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第1页

  

user avatar   yu-le-zi-ben-lun-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从爱奇艺出来的,我相信视频网站的格局。”


采访时,马东对娱乐资本论说的这句话,对应的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第一个出场的作品《互联网体检》里关于吐槽超前点播的片段。


不出所料,这个作品成为了开播第一个话题点,带来了#爱奇艺吐槽爱奇艺##互联网要素过多#的高位热搜。





马东作证,喜剧人们在创作时并不知道超前点播即将取消,这是一次基于互相信任的创作。


米未相信爱奇艺作为头部视频网站的格局。更重要的,是爱奇艺相信米未对于内容尺度以及质量的把握。


让人信任,是马东的能力,同时他还总是让人快乐。


而这一点,娱乐资本论在更早几天的采访里就已经领教了。从下午四点聊到六点,一多半的时间大家都在笑,剩下的空隙中,是马东对于《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综艺制作,以及米未业务方向的思考。


“规划都没用”

“我们就是做综艺”

“别想太多”


在这些拒绝总结、拒绝标签、拒绝套路的回答里,米未传媒作为内容公司的使命就是一句话:“让世界更快乐”。



  • 让人发笑的难度

“能让那么多人笑,喜剧功德无量。”


这句在影视行业流传很久的话其实还有下半句,那就是:喜剧创作不容易,让人发笑太难了。


这几乎是行业的共识。


尤其是对在行业沉浸多年,早就想把喜剧变成综艺题材的马东而言,《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播出在前天,但萌芽最早要追溯到2017年,那时米未传媒签下了即兴喜剧演员金靖,摩拳擦掌要在这里大干一场。



“当时确实是没想明白”,马东回忆中,找到节目的底层逻辑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全世界的人都想做《六人行》,最好是把《六人行》+《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我爱我家》集合起来,但这里有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再牛的单个编剧,哪怕是天才,一直写也会被写废,而且喜剧编剧稀缺是全行业都知道的痛点。”


如今米未的解决方法已经在眼前,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每个小组上台前的字幕里,都会打上演员和编剧两列,表演完了,再让编剧从观众席里站起来露个脸,说说创作的想法。


虽然不是每个编剧都能说,但一开口,总会提及演员在其中的想法和创意。演员也总将“感谢编剧老师”挂在嘴边。


马东觉得,要先做到尊重编剧,放大编剧的价值,才有可能让更多的人才有意愿冲进来,踏踏实实地搞创作。



共创是节目中经常提及的词,听起来很像是大学社团的小组作业,但这正是喜剧的创作方式,最大程度的让编剧和演员混在一起,为好作品这个目标服务。


因为喜剧对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有着高要求,尤其是编剧和演员,编剧提出了核心喜剧设定,要靠演员表演的节奏、创意来层层加码。


比方说优秀的喜剧演员黄渤当年在《疯狂的石头》片场,连一个卖票的手势都要想方设法搞点好笑的东西出来。


但这种共创,不能变成自嗨,演员和编剧一起蒙头创作的结果,要拿给观众检阅。


在米未办公楼的一层,有个为节目临时搭起来的小剧场,娱乐资本论第一次去的时候,就惊讶于表演舞台和观众椅子之间的距离,特别近,第一排观众一伸手都能碰到演员的衣服。



这批先于爱奇艺用户四五个月就看到节目的观众,承担了一部分节目前期筛选和淘汰的功能。


“就在这(采访间),这帮演员和编剧在这创作、排练,排完到点了,一推门就出去见观众,”这个过程很简单,“观众一个演员也不认识,你就听他们的笑声,用实力说话,谁好谁就往前去,谁不好就赶紧换。”


马东把他过去喜剧创作的那一套,搬到了节目前期制作的过程中。


据他回忆,当时最普遍的创作方法是:“一个小品编剧都要写半年,写完了演员就出去轧场,见50拨不同的观众,然后听笑声。”编剧的小本子里,记满了大笑多少次,小笑多少次,并且在剧本台词边直接进行注解,辅助修改。


