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游戏《原神》的外语本地化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peng-k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般都在用中文版,偶尔好奇看看英文版的

讲几个我无意关注到的吧,

(1)七种元素,我最开始以为是rock, wood, wind, fire, ice, thunder, water

事实却是geo, dendro, anemo, pryo, cryo, electro, hydro

对应的风神瞳,岩神瞳,叫做Anemoculus和geoculus,后面的以此类推,是anemo+oculus的合成。

原神在很多英文翻译上,都尽量采用了偏拉丁以及希腊词源的词汇,所以感觉还是比现代英语的常用语要更高级。

这种词汇的高级感和统一感,瞬间提高了三个档次

(2)温迪的pv四方之风,就是那个万恶之源“干点正事吧巴巴托斯”的pv, 里面温迪的自白英文是全程押韵!可以说是翻译信达雅的典范,如果你告诉我,中文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我都信。

(3)各种人物介绍pv里,也是90%的六级词汇,外加10%的高级词汇,就好像我中文90%的话是接地气的,偶然讲几个有档次的成语,瞬间提高了整个人物的谈吐感官。举个例子,烟绯的“唯有遵循应守之律,人才能解开人生的答案”---only by adhering to the law, can man solve life's myriads of problems,这个myriads of, 就是突然迸发的高级词汇

话说回来,评论区有人问原神的英文翻译,老外看不看的懂,那肯定绝对看得懂啊。如果这都不懂的话,上古卷轴,巫师的那种英文,就真的叫开屏劝退了。原神的英文翻译,的确算是在9+的年龄定义上,做到了信达雅。再往回看,荒野之息的6+,英文更加简单,的确符合他的年龄定位。


user avatar   gen-shu-3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我因为人在北美,所以一直来玩新的日式RPG都习惯了用英文语音和文本,我应该是所谓的英文声优厨吧(滑稽)。以下的内容比较杂乱,都是我观看原神英文VA们在一起的直播听来的段子,权当作是管中窥豹。

  1. 甘雨的“陪我一起打工”的PV曾经搞出了事故。视频在油管英日韩的原神频道上线后,才发现英文版将甘雨的心跳次数翻译错了数量级。导致甘雨从“二十多小时不睡觉的工作狂”,变成了“每四小时就打一次盹的懒鬼”。我没记错的话,视频是晚上八点上线,十点多就被撤了,新版本在几个小时后重新上线。甘雨的VA Jen Losi还打趣地说,她当时“自愿”陪甘雨加班(捂脸)。
  2. 按照Paimon 声优 Corina在直播中的说法,原神这个项目招了她在“配音演员工会”里不少的朋友。她预计,不用多长时间,以后工会开会就能在twitch上直播原神了。
  3. 这些声优在去年的一次直播Q&A里提到,米忽悠相较于他们合作过的其他公司(如SEGA,Atlus,Funimation,Intelligent System等),更愿意听取美方团队的反馈。米忽悠总部管事儿的人的英语水平完爆日企同行,可以顺畅地与配音演员一起推敲和修改台词。Corina的台词最多,她本人也帮助开发团队,让表达更加口语化,更地道。
  4. 米忽悠一开始跟英文声优都签了保密协议,导致1.0版上线的时候,他们不能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公布自己给了哪个角色配音。Venti的声优Erica Harlacher就因此错过了Venti的卡池,后来于风花节版本顺势入坑。现在偶尔能在油管或者twitch上看到她直播。
  5. 英文配音导演是Chris Faiella。他常常在Twitch上直播原神,而且他的号的角色基本都是六命的(米忽悠给的待遇不错)。在他的直播中提问,他不会透露关于剧情的任何信息,但是会分享一些工作上的花絮。他曾透露,配音团队的工作几乎是紧跟游戏进度的,除了选角能提前完成外,配音内容一般只比当前内容提前了一个月。比如,甘雨的配音演员Jen Losi就是在十一月份知道自己要进卡池的。米忽悠能建立和维持这个高效的“生产线路(production pipeline)”,真的相当不容易。这方面的经验和人脉,还真的不是其他国产团队能轻易模仿的。
  6. 男主空的声优会在油管直播原神。他抽卡很抠,一般只抽0命。他会在直播中邀请其他声优加入,比如,他就曾找来女主莹的声优一起玩剧情任务。想要体验配音演员现场演绎的“兄妹重逢”,可以去他油管的频道上看看。
  7. 芭芭拉在1.3版本发布后“抑郁”了,引发了国外网友的广泛吐槽。配音导演Chris的解释是,他们会给米忽悠发送几个版本的角色配音,不同版本有细微的差别。他们会把最终版的文件编号一同告诉米忽悠,而米忽悠一开始搞错了语音文件。1.3版本修正了这个错误,没想到却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弹。米忽悠是不打算再改回来了。
  8. 辛炎和芭芭拉的英文配音是同一个演员。辛炎的“德州口音”是中方团队特别要求的,因为他们为辛炎还录了“正常一点”的语音版本,都直接被否决了。芭芭拉的配音演员堪称劳模,承包了绝大多数的女性NPC的配音工作。
  9. 大部分配音演员的家中都有一个录音“衣柜(closet)”。他们应聘角色的时候需要录demo,都是在家录制的。疫情期间(去年这个时候),Studio都被关停了,所以不少内容,尤其是1.0上线前的测试用的配音材料都是在演员家里录制的。
  10. 皇女菲谢尔的配音演员是Brittany Cox。她上一个广为人知的游戏角色是“火焰文章 风花雪月”中,青狮院的女骑士英谷利特。而“风花雪月”里的皇女,是原神世界里的北斗大姐头。菲谢尔的鸟Oz的声优Ben Pronsky也出演了“风花雪月”,他是里面那个叫Cyril的小屁孩儿。Pronsky是最大的“声优经纪人网站”的所有者和创办人。他不仅是业界的大佬,还是大多数原神配音演员的“经纪人”,负责帮他们揽活儿。
  11. Cox知道“断罪之皇女”的正确德文发音,故意读错,也是原神细节之体现。
  12. 在英文版的“名侦探柯南”中,工藤优作/赤井秀一的声优是饰演钟离的Keith Silverstein;工藤优希子的声优是饰演风神Venti的Erica Harlacher;工藤新一的声优是饰演公子的Griffin Burns。可惜英文圈没什么人玩声优梗(滑稽)。。。话又说回来,美国观众大多数人没有看字幕的习惯,所以这些熟悉的声优的粉丝还是不少的,也是自带流量。比如我,我就在等Erica Harlacher将来出演原神里的女性角色,人设定位可以参考一下同样由她配音的“女神异闻录5”的高卷杏。

附件:




user avatar   yanchen-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起米游社跟Bilibili,我更爱上reddit跟Youtube上看原神相关的内容。加上平时的语音也主要听英文的,我能明显的感受到原神英文翻译上是费了非常大的功夫的。

  1. 温迪作为吟游诗人的本质我感觉在英文里面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尤其是在他的传说任务中的PV中念的诗。你看这疯狂的押韵,只能说NB,强烈建议没看过英文版的去看下英文版本。
In Old Mondstadt transpired the story to be told
Where a tyrant ruled, I met a boy, not that old
The lyre he played, and for a song he sought
But storm-walls blocked blue sky – he was sincerely distraught
"I do so wish to see the birds in flight"
Said he, his strong eyes filling with light
But his voice was lost in the howling wind's churn
For the whirlwind takes, and gives naught in return
The true sky, and songs that cageless soar...
Were they not wishes worth fighting for?
So the boy turned, extending his hand:
"Let us cast down the tyrant and his walls from this land"
The boy raised then the flag of revolt
And I threw myself into freedom's tumult
Victorious were we who fought to be free
Gods fell, winds whipped, nations shook violently
In the smoke, a despot met his doom
And we watched as his great tower fell none too soon
Mondstadt began anew, the story passed down
And since then never has another worn its crown

