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A-SOUL及其粉丝群体? 第1页

  

user avatar   jing-shi-xin-li-da-xue-t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A-SOUL,简单来说,是一个虚拟女团,无论你有没有听过它,不管你是反对者还是粉丝,相信下面这张图都能让你打个激灵:

真的,学堂君看过这张图后,非常能够理解李安面对伯格曼时的心情,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仿佛被策划夺走了理智:

这是要干啥?乐华新女团是指这些纸片人吗?乐华要搞二次元?我追星追真人不好吗,追这些虚拟的东西图啥?(杜华你为了宣传拍这么羞耻的照片对她们是真爱哦?)

但在运营半年后,这个企划不仅没糊,还成为了搅动 B 站直播业的鲶鱼,更有趣的是其粉丝群体,简直就是验证社会心理学理论的绝佳样本。

所以,今天学堂君就来和大家聊聊 A-SOUL 相关的生态吧,真的挺有意思的。


「A-SOUL = USA-OL」

A-SOUL 是乐华娱乐字节跳动联合推出的虚拟偶像女团,成员为向晚、贝拉、珈乐、嘉然与乃琳五人,去年 12 月出道,今年 6 月团队成员嘉然在 B 站的粉丝数达到 50 万,团队直播的单月营收达到 362 万元

她们在 B 站直播的形式,是真人动捕 + NPR(非真实渲染),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单论画面上来看,直播技术力相当高,这是字节的大公司背景带来的优势,但一开始,「大公司入场」为这个企划带来的并非支持,而是灾难

因为 A-SOUL 在公布时与 VTUBER(以绊爱为代表的虚拟主播,Virtual YouTuber)最为相像,因此首先被吸引来的是传统 V 圈观众,他们一看到企划是由乐华娱乐推出的,态度就非常明确:「A-SOUL 是来毁灭 V 圈的恶臭资本」。

这其实可以理解,小圈子对于外人入圈都带有天然的警惕,更何况是大公司这种难以控制,鬼知道是不是同一阵线的庞然巨物。

但···这些观众表达的不满未免也太不满了,评论区 90% 以上都是攻击/恶意/阴阳怪气,其中不乏「Fk u and never come back」等过激言论(更过激的学堂君自主屏蔽了


评论的主力军是V吧观众。即使是在混乱的百度贴吧里,他们也是混乱度靠前的那批人,很多人是带着「乐子人」的心态来看 A-SOUL 的。

借用心理学概念,乐子人是混乱需求(Need for Chaos)很高的一群人,他们想要破坏现有的秩序,带来混乱,以获得一种愉悦感[1]。


一人挑火,十人跟上,百人点赞,千人看见,最终 A-SOUL 讨论区里想和主播互动的氛围为零。

但 A-SOUL 成员没有逃避这种压力拉满的互动环境,他们选择了直面质疑。

团队成员在首播前就一直尝试着在评论区与那些表示不满的观众友好互动,希望打消他们的猜疑,甚至放下姿态,尝试融入对方的话语体系中。

而在嘉然 B 站首播连跳二十支宅舞,A-SOUL 全员展示出了与偶像一词相称的营业水准后,曾经打着「资本入侵」大旗在评论区里发泄情绪的 Au(A 友的谐音,即A-SOUL的粉丝)们,开始称呼嘉然为圣嘉然,祈求她的谅解了(虽然还是半真半假的玩梗)。

恶人被感化,成为了挚诚守护的骑士。

在之后,A-SOUL 企划进入了被称为万象天引(即用关联二创、借梗等方式四处引流)的时代,导致粉丝的组成极为复杂,善于化用各种圈子的梗,包括 V 吧、动物园*、神吧**、抽象嗨粉***等。

*炫神、ShinyRuo 及 电棍 otto 三位 LOL 主播
**神奈川冲浪里吧
***以李赣、孙笑川为首的抽象工作室主播的黑粉

A-SOUL 粉丝也变得真情实感起来,评论区借用的梗还是那么多,但几乎不再攻击主播了,各色人员在 A-SOUL 旗下集合,最终让「A-SOUL」成为了「USA-OL」,互联网亚文化的大熔炉