在这一点上,喜剧创作是没有捷径的,必须从笑声中来,到笑声中去。


而且剧场排练除了检阅,还是对演员和编剧的逼迫,到了那个点,观众都坐在外面,不管作品什么样,都得上去演。



不过别看采访聊得嗨,实际上马东在前期跟演员都被“隔离”开了,节目现场就是她第一次看,所有反应都是最真实和直接的。


节目中,马东没那么多包袱和框架,对作品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字“乐”。


“我整个第一赛段最乐的就是《桃园三结义》,给我乐的眼泪都下来了。太离谱了,我就觉得快乐本身比什么道理都有价值。”这段话也可以顺便回答节目里的一个话题,即“喜剧有没有高下之分”。


说实话,马东的回答并不令娱乐资本论意外,这好像是标准的马东式答案:没有、不是、没想过。如果在《乐队的夏天》时,你问他音乐有没有高下之分,马东一定也会回答没有。


不去深究个人思想形成背后的各种原因,可以确认的是,马东的理解似乎更加符合当下年轻用户对事物的看法,即个体感受为先,大于既定的标准、条框和体系,这种深层取向上的共通,也可以引出接下来的问题。


为什么要放弃《乐队的夏天》,转做《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 “乐队”和“喜剧”有区别吗?


马东是“从0开始”专业户。


在过往的履历中,他总是不断地清零,然后开启人生新阶段。


比如去澳大利亚生活八年,却选择在27岁回国做电视。在央视拿了十几年铁饭碗,还能在互联网浪潮下加入爱奇艺。当你以为他会稳定一段时间的时候,马东又从爱奇艺首席内容官变为了创业公司老板。


但放弃“乐队”从0开始做“喜剧”,并不是马东建立在自己经历上的个人决定。


那是在5月14日,《乐队的夏天》官微发了一句“休年假中,勿cue”的俏皮话,正式官宣了项目停止,马上评论区就被乐迷们淹没,惋惜和不解的声音都有,甚至“倒闭了”的调侃至今还挂在点赞第一条。



但其实,米未内部也经历了这样一轮拷问和挣扎。


“当时做完《乐队的夏天2》,很多人期待我们做3,平台问计划,品牌等着你”,对公司而言,继续做下去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


所以马东确实非常犹豫,先下决心的是他的合伙人牟頔,“她死活就要做这个(喜剧),搞内容的人很坚持自己。”


没办法,吵呗。


在米未的办公室里,分管不同方向的七个合伙人各自拿着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对方,吵到最后,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乐队的夏天3》继续做下去,他们没有信心让下一季节目比前两季更好看。


说到此处,马东双手握在胸前,引用了一句已故贝壳创始人左晖的名言:“做难而正确的事情”。


于是曾被搁置的“喜剧”提上前来,成为团队下一个all in的项目。不过按照节目制作的眼光来看,从“乐队”到“喜剧”其实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是从0开始。


因为米未一直有喜剧的基因,马东是语言节目出身,创始人之一牟頔过去的作品是《谢天地你来了》和《喜乐街》。


并且在马东眼里,米未所有节目都是喜剧:“《奇葩说》哪是辩论啊,喜剧,《乐队的夏天》也是喜剧,都是以乐为主。”借此引申出米未做节目的两个标准:好哭好笑。


“我们就没有品类的概念,什么语言、音乐、喜剧都是别人给我们的分类,我们脑子里没这个东西。”在这个角度上,米未综艺的操作方式都是找到有才华的人,让他们发光发热,讲他们的故事。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一期中,评委问漫才组合中的土豆和吕严为什么不去《脱口秀大会》。我们也把这个问题抛给了马东——为什么这些演员不去别的节目,要来你这个喜剧大赛?



