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汉武帝对外大汉越打越穷,而唐太宗刚接手一个残破的国家,年年对外战争却越打越强盛?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武帝的胜利是类似美军的胜利,也就是以强大的物质力量不计成本的压上去,再挑选几个比较能打的将领,最后直接打垮了匈奴。但这样的代价就必然是是有大量无效资源的投入,最后虽然获胜,但收益却并不一定高。

比如汉匈战争中最著名的漠南漠北之战,汉军出塞时有战马十四万匹,但回来时只有三万匹,也就是说仅战马这一项汉军损失就有十万匹以上。而当时,一匹普通战马的价格可以达到十万钱以上,也就是说汉军损失的战马价值超过百亿。我们当然不能否定汉武帝平定匈奴的战略意义,但这笔钱肯定是没办法从匈奴身上捞回来的。

由于李世民本身具有极高的军事天赋,因此他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总是谨慎但又大胆的。这里面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当初东突厥被平定之后,北方草原上兴起了有一个大的部落——薛延陀。薛延陀强大之后,对内附的东突厥一直虎视眈眈。后来,有一次李世民告诉东突厥的领导人阿史那思摩,如果薛延陀打你,你就赶紧撤退到关内——但在撤退的时候要记得把沿途的草场焚毁。

后来,薛延陀果然进攻了东突厥,于是阿史那思摩遵照李世民的指示迅速撤退并焚毁了草场。结果,阿史那思摩退入关内之后,薛延陀攻又攻不下,退又没有给养。就在这时,李世民下达了对薛延陀进攻的命令。在将领开拔之前,李世民对将领们说,用兵之道,见利则进,不利则退,我已命阿史那思摩在撤退时焚毁了草场,但薛延陀却赖在那里不走,如今已人困马乏、弹尽粮绝,如今只剩下了回老家一条路。但你们也不用着急,到了地方之后不用跟他打,等他们撤退的时候再发起进攻,这样一定能大败薛延陀。

等到李勣等将领出发之后,李世民又跟群臣说,我们很快就能听到李勣的捷报。

最后的结果是,李勣在诺真水仅以六千人便取得了斩首三千、俘虏五万的战绩,薛延陀自此元气大伤。

纵观贞观年间的主要战争,李世民用人选将极为精准,制定的战略也非常切合实际,无论是北定突厥、薛延陀,还是西征吐谷浑、高昌,都是短短几个月内就完全解决战斗,对方的头领或被杀或被俘,整个战役结束地干净利落。这样一来,李世民但凡作战,必然是一战就能基本解决问题,俘获的人口、牛马以及占领的土地,对于大唐来说都是正收益。

当然,李世民也不是不打败仗。但作为顶级的军事家,李世民的优点在于撞了南墙知道回头。比如,在后来征讨高句丽的战役中,在看到传统的战争形势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后,李世民迅速接受了李勣等人的建议,改以袭扰等方式逐渐摧毁高句丽的经济根基,最后积数十年之功一举平定了高句丽,避免了隋炀帝的覆辙。

到后来的玄宗年间,连年征战之所以劳民伤财,是因为战争带来的收益本身已经变为了负。比如说唐征南诏之战,天宝十载唐军损失六万人,天宝十一载唐军损失七万人,而当时整个南诏的总人口也还不到百万。很显然,这是一笔亏本买卖。而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常常是以数千人的伤亡,就可以彻底消灭一个几十万甚至百万人口的部落。如此一来,战争对于唐朝带来的收益,自然就是正向的。

其实古来之所以说好战必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君主都是世袭的,这就导致除了开国皇帝之外,几乎所有的继任者都没有经过战场的历练,自然也就缺乏足够的军事才能。若是国家强盛的时候,依靠强大的国力还能打赢几场仗,而一旦国家实力不足,接连遇上几场败仗,那么这个国家也就基本完了。

