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百度火影忍者吧对火影这部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推广是否起到很大的作用?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ting-61-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自己提的问题,因为很多答主对于题目的理解产生了偏差,所以专门写个答案来解释一下。

题目里许多人提到火影忍者传播的最大功臣是VCD/DVD、点播台、线下推荐等等。我不否认这是事实,但想说三点:

一、VCD点播台功劳大和贴吧功劳大并不互斥,它们都是火影动画传播中的功臣;

二、这两者发挥作用的时期并不相同,火影动画在线下盗版和线上正版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期,也就是线上盗版时期,这是贴吧发挥最大作用的时候,这一点我后面会详述;

三、很多答案强调贴吧并不是多数人初接触火影的地方,但不是只有初接触渠道才能被认为有传播作用,汉化组字幕组也不是多数人对火影的初接触渠道,但没人能否认这两者的功绩。

先说下个人情况,火影动画02年10月开始在日本东京电视台播出,我是03年在本地点播台上看到的。点播台的内容一直在更新,虽然比音像租借店要慢一些,但还是一直更到了终结谷之后的原创期。星空台也播了一段时间的火影,但因为是周一到周五日更所以时断时续,04年的时候从三忍大战播到茶之国篇也就是佐助叛逃前时就追上了日本方面的进度,于是改播魔法咪路咪路了。星空台并不是能稳定接收到的电视台,不能指望火影下次播出时还能看到,我05年上半年在城里的新华书店买到了动画112话-125话的盗版VCD(是的,新华书店当年也卖盗版),也就是追击五人众这段。

05年下半年也就是上六年级时,我在同学那里看到了卡卡西外传的漫画,于是也去校外的书屋买了本火影漫画,还顺带买了雪姬忍法帖的1000片拼图。当时买的这本漫画很奇怪,虽然像单行本一样编号,但实际内容只有两话,是小樱和蝎的战斗,剩下的是来自设定集以及jump杂志上的花絮,而且一部分是大陆翻译,一部分是香港翻译,连字体都不同(印刷水平倒还不错)。

火影动画在05年5月到07年2月进入了漫长的原创期,因为动画主线的缺失,这也是火影在国内谣言最多的时期(诸如木叶八色、四代是晓的老大就是这期间的都市传说),同时也是动画传播环境发生很大改变的时期。

我从04年到08年玩过六部火影游戏,按先后顺序分别是木叶英雄、木叶英雄2、木叶英雄3、木叶之魂、究极觉醒、究极觉醒2。因为游戏推出时动画连载进度问题,木叶英雄可选角色只有六个,剧情到中忍第三场预选赛就结束了,木叶英雄2的剧情在三忍大战之后全部是原创,各种脑洞大开(卡卡西写轮眼被封印,鸣人出现九尾人格等等),木叶英雄3终于做到了终结谷,而之后的木叶之魂从头到尾都是原创剧情,所以动画的长期原创对改编游戏也造成了很大影响。顺带一提,做木叶英雄和究极觉醒的CC2在究极风暴系列发售后终于熬出头,成了漫改游戏的扛把子,他们目前正在做鬼灭之刃的游戏。

说这么多只是想抛一下资历,我应该算是国内接触火影动画比较早的人,而且基本是全程实时追完了整部动画。其他答案提到的点播台、VCD、星空卫视、盗版漫画、线下传播我全部经历过,而且记忆还很清晰。而我想说的是,不要轻易否定贴吧对于火影在中国的传播所起到的作用。

先说线下盗版转线上盗版这件事。中国在1995年接入互联网,但限于传输技术和成本问题,早期并不能做到在线上观看视频。举个例子,90年代中国的带宽只有56Kps,比2G网络还要慢,而且使用的是拨号上网,下一首歌需要十几分钟,线上看视频极其费力不说,还会产生天文数字的网费,这也是当年盗版光盘在国内流行的原因之一。当时的网吧有一种通用做法是把热门电影电视剧复刻到硬盘里,吸引客户来网吧追剧(是的,当时真的有很多人这么干)。这种做法甚至成为一种惯例,即使现在的网吧也在电脑硬盘里保存了大量影视作品。在3G时代之前,有一种流行的手机游戏是纯文字的RPG,战斗过程和故事场景全部用文字来表示,这都是当时网速不足带来的产物。

