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企业主,我感觉大快人心啊!
去年我搞了一家新公司,项目急,自己上场招人。
用了两个招聘网站,一个智联,一个BOSS。
BOSS上有招嫖的,这我就不说了,最后把账号丢给人事的时候,我还解释了一番,挺尴尬的。
不过BOSS我也只交了个几十块钱,也就算了。
但智联就让我感到有点可爱了。
上来先电话轰炸让我缴费。
走公帐交了一笔费用。结果一看套餐,乱七八糟的,而且好像还不如线上交费来得划算。
不过也没细纠结。
缴费后,系统迟迟不给我认证。
于是我打电话给系统上的VIP一对一客服。
回复倒是很及时,就说半小时能弄好。
结果半小时后又半小时,一直拖到了第二天。
第二天下午又跟我说,不好意思,合同审核部的人搞培训学习去了,合同积压,正在集中处理。
我就一惊啊,我说你们智联未必是走人工流程的啊?
怎么说呢……
感觉挺无语的,一大互联网平台公司,认证审核的流程那么繁琐,收钱秒收,流程却贼慢。看上去高科技,结果内部组织上跟传统中介平台没啥区别。
所以怪不得官媒之前说中国某些互联网企业不要搞一些伪创新呢——敢情把创新技能点都点到盈利模式上去了?
就这样子的企业,售卖个个人信息,感觉也没啥好奇怪的——都是为了多捞一点嘛。
1.我曾经做过一个试验,我把我在各大招聘网的简历修改成一个经济学类的打工仔,设定为在房地产公司从事会计工作,教育和工作经历都是编的,只有姓和手机号是真的,名是根据招聘网的名作改动,比如智联我就叫朱志,boss我就叫朱波,51我就叫朱武,简历设为隐藏,几乎不登陆,也没投任何公司。
这几年我几乎每个月都能收到猎头打来的电话,给我推荐会计行业的工作,这当中叫我朱志先生的猎头最多。
2.再说一个故事,我有次招人,秘书拿来一份简历,我看她简历上工作经历写的是最近有半年时间在“山东蓝翔技工学校”从事“挖掘机操作技能训练”工作,其他时间都是在律所、公证处工作,很有意思,就打电话把她找过来,问她在蓝翔技校干什么?
她说招聘网站有个功能叫“离职预报”的,就是一个人频繁登录和更新自己的简历,或者向其他公司投简历,招聘网站就会通知这人最后一家公司的企业账号的负责人,所以她最后半年就写了个假公司,这样她投简历,网站就通知的是蓝翔而不是她最近待的这家律所,我问她为什么知道这个,她说她曾经在某公司人力资源部干过,她就负责招聘。
没想到这个回答这么多人看,大家都对招聘网站这个“离职预报”功能很感兴趣啊,其实我后来也研究过,我就再给个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