而李世民,这完全就是个被皇帝光芒掩盖的顶级军事家。自古以来的名将,有些长于谋略,有些长于战阵,有些长于武艺,但李世民却属于无一不有的奇才。论武艺,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对他来说不过是惯常操作;论战阵,李世民对骑兵以及步骑战法的领悟,可以说是古代将领中第一流的存在;论谋略,李世民能熟练的运用和战之策为王朝取得最大的利益,做到不战则已,一战必胜。、

说起来汉武帝的军事能力在帝王之中也算是上等,但奈何李世民实在是过于生猛。拿汉武帝跟李世民比,那就真有点欺负老刘家了。在唐朝皇帝中,适合跟汉武帝对比的,应该是唐玄宗。


user avatar   eric3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汉武帝把匈奴打崩了,之后几百年都没翻身。

唐朝只是把蛮族打服了以后收下当狗,再给点好处带着他们打别人。然后不到一百年就喂不饱狗了,结果就是安史之乱,从此开启了华夏六百年耻辱,到明朝才止血。这可比晚清百年耻辱狠多了。

现在看唐朝就是因为占了个“开放”的牌坊,然后被捧太高了。


user avatar   da-da-da-da-da-33-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唐太宗是天才军事家,教员说“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他讲究“先胜而后战”,会选择最有利的时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根本没有劳民伤财。战略战术的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的结合都达到了完美的地步。仅举渭水之盟一例。

即位之初突厥趁机发兵,兵临渭水,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呢?先是扣押突厥使者,又轻骑而出,就带了几个人去怒斥颉利。他这么做的目的是出其不意,打乱对方的战略意图,将主动权转到自己这方。突厥之所以这个时候来攻,就是以为自己刚即位,想来个措手不及,如果放使者回去了,就是示弱了,正中对方的预料。扣押使者,又轻骑而出,这就出乎了对方的预料。突厥孤军深入,本就会害怕,又见对方军容齐整,这个时候战则必胜,和则必固。至此,他已经完全掌握了这场战斗的主动权,是必胜的。这个计策也不是谁都能用的,就带几个人去面斥颉利,不是有非一般胆识都难做到,这个计策成功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之前李世民打的柏壁之战洛阳虎牢之战洺水之战等等百战百胜的战绩令突厥闻风丧胆了,如今见他轻骑而出,当然不免疑神疑鬼。所以这个计策是不可复制的,也只有当时的太宗能用,换个人都达不到这效果,勇气和智谋往往必须是兼而有之。

突厥果然来请和。他明明有十分的把握打退突厥,将达官醉而缚之,因袭其众,然后在幽州伏兵,击败突厥易如反掌。但他在衡量利弊之后觉得这不是最有利的时机,决定先议和,理由呢,一是打仗必有损伤,他刚即位国家未富,百姓未安,需要静而抚之。二是这一战胜了,突厥会因为畏惧而加强防备,再灭它就难了,陷入长期苦战的泥潭。他的目标不是眼前这一战的胜负,他考虑的是灭亡突厥的最终胜利。如此深谋远虑,走一步看一万步,有谁会是他的对手?

紧接着李世民积极练兵备战,打探突厥情报,挑拨突厥内部矛盾,果然在三年之后,趁着突厥内乱和雪灾,李靖发动奇袭,一战将其灭亡,大唐成为东亚霸主,李世民成了天可汗。

为什么“好战”却不亡,反而越来越昌盛呢?因为效率高,一场奇袭就灭一国,奠定霸主地位。后面基本也是这个节奏,不战则已,一战灭国,百姓真正打仗的次数很少,时间也很短,基本都是前期各方面准备很充分,瞅准了对方最薄弱的时机,已经是做成必胜的局了,才去打。所以真正会打仗的人反而很“慎战”,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实在要打,也做到一击必中,一战灭国,一劳永逸,根本不是“好战”。李世民的百战百胜也带来了震慑效果,给战争省了很多事,后期甚至出现还没开打,对方直接投降的事情,直接零损耗。

唐太宗根本不好战,如果你知道唐朝的霸主地位给大唐带来了什么,就不会质疑这几仗的必要性了,国内的经济文化发展都有了长久安全的环境,真正的做到了长治久安,“安万世之功”也就是这样吧。

