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有哪些大开眼界的经历? 第1页

              

user avatar   hypnova 网友的相关建议: 
      

超级多图预警(提示,本答案一些图可能不太清晰,但是有原因的。。个人保证值得一看

前阵子在莫斯科的时候,我和朋友在莫斯科河附近的一个圣像博物馆参观,出来的时候天色还早,就打算冒着小雪在附近的街区转悠一会。然后,就在一个转角处看到了这样子的一个绿色铁门。。



说实话,当时在这片普普通通的社区看到这个玩意,还是有点吃惊的。了解俄罗斯的朋友可能知道,现在那里很少会出现这么赤裸裸苏联风格的装饰了。

出于好奇,就走上前去。然后发现绿门上还有个对讲机。我开玩笑地朝对讲机喊了声:“Open the door!”(其实在俄罗斯,很少有人说英文,所以也就是开玩笑,说了估计他们也不懂)

没想到,里面居然传来一个沉闷男子的声音:“Wait!”

握了个草。。瞬间竟然有点害怕。但还是又回复了几句,表明我们只是路过,开个玩笑而已。对方似乎很不耐烦,就是重复让我们等在门口。

然后大概过了3分钟吧(鬼知道我俩为啥真的等在那里没走),大铁门从里侧被推开了,一个军装打扮的中年男人露出脸,然后挥了挥手示意我们进去。。 示意我们进去。。 我们进去。。 进去。。

说实话,当时还是挺犹豫担心的(万一把我们弄进去,当做间谍啥的秘密处决咋办??),不过还是鬼使神差地进去了。然后里侧是这个样子:


到了里面,那个男人把我们领到一条通道的尽头,对了这个通道边上还有些大铁门,墙上还有这么一些内容。反正就算我俩不懂俄语也能看出来一些端倪,咳咳。



通道的尽头是一扇大铁门,一看就是那种军用的风格。旁边是一个柜台窗口,那个男人就指了指那个窗口,示意我们过去。然后,里面的俄罗斯老大妈比划了个钱的手势,我才知道是收费,估摸着里面可能是个苏联时代的小博物馆吧。

一看价格我就震了:两个人要4500卢布。如果没有概念的话可以给个参照对比,俄罗斯包括冬宫在内的博物馆一般门票也就300卢布一个人。

可是都这个阵仗了,大概不交也不行吧。

交完了门票存了包,又有一些其他游客也过来了。过了十分钟,来了个身材精瘦,军装打扮的俄罗斯青年,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告诉我们他是此行的领队,必须按照他的要求参观,不许拍照的地方绝对不能拍照。然后就拉开了道路尽头的那扇神秘的大铁门。。


领队边走边介绍,这里是一个冷战时期的秘密地下设施,直到1995年之前还是完全保密的。包括核弹库、战时地下最高指挥部、紧急避难所等等。而且和一般的防空洞不同,这里是完全是供苏联政府高层使用的,民众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

领队说,我们马上要到它的内部,你们可以选择坐电梯下去,也可以走楼梯下去。当时想都没想就选择走楼梯,这么神秘的地方,能多看点儿东西是一点呗。(因为领队一直催我们快点走,所以有些图只能匆匆拍就。。)



可是后来发现,实在很深啊。。一开始以为只有几层,可是根本走不到底的感觉。


楼道里的装饰充满了冷战风格。。


一直下到地下20层左右,才终于到达了最深处。厚重的钢板包裹着整个通道,给人一种压抑却安全的感觉。


通道的末端是一个警卫传达室。在当时会设有警卫日夜短班把守,并且随时通报任何消息。领队说当时的警卫在这里训练了很久时间。



领队介绍,整个秘密核掩体,由一整支部队驻扎。在冷战关系紧张的时刻,这支部队一直处于战备待命状态,每个人的神经都高度紧张,毕竟谁也没有应对核战争的经验。


而且部队的军人只能进入相应级别允许进入的区域,领队说他自己也不知道很多道门后面究竟通往哪里。如果在战时,胡乱开启某扇门进入某个通道,或是对不上暗号的话,就会被当做通敌分子或是间谍,当场射杀。


警卫室桌上的无线通讯总机,可以直接连线克里姆林宫。


还有模样古怪的饮水机(感觉很有游戏风格。


包裹通道的钢板铸件都有45厘米厚,每一块都是用铅板和钢板焊接而成的,重达3吨,足以抵挡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核辐射。上面还用数字标示了不同的区域。


看到我还在不停地拍拍拍,领队已经不耐烦地催促我了。(虽然知道这里已经对外解密了,但在那样的氛围下,依然本能地紧张,唯恐被他当成间谍。。


领队说,这里的结构和材料,包括扶梯、照明器材的选用,和莫斯科地铁几乎相同,唯一的区别是这里更深,地铁的通道在我们上面。果然话音未落,就听到了地铁行驶而过的隆隆声。


对比一下莫斯科地铁的风格,的确非常相似呢。其实莫斯科地铁已经相当深了,论深度比华盛顿地铁和北京地铁都深,但显然地下核设施的深度更胜一筹。


领队说在莫斯科地铁装饰层下面,其实是和核掩体一模一样的大钢锭,作为民用防空洞之用,唯一区别就是厚度略薄一些。


继续回到正主这儿。。随后我们经过的道路另一端,还有几个可疑的地点,领队没发话介绍,咱也不敢随便乱问。。


在一扇很厚重的铁门之后,来到了一片难得的亮堂堂的地方。


远远望去,办公桌后面的那位笑容亲(yin)切(xian),不是和(sha)蔼(ren)可(mo)亲(wang)的斯大林爷爷还是谁?


这里就是冷战时的紧急指挥部,供斯大林躲避核打击的秘密办公室。一旦发生核打击,他可以带着最高官员们迅速从克里姆林宫撤离到这里。


然而事实上,斯大林从来没有真的来到过这儿。这并不是因为末日之钟的指针没有拨动到热核大战的尽头,而是由于在这座秘密核掩体建成之前,斯大林就离世了。


在斯大林办公室旁边的一扇门后,是战时最高会议室。


嗯,显然在当时,这里不是用来打飞机的(误,讨论的肯定都是如何进行核反击的军国大事。


绕到另一条通道继续参观,经过一些军人宿舍,看上去待遇还不错的样子。。


宿舍区的通道上,满是洗脑风格的海报和墙报。对于在这种机密设施驻守的士兵,思想工作显然一刻也不能放松。(我猜俄文意思是:机密,严禁泄漏。。


趁着领队介绍的空隙,又抢拍了几张。



然后,领队开启重重大门,终于来到了一个不得了的地方。。


这里就是冷战时期最高机密所在,核攻击的远程控制中心。


这里还放置了一枚苏制原子弹的高仿模型。(当然是假的了!你们想什么呢。。


这里就是核打击的控制台,传说中的核按钮就在这里。两台控制台各需要一名高级将领完成共同操作,整个步骤也必须按照程序执行。只要执行完成,就会有无数颗核导弹从各个秘密设施里破空而出,打击美帝的本土。


恶趣味的是,领队还安排了两名游客模拟操作了一把,过了一把启动核按钮的瘾。



值得庆幸的是,现实里没有人真的按下它,启动世界末日。(附带一句,在模拟毁灭的画面中,毛子选用的是纽约被彻底摧毁的视频。。



后来又参观了一些设施,有些是禁止拍照的。下面这一台就是用于抽水的水泵。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核掩体拥有非常完备的食品储备、生活用品、燃料,甚至还有若干个自流井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可以供军队在这里生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这里是一间通讯设备室,里面的交换机是典型的苏联制,和我们老式的机器很像,不过有些禁止拍照。


参观的最后,通过简陋曲折的楼梯,来到一条没有尽头的隧道。。


领队告诉我们,这里如果一直走下去,可以通往莫斯科库尔斯卡亚(Kurskaya)地铁站,如果带着地铁卡就能去坐地铁了。本来真的以为是此行的出口,后来才发现被耍了。。


