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谁的诗作更胜一筹? 第1页

  

user avatar   bang-shi-yin-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楼众芳之中,薛宝钗、林黛玉的诗才最为出众,这是上下公认的。两次诗会,咏白海棠,薛宝钗拔得头筹;咏菊花,林黛玉独占鳌头。这两人之间,谁更胜出一筹,应该说各有千秋,今天不谈高低,我们只先谈谈两人文学态度的异同,到底谁更胜一筹,大家来评说。

(一)薛宝钗的文学态度

1,诗歌的功能在于“寄兴写情”,而不是纪实。

第三十七回,探春发起诗社,李纨出题“咏白海棠”,

“迎春道:‘都还未赏,先倒作诗。’宝钗道:‘不过是白海棠,又何必定要见了才作。古人的诗赋,也不过都是寄兴写情耳。若都是等见了作,如今也没这些诗了。’”

迎春认为,要先赏花,才能作诗;而薛宝钗的意见相反,诗歌是用来“寄兴写情”——寄托思想情感的,不是记录事实的。心里有要说的话,那么拿什么来说,那只是材料而已,载体而已。咏什么,何必要先见到,欣赏过。

编辑

2,立意之要:既要避免俗滥,也不可刻意求新。

同一回里,和史湘云讨论试题,薛宝钗说:

“诗题也不要过于新巧了。你看古人诗中那些刁钻古怪的题目和那极险的韵了,若题过于新巧,韵过于险,再不得有好诗,终是小家气。诗固然怕说熟话,更不可过于求生,只要头一件立意清新,自然措词就不俗了。”

俗往往是艺术的大敌;有新意,有独创,才是可贵的。走熟路,说熟话,最没有味道,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每望月大抵思乡念亲,一凭栏尽是忧国忧民,这就叫陈词滥调。写诗要避免此类东西。但为了不熟不俗,刻意地求生求新,也是不可取的。心里原没有那个清新自然的立意,硬要在笔下拗出一个来,那很别扭,其实是另一种俗。

3,注重价值导向。

第五十一回,薛宝琴写了怀古绝句十首,薛宝钗看了,说:

“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

前八首所咏,赤壁、马嵬之类,都是严肃读物上有记载的;而后两首所咏,出自《西厢记》《牡丹亭》,这样的题材,薛宝钗不赞同。她说“我们也不大懂得”,其实她是懂的,她都看过,而且林黛玉不留神说出一句,她就能注意到,还提醒过林黛玉,劝导她不读为好。这里建议薛宝琴另作,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西厢记》《牡丹亭》这不是什么正统的严肃的读物啊,不允许青少年阅读的,我们自觉抵制为好。

众人看了薛宝琴的诗,“都称奇道妙”,是只注重诗歌的审美性,不考虑其他;而薛宝钗很在意价值观的问题,在她看来,诗歌应该传递主流价值观。

(二)林黛玉的文学态度

第四十八回,香菱学诗,林黛玉集中谈了自己的文学态度。

1,要遵守章法,却不可泥于章法。

“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先要学会章法、规矩,写出来要是那么个东西。格律都不对,你要说你写的那个是诗,也没人信。你得先学会了怎么写,如果真到了某个程度,有了“奇句”,就不必拘泥于规则,什么章法格律都可以不管的。这其实是一个过程,所谓从“有法”到“无法”。

没掌握章法和突破章法是两回事。有的你拿到一看,哪哪都不对,他是一点没学会;有的你看它确有不中体式之处,但是表达效果强烈而独特,那是大才。学会规矩,追求大才。

2,立意第一,词句为末。

香菱初学,对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理解得准确,她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里谈的是立意和词句的关系。香菱听到有了奇句,可以不管章法,就把词句当成是第一位的因素了,却不懂词句为表,立意为里;词句为末,立意为本,哪里有脱离里的表,脱离本的末呢。修辞、文采再漂亮,却内容苍白,空洞无物,哪算得上什么好诗呢。

所以林黛玉强调“第一立意要紧”。心里要真的有什么东西要说,这是出发点,也是最重要的事。如果这心里要说的东西真有点有意趣,那么表达上不刻意追求也能出彩。所思所想本身模糊、浅薄,却意图词句表达得清晰、深刻,那是不可能的,强求就会以辞害意。所以先想得真一点深一点,新鲜一点,独到一点,是作诗第一件事,最要紧事。

3,不可流于“浅近”。

香菱喜欢陆游“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样“有趣”的句子,林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陆游这两句,单从描摹事物的角度来讲,也算好句子,很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征,写出了书房的幽静,“浅近”在哪里呢?