竟然上两千赞了,大概看了一下评论区,很多人说渭水之盟李世民一定是倾府库换和平,史书说能打胜一定是给他贴金。推荐看看这篇回答,作者 @秋菊落英 zhihu.com/answer/197475

有一句话一定要铭记: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能战方能和。如果真的走到了倾尽府库换和平那一步,让敌人看出来你宁可赔光身家都不敢开战,那么敌人早就直接把你宰了吃肉了。


user avatar   shi-t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战争收益不一样。

汉武帝打的地方比较穷,打完收获不了啥东西;

唐太宗打的地方,经历了丝绸之路几百年的商路,这些地方因为商贸逐渐有钱,打完还能收获不少东西。

2.战争方式不一样。

汉武帝搞歼灭战,唐太宗搞斩首战。

歼灭战耗费的财力要明显的高于斩首战。把匈奴一分为二,赶走北匈奴,降服南匈奴的成本比把人家可汗一仗抓到长安跳舞,自己抢人家汗号戴自己脑袋上的成本高不少。

老毛子把整个乌克兰打下来,以及派克格勃直接把泽连斯基抓到莫斯科,哪个省钱?当然,泽连斯基没抓到,那只能打了。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汉武帝那会对付草原民族,只会军事打击,成本高收益差。而隋唐时期,对付草原民族已经有政治分割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整套应对体系了,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大。

隋朝的时候,隋文帝就利用东西突厥的矛盾,很低成本就实现了对东西突厥的部分控制。

李世民对付突厥也是这样,渭水之盟的第二年就成功窜诺薛延陀部从突厥分裂出来,还带了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部落,兵力最高峰有20万。

这样唐朝没投入一个大兵,就让突厥近一半兵力直接成了敌人,而且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汗庭的精锐军团大多要派到前线,内部空虚,而且还握有汉庭位置和兵力这样的情报,才有李靖了雷霆一击。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汉武帝和唐太宗的要求和想法不一样。汉武帝贪图的是其他民族的土地,执行的是严格的强行汉化或者人滚地留政策,唐太宗贪图的是其他民族的皇位,当上可汗便已满足,并不要求更多。

汉武帝和汉朝对于游牧民族来说相当于蒙元,唐太宗与唐朝对于游牧民族相当于满清。因此汉武帝遇到的反抗当然会更激烈,只要是不想汉化或者被赶出土地的异族人都会反抗。而唐太宗遇到的反抗就没有那么激烈,对于大多数漠北居民而言,汉人李世民取代东突厥颉利只是换了个可汗而已,自己该放马还是放马。

仅就二者北方政策为例,汉武帝实行的是严格的“斩邪留正”政策。对不顺从的匈奴人不惜杀戮,对降伏的匈奴人除了少数允许保持游牧生活习惯,编为属国外,其余全部打散编入编户齐民。

仅卫青霍去病出征漠北之战。汉军斩杀的匈奴人首级就不下九万众。

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如汉兵,单于遂独身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汉兵夜追不得。行斩捕匈奴首虏万九千级,北至阗颜山赵信城而还。

汉骠骑将军之出代二千馀里,与左贤王接战,汉兵得胡首虏凡七万馀级,左贤王将皆遁走。骠骑封於狼居胥山,禅姑衍,临翰海而还。

《史记.匈奴列传》

九万人大家也许觉得不多,但是大家看看匈奴总人口就觉得不算少了。匈奴人口据近代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推算,只有150万人。精壮男子按十分之一算,大概只有十五万人,汉军杀死九万人。已经差不多歼灭了匈奴一大半青壮年。匈奴的损失几乎相当于二战的苏联。

而汉朝歼灭了一大半匈奴青壮年后,还疯狂蚕食匈奴土地,将汉族大量多余人口迁移到边疆种地。极大的缓解了汉朝社会内卷,扩大了汉民族生存空间。

是後匈奴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往往通渠置田,官吏卒五六万人,稍蚕食,地接匈奴以北。《史记.匈奴列传》