最后还是通过另一条幽暗的隧道,返回了地下参观的原点。这一次,没人想再爬20多层楼,都选择了乘坐升降梯来到地面。


来到地面的感觉棒棒哒。。活着真好。。(实在想不到,这样平凡无奇的小楼和社区底下,竟然藏着这么一个令人大开眼界的秘密核设施。。


拍照放图辛苦。。觉得大开眼界就赏个赞吧。。

补充: 评论区有求地址的,当时就是无意中撞见,也没留心地址。。在谷歌找了下,应该是这个: 5-й Котельнический пер., 11,莫斯科。反正看到那个绿色大门就是了。。另外那里附近没啥餐厅什么的,建议吃饱了再去。。

顺带谷歌了一张示意图。。


本文首发公众号:众生尖叫(id:theycry),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不知道我这算不算跑题了,只是来说下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父母只有我一个女儿,妈妈一直觉得有兄弟姐妹是一件幸福的事,有事情的时候可以互相照料,当然这也是她以她自己的经历来理解的。我爸呢,我一直觉得他应该是有些重男轻女的。。。总之呢,他们想要第二个孩子。

那个时候我还小学三四年级吧,不清楚是因为我爸工作单位的原因,还是他们想省点超生小孩的罚款,我到现在都没问过他们。他们决定去弄一个准生证还是什么的,让他们可以放心的?生二胎。他们想到了一个什么办法呢?说实话,我现在都觉得我爸妈能想出来这种办法还做得出来也是醉了。

他们想出来的方法就是让我装病,装癫痫!癫痫算残疾吗?我也不清楚,但至少当时他们应该确定是有用的。

我被我爸带到了地区人民医院,当时还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要干什么,只觉得医院对面饭馆里的鱼香肉丝超级好吃啊!好吧跑题了,然后我爸带我到医生那里,那个女医生问了我一些问题我也不记得了。有一个特别深刻就是,她问我成绩怎么样?事先我爸妈跟我说过这个问题,我就说语文70,数学70。哭, 作为一个成绩一直不错的小孩,当时把自己成绩说太低真的有点做不到啊!

然后医生阿姨说成绩还可以呀,这句话纯属安慰我爸。最后给开了一个单子,病症写了一个癫痫?注意,打了问号!然后说要观察。我现在想来,应该是我爸好好的把我带去医院又没有以前医生的诊断什么的,就说我是癫痫,估计医生会猜测是不是别有所图,当然是别有所图啦!

好了,重点戏要登场了!

我爸跟我说今晚上你就要装发病!我一脸我有病啊?装病?怎么装?我爸就说,你要浑身抽搐,然后小便失禁,然后口吐白沫……我一脸茫然的点点头……那天下午就开始喝水喝水,一直没去厕所,在病房跟我爸一起学抽搐,想象那个场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和一个小女孩在病房一起抽搐的样子……在我爸的再三叮嘱中,终于到了晚上,大概八九点的时候我发病了……原谅我才换苹果手机实在是找不到输入法的引号括号。

过程就是上述那样子了,我也没有上帝视角看不到自己什么样子,不过我觉得我演技应该相当糟糕吧,特别是自从我跟有癫痫的人做过室友后。不过我当时小便真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主要人小,又是我爸叫我尿的。我还记得当时两个护士姐姐帮我换的裤子呢! 事后我问我爸如何,我爸说你当时抽搐的表情就像在笑,我发誓我整个过程都是严肃的。

最后的结果是,生二胎被允许了,可是最后他们也没有生。然后呢,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这么配合,因为我一直都想要一个弟弟妹妹啊……


user avatar   shimmy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成都杜甫草堂门口坐公交,一位老太太问我们有没有零钱,她只剩整钱换不开了,让我们一人两块钱给她,她帮我们投币。车来的时候,老太太还特别客气让我们先上车,然后“滴滴”刷了两下公交卡!微笑着矫健的身姿转身下车了!目瞪口呆!公交卡五折啊雾草!这点子也算不上偷算不上抢,瞬间净赚两块,发家致富不是梦!

相关回答:

旅游的时候你遇到过哪些搞笑的事情? - shimmy 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开门见山:银行体系存款准备金制度的真实运行模式。

答主当年选修了一门人行领导的课程,感觉受益匪浅,算是明白了货币政策的真实运行机制。其中,准备金制度在实际中是如何运行的,着实让答主惊奇地发现之前的认识,也很有可能是绝大多数人的认识,以及市面上许多货币银行学教科书对此的解释,是错误的。(注:下述内容与举例均为那位领导授课时讲的内容,读者不必怀疑答主为自圆其说而编造例子。那位领导上课时就说到,其实现在许多教科书都编错了。)

Q1:商业银行所上缴的准备金,其来源是哪里?
Q2:中央银行是如何控制商业银行贷款扩张的?

看到这两个“司空见惯”的问题,即便是一些金融学专业出身的同学,可能也会信誓旦旦地做出大概类似于下述观点的回答(以下内容中“银行”专指商业银行):

A1:准备金来自银行所吸纳的存款,银行从存款中拿出一部分上缴到开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
A2:央行规定存贷比,银行贷款不能超过存款的一定比例。

如果读者对上述Q1与Q2的理解类似于A1与A2,那么接下来,就是见证大开眼界的时候了——

首先有一个大前提,不论你信或不信,都必须接受——
“现代货币制度是信用货币制度,所以是贷款创造存款。即:在信用货币时代,世界上先有的是一笔贷款,之后这笔贷款自动创造出了等额的存款。”

一看到这个大前提,估计有许多人就会表示疑惑:难道不应该是先有一个客户甲存款,然后客户乙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把这笔存款借给乙,于是才产生的贷款吗?

实际上,这种思维还停留在实物货币时代:因为这种思维相当于默许了“货币发行准备”这个概念的存在(能放贷款是因为银行有一笔存款作为放款保证)。然而信用货币时代,货币完全是凭当(政)局(府)的信用发行的,换言之,信用货币相当于“凭空产生”,可以发行任意多。

好,前期铺垫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央行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实践准备金制度的。

正确A1:全部的准备金都是银行向央行借来的,没有一分钱的存款被用来上缴准备金。

举个例子:B是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家银行,除了必要的办公地点、人员与设备,它现在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这时候,第一个客户甲来B申请一笔100元的贷款,B在对甲进行资信等状况的审核后,(凭空)借给了甲100元,并打在了甲开在B的账户上。于是B的资产(贷款)与负债(存款)同时扩张了100元(但很显然是因为有了贷款,才“顺便”带来了存款。)。但是央行C规定,所有存款都得上缴准备金,并规定法定存准率为5%。显然,B要上缴100*5%=5元的法定存准金。

问题的关键来了:B放到C的这5元法定存准金,是来自于哪儿呢?按照A1,是B从100元存款中拿出5元上缴给C。但其实在实务中,央行有明文规定,存款不得用于缴纳准备金。

令人大开眼界是事实是:B向C申请借款10元,并将这10元就直接放在B开在C的准备金账户里,其中5元作为法定存准金而存在,剩余5元作为超额准备金而存在(具体向C借多少取决于B的意愿)。例子说完。

读到这儿你可能会想:好家伙!这不是空手套白狼么?央行向银行收的准备金,居然是央行借给银行的?而且还直接就放在银行开在央行的账户,相当于央行就是动了动嘴皮子说,好了我已经给你10元了,就把神圣的、对金融稳定有着重大影响的准备金缴上了?对,就是这样,不用怀疑,实务中就是这么操作的(当然是配合着电子记账的)。

答主认为有些读者读到这儿会惊叹:那存款准备金还有什么意义?全是空中楼阁啊!