“每一个来的人,我们都认真对待,让人家相信你是想做好东西的。”马东顺便还讲了讲他理解中的演员职业虽然生存和挣钱都很重要,但更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喜欢,当演员意识到米未认真想和他做一个好作品的时候,其他东西就会放一放。


但米未不会一直让演员“为爱发电”。


《奇葩说》把一群素人变成了公众人物,《乐队的夏天》让一群小众的乐手变成了明星,结果都是名利双收。


说这段话的时候,马东从靠背上坐起来,身体前倾,以一个认真的口吻阐述他的观点,“我们相信综艺是一个放大器,让一些原先没有被看见的人被大众看见。”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米未的喜剧节目不是“角儿”的艺术。很多喜剧节目都会有一位大咖,观众看的就是这位大咖不断突破向上的过程,每一季节目都要比上一季的压力更大、效果更好才算是成功了。


但米未不是。


所以这一次《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播出之后,似乎可以预见喜剧将在辩论和乐队之后成为年轻人新的讨论点,这也是马东想要的。


  • 马东希望米未永远年轻


从发布会现场回来,和朋友聊起采访马东的经历,他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看马东眼袋还有吗?我也想割来着。”


这句话令娱乐资本论始料不及,多年前马东追逐年轻人步伐的举动,直到现在还维持着他“时尚ICON”的身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马东的标签就是“生于60年代的90后”,干着一切时髦的年轻人爱干的事,玩王者荣耀、打鼓,既足够奇葩又显得活力十足。


马东是公司的符号,映衬了那时同样在娱乐行业以及业务扩张上动作频频的米未,做APP、搞新消费、开发产品,连公司愿景都变为了:“做年轻人热爱的生活方式品牌”,而不只是一家内容公司。



如今回头看米未当时的动作,马东是一个认真反思的态度,他又引用了一句话:“芒格很喜欢一句德国谚语是‘我最想知道我会死在哪儿,那我就可以不去那’,我觉得这些尝试为公司留下的,是看到自己的膨胀,能够冷静下来重新去审视。”


马东也借此重申:“一家内容公司,只需要让内容对外,其他一切都是对内的。”


折腾过后,米未又回归到了一家内容公司,并且在制作上也同样进行了收缩,全公司是一个团队,一年只做两档节目,今年在《奇葩说7》结束后,节目组原地转身进入《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现在米未的愿景迭代为了“成为一家创造正向情绪价值且持续成长的公司”,重新解读这句话,会发现这更像是一句对内的鞭策。


那正向情绪价值要怎么做,马东说了两件事。


一是《一年一度喜剧大赛》请来了黄渤、李诞、徐峥、于和伟,除了目标一致外,马东觉得是米未给了这些嘉宾靠谱的感觉。



“演员最怕的是参加一档节目,被剪的特狗血,那是最烦的。但你看我们曾经让谁不舒服过吗?没有,我们坚持的是正向情绪,恶意剪辑我们不做。”


对嘉宾的态度也是对选手的态度。


而另一种角度上,提供正向情绪价值可以理解为避免负面情绪。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是一个相对纯粹的喜剧节目,你很少能在这里看到负向话题,马东直言,“负向的不是没有价值,愤怒也是重要的情绪,但我们不想做这个,就想做快乐温暖的东西。”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奇葩说》最近几季的辩题越来越关注生活,越来越家长里短,而《乐队的夏天》则专注在表演和人物故事上,避免产生尖锐的话题。


兜兜转转,米未的愿景虽然中间变过,但即便是走偏的那段时间,“快乐”的关键词也没有变过。


但“快乐”不是漫无目的发送,在马东心里,年轻人永远是米未最想要的用户。这一阶段的人度过了躁动的青春期,人生进入新阶段,逐渐成为主流消费人群和意见输出者。


想被年轻人认可的马东如今依然在米未的一线,但公司已经涌现出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制作人,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喜剧综艺的更多可能。


现在的米未似乎不急于追赶风口,慢下来,如初创时那样专注于内容本身。


就像我们刚见面时,马东晃了晃手里的保温杯,说:“年纪大了,喝热的。”


user avatar   kai-53-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熟知国内新喜剧圈的人都知道,国内做原创素描喜剧综艺的,对标的都是美国的综艺节目周六夜现场(即美版SNL),无论是笑果制作的第一档同类节目,2016年有一定名气的今夜百乐门[1],还是后来2018年同样笑果制作的的中国版周六夜现场[2],直到现在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都是一样。但同时业内人士也知道,当年的百乐门跟尤其是国内SNL都是花了大钱却没有好效果的节目,例如很多观众甚至都不知道这两档节目的存在。

那么,作为美版SNL的老粉,对标杆美版SNL以及,跟笑果制作的两个未能成功的案例相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简称一喜)到底做对了什么,能够让中国新喜剧届终于起码看到成功原创素描喜剧综艺的苗头呢?


