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邀而来
这个题目我很感兴趣,我来回答一下。
我最近刷短视频比较频繁,虽然我这个人抵制短视频来着,但是你不得不说刷短视频就是快乐,打不过就加入嘛2333
尤其我现在闲着,这个视频一刷一刷就时间就过去了,比网文上瘾,网文还要花钱233
根据我的发现,就一般短视频主播而言,在几个视频平台上同步更新内容也是常见的事,什么抖音,快手,B站同步更新的那种。
他们每一个平台都有若干粉丝,我以前觉得他们挺奇怪的。
后来一想,毕竟网红时代拥有粉丝就拥有流量,拥有流量就拥有变现的资源,同步更新不就是多条路子多个机会么233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所以题主的疑问就很简单了,主播的去留的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利益问题。
不过有的人就要问了,这快手抖音都是短视频平台,而且抖音的日活还胜过快手,这个停更抖音去快手就不对了吧。
不急,听我分析一波。
在我个人看来,当今时代,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IP打造成功之后,变现的路子无非是内容营销,广告,销售商品不限于带货或者直播带货,亦或是自有品牌的推销与带货售卖。
但是这一切都基于流量,这一切都是流量经济的集中体现。
流量的多寡最终决定了账号收益的多寡,这才是根本原因。
快手跟抖音的区别—不一样的分发机制&私域流量
虽然快手跟抖音都是短视频巨头平台,视频内容形式大同小异,但是他们的流量分发逻辑不一样的。
抖音的分发是中心化的,算法易向全平台用户推荐爆款,优质视频账号易打造爆款。如果视频质量一般,那么视频账号流量受限于平台的算法,无法得到更多的流量展现。
快手的分发是去中心化的,相比之下算法易向视频账号关注者也就是粉丝推荐,虽然展现慢但是黏着度高,但流量分配较为均衡。同样的优质账户下,账号创作者的私域流量展现比较稳定。
所以就变现逻辑而言抖音是广告>电商、直播;快手是直播、电商>广告。
资料显示
抖音单列下滑、中心化分发、媒体属性强,快手双列点击、去中心化分发、社交属性强。在产品交互模式上,抖音采取采取单列下滑模式,快手采取双列点击模式;在算法与内容分发上,抖音采用 “中心化”模式聚焦头部,快手兼顾社交与算法推荐倾向普通创作者,抖音“强平台”基于内容质量分发,初始流量池分配给90%标签用户+10%关注粉丝,快手“轻平台”基于社交和兴趣分发,初始流量池分配给60-70%标签用户+30-40%关注粉丝;抖音媒体属性强,KOL赞评比42:1,快手社区属性强,KOL赞评比13.05:1。[1]
什么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是有别于公域流量的。
私域流量是可以进行二次以上链接、触达、发售等市场营销活动客户数据。[2]
其实就很像以前所谓的粉丝经济,私域流量黏着度,转化率会更高,而且流量获取相对稳定。
那么现在有个问题摆在眼前,打造爆款容易么?
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人力有时穷尽,就算再怎么运营,视频也不是个个爆款,所以基于此所获取的流量就极不稳定,那么带来的广告收入就不稳定。
包括在电商领域,在抖音上也是和做内容一个逻辑,必须爆款先行,不然就没有成交。
所以在流量经济时代,不稳定的流量就决定了收入不稳定。
此外用户增长是有天花板的,所以这个时候私域流量就越发显得重要了。
快手二季度财报显示,快手平台互相关注用户数累计达126亿对,同比增长60%。而作为衡量社区活跃度与用户粘性的关键指标,快手的DAU/MAU比值已达57.9%。这一数值较2019年的53.0%、2020年的55.1%以及今年一季度的56.8%保持增长态势。这意味着,快手社区粘性和互动在进一步加强。[3]
快手高级副总裁严强曾公布一组数据:2020年,快手平台创作者中,私域收入共400亿元,内容粉丝触达率为62%,电商复购率为65%。
以快手创作者“玉匠人小徐”为例,8月8日其单场直播成交额超过3175万,直播观看人数达203万,占总粉丝的三分之二,小徐直播间中,老用户复购率可达80%以上。[4]
所以综上,在用户规模愈发见顶的时代,稳定的流量是一般视频博主所追求的。
流量的稳定性,持续性有助于用户收入的持续增长。
此外对一些品类的直播账号来说,快手算是一个洼地,比如二次元主播以及泛ACG文化产业主播等。
虽然按照我们一般记忆里的平台特性,说好像某一类直播就应该在什么平台产出,给平台贴标签等。
这个想法在我看来是要纠正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尤其是短视频平台现在在覆盖了全年龄段用户手,其实细分门类跨平台产出反而容易走红。
因为竞争不是特别激烈,腰部账号也能做成头部,这或许也是某些主播迁徙的重要原因。
写在最后
现在可以回答题主这个问题
就以题目中所描述的墨汁七用户为例,根据我实际的查阅,该账号的主要内容是动漫短剧,情节简单,画风有趣,账号更新频率高。
他的的账号在抖快平台粉丝量级差不多都在500w左右,如果从账号变现的角度考虑,那么基于上面的分析,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个用户在快手上无论是直播带货,还是广告商单,展现所获得的流量平均水平是优于抖音的。
那么综上,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该主播的平台迁徙了。
以上