是时候回答Q2了。

正确A2:央行通过存款准备金制度控制银行的贷款扩张。

根据那个大前提,信用货币制度下,只要没有外力约束,银行可以创造任意多的货币(一直发贷款就好了,贷款自动创造等额存款)。而存款准备金制度,正是这个所谓的“外力约束”。

同样先举一个例子:接着刚才那个例子说。B现在还有5元的超额准备金。这时,第二个客户乙也向B申请贷款,贷款金额为200元。B审核合格后,借给了乙200元,并以乙开在B的账户上的存款的形式呈现。现在,B一共创造了100+200=300元的存款,需要上缴法定存准金300*5%=15元。

这时B发现,为了满足法定存准金需要,不但放款前趴在C账户里的5元超额准备金被消耗掉了(转化为法定存准金了),而且还不够,还有5元的法定存准金缺口。于是,为了满足监管(外力约束)的需要,B不得不再次向C申请借入20元(申请金额完全取决于B的意愿。注意向央行借款也是要付利息的,B在决定借多少钱之前,应仔细考察超额准备金的便利性与借款利息成本之间的权衡)。

如果C顺利地满足了B的借款申请,那么对B来说两全其美:既满足了监管需要(缴足了法定存准金),还多出来20-5=15元的超额准备金,这15元超额准备金可以支持B再放贷15/5%=300元(自动产生存款300元)。例子说完。

问题的关键又来了:如果在上例中,C不同意再借给B哪怕1元钱了呢?

显然此时银行就无法通过向央行借款的途径来满足监管需要了,于是银行被迫去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其他银行的“闲钱”,以满足法定存准金需求。

问题的关键又来了:如果央行对所有银行都收紧了借款供应,从而多数银行都处于准备金短缺状态了呢?

答案就是2013年6月份的“钱荒”,银行间同业市场利率暴涨至看似令人无法理解的高度。因为大家都借不到钱了。

所以,央行正是通过准备金制度,来控制银行的贷款扩张。只要央行表态说,最近要控制信贷过快增长,银行就会知道央行不会那么轻易地满足银行的借款需求了,为了满足法定存准金要求,银行就自动地不敢多贷款了,以免超额准备金被快速耗尽。否则,届时因法定存准金不足而被约谈甚至整改的惩罚在所难免。

顺便说一句,所谓的“银行体系流动性”,专指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而不是银行的存款或现金或其他。所以上一段中标注了下划线的那句话,说得专业点儿就是:央行不再无条件满足银行的流动性需求。

这才是银行体系准备金制度的真实运行模式及其存在意义。


user avatar   maomi-10-0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做专栏的时候,一直想采访一部分的戒毒人员,听听他们的心声。然后我就打开QQ群,搜了一下“戒毒”二字 :


像上面的这样的群,一抓一大把,点开搜索页面随便能找出十来个。

加进去一看,还真不是骗子群,实打实的就是贩毒。

当时我整个人都懵逼了,我之前确实知道网络贩毒很普遍,但压根没想到已经如此明目张胆了。

还有,更有意思的是。

这些戒毒群一开始也不是贩毒群,都是正儿八经的戒毒群。

但这样的状态维持不了多久,这个群就会自觉转化成贩毒群。

原因是为什么?

因为那些进去戒毒的人,不约而同的都想复吸,平时里面谈论最多的也都是吸毒如何如何爽,而不是如何戒毒。

你看,这就是瘾君子。

成千上百的人凑在一起想戒毒,成千上百的人最后在一起集体复吸,集体交易毒品。

一个人真的可以戒毒成功吗?

这事只有他死后,上帝才能知道。


user avatar   shi-yi-xu-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直是走散人口,结果前几天被拉进初中群,欢快的回忆往事。

结果今天群里一个当初中老师的同学,请大家去KTV.

门儿一关。

让大家帮她补作业.....

脑补一下。

一群成年人,在欢声笑语歌声嘹亮的ktv中,面色沉重的写作业,不时还互相问问,哎,这题你会吗。

我也不会啊,当初老师讲课的时候没好好听,谁课代表来着。

哦在那儿抱孩子呢。

太尼玛东方魔幻了。


user avatar   deng-xuan-rong-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来来,放开我,让我为你们安利一个神奇的国度——巴布亚新几内亚。

注意多图杀精,注意多图杀精

接下来的一年多的日子我将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度过。我们的工地就在九曲十八弯的沼泽附近。

经过九个多小时的飞行,在朝阳的不坏好意的奸笑中,我们抵达目的地,激动而兴奋。

介绍一下本项目,就是下图中的蓝色跟红色线条。蓝色为二标,红色为一标,三角形△就是项目部所在。

言归正传,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国家神奇的物种。

种类繁多的香蕉

注意看花生,10基纳一把哦,当地人卖东西都不用称的。我都没见过秤。

以及形态各异的芒果

球形的

一般的

还有最甜的青芒果

以及我最喜欢的一种芒果

还有象牙芒果等各种神奇的芒果不过没有拍下来

接下来来几张不知名的植物




哈哈,这个可爱的心形


当地人保命的药材

当地工人没钱,有病都不会去医院,小伤小病忍忍就过去了。有个工人生病了身上长了一个很大硬块,都流脓发臭了,我让他去医院看一下,他说不用,让当地巫医用火烤一下然后敷上这种药就好了。鉴于他不适合进行高强度体力工作,我还是放了他两天假。(带薪假,这是项目部不允许的,项目部为了成本很多规定太不近人情,我违反了不下数十次,可见我不能算是一个好员工。)

换算以后100+人民币一颗的白菜,次奥,我看看就好,我真不吃╭(╯^╰)╮,把我卖了也买不到几颗白菜

除了植物来几张动物

呆萌的貂

跟鸵鸟有一拼之力



传说中的shark,是不是像大白鲨?其实我表示很怀疑,鲨鱼怎么可能这么小,不过当地人是这么说的,八成是糊弄我们来着。



这是啥鸟?

给你也露个脸吧


好吧,看官这么多,你也出来吧


看见我的大长嘴没有?

10基纳一条的蛇

这条蛇被我买回去了,可惜没来的及吃,当晚溜了,害得营地的狗叫了半晚,以为来土匪了。

好多大虾,看着口水就来了。




放神兽——果蝠

哈哈 ,咱们住的地方对面公园里铺天盖地都是这玩意,整个飞起来就是一朵黑云。


压轴戏来了,本屌亲自养的鳄鱼



看我鄙视的眼神╭(╯^╰)╮


巴新奇石矿产繁多

诺☞

漂亮的石头随处可见,海边最多。

来张大海

我可爱的基纳



好了,物产介绍得差的不多了,接下来进行第二篇——人物。

人物

巴新有七八百万人口(据当地人说,不是度娘数据)然后我告诉他们,在中国警察都不止这个数,他们的表情就变成了这样。

巴新民风彪悍,极度向往西方的自由。我所在的巴新首都莫尔兹比港,汇集了来自这个岛国各地的年轻向往自由的人。

无论男女都是很奔放的嚎,非常热情,第一次见面非要留个影。经常可以看见有女的在河里洗澡,呵呵(^_^),不要问我看没看到,我不会说的╭(╯^╰)╮

巴新人种大多偏棕色人种,也有纯黑的人种,白色人种。巴新人懒惰,出了名的懒惰,虽然贫穷却不思进取。

巴新人一天吃两餐,早餐吃完就四处溜达,遇见熟人就两眼泪汪汪,坐在一起胡天嗨地,饿了就满树上找吃的。到了晚上回家吃两个土豆,一切OK。

巴新这个国度可以这样归纳,吃饭靠上树,穿衣一块布。政府靠援助,说话不算数。还是很贴切的。

每半月把工资一发,第二天当地工人都不见人影,把工资全部买酒买槟榔买烟,嗯。还有剩余的话再买点粮食。有钱了,巴新人就是大爷,谁都不搭理,拿着啤酒满街上晃荡,遇见熟人或者同省人就一起喝一杯。

当地啤酒6基纳一小瓶,相当于人民币十二至十五块左右,烟是一基纳一根,而他们的工资3.2基纳一小时,一天按8小时算,每两个星期发一次工资,劳工工资最多的一次是600+基纳,一般人就300+。

苦逼的生活,不多说了,喝酒,十五左右块人民币一瓶的小啤酒。

所以他们是典型的享乐主义,从不存钱,有钱必须花光,不然工作起来都没劲。不过呵呵,也就一天保准花得干干净净,接着很快屁颠屁颠跑回来工作。

曾经我对一个黑工说,让他每次留点钱,买些鸡鸭养着,这样钱就能源源不绝流向自己。

他是我见过最自律的一个人,后来成了我的得力干将。果然不出半年,他就买了一辆二手尼桑小车。这是我见过的唯一一个买小车的劳工。

诺,就是这货James。就是他拿了600+基纳的工资,最后我还帮他申请了一个先进工人奖励,拿了一百基纳奖金。

最早跟我的一波当地工人,有些人晚上自带隐身功能,看不太清,将就着吧。

背后有栅栏围着的是一个教堂。

当地底层人穷,穷得没法说。

大多数人就住这里面,屋里都没有床,席地而睡。



海边棚户区,住的都是些出卖肉体换取些微金钱来保证基本生活的人。

当地工人中餐是两包饼干,就两包,这是项目部规定的,不过我经常多发一包,毕竟都尼玛干苦力的,就两块饼干能出力气吗?