其实仔细看下就能发现里面没有太多难词,这更凸显出写这个诗词的人英文功底的深厚。

2. 温迪作为蒙德的吟游诗人,他写诗不用遵守中国诗歌的格律。所以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最近钟离的传说任务2最后的PV里,说书人的诗词的翻译。

The crash of a spear brought billowing dust
The mountains and water made way at the sound
The sight of a dragon bestowed with a touch
The promise of rainwater blessing in the ground

对比原文

金石迸碎荡尘埃
盘山纡水尽为开
创龙点睛得助力
盘桓逐引雨露来

我特别喜欢这里把点睛一词用touch作为翻译。毕竟钟离确实是用自己的手摸一下若坨给予眼睛。

3. 那有没有我不太喜欢的英文翻译呢?答案是有的,主要是针对行秋。行秋的语音有大量用到“侠义”一词的地方,但是米哈游都翻译成了Chivalry。这个词其实是形容西方骑士精神的。对比下诺艾尔的头衔“未受勋之花”就被翻译成了Chivalric blossom。你一选行秋,直接语言出来一句“Chivalry will never die”(直译:骑士精神永不灭),不知道的以为是某个充满骑士精神的精神小伙出场。

当然侠义这种词并不好翻译,但是原神里面已经充斥着大量的中文拼音,根本不怕再多个Xia。比如刻晴的PV里,她第一句话的自我介绍就是

I am Keqing, Yuheng of the Liyue Qixing

连玉衡跟七星都用的拼音,这句话真是让老外非常好懂。

4. 新出的优菈的PV里,优菈对安柏说的最后一句话

那就...与罪人共舞一曲,如何?

如果正常翻译的话,应该是Well then, do you like to dance with a sinner?

但是米哈游翻译成了

It takes two to tango, shall we?

直译就是跳探戈需要两个人。但是It takes two to tango本身就是个俚语,表示双方都得负责任,经常用于贬义的场合。跟中文中一个巴掌拍不响基本上意思完全对应。对上罪人色彩的优菈,可谓是一语双关。


user avatar   tomwyc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转载自b站up主 Ucean 的专栏

已经过同意


【原神】有意思的英文翻译--系统篇

为了能跟联机到的外国友人交流,我开始用英文系统和语音包。慢慢地,发现原神中很多英文翻译非常灵性,于是开始了疯狂截图的道路。

与其让这些截图在我的相册里吃灰,不如整理一下发出来。

本来还想加一点赏析的,但很遗憾,我的英文水平和文学素养,都不足以把这些掉书袋优美的文案吹出花来。

姑且就做个复制粘贴侠吧。

正文开始


“向着星辰与深渊”


这句台词应该是玩家最熟悉的语音,没有之一。


毕竟无论是刚入坑还是长草期,每天上线的惯例都要和凯瑟琳友好交流一番:

“向着星辰……

“感谢你……

而这句的英文也是最早惊艳到我的一句。

Ad astra abyssoque.

首先用我蹩脚的英文水平,这句话有押【头韵】,三个单词都以元音“a”开头,而且音节逐渐增长,读上去很有韵律。

押头韵在英文诗歌、文学甚至日常中都非常常见,包括名著Pride and Prejudice,品牌Coca cola,以及原神中广受欢迎的活动Marvelous Merchandise。

语义上,虽然中文说法非常直观易懂,但英文版的三个词实际上都不是英语词汇,英文世界的玩家们也就该句翻译激烈讨论过。

有人走意译路线:


有人祭出了他的四年拉丁语学历:


还有六年拉丁语大佬从语法上给出了解释(好家伙拉丁语学历还带通货膨胀的)


总结大佬们的观点:

ad 向着,to。

astra 星星 拉

丁词汇astrum(n. 星,star)的复数宾格形式。

“ad astra”是常用的拉丁语短语,意为“to the stars/向着星辰”,也是电影《星际探索》的英文名。abyssoque abyssus是英文单词abyss(n. 深渊)的拉丁语词源,“-os”代表复数宾格形式,应该是为了和“astra”的词形对仗,不然很难解释深渊为什么是复数(未知的敌人增加了)。“-que”后缀表示与、和,拉丁文中不用单独的连接词,而是用这个词缀来表示。

当然了,也有恶搞向空耳版本的:

“地水火风,领我敕命。再造四大,重塑五行。”


虽然每次去合成树脂的时候这句话都会弹出来,但我赌五毛,对手速超然的旅行者们来说,这段词儿可能都没有蒂玛乌斯的大名来的耳熟。

而这句的英文也有点意思:“Earth and water, wind and fire, craft for me what I desire. ”

除了蛮押韵的,这句似乎没啥好说的。

反正我每次看到都会脑补童话故事里的老巫婆,对着一口大锅,念念叨叨地讲一些奇怪的咒语。


“尘辉兑换”

也就是商店。精打细算的玩家拉命座和换武器的商场,也是赌徒玩家抽卡上头最后的倔强。

中文名称显然是取自道具“无主的星辰”和“无主的星辉”,很好理解,只要抽过卡都能明白。

而英文名称则更为直接了当:派蒙大卖场

好家伙合着我能在商店里买到命星,都是派蒙给我谈下来的生意呗。

顺便一提,派蒙在英文版的开发组座谈会上存在感也很高。



派蒙身份疑云+1+1+1


“6???”

下面有个问题要考一考看到这里的朋友(如果),海灯节璃月港自选4星角色活动的官方名称是_____(5分)。

反正我看到这个活动名字的时候,心里满满都是“mhy文案老掉书袋了”。

那么

答案揭晓:

这几个字本来就认不全,放在一起就更看不明白了。

(ps:浙江高考满分作文里就出现过“振翮”)

于是我求助于古汉语辞典,得到了以下解释。

「六翮奋彰」

翮 <名>羽毛中间的硬管,泛指鸟的翅膀。

奋 <动>鸟展翅(飞)。

彰 <形>明显;显著。<动>显示;揭露。例,“欲盖弥彰”。

连起来嘛,大概就是“璃月的四星角色都很厉害大家快来选一个带回家”之类的吧。

至于为什么用“鸟”这种意象来代指角色……应该也是有什么深意呢。

查了这许多字典之后,我就更加好奇,这么聱牙的词会怎么翻译成英文呢?于是我火速切换系统语言,打开活动界面——


【原神】有意思的英文翻译--人物篇

按理说啊,不管中译英还是英译中,涉及到人物名字时都是音译比较常见,但有一些名字的翻译就是很有意思。一起来看看吧。


“阿斯托洛吉斯·莫娜·梅姬斯图斯”


有一次我在游戏里锄大地,进来一个人,说要跟我赛跑,还一本正经地规定了起点和终点,并以岩主的荒星爆炸为发令枪。我想着反正也是长草,那比就比呗。然后对方拿出了莫娜。我合理怀疑那个老哥就是来秀卡的。。。

后面聊天里发现那位朋友应该是个莫娜厨,而且签名里就是莫娜的英文全名,我再仔细一看:「Astrologist Mona Megistus」

Astrologist:n.占星家、占卜师

Mona:常见欧洲女名

Megistus:从希腊文形容词μέγιστος (megistos)而来,以为“最大的/biggest, largest, greatest"啊,

原来莫娜这么长的名字里还包括title的吗?

其实莫娜的角色语音里面也写了,阿斯托洛吉斯·莫娜·梅姬斯图斯,意为「伟大的占星术士莫娜」。


“公子”


公子在英文中译为“Childe”,是中世纪时期的骑士头衔,原指尚未获得头衔或马刺的贵族后裔,在现代英语中已经不被广泛使用了。

本来翻译上没有什么好说的,但因为中英文不同的空耳,所以在剧情中收获了派蒙不同的吐槽。

派蒙:“救过我们一次就把我们当仆人?”