「谢谢一博哥」

A-SOUL 五人的粉丝里,80% 以上都是男性[2],如果互联网之神要给他们打标签的话,几乎不可能给他们打上任何与「饭圈」有关的标识。

但因为关注了 A-SOUL,他们的人生中注定要和 A-SOUL 背后的乐华产生交集,而与乐华产生交集,你半只脚就已经踏进饭圈里了。

当贴吧男孩误入饭圈,真的很担心他们会把平日里阴阳怪气的说话方式带过来,引发各种撕扯拉踩的骂战。

事实上,乐华 12 周年演唱会的微博下,Au 的评论是这样子的:

在杜华的微博下面,Au 的评论是这样子的:

发大病了啊朋友,发大病了,你们的评论风格和其他家的评论完全不一样啊!

P.S. 这些人说的是被称为「定型文」的怪话,「温柔···真的···哭死」是 B 站 UP 主 LexBurner 被封后粉丝的言论,「进行XX的XX」是 DOTA2 主播 Zard-(翔哥)的倒装口头禅,巨龙一段则改编自 CAT 的辱骂文。
这也充分说明了 A-SOUL 粉丝成员的复杂,随便拿出三句评论,就能出自交集极少的三个圈子,这何止是大熔炉,简直是互联网丝绸之路了好吗!

虽然看上去很怪,但在互联网不同圈子发生碰撞的时候,这种融洽、友好的氛围非常非常少见,毕竟人们都有将他人标签化的倾向,在互联网上更是如此。

为了方便快速便捷地理解这个世界,我们会他人打上标签,将人群分为数千数百个小圈子,内心给出高下之别,然后把它们嵌入鄙视链中。

这很容易让我们形成对其他人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最为典型的就是对饭圈OTAKU 的刻板印象,前者是狂热幼稚不务正业,而后者···或许你看过下面的动图?

每个群体中都有相对更温和,更「正常」,更不脱离常识的一群人,但最能引起外人注意的,往往是更「极端」的那一部分,这时我们很容易陷入「关联谬误」(Association fallacy)的陷阱中[3]。

A 有一头黑发,A 是个骗子,因此,所有黑发的人都是骗子,正常人很容易看出来这句话是个谬误。

A 喜欢某明星,A 作为老师引导小孩子拍摄应援视频,因此所有喜欢某明星的人都是极端分子,这和上面的话也是一样的。


我们当然可以用将标签视为一种先验的知识,帮助我们在信息不足的情况下快速给对方下一个判断,但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一种认知上的灵活性,在深入了解对方后,调整对对方的印象,而不是固执地保留最初的标签。

针对种族偏见的研究告诉我们,群际接触(Intergroup Contact),也就是适当条件下的群体间接触,可以有效地减少不同群体成员之间的偏见。[4]

对于 Au 们来说,A-SOUL 包容的氛围以及与其他圈子频繁的交流碰撞,就是减少对其他群体偏见的适当条件。

并且这种刻板印象的消解是双向的,至少很多饭圈姐妹在微博和豆瓣表示这群宅男还挺有爱的,其他的负面刻板印象也消解了不少。

「我要留着自己吃饭」

或许因为 A-SOUL 主运营是字节跳动,或许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个先锋实验,所以整个企划打一开始显得非常「不专业」,工作人员甚至连上传切片(可以理解为经过二次加工的精华直播片段)都搞不懂。

运营完全没有技巧,频出运营事故,也不懂公关手段,只会用最耿直的方式,去应对一切节奏与突发事件,在企划初期对观众和主播造成了很大伤害。

但,这种「不专业」也带来了一个契机,就是官方不会下场组织粉丝,粉丝出于对主播的喜爱,自发地构造了 A-SOUL 的讨论生态。

而这些人追星的方式相当别致,既是清流也是泥石流,根据你的视角而定。

A-SOUL 的粉丝生态有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不消费以及没粉头,这两点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饭圈经济运转组织管理的模式。