A. 拿掉明星嘉宾

美版SNL与笑果的两档节目,一大亮点是每周看哪个大明星的参演。但是少了可以直播看明星耍花活这个因素后,这一大吸引力在国内的节目就不复存在。米未大胆革新,将明星嘉宾从喜剧短剧演出中拿去,由此带来的好处包括:

  1. 规避了国内只有少部分明星嘉宾愿意一周创编期全程参与,而导致的明星嘉宾参与作品不足,要驻场主持人来凑的情况。
  2. 同样原因,导致的明星嘉宾参与作品剧本质量普遍相对低下的情况。
  3. 同样原因,导致的明星嘉宾演出水准普遍低下的情况 [3]。
  4. 同样原因,导致更优秀的卡司当主角露脸机会让给更差的明星嘉宾,因此卡司出名难度增加的情况。
  5. 同样原因,导致的经纪人临时改稿砍稿浪费演编精力概率增加的情况。
  6. 规避了国内很多明星嘉宾普遍没有实质特点、没有演技、没有大众接受度,只会给节目减分招黑的三无现象。
  7. 同样原因,规避了演员经纪公司向节目大量塞明星的可能性。
  8. 目前国内娱乐环境受限,使得一喜没法充分利用大中华区所有的明星资源。

米未对把SNL类型喜剧最大亮点之一的明星嘉宾权衡利弊之后拿去,只保留点评作品的领笑员,需要很大的魄力,最后第一季“素人”造星的成果不比美版SNL来的要差。这种大胆创新做成了,我们才能看到决赛坐在后排那十一位影视界大佬为节目背书。

B. 提升喜剧短剧制作水平

这类节目核心内容是它的喜剧短剧,而给几档节目排喜剧短剧制作水准的话,应该是美版SNL略高于国内SNL,再高于今夜百乐门。米未做精品综艺的经验,加上看得出的燃烧的经费,将短剧的观众体验拔高到了与美版SNL非常接近的水平,包括:

  1. 运镜、灯光、演员收音、清晰度/分辨率、布景、音效、服化道和舞台调动的精准,相比今夜百乐门明显提升,全面与国内SNL带来的正版授权的制作经验看齐。这是基于线下剧场复制到线上的时候必要的硬件升级,例如很多很好看的现场剧场录播到线上就会感觉粗糙很多。
  2. 镜头焦距和舞台大小相比SNL经过调整,与话剧京剧看齐。作为本地化尝试,调整后的场地可以容纳素描喜剧以外的别的要素,最后结果确实卡司也在更大的场地里从容地亮了很多花活。
  3. 短剧看齐美版SNL,相比国内SNL跟百乐门(更甚)移除大部分滚动字条跟四角浮动广告,只保留右上角一个爱奇艺标志,以及把卡司的演员信息从首次出场的浮动字体挪到开场报幕,尽可能统一线下线上观众的观感,增加短剧作品在网上快餐式消费时代的传播机会 [4]。
  4. 增加内嵌字幕、穿插少量的观众以及导师的反应。虽有争议,但是国内用户已经习惯竞技类节目的这点,而且绝大部分是没有抹眼泪的,再者带动线上观众可能get不到的笑点,有这些东西还是ok的。
  5. 2021年的米未以及爱奇艺,相比三五年前的笑果,对于怎么对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打包宣传喜剧短剧的优势,是基于米未深谙喜剧短剧作品网络病毒式传播对于节目热度的重要性,结果是大锁融梗系列、皓史爱情系列、三国系列、逐梦亚军励志系列的高度传播。