钱穆先生分析过:“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诗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这番话分析得很透彻。

诗句背后没有一个独特的具体的人在,也就是没有扎实的思想情感,描摹事物也就仅仅是描摹事物,也就不算第一流的好诗了。林黛玉还是在强调立意,要想得深一点,远一点。


当然这是比较而言,她是拿谁和陆游来比呢——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等,要先读透这几位。

什么样的不“浅近”呢?香菱读了王维,就体会点意思出来了,她格外推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句,认为似乎无理,却十分逼真,有情有理,其他词语无可替代。这就真听懂林黛玉的话了。

薛宝钗、林黛玉这两位诗人,关于诗歌的态度,有一致的地方:都重视立意。作诗要发自内心,要真有东西要说,要想得深一点,新一点。所不同者,薛宝钗不赞成刻意求新,强调要适度;林黛玉则对浅近抱有警惕,追求深远。再一点,林黛玉用心于诗歌的审美性,而薛宝钗还考虑诗歌的价值导向。

这两人的文学态度,都是很有见地的,值得我们探究,参考。两人的创作实践呢?当然各有千秋。大胆说一点呢,薛宝钗似乎有林黛玉所不及处:风格更多样一点,什么都能写的样子。有含蓄浑厚如“淡极始知花更艳”者,有辛辣讽刺如“皮里春秋空黑黄”者,有悠游自得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者。而林黛玉的诗,风流别致当然无人可及,但是风格好像单一一点,反映生活的广度相对窄一点。


确诊龟头炎朋友可选择直接进入上面的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购买,若希望保密购买,还可以进入官方微商城,三秒止痒,可提供权威检测报告,杀菌率99%以上,无效退货哦~



user avatar   guan-yao-tai-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黛玉很有灵性,但太小女孩子气,几乎绕不开伤春悲秋自伤自怜的调调,就像现在青春期的文艺少女写的略矫情文字类似。宝钗写的几首风格更多,格局更大,对人生和社会的认知更深邃一些


user avatar   jenny-fym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选薛宝钗,林黛玉的诗或风流别致,或伤春悲秋。宝钗的诗词立意更高,格局更大,而且不卑不亢之间,凸显从容气度。讽刺世道也是一绝。


user avatar   ye-kong-zhong-zui-liang-de-xing-37-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不流俗的作家。

我们可以想象下,普通小说人物设定:

【正义女主】

仙姿绰约——必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着装淡雅,不爱施脂粉也美丽动人。

多愁善感——必然是温婉内向型,说话做事温柔不带锋芒,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生气发怒。

【反派女二】

雍容华贵——服饰必然艳到极致,喜欢各种富贵的装饰,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积极入世——性格肯定是活泼热烈型,为人处事积极、很有能量,表面乐呵呵暗地使绊子/或者明着就使坏。

这里坏不坏取决于是否设定反派,也有可能仙女型是反派,玫瑰型是正派,但总有一正一反且人物形象大体如上。无非是淡雅美女/浓艳美女两种刻板印象。而实际上呢?

首先《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设定,前期黛玉戏份较多,后期(包括流失的后文)应该是宝钗戏份多,曹公对两位女主都是特别欣赏的态度,并不存在反派设定。其次,仔细看人物设定,完全不是流于世俗那种。

【黛玉】

仙姿绰约——但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很有生活情趣,收拾屋子&打扮自己都有一套,穿衣打扮并不朴素,美商很高。

多愁善感——但是言辞犀利,爱说笑打趣,有点傲气,性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向,相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宝钗】

雍容华贵——却并不喜欢富贵装饰,也不爱打扮自己,住的屋子也跟雪洞一般,是真的天然去雕饰。

积极入世——性格并不算外向,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自己;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但内心很豁达、淡然,是君子范儿。

所以如果按照刻板印象,不好好读原著,get到黛玉宝钗几个关键词就先入为主,很大概率会误解甚至完全搞混两个人设。


user avatar   sui-meng-er-fei-77-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曹雪芹是古今中外最不流俗的作家。

我们可以想象下,普通小说人物设定:

【正义女主】

仙姿绰约——必然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着装淡雅,不爱施脂粉也美丽动人。

多愁善感——必然是温婉内向型,说话做事温柔不带锋芒,不到迫不得已不会生气发怒。

【反派女二】

雍容华贵——服饰必然艳到极致,喜欢各种富贵的装饰,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积极入世——性格肯定是活泼热烈型,为人处事积极、很有能量,表面乐呵呵暗地使绊子/或者明着就使坏。

这里坏不坏取决于是否设定反派,也有可能仙女型是反派,玫瑰型是正派,但总有一正一反且人物形象大体如上。无非是淡雅美女/浓艳美女两种刻板印象。而实际上呢?