汉武帝的政策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汉朝以前河西走廊是月氏匈奴的地方。汉朝之后,河西走廊便永远成为了汉族居住区,即使唐末吐蕃入侵也没有完全改变人口结构。可以说汉武帝永远的改变了甘肃的民族构成,扩大了汉族的生存空间。“失我祁连山,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我嫁妇无颜色”绝不是一句空话。

秦朝的甘肃,陇西部分还是匈奴月氏乌孙居住地

今天的甘肃,主要人口为汉族。

而唐太宗的北方政策与汉武帝绝然不同。唐太宗把消灭目标集中在东突厥颉利可汗等少数贵族身上。对于突厥部众不但不像汉朝那样杀戮或者强制汉化,反而迁徙到汉地边境恩养起来,使之作为唐王朝守卫边疆的武装力量。唐太宗信任的大臣魏征曾竭力反对这种政策,但唐太宗依然坚持。

太宗遂用其计,于朔方之地,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又分颉利之地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统其部众。其酋首至者,皆拜为将军、中郎将等官,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因而入居长安者数千家。自结社率之反也,太宗始患之。又上书者多云处突厥于中国,殊谓非便,乃徙于河北,立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怀化郡王思摩为乙弥泥孰侯利苾可汗,赐姓李氏,率所部建牙于河北。《旧唐书.突厥传》

而且唐太宗并没有改变突厥汗国的政治结构,只是占据了突厥汗位。突厥人依然保持自治状态,仅仅是听命于唐太宗。可以说唐朝没有真正征服突厥,不过是强迫突厥人接受唐朝皇帝为突厥可汗。唐朝只是和突厥人组成了一个名叫大唐帝国,以汉人为元首的汉人—突厥人松散的二元共主邦联。类似于欧洲奥匈帝国。这一点突厥人的阙特勤碑说的很清楚。

由于伯克及普通民众互相不睦,以及汉人的诡谲奸诈,由于他们狡猾地制造了弟兄们之间的分裂,导致了伯克和大众的相互纷争,突厥人遂使他们先前建立的国家走向毁灭,

使他们先前拥戴的可汗趋于垮台。原来的老爷成了汉人的奴仆,原来的太太成了汉人的婢女。突厥的伯克们放弃了其突厥官衔。在汉人那里的伯克们拥有了汉人的官衔,并听从于汉人可汗為他服務五十年之久。为了汉人的利益,他们向东,即日出之处,一直征战到莫利可汗之地;向西则远抵铁门。为了汉人可汗的利益,他们征服了许多国家。

因此汉武帝很艰难的才获得匈奴的河朔河西之地,唐太宗非常容易的就征服东突厥,也就并不奇怪了。汉朝要的不光是单于的皇位还有匈奴人的土地,唐朝要的仅仅是突厥的可汗之位而已。

游牧民族也不是傻瓜,就像汉人拼命反抗蒙元,不希望自己的土地变成蒙古人的牧马场,却不激烈反抗只是想要窃取皇位,对普通汉人生存空间没有太大压迫的满清一样。游牧民族当然也知道汉朝人野心更大,因此反抗也更激烈,汉武帝的确把国家越打越穷,但他花费大收获也不小。唐太宗也许没花多少力气。但他并没有完全根除北方民族的势力。后面的后突厥复国,渤海建国,安史之乱等事件也证明唐朝的政策并不都是成功的,唐朝并没有真正让汉人掌握这些地方。

到底那种政策好呢?我倾向于汉朝。很多人说我是明粉,其实我更喜欢大汉。因为大汉朝真正的开创了伟业,扩大了汉族的居住空间,缓解了汉族内卷问题。使我们后代还在受益,大明严格来说只是大汉还算不错的继承者和巩固者而已。我对满清这种在西域迁徙汉民,客观上扩大了汉族生存空间的王朝也能够客观评价其功过。而唐朝虽然把汉族版图延伸到了波斯,我内心也自豪。但我也清楚,我们今天受汉朝的好处比唐朝是要多的。


user avatar   lucasjia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名制挂小白 @天冰心

这个人的话简直笑死我了,首先,汉武帝这个人确实诸多缺点,比如为人刻薄啥的

他这人偷换概念本事一流,

1.首先是军事问题

汉武帝实际指挥战争的战术可能不行,毕竟没有打过仗,鬼知道水平如何。汉武帝【收河套,开河西,攘匈奴于漠北,断匈奴之右臂,迁乌桓,隔绝羌胡,凿空西域】这些做法,在他看来和汉武帝无关,笑死了,国家大战略不是汉武帝制定的是谁制定的?这不属于军事战略?