总的来说,把舞台制作水平跟录制水准提高,把呈现短剧以外的东西能删就删,删不掉的放到短剧外的部分,以及细微的调整突出节目特色,给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带来最好的体验,让无论是六分还是九分的短剧都能够增色。米未在这里致力于打造对在网络时代的传播,无论是最大最高清的电视,还是最小的分辨率最差的手机屏幕,都有很高的线上节目质量和很强的高级感,以及给线上观众一种在现场的感觉。反例就是现在很多同类综艺,制作还是晚会小品的制作,场地之大回音都听得出来,演员身上挂麦克风,身后背景版一看就是假的,灯光镜头平平无奇,视频里还有各种浮动标识,演员就要更卖力地逗笑线上的观众。

C. 删去喜剧短剧以外的环节

从美版SNL到一喜,本质上就是美国宽松舆论土壤的直播喜剧晚会类综艺到国内土壤的棚内录播喜剧竞技类的转变,因此,米未从美版到国内版SNL做的加减法,也是一喜能够成功的原因,包括:

  1. 砍掉百乐门与国内SNL里本来就是附加内容的录制短片、新闻戏说、嘉宾单口这几个环节,意味着砍掉这些要做好就分别要投入大量资金的工种,对于未做过喜剧综艺的米未是最好的选择。更不用说本地化就没有包含进来的音乐嘉宾环节。
  2. 竞技类综艺本身带有的赛前VCR环节跟赛后点评交流环节,承担了这档节目要出泪点、上价值跟体现素人演员不容易的地方,对喜剧短剧本身的创作与呈现就少了个需要强行成华的脚镣。
  3. 同样是这些环节,对喜剧的讨论跟科普,打开了了网民对新喜剧的理解范围跟讨论空间。
  4. 发挥棚内录播的真正优势,从演变共创到排练筛选到录制剪辑,不再把录制一小时的节目限制在一个半小时内,也不再把周播节目的制作限制在一周内,换来的是短剧时长、复杂性与卡司熟练度的增加,对于喜剧创作跟工业化制作土壤尚未成熟的国内换来更多创与作的时间。

在精减SNL模式的同时发挥了棚内竞赛综艺的优势,虽然不完全是SNL老粉想看到,但是能够以此将金钱时间精力都放在制作精良优秀喜剧短剧,这种加减法目前看来是成功的。

D. 对喜剧短剧创作的微调

米未与单立人深知一喜成功的使命与核心,即是发掘与培养原创喜剧人才与打造源源不断的优秀原创喜剧短剧,因此对于美版SNL成功做到这两点的秘诀改动幅度是最小的。尽管如此,由于各种原因,米未对于喜剧短剧的创作环节依然做出了一些调整:

  1. 像前面提到的,一喜在偏纯喜剧讽刺的基础上把舞台剧跟话剧的形式融入到一喜,从而让所有短剧时长翻一两倍,变相调整和提高舞台水平与高质量的美版SNL看齐,以及增加新喜剧在国内本地化的试探空间。这是鉴于照本宣科的笑果两档类似节目反响并不出色。
  2. 以线下反复实验作为重要依据对优秀喜剧演员、编剧以及喜剧创意、剧本、演出进行筛选。这是基于米未跟单立人对线上喜剧综艺的经验缺失以及对国内喜剧人筛选能力暂时缺失的事实作出的调整(美版SNL有Lorne Michaels跟一席首席编剧,笑果有叶烽、李诞、程璐、海源等等)。
  3. 从以上这一点发展出来的包括长达半年以上的即兴素描喜剧演编共创训练营,同时给演员、编剧教授Sketch怎么创作与演,以及作为演员编剧磨合熟悉加上为前几轮的作品创排的训练营,并且有了后天训练,不用局限于先天精通即兴素描的演员编剧。像是单立人,闹即兴的阿球跟刘天池工作室估计都有很大功劳。
  4. 竞赛机制结合录制时间之间的间隔,让每个赛段的作品,从创意诞生到无布景到有布景的排练都得到线下展演观众的反馈,以及竞赛的机制的淘汰,而不是依靠现场新喜剧短剧经验不足的制作团队决策。最终播出的节目再经过剪辑时的筛选,呈现出来的大部分是精品。
  5. 另外演员形成组合的搭配以及组合与专属/最熟悉的编剧的搭配(例如蒋易陈天明李栋组合,再与编剧拾三组合),也由训练营机制产生,与SNL一边录制一边找感觉不同。此处有利有弊,但是目前来说第一季呈现的是好的。
  6. 分社团的竞演,最大程度上扩充了卡司编剧的数量跟成名概率(从SNL约20位卡司到三个社团第二轮成团总计36 位),丰富了节目上作品的风格,以及分散了某几个卡司独享整个节目卡司热度的概率。