而英文对话中,因为“Childe,公子”与“Child,孩子”发音相同,派蒙的回答就完全相反了。

愚以为妙极


“试问,雷泽何处?”

雷泽,从英文名Razor音译而来,有锐利、锋芒毕露的感觉(Raze, vt. 破坏、消除;Razor,剃,剃刀)。从雷泽的个人故事可以推测,这个名字是大团长法尔伽给取的,也非常符合雷泽“爪子还需要更加锋利”的人设。


你可能会说:合理,但哪里有趣了?

有趣就有趣在,它跟另一个日常任务的翻译撞梗:试问,藏锋何处?

接过这个委托的冒险家们肯定知道,这里要找的是岚姐哥哥的一把剑。而英文版将“锋”这个略显武侠的概念译为“Razor”,于是就有了《璃月冒协一姐与奔狼领少年不得不说的二三事》的即视感。


“班菲”

ps:这不是官方翻译,但很有意思

是的,外国玩家也嗑cp的。

是的,英语世界也会起cp名的。

其中,最合人设且最顺口的,莫过于国内称为“班菲”的这对cp:

“BenneFischl”

班尼特-Bennett,菲谢尔-Fischl且谐音beneficial,adj. 有益的,有利的。

用cp党的话说:天造地设。


而且外网玩家也会从石头缝里找糖的。”

“芭芭拉大人!”


中文语音里,芭芭拉的普通狂热粉丝,只会称呼偶像为“芭芭拉小姐”。

而粉丝头子艾伯特则把“芭芭拉大人”挂在嘴边。

但到了英文语音,直接都成了芭芭拉SAMA。


顺便提两个周边。

金句“芭芭拉冲呀”的英文翻译是“Go, Babara go!”,好像没内味呢。

另外,国外网友也会自觉认领老公老婆的,而且有非常地道的二次元表达:

强度党vs厨力党:下个角色永远更强,不变的只有老公老婆。

老婆-Waifu;老公-Husbando。原因嘛,懂点日式英语的朋友应该都能get。


“钟离”

英文版就是Zhongli,拼音直译。想聊一聊这个,是因为曾在某个视频下面看到过关于角色姓名的争论,论点大概有下面几点:

1.香菱出身于厨艺世家,父亲姓“卯”,所以“香菱”是她的名字,而姓氏是卯。

2.《原神》中连名带姓的中文名,会在翻译到英文的时候拆开来写,例如胡桃的中文名是

“Hu Tao”。

3.钟离为复姓,没有或者没告诉我们名字,所以英文写作“Zhongli”,没有姓名之间的分隔。

首先,确实有“钟离”这个复姓。

传说中貌若无盐的钟无艳似乎就是这个姓氏。

再来,那位发现胡桃的英文是姓名分开的朋友,确实是细。而且胡桃似乎是唯一一个官方明确提到过姓氏的角色。

尽管英文版pv中并没有提到过胡桃姓胡的事,但官方译名还是通过空格展示了这一点。

另外,Hu Tao在英语中还会被空耳成“Who?Tao?”,也是被外网玩家百玩不厌的梗了。

不过,关于《原神》中姓氏和名字会在英文翻译中分开书写,我们还是姑且留个疑问吧。

ps:出自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大杯温迪”

温迪的英文名是”Venti“。不是温蒂,也不是Windy哦。(不过两个单词应该有什么渊源)

但Venti确实是拉丁文中的”风“一词,也指代罗马神话中风神。

而英文世界中的人们更熟悉的意思,恐怕是”大杯“。(当然还有著名珍宝品牌梵迪珠宝)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

Venti其实在意大利语中意为“二十”,对应星巴克的大杯容量为24盎司(总觉得十分牵强呢)。托星爸爸的福,广大咖啡快餐爱好者都知道并记住了这个词,且在看到温迪的第一时间就建立了联想。

原作者Zorkxa

还别说,温迪跟星巴克的绿色非常的搭调呢!


主角

荧--Luminelumine v. (诗、文)照亮;(在精神、智力上)启发。也用作人名。

但有趣的是,在文言文之中,荧表示“疑惑,迷惑”,这与英文的解释正好相反,或许暗示什么?(纯猜测)

空--Aetheraether n. 以太;乙醚;太空

似乎主角的名字在其他语言里也是意译,但我不懂,就不深究了~

把我的哥哥/妹妹,还给我!


【原神】有意思的英文翻译--谐音梗

谐音梗:扣钱(×)给翻译加难度(√)

《原神》过剧情的时候,总能遇到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梗。这其中有一类「谐音梗」,不仅李诞听了直呼扣钱,还可能让英文文案组感到头秃。正好等今天版本更新无聊着,看看能不能用停服维护的价值300原石的5小时,来回顾一下剧情里的谐音梗,看看翻译上是怎么处理的。


“狮牙"

谐音梗翻译很难,中译英或英译中,都是一样的。

琴的好感度名片中就有这么一个,不一定说是谐音梗,但英文语境下阅读会更有意思的点。

he dandelion, also called "lion's fang" by some, is the flower most sensitive to the direction of the wind. ——Jean:The Wind's Course
蒲公英又被叫做「狮子牙」,是对于风的方向感觉最敏锐的花。——琴 · 风向

Dandelion n. 蒲公英

Fang n. (尤指狗和狼的)长而尖的牙;(蛇的)毒牙

Course n. 航向, 航线

“Dandelion/蒲公英”和“lion/狮子”有关,从英文拼写上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蒲公英的英文“dandelion”是法语“dent de lion”的缩写,意为“狮子的牙齿”,因蒲公英的叶子有粗糙的锯齿而得名。

了解这个之后,就更能明白琴的称号“蒲公英骑士”和“狮牙骑士”,其实从根源上是对立统一的。蒲公英伞的柔软和叶子的尖利,不也正是琴温柔和强大的两面吗。


“Stone”

关于钟离,PV里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表达,虽然不属于谐音梗的范畴,但既然聊到了就顺带提一下。

即被玩家津津乐道的角色演示「钟离:听书人」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翻译:

To cleanse the land and defend our safe harbor.That was the first contract in Liyue.And now…The final contract, too, has been set in stone.

(中文就不放了,相信大家可以全文背诵的)

Cleanse v. 弄干净; 清洗

Defend v. 防护;保卫

Harbor n. 海港。

「璃月港」的翻译是“Liyue Harbor”。

Set in stone, 字面意思是嵌在石头上,或意译为板上钉钉。

形容某项契约、政策或规则被完全决定了,不能再被更改。

放在这段文案里有多绝呢?那可是既地道,又契合钟离本身的岩属性,还把帝君看重契约、说一不二的人设展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有关“岩”的翻译(话题逐渐跑偏),还有一条角色语音我也想稍微聊一聊。

骑士团的女仆、未受勋之花诺艾尔的英文语音中有这样一句:


I must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我必将坚不可摧。


To leave no stone unturned = to turn over every stone 千方百计。

柯林斯词典的解释为“强调尝试一切可能想到的方法,来实现自己想要的目标”。

这句话也点到了“Stone/岩石”的概念,呼应了诺艾尔岩属性,以及对梦想的坚持,和对所有人的温柔可靠。


而且这句语音恐怕是英文限定,中文的战斗语音并没有与之对应的一条。反过来,英文版缺少的中文语音是“一定要干净利落”。诺艾尔的天赋中的干净利落”,对应的英文翻译是“Nice and clean”。

所以,这又是一条岩系的,非常生动的英文表达呢。



更多原神内容可以看看这里!!