但各种线下传播手段也在06年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瓶颈,VCD技术过于落后,存储空间有限,连一部电影都要分成两张碟,甚至于两小时以上的电影因为文件太大,常常被盗版商自行删减。至少在08年之前,VCD已经失去了主流地位。

而DVD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早期一直面临着成本问题,售价一度高达数千元,使其在我国的普及也比许多国家晚一步。虽然我国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大的DVD生产国,但大部分产品都出口到了国外,等到终于在国内占据主流地位时,却已经来到了线下视频的末期。我国的DVD销量在06年达到顶峰,07年便开始下滑,08年又遭遇次时代光盘格式大战的失败,以至于网上都找不到09年之后的相关销量,而退出主流市场的DVD只能转战农村地区,直到农村也普及了网络。

对影碟机造成最大打击的是宽带普及和视频网站的出现。我国的宽带用户在00年的时候只有两万多,05年就有三千七百多万,而等到09年的时候达到一亿多,基本在城市做到了普及。

带宽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十一五”期间(2006-2010)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基本普及了ADSL,带宽破了1Mps大关。和现在28Mps的平均带宽(19年数据)相比,1Mps确实很慢,但用来看普通的高清视频基本够用了。再早些年下载速度还在100kb/s以内时,一集大小为十几二十M的低清动画开始大行其道,05年4月土豆网成立,06年6月优酷网成立,线上追剧开始替代线下追剧,同时宣告了DVD的死亡倒计时。

这和火影动画的原创期差不多是同一个时候,当通过线下手段看着佐助和鸣人展开对决(实际上很多人已经是通过电脑在看了)的观众苦等两年终于迎来成长后的鸣人归来时,盗版光盘和点播台却已经几乎不见踪影。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点播台和盗版光盘其实一直是共生关系,点播台的资源来自于盗版光盘,很多点播台直接是由当地的音像租借店提供内容,再做点广告反哺音像店。所以当盗版光盘被视频网站干趴时,点播台也跟着倒下了。

虽然视频网站开始成为主流,但线上视频进入正版时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现在的各路视频网站大亨在当时都是处于盗版满天飞的状态,腾讯有一款产品叫做QQLive,里面会提供庞大的视频库,用户可以点播自己想看的视频。这种软件在当时被称作网络电视,比较知名的还有暴风影音等等,而上面的资源基本都是盗版。

而在2009年9月15日,搜狐、优朋普乐、激动网等公司创建“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并宣布向优酷网、土豆网、迅雷等涉嫌盗版的网站发起诉讼,掀开了网络视频版权大战的序幕。数年间影视剧的网络版权费用暴涨成千上万倍,06年的神作武林外传单集价格不过1250元,08年热播剧潜伏也就4000元,10年的新三国就达到了15万元,而现在的热播剧单集价格已经上千万。这使得国内视频网站的生态发生很大变化,盗版影视剧生存空间被压缩,QQLive更名腾讯视频,暴风影音成了单纯的播放器。

日本动画因为版权方在海外,成了这场版权大战的漏网之鱼,但也终于在2011年11月20日受到了东京电视台的铁拳制裁,被要求下架火影等七十余部作品。而这场官司最后促成了优酷购买火影等作品的版权,成为版权动画的开端之一。

火影动画这时正播到五影大会后的原创内容,而随后从第四次忍界大战连载开始火影动画成为了优酷的独家版权。

贴吧在火影动画传播上起到作用的时间点便是疾风传前期到五影大会的四年多,从盗版DVD到版权时代并非一蹴而就,有一个充当过渡期的线上盗版时代。这一时期的动画传播并不依靠盗版商,也不依靠动画官方,而是由字幕组、爱好者、动画论坛共同构建起了一个稳定的生态。即使是购买版权后的优酷正版火影,也可以在前几百集里发现大量打着“猪猪字幕组”等logo的片头动画,而火影中文网、百度火影忍者吧都在这期间起到过自己的历史作用。