每次剩饭剩菜给他们,他们都当做是难得的大餐。

就是这种饼干。

这种饼干味道还不错,西红柿味的,我经常跑库房去偷吃,嘿嘿。后来不知道项目部怎么回事,可能为了成本考虑,换了一种口味的饼干,然后就引起了罢工。

我吃过,很难吃,当地工人也都不愿吃。项目部后来没办法又换成了原先的biscuit。

巴新虽然是个自由的国度,可是有时候对底层的人来说,人权是个奢侈的东西,生存才最重要。

当地甚至还有住垃圾堆里的人,那个地方就被称为垃圾场。那一片的人让警察都敬而远之。他们靠垃圾堆生活,捡垃圾吃,很多人因此出现精神问题。垃圾场的女的看见中国人就问上不上床,二十基纳一次。

无论男女洗澡都是露天的,因为那个地方只有一个免费的水龙头。

至于尊严,我想这个时候他们还没在垃圾堆里找寻到。

这是一家住在垃圾场旁边的人。

这个人在我吃中饭时找到我,说他想当一名苦力,当时我建设涵洞人手已经足够了,只能聘请他当了半个月的保安,看守建涵洞的材料,半个月后迫于无奈,把他辞了。

因为贫穷,所以每个人都想找份工作。平均每天在工地上都会遇见不下六个人来找工作的。每次我都尽量留下来,可是人实在太多,我手上实在用不了这么多,对此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为了保证安全,我们甚至把当地土匪请来当保镖,一举两得,同时解决了他们的工作跟我们的安全问题。

下面是一部分我负责搞路缘石时的工人,路缘石是个轻松的活计,所以招的都是些懒鬼。

当地人开车都很猛,把项目部的车开坏了无数辆,害得我们都学会了自己开车

我的外国驾照,嗷嗷

巴新是一夫多妻制国家,我招的黑工有娶五个老婆的,还很热情的表示送我一个,当时我惊呆了,立马表示好呀好呀!

然后他告诉我

诺,随你挑一个咯。

我只好当即表示不想跟你有续集╭(╯^╰)╮。

第三篇 当地文化

当地人大都信奉基督教,基本上周末都会去礼拜,也有少数信奉伊斯兰教的。

每个周末都会聚在一起欢跳一整天。

每次跟他们辩论信仰这个问题我都会把他们说得哑口无言,哈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表示有点小骄傲。每次我的论点只有一个,你们信奉的上帝其实是内心的自己,所以我只相信自己。

除了宗教,我其实很想看一下当地的书,可惜只在垃圾堆找到了一本

风和猴子 好温馨的名字,可惜在当地书店都没买到。

对巴新人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表示跪服。

国庆的那天,每盏街灯都披上了国旗。

下班回项目部时,我看到这一幕,差点哭了。

国庆那天,每个人都会请假,最勤劳的劳工下午也不干了,他们无论贫穷或富有,都会放下手中工作,上街庆祝。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手拿国旗,载歌载舞。

第四篇 安全

嗷~嗷~,我没消失,只是不知从哪写啊。手机码字不容易。

这是常驻我们项目部的阿木警官。

这是一个大胖子的警察的枪,这货体格太庞大,我就不放上来胀眼睛啦。,放下他的枪倒是可以

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来形容中国与巴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简称)的治安状况丝毫不为过好吧。巴新盛产土匪。这是我抵达巴新的第一感受。自从我一下飞机,项目部就告诫我们这群菜鸟,出门要带钱,以防遇到土匪。当地土匪还是很讲职业道德,一般把钱给他们就没啥事了。

我们项目部的安全是由警察跟保安公司负责的。这边的警察局是不发工资的哦,嘿嘿,我们公司就请了一个警局进驻我们项目部……这样貌似很安全了吧,可是就在这样的防备之下,差点在一个晚上被土匪连窝一起端了。

那是我刚来不久,项目部召开周例会,散会以后,我们宿舍四个正打算洗澡睡觉,然后突然警察局发来紧急通知,有一百多号土匪要来袭营,让我们作好准备。

于是大家一团忙啊,警察忙着调人员调枪啊,保安公司加派人手啊,我们商量着贵重物品藏哪好啊,讨论被袭击出多少钱能保平安啊……

为了藏钱包跟手机我们把项目部厕所顶都翻了,嘿嘿。

整个夜里都在紧张而兴奋的气氛中度过。

好在那天神鬼莫测的天气,让我们逃过一劫……

项目部

项目部外面是一圈围栏加铁蒺藜


第一次有惊无险。

然而这只是开端。在这之后,很多个夜里都可以听见啪啪啪的鞭炮声,第一次都睡得很安心,第二天回过神一思考,次奥,不对劲啊,巴新压根就没有放鞭炮的习俗,尼玛分明是枪声好吧。从那之后,鞭炮声就成了我们的噩梦。

这以后我更深深感觉到了不安全,于是我就请了两个土匪待在工地来保证我的安全,哈哈。在工地土匪比警察好使。有一次,不知咋回事,一个警察脑抽了在贫民区也就是垃圾场这个地方朝天开了两枪示警,这下捅了大篓子了,几百号人呼声震耳,漫山遍野追来了。尼玛,当时那二逼警察是项目部派来保护我的好吧。我当时就感觉日了狗了,这二货警察一见情形不妙,居然拍拍屁股,坐着警车就跑了。不过跑之前还让我跟着逃跑,这一点还算他还有一点责任心。当时我就懵逼了,真这他妈闹的是哪出啊?好端端捅毛马蜂窝啊!

当时混凝土罐车已经就位,我要是跟着跑的话,估计会被骂得狗头喷血吧。

正在犹豫不决的时候,我请的土匪保镖跟我手下的黑工Paru还有Moses发话了,让我不要怕,他们保护我。

当时内心十分感动~~

眼看垃圾场民众慢慢逼近,他们就用土话跟垃圾场的人吼吼吼吼吼吼吼,吼了半天,最后他们终于达成一致,这事与我无关,纯粹是那二逼警察犯二,遂再度逃过一劫。这一次,化险为夷。

就这二货,克里斯

我的好朋友Paru 人非常聪明,就是有点意气用事,不然是块经商的好料,我曾出主意让他搞点小买卖,结果几天后就提着一箱肥皂向我推销,次奥~~中国人表示不需要。


嘻嘻哈哈的Moses,人小力气大,非常重感情

再说一个半夜酒鬼跟警察对轰的事?这警察就是上面那个二逼警察克里斯!当时这货晚上随警车巡逻,遇上一个喝醉了的逗比拿着枪在乱吼乱叫。于是用灯光照着他,醉鬼当时就不干了,端起枪,砰砰砰开了三枪。克里斯当时就吓呆了,半晌,回过神,摸了摸身上,嗯,没找到弹孔。暴怒的他二话不说,一梭子弹毫不留情招呼过去!

醉鬼也摸了摸身上,找到三个弹孔,顿时酒就醒了,拔腿要跑,被其他警察按住,拖上了警车。

我在那边一年时间里,就上演了两次军队跟警察的枪战大片。记得有一次,我招的当地黑工还跟我请假去趁火打劫。

巴新警察数量跟军队差不多,因此经常会出现火拼的场景。不过鉴于他们拙劣的枪法,遭殃的往往不是交战双方,而是被波及的商店超市。

还记得我跟一个逗逼员工Riky的对话

里基:老板,我今天不想上班了。

我:为毛?