user avatar   duo-lin-guo-duoling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user avatar   yikuai-er-xiang-bo-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diskonl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元宇宙就是大型网游,那些什么元宇宙里的资产就像网游里的装备。

问题是现在还没确定以后谁的元宇宙是统一标准,现在投资根本就不知道你投的这个元宇宙能不能成为标准。

这就好像你现在你想给趁一个游戏火之前先充满氪金以后卖账号,但是你怎么知道哪个游戏会火哪个不会火。

一样的道理,我完全赞同以后元宇宙里的资产会很值钱,现在投资会很赚钱,但是你投哪里啊?你投了Facebook的元宇宙,过两年facebook倒闭了,苹果发布VR眼镜成为元宇宙主导怎么办?


user avatar   akats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少有人不基于框架直接写GUI界面啦,我这个回答就从GUI框架反过来推什么语言做GUI合适。(只聊桌面端GUI编程框架)

Qt

几乎是C++领域最流行的跨平台桌面端软件开发框架了,这个框架是两个挪威人在1995年创建的,发展至今可以说历史相当悠久,稳定性也很有保障。很多大公司都在用它做界面比如金山的WPS。

它内置了自绘引擎,也就是说界面上的一个按钮,一个文本框,都是Qt的引擎自己画的,这保证了基于Qt开发的软件界面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

它提供了大量的与界面无关但与软件开发息息相关的API,比如、网络、文件系统、剪切板等,而且让这些API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都有效,这极大的节省了开发人员的时间。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在处理一些特殊需求上很不方便,比如:目前Qt有没有比较好解决高分屏下缩放显示的方案?Qt没有真正完美的无边框解决方案吗?等,在一些组件的渲染上也会出一些隐藏的较深的问题(QListItem),一旦遇到,就很难解决。

Qt近年来不太专一,qml,qtquick等,搞了很多,而且这些新玩意儿一直不温不火,有些模块做了又废弃了,比如:qt script,搞来搞去,搞的模块繁多且复杂,用起来不是很舒服。

Qt有界面描述语言(XML描述界面),可以通过设计器拖拽空间设计界面,编译期界面描述语言被转义成C++代码,性能上没啥损失。

Qt商业授权不太友好,开发商业应用一定要谨慎,之前听说有公司为此付出了高额的版权费。个人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Qt的免费版本不允许静态链接,会有版权上的限制,但开发者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编译方法静态连接Qt的库的。

除了使用C++开发Qt应用外,开发者还可以使用其他语言开发Qt应用,最流行的就是使用Python基于PyQt做Qt应用了,其他语言的绑定不是很成熟,但PyQt仍然有版权的问题。

GTK

GTK是1997年创建的,也非常成熟稳定,是C语言开发的,但有很多语言的绑定,比如官方支持的JavaScript、Rust等,当然用C++语言操作GTK也很方便,它也有自绘引擎(Cairo),也提供了大量系统相关的API,商业授权也非常友好,基于GTK开发商业软件不用担心收到律师函的问题,虽然它是一个跨平台桌面软件,但它似乎只在Linux操作系统领域流行,有非常多的Linux桌面软件都是基于GTK开发的。

这也直接导致GTK的维护者很重视Linux领域的发展,而忽视Windows和Mac领域。这个框架提供的很多API,只在Linux下有,Windows和Mac下没有。这样的API数量众多。甚至在Windows下编译一下GTK的源码都要比Linux下难很多。而且GTK的渲染引擎在Windows下性能表现也不如在Linux下好。

GTK在Windows上也没办法静态连接,它到不是因为版权的问题,而是它依赖MSYS2的一些库,这个库用于在Windows上模拟Linux环境,这也是为什么GTK在Windows上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GTK是C语言开发的,所以开发风格也很C语言化,这对于部分开发者来说可能觉得繁琐。

wxWidgets

wxWidgets是1992年英国的一个大学教授开创的跨平台GUI软件,也非常成熟稳定,商业授权非常友好。它没有自绘引擎,而是对不同平台下的界面API做了整合和封装,这样开发者在Windows下开发的软件看起来就是Windows窗口风格、Linux开发的软件看起来就是Linux窗口风格,这对于某些软件来说,正是他们想要的,但要想搞一些花哨的特效就没那么容易了。它同样也提供了大量的系统相关的API供开发者使用。

它是C++开发的,所以对C++开发者非常友好,除此之外它还支持静态连接,也就是说开发个应用不用分发给用户一大堆dll,当然Qt也支持静态连接,但是你得自己编译Qt的源码(不是很方便),而且Qt的授权规则也不允许普通开发者这么做。

它会有些小问题,比如我之前提的:wxEVT_NOTIFICATION_MESSAGE_DISMISSED event emit twice,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稳的。除了开发的界面比较死板外,没啥大的问题。目前使用这个框架开发软件的人越来越少了。

FLTK

fltk是1998年创建的跨平台开源GUI框架,历史悠久,商业授权友好,而且C++之父也用它,它非常轻量级,支持静态连接,一个简单的应用编译后只有500K左右,非常赞,

它有自己的自绘引擎,没记错的话用的是OpenGL,但它的重绘机制是按区域重绘的,如果组件A所在的区域上存在组件B,那么A组件重绘时,会把B组件的给重回掉,开发者必须自己写代码处理这种情况。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实现一个A组件fade out的同时B组件fade in的效果,就会非常麻烦。

FLTK提供的一些组件样式都比较刻板,绘图API也比较少,你想实现一个漂亮一点的圆角按钮(它内置圆角按钮的圆角大小是不能改的),必须自己画,而且还得借助一些非常奇葩的手段才行(如果你想知道,可以联系我)

它是C++开发的,但API不够现代,用起来总体还算舒服的,它有Rust绑定:fltk-rs。它的用户比前面三个都少。它提供了一些与界面无关的操作系统API,但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

Duilib

是2010年国内一个开发者开发的GUI开发框架,因为底层基于DirectUI开发,所以只支持Windows平台,不支持跨平台,开源协议友好,商用没有任何问题(需要附加Lincence文件),国内有很多大厂基于这个技术做桌面端应用,比如网易、腾讯、百度,这个框架是基于C++开发的,对C++开发者友好。但框架本身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对高分屏支持不佳、特殊控件绘制上也有一些小问题,除了界面相关的API外,几乎没有提供系统级的API,作者纯粹是用爱发电来开发这个框架,所以更新不是很及时。

相对来说网易基于Duilib开发的分支更完善一些:NIM_Duilib_Framework,添加了高分屏支持、多国语言、整合了多线程处理的支持,但环境搭建相对比较麻烦。如果开发者要用这个框架,一定要用develop分支下的代码,master分支下的代码问题很多,这个框架看上去也是作者一个人努力的成果。

Sciter

Sciter是2006年创建的跨平台闭源GUI框架,足够稳定,商业授权不友好,但个人开发者可以随便用(只能用动态链接库),一旦公司规模超过3人,就得买版权了(有权静态连接)。

它内部封了一个浏览器核心,让开发者使用HTML,CSS,JS来创建界面,但对这个浏览器核心做了大量的精简,不像Electron和NW.js动辄上百兆的体积,它只要6M就够了。当然这也意味着有些浏览器特性它是不支持的,比如CSS3的flex布局,它就不支持(但它提供了自己的flex布局实现方式)。以前它使用自研的一个脚本语言(和JavaScript很像),自从集成了Fabrice Bellard大神的QuickJs之后,就全面支持JavaScript了。它还对一些特殊的场景做了内置的支持,比如渲染大列表。

它使用C++开发,对C++开发者很友好,有Rust、go、Python等语言的绑定,但都是社区提供的,质量堪忧。有很多知名厂商都用这个库做界面,比如360、teamviewer、赛门铁克等。