作为一个美版SNL老粉,客观来说今夜百乐门跟国内SNL看作品跟演员也都不差,不过对于喜剧短剧创作的本地化革新与钻研,尤其是把SNL在美国的成功转变为原创喜剧短剧在国内的成功而做出的取舍改变,我觉得是没有喜剧经验的米未跟主业为单口喜剧的单立人要被嘉奖的地方。

外部因素

当然,一喜的成功除了对传统SNL跟本地化的SNL作出改变之外,还有顺着这个时代的某些优势,包括

  1. 起源于2010年的国内单口喜剧,直到疫情期间脱口秀大会三引爆的单口喜剧行业的成功,丰富了国内的原创喜剧编剧土壤。
  2. 也是脱口秀大会三与之前的吐槽大会 ,提高了观众对新喜剧接受度,以及拓宽的对单口喜剧与漫才的认知)。
  3. 还是脱口秀大会的爆火,改善了对外面引进来的新喜剧概念的投资环境,让米未跟爱奇艺在暂时没法继续做做乐夏的情况下,找到了这么一条并不是不可行的路。
  4. 还有国内原创喜剧作品、演员、编剧的匮乏、开心麻花的疲软、疫情原因大家都在家之类的就不细说了。

说了这么多好的,说点不好的吧

  1. 演编训练营对节目出好作品的效果大家有目共睹,唯一缺点可能就是,准备了半年的演员编剧,最终上节目的只是里面的一小部分,成团的更是减半,对于那些被淘汰的时间成本并不好。作为相对笑果来说只有很少编内签约喜剧演员和编剧的米未和单立人来说,参加节目跟海选的绝大部分是外来的资源,结合据说一喜的编剧只有作品上节目了才按节目给报酬(差旅费都没有),对于生活成本较高的一些北京以外的全国优秀素描喜剧编剧跟演员来说,用半年时间打赌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
  2. 原教旨主义来说,作品中的观众反应、字幕、内置广告以及开场前报幕都是影响观感的东西。同理,直播、明星嘉宾、录制短片、新闻戏说、明星嘉宾单口以及歌手表演这些附加环节都是SNL老粉对这类节目的深层次的一种期待,一喜目前拿掉了这些而把节目做成了竞演类综艺才能成功,有点可惜。
  3. 节目目前的形式下,优秀演员、编剧趁着热度而迭代估计会很快,这基于节目竞演的性质以及米未单立人旗下艺人少且并非聚集全国所有优秀资源的现状。第二季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回锅肉”与慕名而来的新人同场竞技,最后“回锅肉”打不过新人的情况,对于节目培养演员以及吸引演员的长久发展不利。
  4. 同样由于迭代快,节目演编共创模式培养的演员编剧长久以来不一定是浸淫在里面最优秀的,反而可能成为只混迹综艺的艺人,后果就是过几年后一喜可能达不到美版SNL金字招牌的高度。到时,第一季决赛吸引一大批影视界大佬站台的效果就是它的最高点。
  5. 抓个细节,这种竞演类节目放到多卡司社团的情况下,就有要平衡前期中期就出圈的卡司跟其他卡司的出镜问题,这里当然有优胜劣汰的考量,但是其他卡司就未必比出圈的几个要差。可能更大的问题是,某些组合出圈后,作品主题的重复度有点高。后者也是有利有弊,重复度高做成了就是带领节目出圈的作品(皓史成双系列),做不成了就是内容单一、创意单一且分工不均匀导致质量下降的后果(逐梦亚军、大宇治水跟三国都有半决赛作品且都跟前面的作品有一定差距)。
  6. 米未与单立人目前尚未有其他大型连续性喜剧综艺/影视作品,节目中出圈的演员编剧并不能在节目播出前后及时内部转换热度。
  7. 竞演式综艺有第二第三季个别演员摸透节目性质跟最佳人设后加以利用的风险,而可能最终导致作品整体效果下降;像SNL那样整一期节目一口气录下来,基本上就是作品的情况,节目组可以严格控制卡司给自己加人设的空间。大多数演员非米未签约掌控更可能加重这一现象。差不多就是对比浪姐第一跟第二季的样子。