里基:你没听说吗?军队跟警察打起来了,好多超市都被抢了。

我:这跟你有半毛钱关系?

里基:我想去看热闹。

我:……

我承认,当时我被震惊了,整个世界观瞬间从上翻到下,再从下翻上去,一直在不停翻跟头,凌乱不堪。

我:你这么勇敢,你家里人知道吗?还是你特么的嫌命长?

里基:呵呵。

我:你丫是不是打算浑水摸鱼?

里基:嘿嘿。

我:给你记两个小时工时,赶紧滚吧。

里基:老板,你真是个好人,我娶了三个老婆,要不送你一个?

我收拾好破烂不堪的世界观,大吼一声:滚!

很奇怪,这场持续两天的战火悄无声息地熄灭了,就像大海抛出的一个无足轻重的浪花,过不了几天就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跟我印象中的战争找不出一分钱的联系。兴许这样的事情是太过平凡,平凡到人们习惯性选择忘记。我是没看见,只是依稀通过当地人的反应来感受那一份战争中的紧张。

至于结局,这更像是一个纯净的笑话。毕竟打了两天,居然没听说过有伤亡情况。纳尼?这尼玛是什么剧情?我记得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头顶上乌云密布,天雷滚滚。

我:里基,你这不是他妈的在逗我吧?

里基:老板,你要相信我,我兄弟在警察局里呢。

我一听,有些紧张:不会是被抓进去的吧?

里基一脸鄙视:哪能啊,他可是警察。

我:哦,那我就放心了。

我突然想到了什么。

我:里基,你丫的抢了多少东西?

里基:嘿嘿。

我:FUCK!

最惊险的时刻就是公司发工资的时候。当地是每两周就发一次工资,发现金。当时有黑工跟土匪勾结(后来查出来的),看到公司的车出了项目部营地就通风报信。于是很多次土匪就等在路上,藏在树林里,等项目部的车一经过就跳出来打劫。土匪都有枪,我们不敢反抗,于是车上坐的中国人都被搜刮一空,然后被赶下车,车也被开走了。好在土匪一般抢到钱就不会伤害人,劫走的车也随便找个地方丢掉。我还记得当时被劫的是一辆路虎,这是一辆不幸的车。每次被劫都少不了它的身影,每次被警察找回来之后,都要付出一大笔赎金,几次下来甚至超过了买一辆新车的价格。

是它是它就是它!

三次被劫的主角。

其实我一直怀疑警察是跟土匪有勾结的,因为每次被劫的地点都在警察家属区(当地警察家属都住在一起的)附近,而且每次车被抢了之后,警察都能迅速地将其找回,然后勒索一笔钱。直到最后一次土匪在抢劫过程中动手打了人,有人受伤了。于是警察很快就找到了土匪的内应,从此再没发生过类似严重的抢劫事件。

大规模抢劫少了,小规模的还是有的,比如正干着活,仪器突然被当地土匪抢走了之类的事还是层出不穷的。

自从我的土匪带刀侍卫,杀了人被警察通缉以后,我个人的安全系数越来越低。警察也越来越不靠谱,很多警察局都乱来,原本有的警察局局长的上司因为政治原因被干掉,并且被宣布为叛军之后,依旧开着警车到处收保护费,捞外快,各种找麻烦,每次遇到这样的事都得花一笔巨款才能摆平。

当时跟我一起干活的一个机械操作手开着轮挖在工地上跑,后面突然来了一辆警车,里面走出一个喝醉了的警察,把他叫了下来,拿枪顶着他的头。

机操手不会说英语也不会当地话,没法跟喝醉的警察沟通,吓得冷汗直冒。直到我们自己请的警察来了,才说服那个醉鬼放下枪。经此一吓,这个东北大汉死活闹着回去,可是他的轮挖技术实在不错,项目部经理舍不得放走他。就这么僵着,他只好在营地宿舍呆了半个月,半个月之后又感觉不干活拿工资对不住人,没办法只好再次回到工地。

有一次我宿舍的测量员,在离项目部五百米左右的地方放桩。他们用的是徕卡的全站仪,刚放好几个点,路口突然停下一辆车,车上下来两个土匪,拿着刀就要冲过来抢全站仪,好在他的黑工也有一个带着刀,那黑工也是不要命的主,拿着刀冲过去就一顿吼,吓得土匪拔腿就跑。嘿嘿,全站仪要是被抢了,估计得花好几万才能赎回来。其实我们被抢的东西的在当地黑市都能花原价四成左右的钱买回来。个中猫腻,我表示不知道。

这个测量员表示哪怕这个黑工再不干活也不会开除他。后来这个黑工就果真不干活,还必须要测量员给他每天九个小时的工时。呵呵。这剧情我有点不懂。

最后这货跟警察阿木打了一架。

呵呵,你屌你先死。

然后他就被开除了。

不过也有运气不好的,有一个跟我一起搞路基的技术员拿着一台水准仪测高程。看见一个黑人拿着刀(疑是土匪)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赶紧把仪器一丢,撒腿跑路。

忘了申明一点,巴新是个可以合法持枪的国家,刀更是常见。我第一天上工地看见来往行人几乎人手一把砍刀,腿都在发软。问了工人才知道,原来他们拿刀一般是用来砍树砍草,或者遇到蛇之类保护时用的。

还有一次,我在一标建涵洞时,我走在去另一个涵洞的路上。路上开来一辆轻卡,车上都是些土匪,其中一个土匪用枪对着我胸口比划了一下,当时我头脑突然懵了,一片空白,两腿像是变轻了,飘了起来。那是我第一次真实感觉到生命受到危险,离得那么近!比项目部差点被劫都来得真实。

好在他们对我并不感兴趣,车没有停,一路往前开走了。


在巴新的确有被当地土匪打死的中国人,我听过一起,有中国人开车去银行取钱,结果被土匪尾随跟踪,然后就发生了惨剧。也亲自见过被拦车抢劫的,当时那名中国人的车离我所在涵洞三四十来米吧,他的车都快开上转盘,差点就跑了,结果硬生生被土匪逼停了,车上下来四个持枪土匪把他洗劫一空,不过幸好性命还在。

对此我表示无能为力,想不出任何办法制止(当时也没有这个念头,只是发出一声叹息)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还有一件关于我自己人身安全的事,暂时还不想说出来。等我哪天觉得快忘记了再说吧。

咱们进行下一篇吧

第五篇 工程

等着啊,我先去睡个觉……

好啦,我又回来啦。

既然谈到工程,先借个宝地倒杯苦水先。

去巴新的时候,国内还是冬天,一到工地对巴新的阳光很是喜欢,没有涂防晒霜,很骄傲的向当地人表示,哥是不怕晒的嗷,你们这群弱鸡。

他们只是默默躲开,伸手竖了个大拇指,牛逼!