RmlUi和Sciter很像,可以看成Sciter的替代框架,但RmlUi这个项目有三界作者,一个一个的弃坑不知道新任作者会不会弃坑,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比如我正在尝试帮作者解决的CJK输入法的问题,目前还不推荐大家使用这个框架。

CEF

CEF是2008年创立的,基于Chromium的跨平台GUI框架,稳定且商业授权友好,国内很多大厂都用的CEF:比如微信桌面端、网易云音乐桌面端、QQ桌面端、微信桌面端、MATLAB、FoxMail、OBS Studio,装机量破亿。

由于它几乎封了一个完整的Chromium,所以体积非常大,但支持所有的HTMLCSSJS特性,它几乎不提供任何与操作系统相关的API,创建个托盘图标、读写个文件啥的,都要开发者自己完成,它是C/C++开发完成的,对C++用户非常友好,它有gopythonjava等语言的绑定,但都是社区提供的,质量值得担忧。

它对Chromium封装的很好,避免了开发者直接与Blink、V8、Chromium等复杂的代码打交道,很多功能都有默认实现方式,遵从约定由于配置原则,有经验的C++开发者可以很轻松的驾驭CEF框架。

由于Chromium是版本弟,所以CEF版本发布也非常频繁,很多被标记为稳定的版本,还是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选一个好的版本非常重要。

与Electron一样,它也是分主进程和渲染进程的,所以开发者要非常娴熟的运用跨进程通信的技术,虽然CEF提供了跨进程相关的API,但复杂度还是有点高的,使用的时候要认真细心。

MAUI

这是微软的跨平台GUI框架,不仅仅支持桌面端,还支持移动端,但官方并不支持Linux的桌面端(黑人问号,感觉与微软近些年向开放、开源的大方针相悖),这个框架新的狠,至今还没发布稳定版。目前还没什么人用。而且不知道将来会不会被微软放弃。

它是.NET平台下的GUI框架,有自绘引擎,对C#开发者很友好,界面依然是用XAML描述的,可能很多人一听到XAML就直接弃坑了。XAML表现力确实弱一些,我觉得WPF没火起来跟XAML有直接关系。

使用这个框架开发桌面应用得封一个.NET框架给用户,当然有了.NET框架应用程序访问一般的系统级API也就不成问题了。

Compose Multiplatform

这是JetBrains搞的跨平台GUI框架,也非常新,前段时间刚刚推出1.0.0版本,但这个版本还不是很稳,至少比Flutter Desktop的第一个稳定版要差很多。同样也几乎没什么人用。

它的自绘引擎用的是Google的skia,这个自绘引擎稳的很,Chrome和Flutter都是用的它,所以排版、绘制、渲染之类的工作不太会出问题。比Java生态圈里的Swing和JavaFx要好很多。

JetBrains的东西当然对Kotlin开发者友好啦,Java生态下的很多东西你都能用,访问系统级API也没啥大问题,同样也得考虑封一个JRE给用户。

flutter-desktop

这是谷歌的跨平台开发框架,开源、免费、文档齐全、投入力度大且持久,同样也新的很,Windows版本刚刚发稳定版,Mac版本还没稳定。

如果你完全没搞过移动端的flutter,想用这个框架开发桌面应用,那么意味着你要学的东西还挺多的。好在dart和flutter入门都不是很难,学习曲线比较平缓。

由于flutter在移动端积累了很多年,所以界面上的一些东西在desktop端都比较稳(skia自绘引擎),与操作系统相关的东西还不成熟,生态也不太好,比如你想订制一下窗口的标题栏,想访问一下注册表这类工作可能得自己想办法。不过它有类似FFI的支持,跟C/C++语言打交道很方便。

开发者直接使用Dart语言描述界面,这会导致众多大括号嵌套在一起的问题,可能很多开发者不习惯。

webview2

这是微软Edge浏览器团队推出的跨平台GUI引擎,是闭源的,目前只支持Windows,对C#和C++开发者友好,如果使用C#开发,就得考虑把.NET运行时分发给用户,如果使用C++开发,就得自己处理系统级API的操作,webview2本身是不对系统级API做封装的。

这个框架推出也没多久,很多API也还不稳定,更值得担忧的是这个团队,他们前不久刚刚放弃了自己的浏览器核心转而使用Chromium浏览器核心,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放弃webview2这个框架。

它的优势是可以复用系统当中已存在的webview2二进制资源,也就是说它虽然封了一个Chromium浏览器核心,但如果你可以确定客户电脑已经存在了基于webview2开发的应用,你的安装包体积可以足够小。

它也是多进程架构,甚至比Electron还要多一个进程(为了复用二进制资源),资源占用比较多。

webview

这个库使用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引擎来达到减小安装包体积的问题,Mac上使用Cocoa/WebKit,Linux上使用gtk-webkit2,Windows 10上使用Edge(也就是上一个小节里提到的webview2),它应该是不支持Win7的。开发者要考虑前端代码浏览器兼容的问题。

开源且免费(MIT)有go、Rust、Python等语言的绑定,不过官方支持的是go语言,C和C++,操作浏览器的API非常少,不支持自定义scheme,更别提系统级API了。

TAURI

采用的技术方案与webview类似,所以安装包也足够小,非常新,还没发布稳定版,开源免费。webview框架碰到的问题TAURI都有,

使用Rust开发,将来会支持Deno,作者说将来会直接使用webview的技术来支持多平台,

NW.js

NW.js最早把Chromium和Node绑定到一起,用前端知识做界面,用Node技术访问操作系统,最早叫node-webkit,在2012年创建。NW.js基于MIT开源,可以无忧使用。没记错的话,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是用NW.js开发的。作者是英特尔的员工,英特尔的一些工具也是用NW.js开发的。

除了Chromium和Node的能力外,NW.js自己也封装了一些系统级API,类似托盘图标、剪切板、系统菜单这种,但数量明显比Electron要少。

NW.js可以在多个窗口间共享同一个Node.js上下文,而且还可以通过配置让Node的上下文和Dom上下文混合,这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多便利。心智负担减少很多。不像Electron要时刻想着进程间通信,哪些模块当前进程不能用这类问题。

NW.js虽然起步早,但奈何没有杀手级应用,周边的生态和工具链没发展起来。用的人越来越少,维护的投入也不如Electron大,再加上Chromium更新非常频繁,导致NW.js的有些API也不是很稳,恶性循环加剧。

Electron

Electron的作者曾经在NW.js团队工作过(NW.js项目贡献第二多的人就是Electron的作者),后来辗转到了github公司,于2013年在创建了Electron,也是个开源免费的产品。由于VSCode、slak等国际型产品都选择了Electron,所以从者甚众,生态和周边工具链也完善的多。虽然开发方式上有点蹩脚的地方(多进程架构及模块归属进程),但瑕不掩瑜。

Electron每创建一个窗口都会多一个进程,这使Electron创建窗口的效率不高(秒级),NW.js有复用进程的机制,即使新窗口加载完全不同域的页面也不会创建新的进程(毫秒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于Electron开发的应用都使用Dom模拟弹窗的原因。

无论是浏览器相关的API,还是系统级API,Electron提供的都比NW.js多。

--------2022-02-25更新--------

这些框架除了对开发者使用的编程语言有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有没有独立的界面描述语言(也就是UI DSL),这非常重要,涉及到一个框架表达业务的重要能力。

类似XAML、qt的ui文件、HTML+CSS都是界面描述语言,下面这种也可以算界面描述语言,但我感觉它不够纯粹(flutter、qml和Compose Multiplatform都是类似这样的):

       panel {   row {     checkBox(...)     row {       textField(...) // indented relatively to the checkbox above     }   } }     