在饭圈应援文化里,为偶像花钱是表示支持的重要方式,这样才能让偶像多接到合作,才会让 TA 有更多的资源。

投入的时间和金钱越多,表明你越爱这个偶像,你在粉丝群体中的地位就会越高,站姐、后援会会长等身份因此诞生,形成了核心 - 边缘的粉丝结构。

一篇 19 年硕士论文的作者采访了很多粉丝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接近核心饭圈的粉丝对偶像消费的典型看法[5]:

而 A-SOUL 呢?我们可以看一下嘉然 B 站官方账号的视频下排第一的评论:

也有两个圈子都经历过的人给出了 TA 的感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都不是孤例,如果你对这两个圈子感兴趣,多观察一下生态,你会发现他们的消费观念真的是完全不同。

这或许与对偶像的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有关[6],在这整个企划中,偶像对金钱以及特权都表现了相当不在意的态度,因此粉丝也真就听从了主播的号召,先好好吃饭,再考虑打钱。

另一方面,Au 对小团体(比如QQ群、粉丝站)的反对是非常非常严格的,对粉头也非常严厉,在学堂君看来甚至误伤了相当多有热情的二创作者。

而他们反对小团体的理由是想要的是在「开盖」,也就是公开的场合(例如B站评论区、论坛等)讨论与 A-SOUL 有关的企划,而不是在封闭的小团体里讨论,因为小团体会让思想越来越极端,越来越趋近于小团体中的领导者。

这个理由实在是太心理学了,这说的就是团体迷思 (Groupthink)啊,之前大学堂也介绍过,这个词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团体中,很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 战无不胜的错觉:认为自己这个团队商议的结果有如神算,绝不失败;
  • 全体一致的错觉:没有人提出异议就是人人都打心眼里认同产生的共识;
  • 对个人质疑的压制:当有人胆敢提出质疑时,往往会被视为不识相的蠢人;
  • 避免有用的外部建议:不听取圈子外部的人的忠告,觉得他们什么也不懂,说了也白说;

饭圈的集体性事件,如果细究原因的话,团队迷思是绕不过去的坎。

所以从心理学生的视角来看,会很好奇为什么 Au 们能自主发展出这种意识,如果有机会观察记录并分析整个群体演变的话,一定是个很好的课题。

「她们是真的,我是虚拟观众」

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学堂君看到一篇帖子里是这么说的:

「没喜欢上AS前,没在网上破过防」;

我以前对网络上的东西都是很冷漠的,我觉得我防御很高,但是我前天看a吧炒作毒唯,看了两个帖子就很难受。他们说都是rp*的,我就觉得大家的真情实感被抹除了。

*rp:角色扮演,即直播的种种表现是装出来的

这群人真的很奇怪,在其他地方他们相当地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众人皆醉我独醒,堪称阴阳学翘楚;

但在 A-SOUL 这边,他们又极度纯真,如果你是一位追星多年,看遍娱乐圈人情冷暖的人,那么你根本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怎么会有人没在骂杜华啊?

Au 们就像是一束有着黑白二象性的追光,在不同条件下分别表现出世故或单纯的性质,转换的契机就是 A-SOUL 这个企划。

可能这就是偶像吧。

比起内娱明星,A-SOUL 靠直播与粉丝有了更多的互动;比起直播红人,A-SOUL 是一个技术向实验企划,没有营收压力,束缚更少;比起日本虚拟主播,A-SOUL 又与观众共享着相同的文化背景。

这一切让 A-SOUL 显得那么特别,而 Au 们在中文互联网上也成了相当独特的存在,忠诚度极高,战斗力极强,真与假在他们看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说不定,在这群粉丝,以及未来更多粉丝的助推下,她们真能登上鸟巢呢?