汉武帝离开卫青霍去病就次次送人头?笑cry,平羌 西南 两越 破楼兰 朝鲜这些战役请问和卫青霍去病有关系?笑哭我了


2.丞相问题和酷吏问题

汉武帝一朝丞相善终少的是实话,汉武帝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集权,还有就是严苛。这一朝相权被削弱到极致,在他看来不知道。说得像汉武帝故意鲨人为乐一样?其中某些人自己犯法,伏法不应该?汉武帝用酷吏的原因也是为了打压豪强这些,在 @天冰心 眼中是为了搞着玩?但凡读过汉武朝历史的人都说不出这话吧?虽然手段残忍,但是不提那些豪强之前特么干了啥?

3.币制改革问题

西汉从建国以来,就存在币制混乱的问题,吕后改,吕后改了文帝改;文帝改了武帝接着改。中间确实造成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个小白说的像汉武帝刻意为改而改一样?如果真按他说的那样,三官五铢钱稳定后,那为什么刘彻不接着改?在这种懂哥嘴巴里;汉武帝改革币制只是为了自己玩一样

4.杨仆李广利等人的问题,征战朝鲜两路大军,没有主帅,特么一个出辽东,一个出山东,没有主帅是正常的啊,汉武帝平西羌 西南 南越都是这么打的,没有出任何问题。结果这里出了问题就让汉武帝背锅?按这逻辑,邓禹西征被赤眉杀的大败,是不是要让刘秀背锅?刘秀派去的吴汉劫掠逼反邓奉,导致一堆云台将被爆锤,是不是要让光武接着背锅?刘秀派吴汉去打卢芳和匈奴,结果输了,让匈奴抄掠东汉边疆严重,甚至导致刘秀缩边,这也要让刘秀背锅?两路大军的目标是在朝鲜首都会师!杨仆那人带着先头部队7000人就敢直接去打朝鲜首都,结果损失惨重,这种做法和明朝丘福有啥区别?这锅也能往领导头上甩?至于李广利,一征大宛,不是没有后勤,史书上记载也只是【乏食】,意思是后勤保障不够充分,在他眼中是汉武帝不给李广利后勤部队?读书读到牛屁眼里去了?马通和李广家算什么军事世家?马通那个靠江充发家的小人,怎么成了汉武帝逼反他了?自己做贼心虚,怕秋后算账,成了武帝逼反他了?李广和军事世家扯得上关系?自己迷路,然后自杀,锅甩到武帝身上可还行,不让李广去,是不是又要说汉武帝刻薄寡恩了?笑话。还什么汉武帝毁了西汉国防,杀光军事人才……更是笑话,昭帝时期平定西南叛乱的田广明,还有名将赵充国那都是汉武帝留的喔。按这逻辑,朱元璋图图的名将可远比汉武帝多,是不是朱元璋毁了明朝国防?真就是什么帽子都可以往汉武帝头上扣

5.汉武帝后期民生问题,汉武一朝确实很多问题。然而这人把汉武帝所有的民生问题归结于汉武帝打仗啥的,合着50几年40几次天灾被你无视了?汉武帝救灾救的【县官大空】被无视了?多次大赦天下,减免赋税,赏赐平民东西,救灾,这些举措被无视了?文景之治的钱修完朔方郡就没有了啊,难道这也要归结于打仗?遇事不决,【穷兵黩武】?笑话

6.抗战?那确实不一样,抗战时期,皿国就是一个弟弟,被日本摁着锤,丢城失地,那应该和大怂做类比。汉武帝是远征敌国,目标啥的都不一样。远征进攻难度本来就和国土防御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 铁木真牛逼的原因)那确实没啥可比性。别说汉武帝了,拿破仑远征俄国被打的惨败,那可比汉武帝燕然山之败惨多了,这影响拿破仑牛逼了吗?

