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能直播就好了,一年粉丝量绝对上百万。
哪个科能有急诊科刺激。
老铁们,现在我给你们表演个cpr,玩的好能起死回生哦。666双击
老铁们,一会预报一个车祸过来,刷10个跑车马上带你们去看。
老铁们,钢筋穿身见过没,今天给大家开开眼界,不是魔术哦。
老铁们,菊花里塞花露水瓶见过没?塞灯泡见过没?你敢信,火箭刷起来
最近看到各路医生都在发看诊实况的视频,有些医生还因为这些视频火了,成了网红。
视频内容就是很无聊的日常问诊,做一些很不标准的查体,然后吐槽别的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然后具体怎么治又不说,内容毫无营养。
尤其是有些医生读片的时候,病人的名字都在胶片上赫然而立,都不做一点隐私处理。
更别说有些医生还在诊室固定机位放了个摄像头,直接对着病人拍。其实看诊是个隐私性很高的东西,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都有侵犯病人隐私权的嫌疑。
即便有些很多医生在直播时,没有将镜头对着患者脸部,或者对患者头像打了马赛克,但保留了患者的原声。这使得他人可能通过身材、声音等其他信息确定患者,这种情况可能侵犯患者的隐私权或个人信息权益。医师法明确规定了病人的隐私权,不仅不能直接透露,间接的或者有可能透露的形式都不是妥当的。
新《医师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泄露患者隐私或者个人信息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此外,诊室搞得像影棚,医生到底在看病还是在拍戏呢?
想火不如把业务钻研精一些,服务做得好一些,口碑做上去点,而不是天天直播拍视频作秀,搞得全世界就你会看病一样。
以科普的名义,把问诊过程中对患者的宣教剪辑出来作为素材,剪辑时把患者声音处理、所有肢体信息马赛克等等,看起来是对患者隐私权的充分保护。
但考虑过患者的感受吗?
一个本身焦虑、不安,带着病痛来求助的患者,进到诊室的第一眼是一台立着的摄像机。尽管医生说这些内容都会被剪辑、编辑、模糊化,但这个过程本身就给患者产生了负担。
更别说直播了。
自媒体时代,每一个行业似乎都急于和流行趋势接轨。银行、政府、公安 都有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紧跟潮流来拉进跟普通大众的距离。
很多时候,人与人、人与事的边界感逐渐模糊,房间里可以直播、路上可以直播、吃饭喝酒可以直播,
但是,看病问诊不能。
在诊室的这段时间,患者不应该再有所顾虑的倾诉自己的痛苦,不应该担心自己说的是不是会作为素材被剪进去。
某音里点赞多的这类视频,要么是多次流产不再能生育的妈妈,要么是感染HPV做了很多次冷凝的年轻人,又或者是医美事故以后来医院求助的爱美者……
这些诊室里的对话,不应该作为一个素材被别人评论——打着科普的名义做疾病宣教远有更好、更形象的办法,而不是打上马赛克、加个变声器,让观众去猜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过去发生了什么变成这样。
这不是看科普,这是听故事。
诚然,也有一些医生在通过视频,传递出很多有用的信息,也排解了很多人对于疾病的困惑。但边问诊边直播或者录播的方式,既不是好的科普方式,也不应该成为吸引患者就医选择的方式。
毕竟,我们希望一个有名的医生是医术好,而不是能拍有意思的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