当晚回到项目部洗澡才发现肩膀掉了一层皮,脸也被严重晒伤,嘴唇都裂了一道口子,过了一个多星期才好。

次奥,这就是装逼的代价。

最开始项目部安排我去建设涵洞。涵洞班组严重缺人,因此被迫身兼多职,除了干技术员本职工作之外,我还得当工班长,招黑工,亲自对他们培训,带着他们干活。于是我白天累死累活带着他们支模板,浇筑混凝土,绑扎钢筋,砌砖,晚上写施工日志,做日报,周报,排计划,报材料,填浇筑单,统计工程量,还要跟局里报各种报表,写施工工艺交底……兼顾现场安全维护,保证工程质量跟施工速度。

说白了,我就是农民工加强版,噢不,是奥特曼加强版。

当地人有一种自卑的心态,对澳大利亚人打心里恐惧,甘愿把自己看作低一等的人。

一般称呼中国人为Bossman,不知道为什么我对这个称呼很反感,总感觉很别扭,更喜欢他们称我为Mr Deng。跟他们相处半个月之后,基本上没有当地工人称我为Bossman了。

当地对工具的认知完全停留在原始社会阶段,很多建筑方面的工具都没见过。

绑扎钢筋的工具

这玩意我教了他们近一个星期才基本上掌握,其实我自己也不太会,╭(╯^╰)╮,丢人了,后来基本上所有当地工人用得比我熟。

当地工人初学会工具一般不知道变通,起钉子非得要nail hammer,给他个老虎钳就一脸懵逼,我在他们怀疑的目光中用老虎钳演示了一遍起钉子的绝活,然后就被崇拜的目光送上了神坛。

工人是非常感恩的。尤其对教过他们技能知识的人非常尊敬。

我手把手教会了他们如何从无到有建设一个个涵洞,也因此得到了他们的尊敬,心里有点小骄傲 。当然也不仅仅如此,可能我掌管他们的工资也是一个其中一个因素。当时我每周还得帮当地黑工计算总工时,算工资(个人感觉这压根就不是我的活! ),经常会对一些生活比较困难(小孩多)表现好的员工,多算一些工资,差个一二十基纳到300,400的我都会帮他们加足了,哼╭(╯^╰)╮有点滥用职权了,这就是让我多干活的下场,再次表明我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员工。

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让他们误以为我权力很大,出了啥事都来找我。可我只是一枚小技术员,很多事情我管不了,也没法解决,只能让他们多次失望,有点心塞。

涵洞

我在巴新建设的涵洞是砖砌箱涵,国内非常罕见。初来乍到,就被一声吆喝喊去建设这种新鲜结构物,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本以为能有个人能指点一下,结果在项目部问了一圈,自项目经理以下,没人搞过这玩意,咋办?

娘希匹,我一个试用期的施工技术员怕毛。果断带着图纸就上场了。顶着三十度多的太阳(不顶不行,放眼望去没有可以乘凉的地方。)一边翻译图纸,一边带着工人施工,不到一个星期差点比观海同志还黑。不过好歹弄清了工序,摸索着前进。

羞愧的是一时疏忽,有个单孔涵洞有一米左右长的洞身有点歪,当时项目经理怕质量不好。考虑要把整个涵洞炸了,最后我们跟监理商量的结果就是把那一米左右的涵洞从顶板一直切到底,全部移除。

短短一米涵洞拆除工作用了一个多星期,非常坚固,我对它表现出来的质量还是非常满意的,至少不会是豆腐渣工程咯。

还是晒一下施工工艺吧。不然非路桥人,比较难理解。

这是我负责的其中一个四孔箱涵(这个时候已经招了很多中国工人了,而且当地工人技能也比较熟练了。所以这时候我比较清闲啦。)

这是底板浇筑。

在底板之前是浇筑混凝土垫层。然后绑扎底板钢筋,完了支模板浇筑。



其中一辆混凝土罐车坏了,浇筑时间延长,大晚上的加班,可怜~



底板浇筑完毕就该砌砖(空心砖)啦,这是个技术活,一个不小心涵洞就歪了。

每两层砖浇筑一次混凝土,绑扎纵向钢筋,之后继续砌砖,绑钢筋,总共砌六层砖。

接着支模板,绑扎顶板钢筋。

当然每道工序都得经过监理验收,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顶板钢筋验收合格就该浇筑顶板混凝土啦。


哟,啧啧,看看这些个大领导们,╭(╯^╰)╮,叫你们背着手看戏,都贴上来。


哈哈,其实有两个领导对我还是挺好的,从他们那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真心感谢,鞠躬!

附一首中间那个大胖子总工写的诗

那么问题来了

既然每次都得监理验收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为嘛我之前的单孔箱涵会出现涵身歪了的情况呢?

喂,监理,你出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哈哈,这货就是监理。他来的时候啥都不懂,都是我教的,从底板高程到顶板高程,怎么测量,怎么反算,到钢筋怎么绑扎,该用哪种钢筋型号,钢筋间距多少等等都是我教的。

他很好学,心里知道自己学识不够,所以每次都先问我,问完以后再按照我说的标准去检查,(当然我也不是胡诌的,图纸上都明摆着呐。)

基本上我建设的涵洞都能一次性通过。偶尔有的不合格需要改进的地方,他告诉我之后也不会去检查第二遍,打个电话告诉他我改好了就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都是互相信任,毕竟我也真的改了,不然搞出豆腐渣工程来,心里多过意不去。

完工后的单孔斜交箱涵



我参与建设的最后一个涵洞

有些感伤,所以图片色调随我喽。


我最老实的员工跟他女儿,小女孩非常可爱,身子瘦得跟棍子似的,还舍得送了一听Mountain Dew(当地的一种饮料,2基纳一瓶)给我喝,感谢我给了他爸一份工作。



巴新很神奇的一个地方就是红绿灯十分罕见,数量比大熊猫都少。

十字路口交通量导流都是这玩意——转盘,解决的。巴新靠左行驶,车辆的方向盘在右侧,经过转盘的时候很有感觉,我经常不自觉多转两圈。


路缘石,不能预制,非得现浇,用的是干硬性混凝土,老实说,质量堪忧。速度慢,工序多,难控制,注定是个赔钱货。


工地就在飞机场附近。

虽然我不喜欢打灰机,可是拍灰机还是可以的吧。



Rainbow

到这里也快结束了。有空再修改修改,增加些内容。

放两张图。





2016年12月5日更新

把黑色的答主放出来~~

忽略我破烂的牛仔吧~


user avatar   ma-qian-z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算是长见识或者说补充常识的经历吧。

2002年,大四做毕业设计,我跟着一个小项目组去了青海,搞盐湖地区路基设计。因为项目还处于前期,项目组这时只有几个学生,教授副院长之类的大佬都没出面。一个博士生带着我们三个本科生在青海挖土、找一线养路人员访谈。挖土多到我去火车站向上海发货的时候,工作人员找我要采矿证。一直到我毕业,初期实验也没做完,最后我只写了一篇资料综述加上考察记录算毕业论文。

这一路上我见过野骆驼群,看了海市蜃楼,在荒原上遇上大队的劳改犯宛如军队,滑坡面底部听到碎石打到汽车身上叮当响。一里坪附近迷路没带水,阴天午夜穿过吸光的雅丹地貌找公路,灯光范围之外黑如万丈深渊,以至于同车女生不敢离开灯光范围上厕所,靠最后一滴汽油找到兵站……但最称得上“大开眼界”的经历还是聆听一位老汉的教诲。

我们这个先遣小组几个人的专业都是路桥,只学过工程地质和一点地质学概论,对西部高原地质地貌几乎算是门外汉,为了在真正的组员开工之前尽可能地多搜集有效信息,我们经常向青海当地的技术人员和其他驻青藏的科研组求助。住格尔木招待所那段时间,旁边是青海省设计院的勘测队,对门是北方交大铁路项目组,但他们都异口同声推荐我们找一个不常出现的老头当顾问,说他对这一片的岩土情况最熟悉,随便挖个探坑,他瞟一眼断面就能知道这里有没有你想要的东西。

在我驻格尔木期间,老汉只和我们出去过两次,的确是大神,可以解答我们的一切地质疑问,随便一指就能找到最合适的探坑位置,让我们挖出最典型的断面。但这也算不得大开眼界。

那时候互联网刚刚开始普及,也没有知乎这样的专业打脸社区搞辟谣,许多惊悚的段子连半专业人士也无从分辨。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虽然不信什么炸开喜马拉雅山迎接印度洋水汽之类的“世纪工程”,但对当时盛传的“超级大西线调水”很有兴趣,闲来无事向前辈请教,在青藏高原上修一条大渠,把横断山脉乃至雅鲁藏布江的水都灌进黄河,把大西北变成鱼米乡,到底靠谱不靠谱?

老汉摇摇头:

难……地质条件太脆弱了,冰川冻土可不是那么好触动的。你看山上方方正正的色块,那是50年代修路的取土坑,这么多年生态都没恢复。我20年前用铁锹挖的探坑,不小心晒到一块冻土,现在这个坑年年扩大,已经能装下一辆卡车了……加上几个地震带,这里不能随随便便提超级工程

这不是已经在冻土上修青藏铁路了吗?