  8. 编剧跟演员在长达三四个月的录制周期中恐怕休息时间很少,例如每个赛段结束后都就要马上投入到下个赛段的创作,即使是休息日可能也是想着怼下个作品的创排。由此带来的是最后几期的作品平均质量普遍不如前期[6]。相比之下,美国周六夜现场录制周期为八九个月且连续录制两到三周,而最长而且非常少出现的情况不过四周。因此除了录制期间每周日铁定休息以及连续录制以外的休息,加上节目创作习惯,演员编剧只有录制周的周一至周六高强度创作,其他时间可以完全放松,保证每一季到后面不会有因为疲惫而带来的作品质量断崖式下降。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决赛给自己定义了一个成功的注脚。而客观来说,站在前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上,爱奇艺、米未跟单立人联手制作的无疑是中国第一档继承SNL形式而成功的原创喜剧短剧综艺。这离不开围绕着国内的实际情况与制作公司本身的限制而做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决定,而最明显的即是,集中精力保证现场录制的喜剧短剧从创作到制作再到包装传播的优质,使作品跟卡司能够带领这个新生的节目被大众认可。展眼2022,在笑果确定重操老本行入局的情况下,米未跟笑果在持续制作原创新喜剧综艺上的道路上走的怎样,我们拭目以待[5]。


[1] 幕后创作的故事参考播客《一言不合》第七期,主持人周奇墨、石老板,嘉宾张博洋、子龙(现深圳硬核喜剧俱乐部创始人)

[2] 幕后创作的故事参考播客《笑果FM》第五期,主持人李若手,嘉宾程璐、庞博

[3] 对比《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第十期五条人参与的作品,跟《今夜百乐门》第二期傅园慧以及第十一期张柏芝参与的作品

[4] 即便《脱口秀大会》单口演员表演的时候也会保留右下角冠名赞助商Logo,相比之下《乐队的夏天》跟《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一样是没有的

[5] 豆瓣小组的一个帖子,虽然有点糟,但是讨论的议题还是比较到位的:笑果,米未是怎样炒火sketch这碗凉饭的。

[6]具体描述参考播客《三五环》第60期,嘉宾石老板与六兽




  

相关话题

  相声作品的创作有多难? 
  如何评价综艺节目《催眠大师》? 
  《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宁静究竟充了多少钱才能让节目组这么捧她? 
  你听过的最搞笑的台词有哪些? 
  如何看待董明珠给新员工分房,称多给一万块没用,房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关于奇葩说杀一救百的辩题,如果另外一艘船上不是贾玲,而是一只鸡呢? 
  德云社最经典/搞笑/意想不到的包袱有哪些? 
  小沈阳说因为不喜欢喜头悲尾的小品就放弃了演小品这个说得通吗? 
  《奇葩说》第七季第九期辩题「家长群里都在吹捧老师,我要不要很跟风」,你会怎么选? 
  如何看待爱情公寓里面的三观? 

前一个讨论
王濛解说北京冬奥短道速滑比赛金句频出,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
下一个讨论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都穿什么牌子的入场服?你觉得哪个代表团的服装最好看?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