百度贴吧的视频区在13年左右下架,这之前曾有大量日本动画爱好者利用这项功能来传播动画作品,甚至做到稳定更新,其中就包括火影。对于爱好者要自行寻找资源的前版权时代,贴吧绝对是追更的好去处,每一集播放量都能保持在几万甚至几十万。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火影漫画也通过汉化组成员账号在贴吧稳定更新,周三追漫画周四追动画是当时火影迷的常规作息,大家常常为热情还是鼠绘翻译得更好发生争执。和动画不同的是漫画因为没有官司危机,几家汉化组都做到了14年完结,不过实际上效率最高的是韩国人,甚至于700回的大结局是先看到韩文版再看到日文版。

老实说这些事我并没有觉得很久远,直到看见这么多否定贴吧作用的人才意识到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其实我提这个问题是想看到有人列出数据来说明贴吧以及火影这部作品在中国的传播情况,结果发现连了解这个时期的人都已经寥寥无几,最后成了自己反过来写了篇介绍。

或许再过不久,绝大多数人对火影吧的唯一印象就是吵架、吹水、投广告的地方吧。


user avatar   examrx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八零后的老人,零零年前追番的麻烦,不是年轻一代懂的,看漫画要到租书店/朋友手上租借,看剧要买盗版,正版要靠电视台转播,那时讨论区方兴未艾,深入了解作品要靠粉丝自制的网站。尽管很多网站水平很好,但缺乏交流,趣味性仍然有待提升。

后来论坛兴起,贴吧是各种论坛中最热闹,也是粉丝活跃的地方,不单讨论气氛热烈,而且汉化组更新很快,每周看连载打卡,是每周必备节目,那时B站还在初建,此时贴吧是重中之重的推广点,你能想象靠单行本和电视台转播,火影能红吗? 盗版是不好,但没有渠道宣发更糟。

忘记那年,某年贴吧的风气大变,从前讨论也有互杠,基本礼貌仍在,后来杠精多,讨论深度大幅下降,气氛差了不少,懒得理会鼬神黑白,谁强谁弱,谁和谁是官配,反正CP我只吃鸣佐,追番就跑到B站看弹幕算了,贴吧功能剩下看粉丝美术画以及追连载,后来连载完了,也就没有再上贴吧了。


user avatar   jin-xi-ri-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说“起到很大的作用”的话,那么我认为的确是这样的——《火影忍者》这部作品在中国国内的传播过程中,百度的“火影忍者吧”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至于究竟起到了多大的作用,要把这个作用量化的话这个我确实说不上来,不过我倒可以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讲一下我眼中的《火影忍者》的发展传播过程

PS:以下内容均为“客观阐述风格”的主观经历,也欢迎各位小伙伴分享自己的故事。

从电视媒体走向现实:

1.映入眼帘:点播台的偶遇

我相信有很多人第一次接触《火影忍者》都是从自家的地方点播台看到的。

在那个电视节目本身都比较匮乏的年代,种类繁多且可以自由选择的点播台无疑是很多小朋友接触“新动画”,尤其是日本动画的重要途径。譬如我当时就是在点播台一边听着无限循环播放的《明天会更好》,一边看完了《哆啦A梦》的多部剧场版以及像《游戏王GX》中的多个剧集。其实我当时对《火影》兴趣并不是很大(或许是觉得鸣人的声音太过吵闹),当然这也并不否定我最开始确实是在点播台上看到它的事实。

而除了点播台这一个渠道之外,像星空卫视等或许也是不少小朋友接触日漫的路子。

所以说谈起在国内传播《火影》的重要渠道,点播台和星空卫视可谓【功不可没】

2.推波助澜:校门口的“周边”

当然,虽然当时的我对这些所谓的“忍术”、“忍者”等话题兴趣不大,但是各个学校门口的文具店(当然文具店不只卖文具这个大家应该也懂)却已经嗅到了“商机”