一条路好说,大不了以桥代路,在路基里插管子降温,渠道怎么办?路断了火车可以暂时停运,渠道裂缝水都漏光……你刚才说有人还打算在里面开船?

您好像对这件事情考虑的很多?

我1975年上山,任务之一就是考察这个问题,这几十年,住格尔木的日子都算度假。你看我现在刚50岁,浑身骨头疼,牙也都晃动了……当然不止我一个人,好多人在山上监测冰川冻土的变动。有个监测人员为了多拿数据,几年不下山,只能偶尔和路过的藏民聊天,俩人谁也听不懂谁都能聊上一小时……这几年的研究生都不愿意在山上久住,太苦…还不如辅助人员熟悉设备,我看司机都能带博士生了……

最后我希望前辈做个总结:“那,结论就是不行了?”

老汉忽然认真起来:

小伙子你刚开始搞科研,肯定希望做出点成绩。但你记住,之所以每个工程都要有可研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是因为报告结论有很大的概率是“不行”。就算再忙活几十年,如果能明确地说“不行”,这也是了不起的成就,也对得起国家!

很遗憾,我忘了老汉的姓名,只记得他貌似是西北人,口音偏河南话,从学校出来就一直在山上搞科研,单位貌似是西宁盐湖所、也可能是兰州冰川所、青藏研究院或是某个大学,总之记不清了。曾经和他在万丈盐桥合了一个影,后来搬家不知道放到哪里。希望他现在的退休生活健康幸福。

更遗憾的是,后来在设计院工作,自己搞小设计所,前前后后经手几十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没有哪一本的结论是“不行”。而且没有哪本报告的结论是真正推导出来的。我从来是秉承领导意图,凑足论据,最后一句话写上“建议尽快实施”,拿到发改委去过手续。甚至发改委(局)的干部和我一起坐下来研究政策漏洞,大幅增删数据,为的是上级发改委能快速批复,赶紧把国家投资和银行贷款忽悠下来。

现在我已经离开工程行业了,这辈子也没写过几句真心实意的“可行”,更没机会写一句“不可行”,实在愧对当年的的“大开眼界”,愧对前辈在山上的半生辛苦。

相关回答:

你有没有特别想活出的样子?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如何看待成昆铁路铁道兵高死亡率的现象? - 马前卒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fishm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好多年前,我爸去东南沿海某地出差,当地接待的人请吃晚饭,酒足饭饱后,夜已经深了,当地人说:“我们这是小地方,晚上的确是没什么夜生活,要不这样,我带你去看走私吧。”

于是两人来到海边一座小山头上,下边是平静的海滩和大海。

可是,忽然间,大海上灯火通明,无数艘快艇冲锋舟从海面向海滩冲来,刹那间,海边停满了各种船只,大有诺曼底登陆的气势。

接下来,无数的麻袋从船上往海滩倾泻,不一会儿功夫,海滩上码满了麻袋,一片狼藉。

扔完麻袋,各路船只迅速撤退,海滩上恢复了平静。

但这平静只是暂时的,只过了短短一小会儿功夫,不知从哪里,忽然冲出黑压压的大片人群。他们像蚂蚁一样迅速占领海滩,一人捡起一个麻袋,扛在肩上就往回跑。

短短几分钟,人群迅速撤离,海滩上的麻袋也被捡的干干净净一个不剩。

现在,海滩终于恢复了真正的平静,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实上,捡麻袋的都是附近村民,他们把麻袋扛回家,第二天,走私贩会挨家挨户的上门把麻袋全部收走,村民也会得到各自的酬劳。


user avatar   tian-ye-1-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大开眼界的经历,是关于传统零售行业的变化。在消费者健康意识的逐渐觉醒,在电商渠道的快速成长中,传统零售行业逐年衰败。

前后用了6年时间体验。

2009年毕业后进入零售行业。在一家外资食品系的快速消费品公司,公司名字大家应该都知道。雀巢。

2009年是什么概念,就是给你一个指标,你努力做就可以做完。答主进公司后负责传统的路边小卖部渠道。一个月指标大概5万元人民币税后(除以1.17),税前大概58500元。那时候主要卖的产品是雀巢脆脆鲨,一盒20元。


那时候,就这样一盒一盒脆脆鲨送到店里,每个月竟然都能做完指标。算算,一个月要卖2900盒脆脆鲨的金额,一天差不多要卖140盒。记得一家在福州福新路上叫四海便利的小卖部,一个月可以拿10盒脆脆鲨。一条赚0.3元,一个月光在卖烟的柜台上放一盒脆脆鲨卖,就有100元的收入。

市场之所以兴盛,如此好做。背后比较大的原因可能是:1.房产带来的民间资产增加;2.高校扩招带来的一二线城市的大量外来人口涌入;3.八零后在2009年前后开始全面登上社会舞台,消费观念较保守的长辈已经不同。此时外资产品相对高端有档次,在融入老百姓传统生活的小卖部里,还是很畅销的。

那时候小卖部主流的食杂, 都是如下图这种用真空包装包裹的熟食。去批发市场看看会震惊。鸭腿鸡腿鸭爪鸡爪(叫凤爪,哈哈哈)鸭翅鸡翅鸭脖,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品牌都有。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低,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其实是不到位的。很多批发商,屯的货卖不出的话,会涂抹掉产品上喷上去的日期,然后重新喷一个假生产日期上去。


下图中的豆乳干,一般批发部是1.7-1.8元批给送货商,送货商2元送给小卖部,小卖部卖3元。答主亲眼见过那种被改了日期的豆腐干。生产日期当年8月,仔细看下底下模模糊糊的印子是去年初生产的。摸起来硬邦邦。


小卖部的生意确实兴旺了好几年。经常一个小卖部就养了好几口人,过得还挺滋润。那时候,一家小卖部门口码一落饮料,都敢向业务员要100元的费用。要在他柜面上摆点东西,也会开口要陈列费。胃口如此大, 全赖强大的零售业绩支撑。而另一边,厂家业务员抢着给钱,谁能给到钱还算谁的客情好,有本事。然而,大概从2014年起,有比较明显的衰弱的感觉。岳父从2014年开始给小卖部送方便面。品牌是日清的合味道,顺带送零食。2014年有时候一个月能送1500箱面。到了2015年,岳父吃饭时就说起有店铺反应生意不好做,个别有关张的。到了2016年,也就是今年。岳父开始唉声叹气,经常出去跑一个上午拿不到几箱面的订单。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福州火车站的便利店。以前一次向岳父都是50-70箱方便面拿,前几天对我岳父说,生意不好,以后一次送3-5件就可以了。岳父从曾经一个月能送一千箱面,到现在萎缩到500箱不到了。

近两年传统便利的衰弱,可能有多种原因。比如方便面卖不动了,可能和美团、饿了么等外卖的兴起有关系,年轻人为消费主体的方便面,遇到足不出户即可送达的、相对更健康的外卖的竞争。比如消费者健康意识觉醒,那种小工厂生产的副食品、不再入主流消费者的法眼。传统小卖部一定要升级,在社会功能(比如收发快递等),产品品牌品质等方面,向大城市的连锁便利店靠拢。

传统便利店的衰弱,从批发市场就可以窥见一斑。以前陪岳父去批发市场批零食,鳌峰批发市场那里一条路车水马龙。老板开个单,等半天才排上队能拿到货。现在岳父说,门可罗雀。认识一个叫小曾的福建龙岩人,2011年开始买了部五菱之光,专门从批发市场批零食等送小卖部,透露给我一个月收入大概接近2万。有段时间没联系了,他所赖以生存的渠道,正在逐步衰变,估计收入也会有比较大的缩水。

话题从传统的批发市场,小卖部回到大卖场。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永辉、新华都、步步高、家乐福、大润发、沃尔玛、华润、乐购、欧尚等大型综合超市。