7.汉武帝的女人没有一个善终?除了卫子夫和钩弋夫人,哪个不是善终?别告诉我陈后?陈后自己生不出孩子,还行巫蛊,汉武帝最后也只是把她给废了,这叫被武帝搞死?杀钩弋夫人也是政治需要罢了。真正冤枉的可能也就卫子夫一样。其他李夫人王夫人尹婕妤李姬这些人哪个不是善终?拿女人说事的最无聊。

8.卫青霍去病合着不是汉武帝培养出来的人才?啥叫抽到S卡?在你眼中只是运气好?赵破奴李陵李广利三次全军覆没,除了李广利那次全军覆没汉武帝有全部责任,请问赵破奴和李陵那两次,是将领责任大?(一个深更半夜脑抽去找水被俘虏,一个违背汉武帝战前部署,被全军覆没)这尼玛也能甩锅?李陵出征不是汉武帝让他去的,是他非要出征,赵破奴那次也不是去打仗的,是去接应左大都尉的!什么叫打成这样?汉武帝对匈奴最成功就是攘之于漠北,赶匈奴去漠北苦寒之地,啥叫“就给大家回报这个”?奠定汉匈战争最终胜利的基础还不够?即便如此,征和三年,开陵侯的汉军攻克匈奴小弟车师,商丘成吊锤李陵,你看不见是吧?你口中的匈奴天天吊锤汉武帝,可是实际上是匈奴祖宗之地尽被汉武帝占领,孤悬于漠北,到死也没法反推回昔日的祖宗之地~~

9.还有,谁告诉你文景之治的时候汉朝有5000万人口?真就是尼玛张口就来。汉武帝元狩年间也就3000多万,末期是有人口下降,差不多3000万出头吧(《中国人口史》有详细记载)

我来告诉你,为什么汉武帝叫千古一帝,叫汉武大帝,他配不配,你一张嘴在这里偷换概念的玩意不配。原则上我瞧不起所有封建帝王,都是一群弟弟。汉武帝算一个例外之一。(另一个是刘邦)很简单,不是他武功多强,就凭他“表彰六经”这一点,确立千年主体思想,中华思想和文化就此完成,给大一统这台机器注入了灵魂,影响至今。就凭这,我就给他点赞,就他这一点功绩,我就服他。所以这才有了“汉文化”!就这点就够了,天天嚷嚷着什么“你愿不愿意回他那个时代”,笑死了,我肯定不回啊,就像你让我回几十年前那个时代,我也不回,但是影响我崇拜那个男人了吗?不影响啊。他崇拜他们之功绩,对后世的影响,就是这样。你这些人天天吹什么这个治世,那个盛世,让你回去,恐怕你也不会回去吧?


user avatar   sui-liu-nian-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汉武帝和汉武帝时期的汉军对于他所要征服的地方的熟悉程度。第二个就是军制的不同。

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汉武帝之前,汉族是没有深入过漠北作战的。汉武帝开了这个先例。还有河西走廊的问题。汉武帝之前没有华夏的军队在河西走廊作战过,甚至汉人对于这片土地都是陌生的。汉武帝和他的汉军,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去学习,总结。他们就是创造历史的人。

他们第一次把汉族王朝的疆域扩展到了河西走廊,西域,还有漠南,漠北。在此之前是没有过这种行动的。

唐太宗的战绩确实很好,比起汉武帝后期的数次大败来说唐太宗基本上没有大的失误。

但是也要看到一点,那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唐军,他的作战范围仍然没有超出汉武帝时期汉军的作战范围。