首先《红楼梦》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女主设定,前期黛玉戏份较多,后期(包括流失的后文)应该是宝钗戏份多,曹公对两位女主都是特别欣赏的态度,并不存在反派设定。其次,仔细看人物设定,完全不是流于世俗那种。

【黛玉】

仙姿绰约——但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很有生活情趣,收拾屋子&打扮自己都有一套,穿衣打扮并不朴素,美商很高。

多愁善感——但是言辞犀利,爱说笑打趣,有点傲气,性格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内向,相反善于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很享受成为关注的焦点。

【宝钗】

雍容华贵——却并不喜欢富贵装饰,也不爱打扮自己,住的屋子也跟雪洞一般,是真的天然去雕饰。

积极入世——性格并不算外向,不喜欢显山露水表现自己;虽然看起来八面玲珑,但内心很豁达、淡然,是君子范儿。

所以如果按照刻板印象,不好好读原著,get到黛玉宝钗几个关键词就先入为主,很大概率会误解甚至完全搞混两个人设。


user avatar   li-chun-6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刘姥姥那段,让人心酸又觉有些温情,

这刘姥姥是个积年的老寡妇,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来过活,岂不愿意,遂一心一意,帮衬着女儿女婿过活起来。

巧姐的命运改变起因,是一个比蚂蚱还小的翅膀扇动,狗儿接了丈母娘一起过活,这个事情再小不过,但对于一个封建农村老妇女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为对于刘姥姥只生了一个丫头来说,在农村是被同情的对象,这意味老了无人奉养,古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同时,姑娘是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刘姥姥再年老也只能自己苦撑,干到不能动的时候,闺女能得到丈夫许可,伺候娘的临死两天就不错了。

但是刘姥姥成了农村里少有的能摆脱这个命运的人之一 ,女婿愿意接她去一起过日子了 ,一句岂不愿意,让人想象姥姥当时的惊喜。哪怕是因为孙子孙女需要人帮手 ,但通常农村男人是宁可压榨老婆,也不愿意多这么一口饭的,这点来说, 狗儿良心其实已经在农村一般男人之上了 ,最后刘姥姥为了救巧姐付出的钱财,不可能是她一个人就做主,必然也得到了女婿同意的。

有个新家,意味着农村的平日繁重劳累体力活可以分摊一大半,照顾外孙子孙女就行,正因为刘姥姥从此有了新家,日子有了奔头,才会真心为女婿女儿一家操心,卖老脸受嘲笑也要给女儿女婿去贾府打秋风,不然她之前为什么没想起来这个亲戚,因为她不被赡养,和女儿家各过各的,当然不可能贴心贴肺为他们考虑。

红楼梦里这是一个少有的善因通向善果的故事 。有狗儿接刘姥姥过来一起过日子,才有姥姥为了后辈努力发挥余热,攀上贾府大幅度改善了生活,贾府无论是一开始凤姐的二十两,还是后来给的大堆富贵东西和一百两银子,虽然瞧不起但赈济是实在给人家了,才有人家回报以巧姐的解救。

可是如果刘姥姥没有接去和女婿一起过呢,在农村这更是理所当然的,这个勤劳又聪明的老婆婆只能最后无声的泯灭乡野,死的和其他绝户寡妇一样凄苦贫瘠。试想,农村有几个男人愿意像狗儿那样让丈母娘过来一起住的。


user avatar   li-er-dan-62-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相关话题

  《红楼梦》中,拿林黛玉当挡箭牌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宝钗被骂? 
  为什么《红楼梦》宝钗黛玉会变成党争? 
  《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什么将自己的房间布置的雪洞一般? 
  《红楼梦》真的很好吗? 
  《红楼梦》里最让你心酸的画面是什么? 
  学者考证曹雪芹在曹家被抄家时只有15岁,但为什么学术界还是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 
  为什么宝玉和贾琏都是二爷,是怎么排行的? 
  薛宝钗要进京待选,究竟是要选什么?选秀还是宫女,还是女官? 
  贾琏好色。如果侵犯了林黛玉或者是薛宝钗,会有什么不同下场? 
  林黛玉的父亲已经死了,按照父算已经是个孤女了,她算不算平民之女?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近年来关于贾府拿了林如海遗产的言论甚嚣尘上?
下一个讨论
小学生打架,作为教师劝说无效可以暴力制止吗?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