先用几个客观的例子来说明超市曾经多辉煌。2001-2012年这10几年。应该是中国卖场发展的黄金期。我是2009年才进入这个行业,就从09年开始讲起。认识福建当地一个曾经在永辉做食品课的小主管,吃饭时对我伸出手,说:以前过年过节,我大概一个月可以收这个数,不是5000,是50000哦。所谓的收,其实就是收来自各个厂家求更好办事的红包。

我老板是2002年进入这个行业的。他说他同期毕业的同学去了家乐福,当了经理。辉煌的时候叫我老板也过去家乐福,说给你管3节货架,一个月找厂家收一万多妥妥的。答主老板的那个同学,在外面代理了一个鸭爪品牌进到家乐福里卖,卖不完过期了就叫其他厂家买单。包赚不陪。很早就财富自由了。

超市辉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就是你去找店里的小主管说话都是低声下气的。因为太多人求他了。举个例子,答主2011年,曾经在福州五四路新华都超市(福州第一家大卖场),偷偷挂了一根雀巢脆脆鲨的挂条(上面能挂4-5袋价值5元的小包脆脆鲨),在超市最里面的通道最不显眼的位置。当月销量从之前的30-50包/月增长到170包/月。足见曾经的卖场是多么寸土寸金。那时候,主管收了钱都不一定能给你把事办了。

让寸土寸金的大卖场一夜之间倒下的,是电商。这个话题还要从2012年说起。还记得2012年的11月11日,办公室里的阿姨笑说,行李箱好便宜啊。那时候,阿里巴巴的双十一开始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还不足以威胁到线下。办公室在双十一后是边喝咖啡边笑谈电商的实惠的。

进入2013年开始,电商的影响逐年体现。最早是母婴渠道,雀巢一罐奶粉在超市卖240-260,京东上卖198的都有。后来业务员抱怨,一盒咖啡在超市卖52元(那时候还是48杯装),沃尔玛1号店卖29.9元!逐渐地,大的电商变成了批发商,跳过厂家业务员,覆盖了传统渠道的客户。甚至小批发商,也会去网上拿货卖。

有个认识的快消圈的朋友。因为性格不适合做一线销售,领导给他安排去做了电商岗位。3年后同事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的电商岗位,薪水翻了3倍。在不负责经销商,不带领团队的情况下,3年时间工资翻3倍,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站在了风口上,站在电商零售这个风力强劲的风口上。

曾经我家一个月去超市怎么也要3-4次,其中1-2次是买必需品。另外1-2次纯粹是瞎逛。现在快递物流网络那么发达,瞎逛都在手机上完成。去超市的次数减少了,产生冲动消费的次数也减少了。整个超市的销量从逐渐下跌,到断崖式下跌。挡也挡不住。举2个例子,2010年,在超市做一次麦片的试吃,效果是这样的:

现在的年轻人看到这个画面可能会觉得好笑,为了尝一口麦片,竟然围堵成这样,像好多天没有吃饭一样。当时不过是将原价23.9元的麦片,调到19.9元卖。一个周末两天半,卖了11200元!把经销商仓库货卖空了。

另一个例子:

这是2012年10月在福州五四路新华都做的脆脆鲨买一斤送半斤活动,2天的销量是39000元人民币。4年后的2016年10月,答主再次参与了同一家超市的同样的大型脆脆鲨买一斤送半斤活动。销量是8000元。不足当时的零头。这两个时隔4年的数据对比,残忍地反映了超市的衰弱是有多严重。

以后类似的对比数字会少很多,因为厂家已经不做这种推广。一来超市没人,做了没人买。二来消费者的培育工作都放到线上进行了。愿意在线下通过试吃培育消费者的企业,越来越少了。如果有知友愿意观察下,你会发现,曾经你最熟悉的雀巢咖啡的品尝,穿着制服漂亮高挑的雀巢咖啡妹子,你在非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几乎看不见了。道理同样,就是厂家发现在超市培育消费者, 已经没有效果了。答主认识一个大学辍学专门做雀巢咖啡推广的河南男孩,业余还兼了很多厂家的推广活动。巅峰时候随便一年20多万收入。家里一大堆可以变现的厂家的试用装。时间到了16年初,突然告诉我实在干不下去了,厂家在宣传方面裤腰带勒紧了,除了京东等电商偶有线下推广,其他几乎没有收入来源。

话题回到卖场。现在的卖场,业务员再也不用围着超市主管办事了。因为主管即使帮你把产品放到最好的位置,你的销量也不会有质的变化。答主手机微信里有个家乐福的收银台群,以前家乐福一声令下:收银台价格签过来整理!厂家前赴后继生怕做晚了得罪了主管。如今主管在群里三番五次催:快来整理哦~,都催你们好几次咯~~(哈哈哈哈)



电商的崛起改变了中国的零售。在另一个知乎帖子里看了很多回答。大多都认为其实这不是坏事。答主也觉得,本质上是优秀的生产价值的方式淘汰落后的生产价值的方式。而且再狭隘点说,在这个国家逐渐占据主流的电商渠道,基本是中国人在掌控(哈哈,有点狭隘)。也许有机会,我们可以将我们的支付产品、我们的快递物流系统、我们的淘宝京东模式,向国外输出,产生新的价值。

最后,说说被电商改变的甲方,各个依托卖场销售、产生业绩的厂家。

要说电商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让信息透明化。让消费者在知情的情况下做出更理性的选择。答主跳槽过一家奶粉公司,来说说奶粉这块。老外眼里,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的国人,都是人傻钱多。2008-2013年,主流观念,是一定要买国外品牌的奶粉(那时候海淘才刚开始没成气候),而且奶粉卖得越贵越好。于是出现了有些本土奶粉伪装成【x国奶粉】在央视打广告的故事,于是出现了在海关一进一出就从黑龙江产变成新西兰产奶粉的笑话,于是就有了外资奶粉一罐卖300-400元家长依然趋之若鹜的、全世界奶粉界几乎唯一的神话。

其实结构脂也好,乳铁蛋白也好,有机奶源也好,大多数,都是为了调高价格创造的概念。然后拥有良好信誉背书的外企,面对选择不多希望买到高品质产品的中国消费者,近乎疯狂地抬高了售价。一罐超市里卖250元左右的外资品牌奶粉,里面含有超市的利润、经销商的利润、超市的进场费、陈列费、促销员的工资(占8-10%),业务员工资(奶粉圈业务员工资非常高,8-10%),业务员背后的文职人员、领导的工资(领导年薪好高的说。。8-10%)、影响医生做出决策的医务团队(不好细说,10%)、消费者招募的大会小会(10%)、赠品费用(10%),七七八八扣下来,一罐奶粉大概溢价了150-200%,用来养把奶粉卖给你的人。

有了电商后,这部分成本都可以舍去。在海淘兴起后,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疯狂加价屠宰中国消费者的在华外资奶粉品牌。老百姓在手握选择权的时候,自然会趋向购买同品质的,价格实惠很多的奶粉。同样的,有了电商以后,消费者不再会受因利益驱使说了违心话的医生的影响。大家能做出更客观的选择。

以上,文章写的有点跳跃,不过都是亲身经历,客观反映了这些年来,传统零售业衰败的一个侧面。欢迎讨论,哈哈。




              

相关话题

  《原神》中须弥国里会不会遇到「须弥学者中有人要解剖派蒙,玩家救派蒙」的任务? 
  连续学习工作,没有娱乐,有什么坏处? 
  23日起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各方该怎样一起渡过难关? 
  如果怀疑医生术中,用注射器扎了儿子的颈动脉,我该向谁报案? 
  为什么古人提倡「少沐浴」? 
  有人说「知乎里很大比例的人是缺乏成就感的人,只能到知乎来寻找成就感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不小心误食蛆虫(或者可能是其他的小虫子)怎么办? 
  那些生完孩子的漂亮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 
  得了绝症,婆家接受不了,不知道怎么办了? 
  有什么偶遇让你终生难忘?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气质猥琐的动物?
下一个讨论
像花椒,映客,来疯这种直播app,技术实现难度在哪?需要什么样技术人才,还有就是服务器带宽要求及成本?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