但无论如何,显而易见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界面描述语言能比的上HTML+CSS组合。想想看:HTML里各种花里胡哨的语义化标签和Dom操作技巧,CSS里的布局方式、伪元素、动画描述...,对比之下你就会觉得XAML、qml直流都是弟弟。

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GUI框架还有两个重要的需求,这里我简单聊聊:

强大的事件处理机制必不可少。

想想这些:鼠标事件、键盘事件、触屏事件...界面加载完成、媒体播放结束、元素大小改变...网络状态变更、数据段传输完成...另外,还得处理事件冒泡、事件捕获、事件分发吧...

qt的开发者曾经说过qt的SIGNAL和SLOT机制是有性能问题的(但影响很小)

强大的异步处理机制必不可少

你不能在用户处理业务逻辑的时候,让界面渲染工作阻塞,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异步处理机制,让开发者自己去开线程去完成业务处理,无疑是又麻烦又会增加开发者的心智负担。

我记得很早之前在C# WinForm应用中,点击一个按钮,如果不用Invoke执行逻辑处理的话,界面就会卡死。

这么看来,在你的GUI应用里包一个浏览器核心还是挺有必要的,这样你就可以用HTML+CSS强大的能力来描述你的界面,用JavaScript强大的事件处理机制和异步处理机制来完成用户交互。

可能有人会想,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呀,比如应用体积会增大的100M以上、会占用更多的CPU和内存资源,还会更耗电等等。

确实,目前来看这些都是问题,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应该不会持续太久,网络会变的更快,用户的磁盘和内存会变得更大,CPU处理能力也会更好,耗电的问题当然会持续存在,甚至会愈发耗电,但电的供应会持续增长呀。

web相关的技术之所以胜出,并不是这些技术的设计者有多厉害,而是这20多年间,有大量的人涌入了这个领域,前赴后继的推动着它前进。其他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这么热火朝天的景象。推荐大家看看我的另一个回答:

------------2022-02-27更新----------

用Web相关的技术做GUI应用的优势是,让开发者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业务本身上,而不是处理与GUI相关的技术细节。

实际上所有的框架,都应该是这个目的,比如ORM框架,目的应该是让开发者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业务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管理关系型数据的技术细节。

当然这肯定是有损耗的,在性能、稳定性、资源消耗上,都会有所削减。而且,因为有框架的存在,开发者很难深入到框架内部做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我们该如何修改HTML的排版渲染机制呢?

所以,有些框架注重性能,有些框架注重开发效率,开发者做选择题的时候也应该衡量这两个问题,你的应用对哪些方面要求多一些呢?

你如果要开发一个视频监控系统,没多少业务功能,但要24小时不间断的记录视频数据,随时调取某一段时间的视频数据,这种应用可能Qt是最好的选择。

你如果要开发一个类似飞书的团队协作应用,业务逻辑复杂的一塌糊涂,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占领更多的市场,那么Electron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目前飞书已经不再用Electron了,他们自己编译了Chromium核心,自己封了一个类似CEF的框架)

目前微软、谷歌、JetBrains等公司都非常重视桌面端开发框架,也在推各自的框架产品,说明桌面应用领域并没有没落,反而应该更加受到重视。

虽然移动端应用大行其道,但我认为,只有生活、社交、轻娱乐等方向上的应用在移动端有较好的发展。文档协作、大型游戏、开发工具、专业管控软件等应用还是在PC端发展的更好一些,毕竟PC端有更多样的输入输出设备、更广阔的显示和交互的空间,更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希望桌面软件开发领域的从业者都能获得幸福。

满屏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把辛酸泪,一把辛酸泪...



user avatar   vladimirvlen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少有人不基于框架直接写GUI界面啦,我这个回答就从GUI框架反过来推什么语言做GUI合适。(只聊桌面端GUI编程框架)

Qt

几乎是C++领域最流行的跨平台桌面端软件开发框架了,这个框架是两个挪威人在1995年创建的,发展至今可以说历史相当悠久,稳定性也很有保障。很多大公司都在用它做界面比如金山的WPS。

它内置了自绘引擎,也就是说界面上的一个按钮,一个文本框,都是Qt的引擎自己画的,这保证了基于Qt开发的软件界面在不同操作系统上看起来是一模一样的。

它提供了大量的与界面无关但与软件开发息息相关的API,比如、网络、文件系统、剪切板等,而且让这些API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都有效,这极大的节省了开发人员的时间。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在处理一些特殊需求上很不方便,比如:目前Qt有没有比较好解决高分屏下缩放显示的方案?Qt没有真正完美的无边框解决方案吗?等,在一些组件的渲染上也会出一些隐藏的较深的问题(QListItem),一旦遇到,就很难解决。

Qt近年来不太专一,qml,qtquick等,搞了很多,而且这些新玩意儿一直不温不火,有些模块做了又废弃了,比如:qt script,搞来搞去,搞的模块繁多且复杂,用起来不是很舒服。

Qt有界面描述语言(XML描述界面),可以通过设计器拖拽空间设计界面,编译期界面描述语言被转义成C++代码,性能上没啥损失。

Qt商业授权不太友好,开发商业应用一定要谨慎,之前听说有公司为此付出了高额的版权费。个人开发者可以免费使用。Qt的免费版本不允许静态链接,会有版权上的限制,但开发者还是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编译方法静态连接Qt的库的。

除了使用C++开发Qt应用外,开发者还可以使用其他语言开发Qt应用,最流行的就是使用Python基于PyQt做Qt应用了,其他语言的绑定不是很成熟,但PyQt仍然有版权的问题。

GTK

GTK是1997年创建的,也非常成熟稳定,是C语言开发的,但有很多语言的绑定,比如官方支持的JavaScript、Rust等,当然用C++语言操作GTK也很方便,它也有自绘引擎(Cairo),也提供了大量系统相关的API,商业授权也非常友好,基于GTK开发商业软件不用担心收到律师函的问题,虽然它是一个跨平台桌面软件,但它似乎只在Linux操作系统领域流行,有非常多的Linux桌面软件都是基于GTK开发的。

这也直接导致GTK的维护者很重视Linux领域的发展,而忽视Windows和Mac领域。这个框架提供的很多API,只在Linux下有,Windows和Mac下没有。这样的API数量众多。甚至在Windows下编译一下GTK的源码都要比Linux下难很多。而且GTK的渲染引擎在Windows下性能表现也不如在Linux下好。

GTK在Windows上也没办法静态连接,它到不是因为版权的问题,而是它依赖MSYS2的一些库,这个库用于在Windows上模拟Linux环境,这也是为什么GTK在Windows上表现不佳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GTK是C语言开发的,所以开发风格也很C语言化,这对于部分开发者来说可能觉得繁琐。

wxWidgets

wxWidgets是1992年英国的一个大学教授开创的跨平台GUI软件,也非常成熟稳定,商业授权非常友好。它没有自绘引擎,而是对不同平台下的界面API做了整合和封装,这样开发者在Windows下开发的软件看起来就是Windows窗口风格、Linux开发的软件看起来就是Linux窗口风格,这对于某些软件来说,正是他们想要的,但要想搞一些花哨的特效就没那么容易了。它同样也提供了大量的系统相关的API供开发者使用。

它是C++开发的,所以对C++开发者非常友好,除此之外它还支持静态连接,也就是说开发个应用不用分发给用户一大堆dll,当然Qt也支持静态连接,但是你得自己编译Qt的源码(不是很方便),而且Qt的授权规则也不允许普通开发者这么做。

它会有些小问题,比如我之前提的:wxEVT_NOTIFICATION_MESSAGE_DISMISSED event emit twice,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稳的。除了开发的界面比较死板外,没啥大的问题。目前使用这个框架开发软件的人越来越少了。

