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的都是些常识而已。
中国老百姓普遍对情报工作知之甚少,西方老百姓早在冷战期间就对这些如数家珍了。
他实际上说的是两种人:
第一种叫Agent of Influence(影响力间谍)。
这种间谍虽然也是收受外国情报机关的酬金,但他们的任务不是窃取和传递情报,而是利用自身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来发表言论,影响所在国家的决策,使其有利于他暗中服务的外国。
这种间谍首先要有名望,比如是著名的记者、学者、专家、官员等,说的话会被别人视为权威,否则没有意义。
历史上最著名的影响力间谍之一就是挪威的Arne Treholt,他是前苏联克格勃的间谍。
他是挪威著名记者,同时在挪威外交部和挪威国际事务研究所都有职务,所以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威意见来影响挪威的外交政策,使其有利于前苏联。
后来被发现是克格勃的间谍,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
在各种影响力间谍中,记者是最受青睐的,因为他们写文章最多,公信力又很强,和这名德国记者说的情况一致。
一些记者被外国情报机关收买后,就利用自己的权威性来写一些有利于自己所服务的外国的文章,正如他自己在视频中所说:
按照他自己所描述的情况,他就是一名美国中央情报局的Agent of Influence(影响力间谍)。
第二种记者也是如他说的,就是本国情报机关的间谍,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以记者身份为掩护的本国情报机关工作人员。
但视频里这个词翻译得不对:
Non-official Cover不是“非正式卧底”的意思。
卧底还分什么正式和非正式的?
“卧底”在英语里叫“Undercover”。
Non-official Cover的正确译法应该是“无外交身份掩护的间谍”,而不是“非正式卧底”。
Non-official Cover对应的是Diplomatic Cover(外交身份掩护的间谍)。
对于情报官员来讲,最安全的身份掩护就是外交身份,因为这样他就有了外交豁免权,不受驻在国反间谍机关和警察机关的逮捕。
哪怕是在从事间谍活动中被当场抓获,也只能被简短讯问,之后必须马上释放,否则驻在国就违反了《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
比如美国中央情报局间谍Ryan C. Fogle在莫斯科从事间谍活动的过程中被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抓获,但因为他的公开身份是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政治处三等秘书,有外交身份掩护,所以联邦安全局在对他进行了简短讯问后就释放了他。
这种有外交身份掩护的间谍虽然不能被逮捕,但会被驻在国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并会被要求限期离境(一般是48小时以内)。
而那些没有外交身份掩护的情报人员就叫Non-official Cover(无外交身份掩护的间谍)或者Illegal(非法间谍)。而Non-official Cover一般简称为NOC。
翻译成“非正式”就不对了,说是“卧底”就彻底不对了,因为卧底是指打入敌方内部,而无外交身份掩护的间谍不一定是打入敌方内部用的。
特别是以记者为身份掩护的间谍,根本无法打入敌方内部当卧底。比如冷战时期一名苏联克格勃特工在美国以塔斯社记者身份为掩护,没有外交身份,但他不可能打入美国中央情报局当卧底吧?
因为他的公开身份已经是一名外国记者了,所以不可能再打入任何敌国机关当卧底了。
这类间谍往往是利用当记者的职业便利,广泛结交驻在国的政府和军方官员,从中物色可供策反的对象并予以策反和运用。
如果你的公开身份只是一名商人,那当你接近驻在国的一名重要官员时,对方可能会有所警觉----这个外国人为什么总想结交我?
而如果你的公开身份是一名记者的话,那一般就不会引起对方的警觉了,因为你是去采访他的啊,一来二去不就混熟了?
最著名的以记者身份为掩护的间谍就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的间谍佐尔格。
他是一名德国人,在日本东京当记者,为苏联搜集情报,后来被日本政府逮捕,而斯大林拒绝承认他是苏联的间谍,也不采取交换间谍等手段进行营救,导致他最后被日本政府绞死。
这就是Non-official Cover们没有外交身份掩护的危险性,可以被驻在国逮捕、判刑甚至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