大概也不是不可能吧。

(学堂君:我看不懂,但我大为震撼.jpg)


作者:Emeria

相关原文:乐华的虚拟偶像,一个不太一样的「饭圈」

欢迎关注心理学科普平台@京师心理大学堂,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出品,奉献百年积淀,带你脑洞大开。任何形式的转载请知乎私信联系。

参考文献:
[1]Petersen, M. B., Osmundsen, M., & Arceneaux, K. (2020). The “need for chaos” and motivations to share hostile political rumors.
[2]douban.com/group/topic/
[3]Damer, T. E. (2012). Attacking faulty reasoning. Cengage Learning.
[4]Dovidio, J. F., Love, A., Schellhaas, F. M., & Hewstone, M. (2017). Reducing intergroup bias through intergroup contact: Twenty years of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 Group Processes & Intergroup Relations, 20(5), 606-620.
[5]姚雅恬.(2019).网络粉丝社群的内部分层及其机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
[6]Tan-intaraarj, P. (2019). The Diffusion of Japanese Idol Concept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an Clubs’ Behaviors.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and Advertising, 12(2), 89-105.

user avatar   de-lai-wen-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粉丝群体真是绝了。

一旦某个东西沾上碰上亚文化性质浓厚的群体,那就必不可少地要面临粉丝群体双刃剑性质的冲击。不过欸手先采取无为而治,目前无为政策也没有太大变动,不过是否以后的政策会大一统呢?

欸手的粉丝不像其他某些明星的粉丝一样是真糊涂,他们大多是装糊涂,而且还是装糊涂的天才。欸手的粉丝花式发病,这其实应该用美学相关知识进行解读会更好,但由于我才疏学浅,无法从专业角度给出回答。只能以相近的文学理论知识试图解释。粉丝们的各种发病让我想起了文学接受的高潮:共鸣、净化、领悟、余味(延留)。发病则是余味阶段的体现。

余味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后的一种心理延续和留存状况,是指文学作品在造成读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其相关情感意绪仍在继续对读者的审美趣味、精神气质、人格规范等西汉生影响的特征。
文学接受活动中的余味会形成审美效应,也会产生直接的社会效应。余味时间的长短及余味效果的性质,是判定一部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

我不怎么看欸手的直播,看的切片二创比较多,因为在亚文化性质的粉丝团体下,会有能人做出艺术效果更好的二创作品。作为一个局外人看个乐呵也是挺有意思的。

我更乐意用文学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的“发病”文。例如嘉然小姐的狗和鼠鼠日记,我愿称之为枝江文学双璧。一个达到了枝江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一个达到了枝江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塔。

不过,亚文化性质的粉丝群体并不是容易驾驭的,一旦操作失误,极容易被其反噬。这是唯一也是最令人担心的地方。


2021.6.8 更新:真的反转了

还是得感谢好兄弟提醒。

真的就是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的绝佳范例啊,期待能有大佬整出点论文来。

只是可惜了五位姑娘,她们在成为资本的工具之前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啊。


2021.6.9 更新

好家伙这都快要激发出我的文学创作灵感了。

不过潘叔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网上的东西都是虚拟的,咱们恐怕是真把握不住啊。

所以说如果有反噬,那也不是粉丝的锅,而是被资本反噬。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
——《共产党宣言》

2021年6月10日 更新

又反转了,原来是运营铸币。




  

相关话题

  有人找我做主播,想听听各位对主播行业的看法,是否建议入行? 
  如何看待虚拟偶像嘉然的贴吧账号疑似泄露? 
  如何评价2.6日晚泛式直播评《无职转生》? 
  如何评价东雪莲第一张专辑《雪莲》的制作水平? 
  如何看待主播「五五开」、「天佑」登上焦点访谈? 
  你最喜欢哪个虚拟vtuber,为什么喜欢她/他? 
  A-SOUL的发展是否到了十字路口?讨论路线问题的窗口期是正在打开还是即将关闭? 
  辛有志直播中因临时向荣耀要求赠送耳机被拒,宣布和荣耀停止合作,实际情况是怎样的? 
  为什么卢本伟和药水哥这类人能火? 
  七部门联合发文规范直播带货:明确直播营销行为 8 条红线,具有哪些现实意义? 

前一个讨论
有没有人可以科普一下b站那个叫嘉然的虚拟偶像,看得我一头雾水?
下一个讨论
不能接受男朋友看vtuber怎么办?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