做主播的,肯定是要恰饭的。用最直白的话来说,他们转快手是因为在抖音恰饭,没有在快手好恰,换成是你,你一样也会转。并不是说你一个平台拥有全网最大的流量,所有主播都要去你这个平台开播了,一个平台不可能做到满足所有用户的口味,也不可能容纳所有类型的主播。
网龄比较久的人会知道以前有天涯和猫扑两个大论坛,这两个论坛的风格差异很大,且不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最重要的是,这两家论坛能够成为国内大型论坛,就足以说明用户群体足够复杂,而主播也一样,主播是生产内容的,生产内容的风格要和平台支持相匹配,以及用户偏好相匹配才能持续生产内容。
因此,短视频平台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且随着市场增量饱和之后,平台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拉大,以增加用户的粘性。用户粘性决定了平台能否长期运行下去,也决定了主播能否长期更新,做得下去。
平台风格因为不一样,才能让主播们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然后做下去,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从做直播带货的角度来说,抖音的直播带货是注重推荐,弱化了关系链,而快手是注重了私域部分。这使得主播也在此做出了判断,简单地说就是快手的粉丝粘度很高,你可能经常会在快手直播间看到有用户会问,为什么总是这几款啊。但是在抖音基本上没见过。就是因为快手的粉丝粘度高,会持续看这个主播的直播间(私域流量),而抖音的是买完就走了。
如果把主播看做线下的实体餐厅,快手就像是老街的个人老店,开了多年,顾客大多数都是熟客,回头客。而抖音则更像开在车站旁边的餐厅,食客大多数是乘客,吃完就走了。这两种不同的定位就让主播选择了平台。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出在,如果是开在车站旁边的餐厅,客流量虽然非常大,但是相当不稳定,今天来的人多,明天来的人少,而且来了也不一定吃你这一家,但你的铺租是不会变的,你就很难持久。而那些老城区的老店则没有这样的问题,只要保证稳定的输出,就可以有回头客,保证自己的稳定性。长远来看,如果出圈了,还有人跑过来尝鲜。你可能会听说某家老店东西好吃而坐车跑去那个地方吃一顿,那你不会因为听说车站旁边某个餐厅人很多而跑去那边试一试。
用网络术语来说,你的回头客,熟客,就是你的私域流量。在短视频平台用户增量走向停滞的时候,私域流量就是绕不开的坎。如同开店一样,初期你可以凭借巨大的客流量来获利,但是当人们尝过鲜之后,能不能形成一个自己的IP,吸引粉丝,留住粉丝,这就是难处了。主播转平台就是这样,在原来的平台发现收益和效果不如别的平台,那么自然就会转平台。
题目中提到的墨汁七,在今年4月末就在抖音停更了,也许抖音的粉丝粘性不算差,但是如果变现和收益都不如快手的话,就会转移阵地。
这还是个主要是做内容的博主,如果是更加垂直的,那就更为明显。大家都知道,直播带货都需要有相关从业经验才能做得好些,前期投入需要买流量,这非常正常。但是有个问题,买来的流量是否效果符合自己的预期,就因人而异。
即使是已经有粉丝群体的,也不是这么容易。我最近也在看一些带货的博主买点东西,其中我关注的一个博主叫水果大叔(快手号:xcm15898513076),因为我时不时买榴莲所以就关注他了。这位是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现粉丝粘性不足,两个平台又会分散注意力,于是就干脆选择一个深耕,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体,带货才能持久。
根据我的了解,水果大叔所遇到的问题就是抖音的机制变化很快。当然机制变化也有好处,就是不会长期对某一个领域进行长时间扶持,让其他领域也可以做起来。如果是在机制变化到你正好要进入的领域和行业,那你就是遇到了红利期,是可以迅速成长的。他一开始是做实体行业供应链的,后来公司转型短视频,一开始是在抖音,经过一年多的运营后,初期还可以,但是中后期粉丝粘性就不是那么强,机制变化后,就感觉后劲不足了。后来他们公司在2020年将短视频就转移到快手平台,半年时间内积累50w粉丝,9月份遇到了平台给中腰部主播的流量扶持,再加上他们团队也很勤奋,从9月到12月,每天3个主播轮班,每天直播合计时长都有12小时。就这样每天直播,到了12月粉丝涨到了130万,这段期间,月均销售额达到600万。由于直播越多官方扶持越大,包括转化越好,以及服务、粉丝体验感越好,因此之后业务就稳定了。从长期来看,私域流量是很重要的,主播想长久发展就一定要把握好。再不济,多平台运营也是抵御风险的手段。
作为主播也好,KOL也好,谈到商业化,也不能只看绝对值,还要看有效值。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抖音更适合企业号,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主播,用用户的绝对数量来提升用户的有效数量,以此实现变现。而快手在用户绝对数量上虽然稍弱,但用户有效数量则更强,两者在今后会不断吸取对方的优点进行自我完善,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稳定的局面,再加上主播的变换,从而让这两家短视频平台对比起来形成更明显的差异。有差异才能进行不同赛道的竞争,分层,实现更好的共存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