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秦汉步兵的弩箭在后世不怎么出现了? 第1页

  

user avatar   cyhsim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久以前的题了,但是还是忍不住说两句。几乎所有的答案都在强调马镫的重要性,但其实和马鞍也有很大的关系。从秦兵马俑到西汉兵马俑使用的全部都是低桥鞍(我没有乱上图的习惯自己搜吧),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后世的高桥鞍,这也是秦汉时代骑兵作战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

再说马镫。马镫的重要性当然无法忽视,可是我看到有一些人似乎觉得离开了马镫骑兵就不可能近战肉搏。其实参考一下史料信息,在无马镫时代,亚历山大的伙伴骑兵真的没有什么逆天,因为很多国家都在使用骑兵冲锋的战术。比如北非的骑兵大国努米比亚,努米比亚骑兵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大放异彩,靠的可不是骑射,而是实打实的近距离交战。实际上在无马镫时代骑兵的弱点在于正面冲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骑兵总是被放置在侧翼,而正常的程序是双方骑兵厮杀,胜利者掉过头来从背后攻击敌军的主力步兵,比如扎马战役,马西尼沙的努米比亚骑兵获得胜利之后掉过头来冲击汉尼拔部队的后方,决定了战役的结果。不仅如此,无马镫时代仅罗马就有很多骑兵近战的史料记载。

那么秦汉的骑兵究竟是怎么作战的?先上结论:骑射与肉搏并存

骑兵使用近战兵器是很早的事情,战国文物就有对此的反映。典型的如洛阳金村战国铜镜描绘的武士搏虎图,以及临淄齐树木单人单骑半瓦当描绘的骑马持矛武士。这些我曾经在另一个答案中提到

秦国和秦朝有騎兵嗎? - Thutmose 的回答

秦汉时代除了典型的骑射模式外,近战骑兵也占有重要的位置(绝对比很多人想象的要重要)。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临沂汉画像石胡汉战争图

这幅图画描绘的是汉军与胡人争夺桥梁的一场激战。画面的左边从崇山峻岭中来的是胡人,画面右边车骑相伴的是汉军。画面最左的两个胡人骑兵手持刀盾,他们右边的三骑张弓而射。对应的,画面右侧围绕着马车出现了四名汉军骑兵,全部一手持长矛一手持槌。

画面的中间是一座下有两个桥柱、两旁有栏杆而两端立着高大柱子的平板桥,柱顶作三角形。桥右端有一辆有盖的战车,一马拉着;车箱内坐一人,戴着前低后高的帽子,可能是督战的官员;车箱前部坐着御者,右手扬鞭,左手持辔。车前有两个骑兵导引,车后有两个骑兵随从,皆一手持槌,一手荷长矛,矛和槌均带缨。再前是大队步兵:有4 个持钺的,正在上桥;有21 个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的,其中有些正在上桥,有些已在桥上行走。这些步兵皆戴圆顶帽,着短衣。桥的左端,山峦叠嶂,翻越重重大山来侵犯的胡人眼眶深凹、鼻梁高挺,身上穿着短装,头戴胡人特有的后面有翘
的鳞纹尖顶盔,亦着短衣皮帽。有的拿刀,有的持盾,跃马弯弓,似乎要抢攻过桥。最后两个骑兵持刀执盾,前面两个骑兵和五个步兵正张弓而射。桥柱后一个步兵已经身首分离,但仍直立着。桥柱前有三个步兵跪下投降,另有一个正被对方下桥的步兵斩首,还有四五个被砍下来的人头,落于各处。两军对垒处,有的胡人人头落地,有的拦腰被斩,有的跪地乞降。汉人将胡人压制在桥头之下,似乎处于上风,即将胜利。

题外话,这幅图画最有趣的地方在于画面中央桥下的人,居然在镇定自若的打渔。

有用罩网罩鱼的,有用扒网捞鱼的,有徒手捉鱼的。鱼在水里游着,情景逼真。另外,有五人坐在船上,三人划着桨,正向前速进。

临沂博物馆馆藏五幅胡汉战争画像石中还有一幅与此图有着非常相似的构图。

同样是桥战,同样桥下有人打渔,此图中骑士们手持的武器中远射兵器为弓,而近战兵器为矛。

1986年在河南南阳的汉代墓葬中,也发现了描绘胡汉战争的画像砖。

这幅图中双方武器确实以弓箭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画面中有一名骑士手持弩。以往有一些理论认为秦汉骑兵在马上不使用弩,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除了画像砖,关于汉代骑兵的作战方式还是有很多其他材料可以参考的。