汉武帝在东边最远的作战地点是灭掉朝鲜的战争。并且取得了胜利。唐太宗时期最远也不过如此。

汉武帝在西边最远的是征伐大宛的战役。大宛国比唐朝安西四镇最远的疏勒还要远。

在南边汉朝是继承了秦朝的五尺道的基础上继续往南开拓西南夷的。开拓这个词我觉得用的很好。还有汉武帝时期南方的再征服。这是在秦朝的基础上的在征服。但是也要看到。汉朝在灭南越国时期的努力。他们开拓西南夷就是因为听蜀地的商人说牂牁江可以顺流而下直接打到番禺。安南也在秦朝之后又一次归属了华夏王朝。这当然不是简单的事情了。毕竟南越国已经独立了上百年。你像后来的宋朝不就没有统一南方嘛。可见这不是轻松的事情。唐军的作战也没用超出汉军的作战范围。

唐军在太宗时期北方最远的作战行动是在杭爱山地区。汉武帝时期有好几次作战行动都打到了杭爱山更北边的色愣格河附近。并且后期的多次失败也是因为深入的太远了导致全军覆没。

为什么汉武帝时期的汉军要作战那么远?当然不是他们愿意跑那么远。是因为敌人就在那么远。

汉朝人最开始和匈奴作战是在汉朝的领土上。比如汉武帝初期最著名的马邑之谋,马邑就在今天的山西朔州。朔州还在大同的南边。后来就在漠南和匈奴作战,卫青等人打的匈奴漠南无王廷。于是就继续在漠北和匈奴作战。战线拉的越来越长,补给也越来越困难,再加上后期将领的素质也不是很好。因此多次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

当然唐军的表现要比汉军好多了。但是唐军只能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们是有章可循的。就在当初汉军作战的那个范围内和敌人作战。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范围。除了蒙古帝国,后来的王朝也基本上没有超出这个范围的。汉武帝时期的汉军是汉族第一次打的这么远。第一次总是比较艰难的。



user avatar   yi-zhi-jie-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吧,汉武帝那时候打北方游牧部落还处于探索期,不知道如何针对匈奴,脑子一片空白,先前春秋战国对待游牧民族也只有硬碰硬战法,汉武帝也只能用这种办法,前期这套战术还可以,霍去病和卫青多次大胜,收复失地,但是到后期就逐渐不管用了,匈奴也懂得怎么打你了,便有了李广利和李陵的大败,但这也不能太怪汉武帝了,毕竟还是把打匈奴打崩了,为汉宣帝最后分裂匈奴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唐太宗那什么时候,经过了几百年——东汉——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时间,有了怎么打游牧民族的经验,懂得怎么拆散他们:打一派带一派,分裂部落内部,闪电战法,笼络恩赐部族,利用他们来当唐朝的协军,所以唐太宗打的更轻松,更快,就这些来说唐太宗比汉武帝高明一些,

但是这些就代表唐太宗比汉武帝强吗?不一定,这两人各有所长,优势也不一样,我倒是觉得:在一些方面上,汉武帝倒是给了唐太宗经验。


user avatar   mingju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清算的不彻底,这些遗老遗少还都有钱有势,所以天天拍辫子戏给自己的老祖宗洗白




     

相关话题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专情的帝王,具体事迹? 
  唐朝政府严格控制人民流动、禁止人民出国,为何教科书却称唐朝是开放的社会? 
  为什么有人认为《琵琶行》中的琵琶女并不可怜,甚至自作自受? 
  为什么宋朝很多文人都会打仗? 
  廉颇到底有何战绩,竟名列战国四大名将? 
  假如霍去病是李世民的部下,唐朝会怎么样? 
  如何解读"终唐一世不及隋”? 
  刘秀喜欢阴丽华为什么还让郭圣通生了六个孩子? 
  为什么继位的皇帝们不给死老爹弄个好谥号? 
  苏秦说“六国之兵,十倍于秦”,那么六国里是不是至少有一个单拎出来军事实力强于秦国? 

前一个讨论
东北经济落后,为什么教育资源这么强?
下一个讨论
林生斌再婚生女这件事你如何看待?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