

不知是谁的一截断臂却被丢弃在草丛中。

河谷两侧堆叠成小山一般的尸体,分不清哪一具是敌人,哪一具是友人。

乌鸦在天空盘旋,啄食着一切,而野狗正在饱餐。

……

绝大多数的场景描写能够做到这一步,经过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修饰,便已经足够使用了。

这些要素集中在一起,不需要多么精致的描写就能呈现出一定的画面感。

但你以为到这里就真的完了么?

……

想象的第三步,让画面流畅运动起来,通过文字中视角和镜头的运用使其变为‘动态’。

是的,单纯的静态画面之上,自然是更加生动的动态画面。

这也是小说与作文之间最大的区别。

区别于之前的上帝视角刻画,想要动态的描写就必须先拥有更加明确的‘视角’和‘镜头’。

我们要将视线从天上拉回来,固定在某个人身上,即使这个人可能本身并不真实存在。

我们要在具体描写时将自己代入场景中去,想象正在拍摄一部视频,视频中的一切都是鲜活的。

第二步中我们完成了一个画面,通过画师的角度告诉读者自己都画出了什么。

现在,我们要亲自走进这幅画卷之中,成为一个‘画中人’,然后告诉大家自己都看见了什么。

……

黄昏之下,乌鸦啄食着一具尸体的眼睛,最终满是愉悦的将其叼走。

扒开草丛,野狗互相撕扯着一截被人丢弃的断肢。

血沿着河道排泄,终被稀释。

空气中弥漫着腐臭、腥臭、还有木炭燃烧时散发出的焦臭味,伴随着至今还未散去的硝烟。

战车倾倒在河岸边,烈火舔舐着车辕,发出噼啪的声响。

一面象征着荣耀的旗帜浸泡在浅滩中,有人曾从上面踩过,将鞋印烙印在泥泞中。

这里到处都是纠缠在一起的尸体,堆叠的好似小山。

分不清是敌人,还是友人。

尸横遍野……

乌鸦在天空盘旋,野狗正在饱餐。

……

最后一步的时候,如果你是要写小说,拥有明确的主角或人物,根据剧情便可以补充更多细节。

如此一来,描写自然可以写的更加详实、写真,还可以更上一层楼。

这就是第四步,写小说过程中真正最常用的场景刻画。

我一直以来在描写方面所强调的都是“只有最合适的描写才是最好的描写!”

这点至关重要,不管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使用哪一种只取决于作者本身的取舍和需要,方法本身没有所谓优劣之分!

写小说不是做段落练习,不是单独一段拎出来写的好就完事了!

任何一本小说都不会只使用一种方法去描绘整本书的所有场景!

……

以上,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

【补充】:

该问题所问的仅仅是‘怎样写出尸横遍野的场面’,问题补充里也没有说明这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因此,我的全篇回答也仅限于‘场景描写’本身。

回答之中本身已经标注了:

因为这只是一个例子,不需要有故事剧情等方面的考量,所以纯以场景的氛围来进行选择。

最后一步的时候,如果你是要写小说,拥有明确的主角或人物,根据剧情便可以补充更多细节。如此一来,描写自然可以写的更加详实、写真,可以更上一层楼。

但部分人的优越感和傲慢就是要选择性忽略这些标注。

人物、故事、设定、视角、情绪、描写、逻辑等各方面的内容,我在文章和其他回答里面都有写过详细的阐述和方法。

这篇回答说的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画面感。

就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场景刻画。

题主也没有问其他的东西。





  

相关话题

  怎样才提高写作? 
  一个初行作者是该在写一本正式的书前给自己积攒一部分人气还是应该踏踏实实默默无闻潜心积攒一下子写出来? 
  写作爱好者能赚到钱吗?如何才能有收益? 
  有哪些非常漂亮的比喻? 
  网络小说中有哪些不走寻常路的优秀设定? 
  有人能模仿王小波写出一段话吗? 
  如何应对恐惧写作的心理? 
  为什么写作总是很吃力? 
  什么样的文笔才叫「略显稚嫩」? 
  在叙事过程中如何提高所谓的“画面感”? 

前一个讨论
这 100 年来,中国动画和漫画行业有哪些飞跃发展的作品让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下一个讨论
山东人为什么喜欢吃葱?





© 2025-02-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