首先史料就可以。楚汉之际项羽在东城之战中就率28骑与汉骑兵白刃相向,记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可以找到,摘录在下面。

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汉书晁错传》:若夫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则 匈奴 之众易挠乱也。”颜师古 注:突骑,言其骁锐,可用冲突敌人也。

不过据史料同样可知当年骑射之术的流行。《六韬·武骑士》谈到选骑士之法,说:能驰骑彀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越沟堑,登丘陵,冒险阻,绝大泽,驰强敌,乱大众者。

在汉代的实物资料中,兵马俑自然是反映实际情况的参考之一。汉代墓葬陪葬兵马俑的范围广,数量多,从战功赫赫的周勃周亚夫父子,到高高在上的汉景帝刘启还有各路分封诸侯王都使用兵马俑来陪葬。在陪葬的兵俑中骑兵数量众多,很值得注意。如西汉早期的杨家湾汉墓一次性出土骑兵俑五百多尊。


这是我在国家博物馆拍摄的杨家村汉墓兵马俑,也就是周亚夫墓陪葬的兵俑。从骑兵俑的手部动作来看,应该曾经持有长兵器。

而在汉景帝阳陵陪葬坑中发现的骑兵俑则装备了长剑和弓弩,这一点与秦兵马俑较为相似,这是否与二者的禁卫军身份有关暂时还无法得知。

诸侯王墓出土兵马俑典型的有徐州狮子山汉墓兵马俑,临淄山王庄汉墓兵马俑。临淄兵马俑特点是无论步骑都着重铠风字盔,其中骑兵也持有长兵器。

史料+文物告诉我们汉代骑兵的作战方式不仅有骑射,还有肉搏,所使用的武器有弓有弩,有矛,卜字戟,也有长剑和環首刀。当然这不是说马镫和马鞍的缺乏对骑兵作战没有影响,不过这个影响有多大要考虑。个人认为没有马镫对骑兵的主要制约是缺乏与行列步兵正面交战的能力,所以这个时代的骑兵会选择骑射和袭击侧后方来打败步兵。

另外,至迟在西汉中期已经存在单镫了,这也是一个事实。我在参观茂陵霍去病墓镇墓石刻时拍下了石牛身上的单镫刻画。

虽然刻画得很粗糙,但它真的是马镫(牛蹬)。。。

回归正题,之前有答主说弓箭进步是一个因素,我承认。但我不觉得弓箭有多么大的进步。就算有进步吧,那么说反曲弓,复合弓是几个意思?中国使用反曲弓和复合弓最晚是商代,这和后来的弓箭进步有关系吗?

既然题主提到了李陵事件,我也想再提供一个思路,就是李陵采用的车城战术。

李陵与匈奴之战发生在天汉二年,《汉书·李陵传》有载。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说,拜步乐为郎。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令曰:“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剑斩之。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日捕得虏,言:“单于曰:‘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毋有伏兵乎?’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

黑体字是重点。首先李陵被围的地点是两山之间,这就已经限制了匈奴骑兵的行动。其次李陵军又“以车为营”,这一招有点类似英国长弓手对付法国骑兵,在必经之路上设置障碍,再使用强劲的远射武器打击。如果没有地形优势和战术得当的话恐怕五千步兵对付数万骑兵是毫无胜算的。




  

相关话题

  唐朝(最好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文官官职等级名称是什么? 
  三国时期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结婚一定要买房是良俗还是恶俗? 
  历史上有什么发生在文人身上的趣事? 
  如何看待当今主流媒体反对日本人民无辜论却称中东人民德国人民无辜? 
  财神在中国神话体系里面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 
  锅包肉真实历史是什么,锅包肉到底是怎么来的? 
  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没有驯服飞行动物为坐骑? 
  为什么三国志中记载蜀汉不置国史? 
  为什么萧何会在刘邦入咸阳时不与众人一道抢财宝,而去保管文档资料? 

前一个讨论
Trance 与 House 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女方提出以下条件,那么女方本身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