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本质是现实世界数字化,实现物与人、物与物的快速天地互动,基于航天技术的低轨卫星物联网无疑是其最有发展潜力的方向,我国也在快速部署物联网卫星。
最近的一次相关任务是2022年2月27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将“天启星座19星(平安2号)”物联网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平安银行“星云物联计划”再添加一星。此次任务是长征八号火箭不带助推器的新构型首飞,刷新了我国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
1.航天技术如何改变物联网发展?
低轨卫星距离地表的高度一般在400-1500千米之间,在500公里高度约90分钟即可环绕地球一圈,天地通信时延仅在几十毫秒以内,部署在太阳同步轨道时还能实现在固定当地时间对固定区域稳定遍访。多颗卫星组网后能对全球范围内重点物联目标全天候全天时高频率地监测,这是依赖地面基建支持的传统物联网所不具备的重大优势。
事实上,卫星物联网的概念早在上世纪7/80年代就有了雏形,但当时它的建设成本过于高昂。一方面,航天发射、航天器生产制造、数据通信遥测的成本太高,一般仅有各航天大国的“国家队”才有能力发展航天事业。航天相关的技术和政策门槛极高,商业公司很难触及;另一方面,就连地面通信通信终端,都受限于彼时的通信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等因素,无法做到便携、低价和高效。且当时的经济全球化远不如现在,全球覆盖的卫星物联网也并没有如今巨大的需求。
随着航天和各项支撑科技的发展,这一切都在大为改观。科学技术在进步,准入门槛在降低。随着低轨卫星平台的硬件高度集成化,卫星的通信能力在快速提高,而尺寸、质量和造价等则快速降低。商业航天的发展又带来了众多提供发射服务的企业,进一步降低了火箭发射成本,综合下来的卫星物联网建造成本降低,商业化成为现实。
因此,在航天技术优势的加持下,全天候全球覆盖的各类物联信息能快速汇聚,构建一个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平台。打通供应链管理中的上下链条,实现用户与物的无缝链接,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卫星物联网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如何?
信息爆发的时代,最不缺的就是信息,但最缺的却是有效信息,它们往往淹没在时代的信息洪流之中,给从业者判断带来诸多不确定性。例如,农林牧渔行业广泛存在周期性高峰低谷现象,牵动各方的关注。这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供需失衡:价格上涨时,投资蜂拥而至,后续严重供过于求;价格暴跌,投资撤退,后续严重供不应求;价格再次上涨,开启下一周期。而农林牧渔的生产往往极为分散,全部监控所有生产端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通过卫星物联网重点监测产业链上游的核心企业,例如养殖行业的饲料生产企业库存变化、农作物领域化肥厂废气排放情况、集贸市场物流集散周期,无需派出工作人员,即可监测行业演变,提前把握市场脉动周期。
农林牧渔如此,大宗商品和制造业领域也可应用,海运行业船型投资、资源采掘业产品供给和机械制造业库存,都是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处于波动低谷时,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额外开支,利润骤减。如果能提前预知获取有效信息,经济价值可想而知。尤其是“新经济”和“新基建”领域内智能集装箱,绿色矿山,智慧农业和智慧物流等行业,都依赖大数据作为基础,提供全球覆盖信息的卫星物联网技术优势明显。
综上而言,卫星物联网收集的全球海量数据能构建一个精准高效的行业信息共享平台,能够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行业周期性波动。基于精准动态物联数据的整体规划,能明显提升行业运行效率。甚至对于整个宏观经济发展,也具有较强促进作用。目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我们也愈发重视卫星物联网的发展,在政府部门对于产业升级、新基建和新经济的总体规划中,卫星物联网被频繁提及,战略意义显著。
3.金融行业为什么也需要卫星物联网?
看到火箭发射新闻,很多读者恐怕会有疑问“为什么平安银行都要发卫星,搞金融的跟卫星有什么关系?”。
实际上,卫星物联网对金融机构的作用是远超想象的。金融对于现代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其中的最重要手段就是以信贷为代表的企业融资方式。在目前的经济体系下,金融机构处于风险防控的目的,往往依赖以“不动产”抵押为主的信贷服务方式,如土地、商品房、矿山和厂房等。
但是,更多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够的不动产积累,而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对于它们“动产”的评估手段,面对的风险敞口增加,信贷融资支持力度不如传统企业。而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小微企业的作用不可替代,科技创新,就业环境,税收贡献,它们都是社会助力。正因如此,近几年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成为政府顶层设计时反复提到的关键问题。
卫星物联网的出现给金融机构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独立的终端设备,金融机构可以稳定监控不同的“动产”抵押物,评估它的真实价值,也更愿意有针对性放贷。例如,面对一台新型农业装备抵押物,金融机构的终端可以定期向物联网卫星汇报它的开工情况和行动轨迹,方便金融机构判断它的真实产值,而不是仅能担心机械设备折旧带来的资产贬值,从而给相应科创企业更有针对性发放信贷。
收集来的各行业物联大数据,本身也会成为高价值的咨询类产品。金融机构会因此拥有更多服务议价能力,提升息差以外收入比重。科技含量提升,利润回报增高,这就是近些年“金融科技”这一名词火热的重要原因。因此,卫星物联网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机构的服务覆盖范围,在提升自身盈利能力的同时更好服务各类企业,尤其是拥有更多“动产”的小微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对于产业升级中的中国经济作出应有贡献。
4.卫星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在哪里?
商业航天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卫星物联网的建造不再成本高昂,相当于把这个天地一体化系统中“天上”的部分问题解决,剩下的是“地上”的问题:高效低成本的地面终端,庞大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服务体验,平台端的数据运营管理,是真正的核心。
仍以平安银行旗下的“星云物联网”为例。与“平安1号”相比,“平安2号”卫星与终端采用了新的通信机制,通信链路更加稳定,地面最低5°仰角可以与卫星进行双向通信。通信速率更大,地面终端的通信模组尺寸更小、功耗更低,有效降低终端铺设和使用成本。
简单来说,就是想办法“降价格、降难度、提数量”。自主研发的地面终端价格降到千元以内,待机能力一个月,全球通用,还附加精密定位和短消息功能,让通信不再受限。在自主研发卫星通信终端的基础上,实现量产,降低卫星地面终端成本,降低数据获取成本,提升卫星通信技术的可得性。最终降低服务成本,普惠小微企业。探索将物联网应用做成消费级、通用型、能够大规模推广的成熟商业模式,进而降低整体服务客户的成本,真正落实减费让利。
可以想像:在卫星物联网的支持下,远洋船队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户,在客户端实时获取各艘船舶的当前位置、日程安排进度和补给情况,在各个环节提前准备,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露天矿产资源开发中,开发者可以综合获取的定时定期高空遥感成像、关键位置位移监控数据和矿山工程机械施工情况等信息,制定最高效的开发方案,节约成本,安全生产;而在大尺度范围的“超级牧场/农场/渔场”场景下,智慧农业从业者仅需卫星物联数据,估产估值和灾害防控尽在掌握,这比人力密集型的传统农业极大降低成本,使得农业变成“有钱景”的行业。金融机构的投资者们,也在源源不断从更高效运行的信贷资金和衍生的服务咨询收入中,获取更丰厚的投资回报。
相信在未来, “物联网+卫星+金融”模式创新模式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助力。科技的发展前景只取决于人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物联网的概念同时做到“天基”、“地基”和“人基”,是卫星物联网的绝对优势。中国航天科技的多年发展使得这一切有了硬件基础,以平安为代表的金融企业更是把地面客户终端价格降得更低但能力更强。
卫星物联网,几乎是未来的必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