FLTK

fltk是1998年创建的跨平台开源GUI框架,历史悠久,商业授权友好,而且C++之父也用它,它非常轻量级,支持静态连接,一个简单的应用编译后只有500K左右,非常赞,

它有自己的自绘引擎,没记错的话用的是OpenGL,但它的重绘机制是按区域重绘的,如果组件A所在的区域上存在组件B,那么A组件重绘时,会把B组件的给重回掉,开发者必须自己写代码处理这种情况。想象一下,如果你想实现一个A组件fade out的同时B组件fade in的效果,就会非常麻烦。

FLTK提供的一些组件样式都比较刻板,绘图API也比较少,你想实现一个漂亮一点的圆角按钮(它内置圆角按钮的圆角大小是不能改的),必须自己画,而且还得借助一些非常奇葩的手段才行(如果你想知道,可以联系我)

它是C++开发的,但API不够现代,用起来总体还算舒服的,它有Rust绑定:fltk-rs。它的用户比前面三个都少。它提供了一些与界面无关的操作系统API,但非常少,几乎可以忽略。

Duilib

是2010年国内一个开发者开发的GUI开发框架,因为底层基于DirectUI开发,所以只支持Windows平台,不支持跨平台,开源协议友好,商用没有任何问题(需要附加Lincence文件),国内有很多大厂基于这个技术做桌面端应用,比如网易、腾讯、百度,这个框架是基于C++开发的,对C++开发者友好。但框架本身还有一些问题,比如对高分屏支持不佳、特殊控件绘制上也有一些小问题,除了界面相关的API外,几乎没有提供系统级的API,作者纯粹是用爱发电来开发这个框架,所以更新不是很及时。

相对来说网易基于Duilib开发的分支更完善一些:NIM_Duilib_Framework,添加了高分屏支持、多国语言、整合了多线程处理的支持,但环境搭建相对比较麻烦。如果开发者要用这个框架,一定要用develop分支下的代码,master分支下的代码问题很多,这个框架看上去也是作者一个人努力的成果。

Sciter

Sciter是2006年创建的跨平台闭源GUI框架,足够稳定,商业授权不友好,但个人开发者可以随便用(只能用动态链接库),一旦公司规模超过3人,就得买版权了(有权静态连接)。

它内部封了一个浏览器核心,让开发者使用HTML,CSS,JS来创建界面,但对这个浏览器核心做了大量的精简,不像Electron和NW.js动辄上百兆的体积,它只要6M就够了。当然这也意味着有些浏览器特性它是不支持的,比如CSS3的flex布局,它就不支持(但它提供了自己的flex布局实现方式)。以前它使用自研的一个脚本语言(和JavaScript很像),自从集成了Fabrice Bellard大神的QuickJs之后,就全面支持JavaScript了。它还对一些特殊的场景做了内置的支持,比如渲染大列表。

它使用C++开发,对C++开发者很友好,有Rust、go、Python等语言的绑定,但都是社区提供的,质量堪忧。有很多知名厂商都用这个库做界面,比如360、teamviewer、赛门铁克等。

RmlUi和Sciter很像,可以看成Sciter的替代框架,但RmlUi这个项目有三界作者,一个一个的弃坑不知道新任作者会不会弃坑,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比如我正在尝试帮作者解决的CJK输入法的问题,目前还不推荐大家使用这个框架。

CEF

CEF是2008年创立的,基于Chromium的跨平台GUI框架,稳定且商业授权友好,国内很多大厂都用的CEF:比如微信桌面端、网易云音乐桌面端、QQ桌面端、微信桌面端、MATLAB、FoxMail、OBS Studio,装机量破亿。

由于它几乎封了一个完整的Chromium,所以体积非常大,但支持所有的HTMLCSSJS特性,它几乎不提供任何与操作系统相关的API,创建个托盘图标、读写个文件啥的,都要开发者自己完成,它是C/C++开发完成的,对C++用户非常友好,它有gopythonjava等语言的绑定,但都是社区提供的,质量值得担忧。

它对Chromium封装的很好,避免了开发者直接与Blink、V8、Chromium等复杂的代码打交道,很多功能都有默认实现方式,遵从约定由于配置原则,有经验的C++开发者可以很轻松的驾驭CEF框架。

由于Chromium是版本弟,所以CEF版本发布也非常频繁,很多被标记为稳定的版本,还是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选一个好的版本非常重要。

与Electron一样,它也是分主进程和渲染进程的,所以开发者要非常娴熟的运用跨进程通信的技术,虽然CEF提供了跨进程相关的API,但复杂度还是有点高的,使用的时候要认真细心。

MAUI

这是微软的跨平台GUI框架,不仅仅支持桌面端,还支持移动端,但官方并不支持Linux的桌面端(黑人问号,感觉与微软近些年向开放、开源的大方针相悖),这个框架新的狠,至今还没发布稳定版。目前还没什么人用。而且不知道将来会不会被微软放弃。

它是.NET平台下的GUI框架,有自绘引擎,对C#开发者很友好,界面依然是用XAML描述的,可能很多人一听到XAML就直接弃坑了。XAML表现力确实弱一些,我觉得WPF没火起来跟XAML有直接关系。

使用这个框架开发桌面应用得封一个.NET框架给用户,当然有了.NET框架应用程序访问一般的系统级API也就不成问题了。

Compose Multiplatform

这是JetBrains搞的跨平台GUI框架,也非常新,前段时间刚刚推出1.0.0版本,但这个版本还不是很稳,至少比Flutter Desktop的第一个稳定版要差很多。同样也几乎没什么人用。

它的自绘引擎用的是Google的skia,这个自绘引擎稳的很,Chrome和Flutter都是用的它,所以排版、绘制、渲染之类的工作不太会出问题。比Java生态圈里的Swing和JavaFx要好很多。

JetBrains的东西当然对Kotlin开发者友好啦,Java生态下的很多东西你都能用,访问系统级API也没啥大问题,同样也得考虑封一个JRE给用户。

flutter-desktop

这是谷歌的跨平台开发框架,开源、免费、文档齐全、投入力度大且持久,同样也新的很,Windows版本刚刚发稳定版,Mac版本还没稳定。

如果你完全没搞过移动端的flutter,想用这个框架开发桌面应用,那么意味着你要学的东西还挺多的。好在dart和flutter入门都不是很难,学习曲线比较平缓。

由于flutter在移动端积累了很多年,所以界面上的一些东西在desktop端都比较稳(skia自绘引擎),与操作系统相关的东西还不成熟,生态也不太好,比如你想订制一下窗口的标题栏,想访问一下注册表这类工作可能得自己想办法。不过它有类似FFI的支持,跟C/C++语言打交道很方便。

开发者直接使用Dart语言描述界面,这会导致众多大括号嵌套在一起的问题,可能很多开发者不习惯。

webview2

这是微软Edge浏览器团队推出的跨平台GUI引擎,是闭源的,目前只支持Windows,对C#和C++开发者友好,如果使用C#开发,就得考虑把.NET运行时分发给用户,如果使用C++开发,就得自己处理系统级API的操作,webview2本身是不对系统级API做封装的。

这个框架推出也没多久,很多API也还不稳定,更值得担忧的是这个团队,他们前不久刚刚放弃了自己的浏览器核心转而使用Chromium浏览器核心,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放弃webview2这个框架。

它的优势是可以复用系统当中已存在的webview2二进制资源,也就是说它虽然封了一个Chromium浏览器核心,但如果你可以确定客户电脑已经存在了基于webview2开发的应用,你的安装包体积可以足够小。