所以在04年左右那个时候,校门口的文具店摊上出现了大量《火影忍者》的“周边”作品,什么忍者的手套啦、护额啦,甚至还有可以收束的飞镖苦无

在那个少年们的中二气息开始生长的时候,《火影忍者》这部动画以及这些各种各样的周边提供了非常好的来源以及发泄口。

而这些周边一方面利用了当时《火影忍者》大火的热度,另一方面也实现了《火影忍者》的更广泛的渠道的传播。

3.名声大起:各种版本的实体载体

当然像这种周边的热度都不会是特别长久的,在象征着“流行”的校门口文具店那里,很快就会有新的玩具会取代这些护额和苦无的位置。

虽然周边的风潮有所回落,但是在纸媒体时代,实体的、各种版本的漫画书绝对可以称得上是“霸主”地位,所以在04年再往后的一段时间之内,《火影》可以说主要就是在靠着实体的漫画书(或者其他实体文化载体)在维系着、扩张着自己的热度。

举个例子,我在看到这个问题时从书柜里拿出来了两本《火影》的漫画书和迷你袖珍本,相信很多人当初都曾经购买过这套内蒙古美术出版社(此外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应该也有这么格式的一套)出版的《火影忍者》第一部合集,这类款式的漫画书在当年也是流行+收藏的“不二之选”,属于在众多漫画中靠着统一格式站稳脚跟的一种。

至于这种袖珍本,也反映出了当时《火影》漫画书的种类之繁多。

除了这两种之外,我印象中还有那种大开页的大漫画书,并且到这种大开页漫画书的时候,主要就是在讲述关于第二部的内容了,而当时这些大开页漫画动辄就是以《火影全集》、《火影第二部》、《火影第三部》等等为题目,没看过《火影》的估计乍一看都以为它已经完结了,我当时也一度认为《火影》一共有三部,第二部截止到鸣人在即将解开九尾封印时遇到第四代火影为止(也就是漫画第439话)。

至于《火影》的这种漫画书到底有多少种,又有多少出版社在进行出版……曾经的我对此可谓毫无概念,直到最近一直在逛二手书网站,我才感觉我之前看到的这些只是“冰山一角”上的“九牛一毛”

所以如果让我评价在国内传播《火影忍者》过程中发挥最大作用的渠道,我一定会投实体漫画书一票,因为这一段的故事实在是太过于璀璨了。

当然,《火影》的实体传播渠道并没有仅局限在漫画书上,还有其他的渠道也为它的传播提供了不小的助力,例如——VCD/DVD

虽然VCD现在完全可以被称得上是时代的眼泪,但是在过去也是能单独拿出来跟实体书叫板的存在,毕竟当时在超市和书店里VCD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曾经还有过音像店这种存在……

而在这些各版本漫画书发展的同时,《火影》的内容也在朝着纸媒体中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杂志发展,在《火影》的中后期,就是各类爱好者杂志们的“百家争鸣”的时代了,在杂志时期上也就有了如今网络论坛的影子,专业的撰稿人(这些人一般也是《火影》的资深爱好者)将漫画和动画内容进行盘点分析,此外像情报预测、同人投稿和杂志附赠的礼品也受到很多火影迷追捧。

其中表现突出的就有像《火影迷》等等。

但是在这些杂志还在进行着分化的时候,新时代的渠道代表——互联网已经登上了舞台,并逐渐扩张着自己的领域,

所以在《火影》发展的中后期,就是

实体漫画的种类逐渐从纷繁变得单一相关粉丝向杂志从鼎盛到分化再到逐渐没落互联网渠道逐渐兴起到最后称霸

这三种表现形式。


从实体转向虚拟:

当然,也正如上面所说的那样,事实上互联网上《火影忍者》正式进行发展的时候,漫画本身的进度也已经到了中后期,《火影》在内容量上已经让不少路人望而却步的地步,

但是互联网这一渠道本身做出了一个超越先代的贡献——它将《火影忍者》的粉丝通过网络渠道集合了起来,也为《火影》内容的进一步整合提供了机会。

这种集合,让《火影》在国内得以继续长久地维持自己的传播热度,也让许多原先不了解《火影》的路人们更为便捷地接触这部作品。

1.分享网站的兴起

而说到《火影》在互联网中的传播,除了能够想到在当时一众播放网站占据有利地位的动画主渠道“土豆网”之外,还有一个网站可能不得不提,

那个网站就是——创建于2007年的火影忍者中文网

虽然火影忍者中文网现在已经停更,但是它可以说是在互联网时代《火影忍者》连载期间的一个国内传播的缩影

字幕组情报组定期更新漫画内容更新情报,外加上中文网本身就有作为论坛的功能,所以在当时不少人可以直接快捷的翻找火影忍者的漫画内容,并且在网站中找到不少大神的讨论。

2.论坛类的集结

而除了火影忍者中文网之外的一个重要论坛根据地,便是百度上的火影忍者吧(并且火影忍者吧创立要更早)。

和火影忍者中文网类似,火影忍者吧同样是许多字幕组分享更新、粉丝们讨论情报的聚居之所,直到《火影》完结后的今天,火影忍者吧都还在散发着自己的温度。

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加上其他原因导致火影忍者吧中有很多资料都遗失了,但是作为目前还存活的论坛类场所(当然,知乎也算是论坛类)之一,火影忍者吧中留下的许多干货内容都称得上是“相当宝贵”的,而这也是《火影》在连载期间吧内众多爱好者热烈讨论、努力贡献的结果。

作为一个论坛,火影忍者吧最突出的一点或许并不在于它勤勉的更新或者成功的运营,而在于(或者说更在于)它将国内诸多火影忍者爱好者集合了起来创造出的讨论环境

虽然我们现在觉得什么剧情很无聊、什么设定如何如何又或者直接上升到《火影》这部作品怎么怎么样会更好,但是如果我们将时间拨回到过去:

在漫画还在连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真正的火影迷们对未知剧情推测与争论的场景,是震撼的,是真挚的,更是难忘的。

而这些场景是我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经历的了。

3.漫画视频网站的统一

就像曾经纸媒体时代漫画从各个版本最后逐渐变回最初的原版、正版一样,互联网上的《火影忍者》在2015年完结之后同样也有这样的结果——大量相关的漫画和视频网站下架《火影》,漫画的版权最后被集中起来,付费阅读、付费观看的时代来临了。

而已完结《火影忍者》此时的传播力度(或者说吸引新粉丝的能力)其实也降低了很多很多,统一后的漫画和视频网站也就成了粉丝们“回顾作品”、“查阅作品”的场所。


回到最初的问题,其实在我看来,《火影忍者》虽然是一部流行日漫,但是它在国内的每一次渠道的变化——从点播台到电视节目,从周边到实体书到VCD,从杂志到网络论坛——都非常顺应当时的发展情况,也反映了当时流行文化的传播手段。

所以说我们如果把上面的这些《火影》替换成《海贼王》、《柯南》等等,其实基本也是如此的状况。跟随时代而变化着自身的形式,这也让《火影》等作品成为了能够一直陪伴少年们成长的回忆。

而说起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渠道,光凭那些粉丝们留存的资料和那些鲜明的观点,“火影忍者吧”也能够排上一定的位次了。




  

相关话题

  你最反感有关火影的哪一句烂梗? 
  佩恩杀自来也有必要吗? 
  有哪些偏离了创建者初衷的贴吧? 
  作为被卖贴吧的当事人,你都经历了什么? 
  如何评价此次百度小说类贴吧清理事件? 
  只有卡卡西和凯这两个人去找不死二人组报仇的话,还能行不? 
  如何让《火影忍者》的故事合理化? 
  夕日红打赢鼬的几率在99%。有多少人同意,为什么? 
  有哪些《火影忍者》迷才懂的梗? 
  不教鸣人忍术,却给佐助开小灶,卡卡西是好老师吗? 

前一个讨论
大蛇丸为什么要频繁换身体?
下一个讨论
明智光秀为什么要背叛织田信长?且为何要选在本能寺发动叛乱?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