它也是多进程架构,甚至比Electron还要多一个进程(为了复用二进制资源),资源占用比较多。

webview

这个库使用操作系统的浏览器引擎来达到减小安装包体积的问题,Mac上使用Cocoa/WebKit,Linux上使用gtk-webkit2,Windows 10上使用Edge(也就是上一个小节里提到的webview2),它应该是不支持Win7的。开发者要考虑前端代码浏览器兼容的问题。

开源且免费(MIT)有go、Rust、Python等语言的绑定,不过官方支持的是go语言,C和C++,操作浏览器的API非常少,不支持自定义scheme,更别提系统级API了。

TAURI

采用的技术方案与webview类似,所以安装包也足够小,非常新,还没发布稳定版,开源免费。webview框架碰到的问题TAURI都有,

使用Rust开发,将来会支持Deno,作者说将来会直接使用webview的技术来支持多平台,

NW.js

NW.js最早把Chromium和Node绑定到一起,用前端知识做界面,用Node技术访问操作系统,最早叫node-webkit,在2012年创建。NW.js基于MIT开源,可以无忧使用。没记错的话,微信小程序开发工具是用NW.js开发的。作者是英特尔的员工,英特尔的一些工具也是用NW.js开发的。

除了Chromium和Node的能力外,NW.js自己也封装了一些系统级API,类似托盘图标、剪切板、系统菜单这种,但数量明显比Electron要少。

NW.js可以在多个窗口间共享同一个Node.js上下文,而且还可以通过配置让Node的上下文和Dom上下文混合,这给开发者带来了很多便利。心智负担减少很多。不像Electron要时刻想着进程间通信,哪些模块当前进程不能用这类问题。

NW.js虽然起步早,但奈何没有杀手级应用,周边的生态和工具链没发展起来。用的人越来越少,维护的投入也不如Electron大,再加上Chromium更新非常频繁,导致NW.js的有些API也不是很稳,恶性循环加剧。

Electron

Electron的作者曾经在NW.js团队工作过(NW.js项目贡献第二多的人就是Electron的作者),后来辗转到了github公司,于2013年在创建了Electron,也是个开源免费的产品。由于VSCode、slak等国际型产品都选择了Electron,所以从者甚众,生态和周边工具链也完善的多。虽然开发方式上有点蹩脚的地方(多进程架构及模块归属进程),但瑕不掩瑜。

Electron每创建一个窗口都会多一个进程,这使Electron创建窗口的效率不高(秒级),NW.js有复用进程的机制,即使新窗口加载完全不同域的页面也不会创建新的进程(毫秒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基于Electron开发的应用都使用Dom模拟弹窗的原因。

无论是浏览器相关的API,还是系统级API,Electron提供的都比NW.js多。

--------2022-02-25更新--------

这些框架除了对开发者使用的编程语言有要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差异就是有没有独立的界面描述语言(也就是UI DSL),这非常重要,涉及到一个框架表达业务的重要能力。

类似XAML、qt的ui文件、HTML+CSS都是界面描述语言,下面这种也可以算界面描述语言,但我感觉它不够纯粹(flutter、qml和Compose Multiplatform都是类似这样的):

       panel {   row {     checkBox(...)     row {       textField(...) // indented relatively to the checkbox above     }   } }     

但无论如何,显而易见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界面描述语言能比的上HTML+CSS组合。想想看:HTML里各种花里胡哨的语义化标签和Dom操作技巧,CSS里的布局方式、伪元素、动画描述...,对比之下你就会觉得XAML、qml直流都是弟弟。

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GUI框架还有两个重要的需求,这里我简单聊聊:

强大的事件处理机制必不可少。

想想这些:鼠标事件、键盘事件、触屏事件...界面加载完成、媒体播放结束、元素大小改变...网络状态变更、数据段传输完成...另外,还得处理事件冒泡、事件捕获、事件分发吧...

qt的开发者曾经说过qt的SIGNAL和SLOT机制是有性能问题的(但影响很小)

强大的异步处理机制必不可少

你不能在用户处理业务逻辑的时候,让界面渲染工作阻塞,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异步处理机制,让开发者自己去开线程去完成业务处理,无疑是又麻烦又会增加开发者的心智负担。

我记得很早之前在C# WinForm应用中,点击一个按钮,如果不用Invoke执行逻辑处理的话,界面就会卡死。

这么看来,在你的GUI应用里包一个浏览器核心还是挺有必要的,这样你就可以用HTML+CSS强大的能力来描述你的界面,用JavaScript强大的事件处理机制和异步处理机制来完成用户交互。

可能有人会想,这会带来很多问题呀,比如应用体积会增大的100M以上、会占用更多的CPU和内存资源,还会更耗电等等。

确实,目前来看这些都是问题,但仔细想想,这些问题应该不会持续太久,网络会变的更快,用户的磁盘和内存会变得更大,CPU处理能力也会更好,耗电的问题当然会持续存在,甚至会愈发耗电,但电的供应会持续增长呀。

web相关的技术之所以胜出,并不是这些技术的设计者有多厉害,而是这20多年间,有大量的人涌入了这个领域,前赴后继的推动着它前进。其他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这么热火朝天的景象。推荐大家看看我的另一个回答:

------------2022-02-27更新----------

用Web相关的技术做GUI应用的优势是,让开发者可以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业务本身上,而不是处理与GUI相关的技术细节。

实际上所有的框架,都应该是这个目的,比如ORM框架,目的应该是让开发者把大部分精力投注在业务与数据之间的关系上,而不是管理关系型数据的技术细节。

当然这肯定是有损耗的,在性能、稳定性、资源消耗上,都会有所削减。而且,因为有框架的存在,开发者很难深入到框架内部做一些特殊的事情。比如,我们该如何修改HTML的排版渲染机制呢?

所以,有些框架注重性能,有些框架注重开发效率,开发者做选择题的时候也应该衡量这两个问题,你的应用对哪些方面要求多一些呢?

你如果要开发一个视频监控系统,没多少业务功能,但要24小时不间断的记录视频数据,随时调取某一段时间的视频数据,这种应用可能Qt是最好的选择。

你如果要开发一个类似飞书的团队协作应用,业务逻辑复杂的一塌糊涂,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占领更多的市场,那么Electron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目前飞书已经不再用Electron了,他们自己编译了Chromium核心,自己封了一个类似CEF的框架)

目前微软、谷歌、JetBrains等公司都非常重视桌面端开发框架,也在推各自的框架产品,说明桌面应用领域并没有没落,反而应该更加受到重视。

虽然移动端应用大行其道,但我认为,只有生活、社交、轻娱乐等方向上的应用在移动端有较好的发展。文档协作、大型游戏、开发工具、专业管控软件等应用还是在PC端发展的更好一些,毕竟PC端有更多样的输入输出设备、更广阔的显示和交互的空间,更强的存储和计算能力。

希望桌面软件开发领域的从业者都能获得幸福。

满屏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把辛酸泪,一把辛酸泪...





  

相关话题

  《原神》角色北斗的邀约任务为什么一开始是四个心? 
  如果《原神》里的派蒙必然要死,你希望它怎么样死掉呢? 
  原神萌新,还没有五星,已经攒了76抽,要抽神里呢,还是等后面的五星? 
  你心目中最糟糕的游戏公司是什么样的? 
  游戏对人们的生活到底有多重要? 
  如何评价miHoYo吧被整改? 
  小时候在psp上面玩过的游戏,好像有红色蓝色两个阵营,印象最深就是你可以去对方王国抢公主? 
  如何评价 8 月 18 日《精灵宝可梦》直面会(Pokémon Presents),透露哪些新情报? 
  为什么管泽元这么神? 
  为什么超级马力欧要吃蘑菇才能长大? 

前一个讨论
游戏玩家是怎么看待最近显卡涨价的事情?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小学旁边的文具店能一直开 15 年都不搬走?是小学生的钱很好赚吗?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